一种集油机构及包含其的卧式取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93736发布日期:2020-05-01 17:40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油机构及包含其的卧式取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油机构及包含其的卧式取油装置。



背景技术:

机械加工车间每年需要使用大量的各种润滑油,而在传统的作业过程中从来不注重使用油的方式、方法,更不关心油对土壤的污染,为此我们决定改变这一现象。

目前的状况是:油筒是放置在地面的方形铁皮集油盘中,平时在取油时,总有油滴漏在集油盘里,但是大部分的油都漏在地面上,对地面造成了很大的污染。操作人员取润滑油时,使用的都是提拉式的取油工具(也即竖立的取油方式),稍微不住意,就会有润滑油滴到地面。尽管油筒下面放了集油盘,但还会有油滴到外面,对周围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同时还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集油机构,使得整个储油仓库得到彻底的改善,并消除其中的安全隐患。油不再滴漏在地上,杜绝了浪费。很好的解决了油的外溅及出油的顺畅性;能够人站立着取油,而且油不得滴落在地面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集油机构,包括设置在油箱放置架中部位置的集油盘,集油盘呈方槽状且其尺寸大于油箱放置架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所述集油机构的卧式取油装置,包括框架结构的油箱放置架,油箱放置架包括四根竖向支撑杆且分别为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及第四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与第三支撑杆的高度相同,第二支撑杆与第四支撑杆的高度相同,第一支撑杆的高度大于第二支撑杆的高度,油箱放置架上设置集油盘与油箱;油箱位于集油盘上方且油箱的一端靠近第一支撑杆设置,油箱的另一端靠近第二支撑杆设置,油箱其靠近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上设置取油管及通气管,取油管及通气管上分别设置取油阀及气阀,取油管位置上低于通气管设置。油箱摆放方向为平行于第一支撑杆向第二支撑杆的方向且取油口靠近第二支撑杆设置,这样使得油箱(油桶)倾斜设置且取油口在低端容易取油。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及第四支撑杆之间通过水平设置的横杆相连,油箱放置在横杆上,横杆上还设置突起的梯形杆起到对油箱限位的作用。更改取油方式,竖立的取油方式被取消,制作成此平躺(卧)式取油装置,能满足人站立着取油,而油不得滴落在地面上的要求。在油箱取油口设计安装了一套阀组件(即作为取油阀的球阀)使得油能顺畅的放进桶里,而不产生外溢。箱体本来的出气孔由于油箱倾斜,而不能打开,为此又设计安装了阀件出气装置(即作为气阀的球阀),使之能达到顺畅出油。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取油阀及气阀为球阀;第二支撑杆与第四支撑杆的距离与集油盘的长度相匹配,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的距离小于集油盘的宽度,集油盘超出油箱放置架的部分位于取油管的正下方。

动作过程如下:取油时将取油容器置放在集油盘上设置的栅栏状隔板上,取油容器位于取油管下方,拧开取油管上的取油阀,根据取油情况及油箱内剩余油量情况拧动球阀至合适的开度,结束时稍微提前关闭球阀,待没有油液从取油管管口滴下后则取油完毕,如果出油不顺畅则拧开气管上的气阀,根据出油顺畅情况旋转球阀拧开的开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油箱放置架的中部高度处设置所述集油盘,集油盘的一端铰接在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上,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上固定设置位于集油盘下方的限位销,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上各设置一个限位销,集油盘的另一端抵靠在第三支撑杆及第四支撑杆上分别固定设置的一个限位销上,限位销水平设置且位于集油盘下方,位于第三支撑杆及第四支撑杆处的集油盘上表面固定设置连接件,连接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卡钩,卡钩的形状与取油管的外表面形状适配设置,连接件挂设在两个定滑轮上,两个定滑轮设置在油箱放置架上;油箱放置架其靠近集油盘的铰接端的外侧设置副集油盘,副集油盘高度上与油箱放置架的底端齐平,副集油盘的侧面设置标识层,副集油盘上设置副油箱;集油盘的一个侧面设置通孔,通孔处设置回收油倾倒管,倾倒管垂直于集油盘侧面设置,副油箱设置在倾倒管下方。定滑轮设置在油箱放置架其水平横杆的内表面(这里指水平横杆其面向另一水平横杆的表面上设置定滑轮)。副油箱为空油箱,用来盛接从集油盘上倾倒的回收滴漏油,副油箱与油箱形状结构一样,可以将取完油后的油箱作为副油箱使用。集油盘设置在油箱放置架的中部高度处便于后续倾倒回收滴漏出来的油;卡钩及连接件的设置可以在集油盘内油较多时利用将空油箱搬下时顺便将集油盘一端抬高以完成回收倾倒滴漏油的作用,操作简单便捷,只需将卡钩勾在取油管上然后按正常程序将空油箱从油箱放置架上取下即可,由于卡钩与连接件的存在,在将取完油的空油箱从油箱放置架上取下时集油盘一端抬起,滴漏油从集油盘一个侧面倾倒回收。副集油盘的侧面设置标识层,标识层内的汉字为“空油箱”,用来提示工人此处放置空油箱用来回收滴漏油;副集油盘与油箱放置架其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副油箱由两块圆板及一块平板构成圆桶形且其中一块圆板与平板铰接,与平板铰接的圆板其边缘固定设置密封垫圈。这样在需要倾倒集油盘内的滴漏油回收至副油箱内时只需打开铰接的圆板即可敞开很大的开口,保证回收过程不会出现滴漏。

另一种技术方案为,副油箱由两块圆板及一块平板构成圆桶形且作为顶板的圆板上设置取油管,与取油管适配设有漏斗,漏斗的漏斗口位于倾倒管的正下方。这样可以采用原有的油箱(取完油后的空油箱正好用来放置在此作为副油箱),只需配设一个漏斗,在需要倾倒集油盘内的滴漏油回收至副油箱内时打开取油管上的取油阀即可,并且由于漏斗的设置保证了在回收过程中具备很大的开口,保证回收过程不会出现油的滴漏。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第三支撑杆及第四支撑杆的上部位置处固定设置集油盘的限位板;所述连接件包括两段连接绳及一端压簧,压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段连接绳,两段连接绳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集油盘及卡钩,压簧的弹簧力大于集油盘盛满油后的重力。这样的设置在将空油箱从油箱放置架上搬下时既能实现集油盘的倾斜完成倾倒回收滴漏油的作用,还能避免集油盘抬高太多而导致的倾倒油时流速太多而飞溅的问题。

动作过程如下:当集油盘内的滴漏油收集得比较多时,待油箱放置架上的一个油箱取完油后准备将此空油箱取下时将卡钩勾在取油管上,然后按正常流程将空油箱从油箱放置架上搬下,这样在搬下时空油箱带动连接件使得集油盘一端抬起,集油盘内的滴漏油向倾倒管处聚集(为更好实现本方案,倾倒管所处位置位于集油盘侧面的较高位置,这样在滴漏油的液面快到达此位置时就准备倾倒回收的工作),然后打开副油箱其取油管上的取油阀,并保证漏斗口位于倾倒管的正下方就可完成滴漏油回收至副油箱的工作;同时由于限位板的作用,当集油盘一端抬高至一定高度后无法再抬高,这时随着继续将空油箱往下搬,与卡钩连着的连接绳连着压簧,克服了压簧的弹簧力压簧伸长直至空油箱从油箱放置架上移至叉车或其他转运设备上后将卡钩从取油管上取下放回原处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使得整个储油仓库得到彻底的改善,并消除其中的安全隐患。油不再滴漏在地上,油口上残留的油均流淌到集油盘中再回收到桶内,杜绝了浪费。出油口用阀件控制流量、流速,很好的解决了油的外溅;出气装置的设计解决了出油的顺畅性。更改取油方式,竖立的取油方式被取消,制作成此平躺(卧)式取油装置,能满足人站立着取油,而油不得滴落在地面上的要求。在油箱取油口设计安装了一套阀组件(即作为取油阀的球阀)使得油能顺畅的放进桶里,而不产生外溢。箱体本来的出气孔由于油箱倾斜,而不能打开,为此又设计安装了阀件出气装置(即作为气阀的球阀),使之能达到顺畅出油。集油盘设置在油箱放置架的中部高度处便于后续倾倒回收滴漏出来的油;卡钩及连接件的设置可以在集油盘内油较多时利用将空油箱搬下时顺便将集油盘一端抬高以完成回收倾倒滴漏油的作用,操作简单便捷,只需将卡钩勾在取油管上然后按正常程序将空油箱从油箱放置架上取下即可,由于卡钩与连接件的存在,在将取完油的空油箱从油箱放置架上取下时集油盘一端抬起,滴漏油从集油盘一个侧面倾倒回收。副集油盘的侧面设置标识层,标识层内的汉字为“空油箱”,用来提示工人此处放置空油箱用来回收滴漏油;可以采用原有的油箱(取完油后的空油箱正好用来放置在此作为副油箱),只需配设一个漏斗,在需要倾倒集油盘内的滴漏油回收至副油箱内时打开取油管上的取油阀即可,并且由于漏斗的设置保证了在回收过程中具备很大的开口,保证回收过程不会出现油的滴漏。连接件中压簧的设置在将空油箱从油箱放置架上搬下时既能实现集油盘的倾斜完成倾倒回收滴漏油的作用,还能避免集油盘抬高太多而导致的倾倒油时流速太多而飞溅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油机构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图1中油箱放置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取油管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2中通气管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连接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6中副油箱顶板的俯视图;

图9是图6中集油盘及油箱放置架部分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图中:1、集油盘;2、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第三支撑杆;5、第四支撑杆;6、油箱;7、油箱放置架;8、取油管;9、通气管;10、取油阀;11、气阀;12、限位销;13、卡钩;14、定滑轮;15、副集油盘;16、标识层;17、副油箱;18、倾倒管;19、密封垫圈;20、漏斗;21、限位板;22、连接绳;23、压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集油机构,包括设置在油箱放置架7底部位置的集油盘1,集油盘1呈方槽状且其尺寸大于油箱放置架7的尺寸。

包含所述集油机构的卧式取油装置,包括框架结构的油箱放置架7,油箱放置架7包括四根竖向支撑杆且分别为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3、第三支撑杆4及第四支撑杆5,第一支撑杆2与第三支撑杆4的高度相同,第二支撑杆3与第四支撑杆5的高度相同,第一支撑杆2的高度大于第二支撑杆3的高度,油箱放置架7上设置集油盘1与油箱6;油箱6位于集油盘1上方且油箱6的一端靠近第一支撑杆2设置,油箱6的另一端靠近第二支撑杆3设置,油箱6其靠近第二支撑杆3的一端上设置取油管8及通气管9,取油管8及通气管9上分别设置取油阀10及气阀11,取油管8位置上低于通气管9设置。取油阀10及气阀11为球阀(采用g1/2球阀);第二支撑杆3与第四支撑杆5的距离与集油盘1的长度相匹配,第一支撑杆2与第二支撑杆3的距离小于集油盘1的宽度,集油盘1超出油箱放置架7的部分位于取油管8的正下方。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及第四支撑杆之间通过水平设置的横杆(第一支撑杆及第三支撑杆与横杆的夹角为84°,第二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与横杆的夹角为96°,保证油箱具备一定的倾角便于取油)相连,油箱放置在横杆上,横杆上还设置突起的梯形杆(梯形杆采用100*40槽钢制作)起到对油箱限位的作用。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如图6至图9所示,集油盘1设置在油箱放置架7中部位置;油箱放置架7的中部高度处设置所述集油盘1,集油盘1的一端铰接在第一支撑杆2及第二支撑杆3上,第一支撑杆2及第二支撑杆3上固定设置位于集油盘1下方的限位销12,第一支撑杆2及第二支撑杆3上各设置一个限位销12,集油盘1的另一端抵靠在第三支撑杆4及第四支撑杆5上分别固定设置的一个限位销12上,限位销12水平设置且位于集油盘1下方,位于第三支撑杆4及第四支撑杆5处的集油盘1上表面固定设置连接件,连接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卡钩13,卡钩13的形状与取油管8的外表面形状适配设置,连接件挂设在两个定滑轮14上,两个定滑轮14设置在油箱放置架7上;油箱放置架7其靠近集油盘1的铰接端设置副集油盘15,副集油盘15高度上与油箱放置架7的底端齐平,副集油盘15的侧面设置标识层16,副集油盘15上设置副油箱17;集油盘1的一个侧面设置通孔,通孔处设置回收油倾倒管18,倾倒管18垂直于集油盘1侧面设置,副油箱17设置在倾倒管18下方。副油箱17由两块圆板及一块平板构成圆桶形且其中一块圆板与平板铰接,与平板铰接的圆板其边缘固定设置密封垫圈19。第三支撑杆4及第四支撑杆5的上部位置处固定设置集油盘1的限位板21;所述连接件包括两段连接绳22及一端压簧23,压簧2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段连接绳22,两段连接绳22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集油盘1及卡钩13,压簧23的弹簧力大于集油盘1盛满油后的重力。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二的不同在于,如图10所示,副油箱17由两块圆板及一块平板构成圆桶形且作为顶板的圆板上设置取油管8,与取油管8适配设有漏斗20,漏斗20的漏斗20口位于倾倒管18的正下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