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形薄膜防护内衬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14438发布日期:2020-05-12 17:34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可变形薄膜防护内衬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变形薄膜防护内衬。



背景技术:

包装盒是一种常用的商品包装形式,较为常见的为纸质包装盒,其优点在于质量轻便、造价低廉、印刷精美且便于携带,产品都是装入包装盒中就可以进行运输或销售,简单又实用。

然而,一般的情况下都是在包装盒的内部设置内衬,将待包装的产品放置于内衬中,以起到支撑缓冲作用。然而,一般的内衬都是与产品大小进行对应设计,通用性较差,不便于与其他产品配合使用,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变形薄膜防护内衬,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用性强,可适用于多种规格的产品,可节约资源。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变形薄膜防护内衬,包括底板、连接于底板相对两端的折叠板、连接于所述折叠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的支撑板、及连接所述支撑板的薄膜;所述薄膜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各所述支撑板上,且所述薄膜覆盖所述底板、所述折叠板及所述支撑板。

上述可变形薄膜防护内衬,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翻折支撑板与折叠板,来适配不同规格的产品,具有强大的通用性,可节约资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折叠板包括连接于所述底板相对两端的第一折叠板、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折叠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的第二折叠板;所述第二折叠板用于连接所述支撑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相对两端还分别设有第一凸卡,所述第一凸卡与所述第一折叠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凸卡用于抵接所述薄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叠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还设有第二凸卡,所述第二凸卡与所述第二折叠板不连接;所述第二凸卡用于抵接所述薄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折叠板远离所述第一折叠板的一侧还设有第三凸卡,所述第三凸卡与所述支撑板不连接;所述第三凸卡用于抵接所述薄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二折叠板的一侧凸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薄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的长度小于所述支撑板的长度,所述连接部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薄膜的宽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薄膜的相对两端还分别设有连接兜袋,所述连接兜袋对应套设于所述连接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变形薄膜防护内衬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底板相对两侧的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底板的长度;所述防护板用于翻折后垂直于所述底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叠板的长度、所述第二折叠板的长度及所述支撑板的长度均相等;所述第一折叠板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折叠板的宽度,所述第二折叠板的宽度大于所述支撑板的宽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可变形薄膜防护内衬的完全展开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可变形薄膜防护内衬的第一应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可变形薄膜防护内衬的第二应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可变形薄膜防护内衬的第三应用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

11-底板,110-第一凸卡,12-防护板,13-第一折叠板,130-第二凸卡,14-第二折叠板,140-第三凸卡,15-支撑板,16-薄膜,17-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可变形薄膜防护内衬,包括底板11、连接于底板11相对两侧的防护板12、连接于底板11相对两端的折叠板、连接于折叠板远离底板11的一侧的支撑板15、及连接支撑板15的薄膜16。薄膜16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支撑板15上,且薄膜16覆盖底板11、折叠板及支撑板15。防护板12的长度小于等于底板11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中,防护板12的长度等于底板11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折叠板的数量为两个,折叠板包括连接于底板11相对两端的第一折叠板13、及连接于第一折叠板13远离底板11的一侧的第二折叠板14;第二折叠板14用于连接支撑板15。第一折叠板13的长度、第二折叠板14的长度及支撑板15的长度均相等;第一折叠板13的宽度等于第二折叠板14的宽度,第二折叠板14的宽度大于支撑板15的宽度。

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1的相对两端还分别设有第一凸卡110,第一凸卡110与第一折叠板13不连接;第一折叠板13远离底板11的一侧还设有第二凸卡130,第二凸卡130与第二折叠板14不连接,即第二凸卡130与第二折叠板14间隔设置;第二折叠板14远离第一折叠板13的一侧还设有第三凸卡140,第三凸卡140与支撑板15不连接。第一凸卡110、第二凸卡130及第三凸卡140均用于抵接薄膜16。

支撑板15远离第二折叠板14的一侧凸设有连接部17,连接部17的长度小于支撑板15的长度,连接部17用于连接薄膜16。进一步地,连接部17的长度大于等于薄膜16的宽度。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薄膜16的相对两端还设有连接兜袋(图未示),连接兜袋对应套设于连接部17上,以实现薄膜16与支撑板15的连接。可以理解地,在其它的实施例中,薄膜16的相对两端还可以通过胶水粘连于连接部17上,能将薄膜16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连接部17上即可。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可变形薄膜防护内衬完全展开时,将两个防护板12翻折以垂直于底板11,将待包装的产品放置于底板11与薄膜16之间,产品位于两个防护板12之间。此时,保持底板11与第一折叠板13、第二折叠板14处于同一平面,翻折支撑板15使支撑板15垂直于第二折叠板14,支撑板15位于底板11背向产品的一面,薄膜16受到拉扯而紧绷,并且,第三凸卡140抵接薄膜16使得薄膜16绷得更紧,可实现产品的稳定夹持。这是第一应用状态,产品的长度不超过底板11的长度与第一折叠板13的宽度、第二折叠板14的宽度的总和。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可变形薄膜防护内衬完全展开时,将两个防护板12翻折以垂直于底板11,将待包装的产品放置于底板11与薄膜16之间,产品位于两个防护板12之间。此时,保持底板11与第一折叠板13处于同一平面,翻折第二折叠板14使第二折叠板14垂直于第一折叠板13,再翻折支撑板15使支撑板15垂直于第二折叠板14,第二折叠板14与支撑板15均位于底板11背向产品的一面,薄膜16受到拉扯而紧绷,并且,第二凸卡130与第三凸卡140均抵接薄膜16使得薄膜16绷得更紧,可实现产品的稳定夹持。这是第二应用状态,产品的长度不超过底板11的长度与第一折叠板13的宽度的总和;可以理解地,第二应用状态相当于在第一应用状态的基础上,再将第二折叠板14翻折90度。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可变形薄膜防护内衬完全展开时,将两个防护板12翻折以垂直于底板11,将待包装的产品放置于底板11与薄膜16之间,产品位于两个防护板12之间。翻折第一折叠板13使第一折叠板13垂直于底板11,翻折第二折叠板14使第二折叠板14垂直于第一折叠板13,再翻折支撑板15使支撑板15垂直于第二折叠板14,此时,第一折叠板13、第二折叠板14与支撑板15均位于底板11背向产品的一面,薄膜16受到拉扯而紧绷,并且,第一凸卡110、第二凸卡130与第三凸卡140均抵接薄膜16使得薄膜16绷得更紧,可实现产品的稳定夹持。这是第三应用状态,产品的长度不超过底板11的长度;可以理解地,第三应用状态相当于在第二应用状态的基础上,再将第一折叠板13翻折90度。

上述可变形薄膜防护内衬,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翻折支撑板15、第二折叠板14与第一折叠板13,来适配不同规格的产品,具有强大的通用性,可节约资源。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