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坚果包装礼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51906发布日期:2020-05-08 13:03阅读:8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坚果包装礼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产品外包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坚果包装礼盒。



背景技术:

包装盒是指在物品流通过程中起到保护产品、方便贮运和促进销售作用的,并按一定技术方法制成的容器、材料以及辅助物等的总称,也可以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以及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的技术方法和操作活动,例如盛装、封缄和包扎等技术活动。

但是,包装盒的作用远不止是单单保护或是装饰产品,更是作为一种展示产品特点,吸引人们眼球,提升产品知名度的有效方式之一。在坚果的纸质包装盒中,基本都是矩形,造型单调,无法吸引眼球,没有设计感;且多个包装盒之间无法拼接组合,不便于运输、摆放和携带。

此外,为了避免不同坚果的混合,一个食品包装袋或者食品包装盒内只能放置一种坚果,当需要两种或更多坚果一起包装时,就需要两个包装袋或者包装盒,不仅占用体积,且包装盒过多不方便拿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坚果包装礼盒,造型新颖,美观,具有设计感;多个内盒之间可以叠加组合,便于运输、摆放和携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坚果包装礼盒,包括内盒、连接盒和外盒,所述内盒和所述外盒呈底面边数相等的棱柱,所述内盒包括内盒底和内盒侧壁,所述内盒底为多边形,所述内盒有多个,多个所述内盒结构相同,多个所述内盒沿竖直方向叠加放置;所述连接盒包括连接套和提手,所述连接套包括顶面、底面和相对的两个侧面,所述提手设置在所述连接套的顶面上,所述提手上具有提拉孔,所述连接盒套装在多个叠加的内盒外部;所述外盒包括外盒顶、外盒底和外侧壁,所述外盒顶和所述外盒底为相同的多边形,所述外盒顶具有与所述提手配合的开槽,所述开槽的一端与所述外盒顶的边缘贯通,所述外侧壁上具有可开合的侧壁,所述内盒和所述连接盒组装后的整体从所述可开合的侧壁放入所述外盒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盒侧壁包括内壁和外壁,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通过连接面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面上设置有挡片,所述挡片与所述连接面为一体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盒底和外盒底均为七边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提手与所述连接套为一体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盒的内盒侧壁和内盒底一体成型。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侧壁包括固定部和开合部,所述开合部的一侧与所述固定部固装,所述开合部的另一侧与所述固定部通过连接件活动连接,所述连接件为卡片和卡槽,所述卡片与所述卡槽配合使所述外盒密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提拉孔的提拉处为波纹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左侧所述提手的提拉孔中设置有插片,右侧所述顶面靠近所述提手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插片配合的插槽,所述插片插入所述插槽中,使连接盒完成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盒、连接盒和外盒均由瓦楞纸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本坚果包装礼盒采用连接盒将多个内盒叠加放置,减少了外包装的个数,节约环保,同时多个内盒叠加放置可以同时放置多种坚果而不会使其混合。内盒体采用双层结构,使整体更加坚固不易损坏。根据需要可以设置多个内盒,应用范围广。采用瓦楞纸制造包装礼盒,增加了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内盒、连接盒和外盒之间均为套装,开启包装礼盒后不会破坏包装盒的完整性,能够保证包装礼盒能够进行重复使用,降低了包装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内盒和连接盒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内盒的展开图;

图5是内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一的内盒结构示意图;

图7是连接盒的展开图;

图8是连接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外盒的展开图;

图10是外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3中连接盒的展开图。

其中:

1:内盒,1-1:第一黏面,1-2:内壁,1-3:连接面,1-31:挡片1-31,1-4:外壁,1-5:第二黏面,1-6:内盒底,1-7:第一内盒侧壁,1-8:第二内盒侧壁,1-9:第三内盒侧壁,1-10:第四内盒侧壁,1-11:第五内盒侧壁,1-12:第六内盒侧壁,1-13:第七内盒侧壁,2:连接盒,2-1:提手,2-11:提拉孔,2-12:插片,2-13:插槽,2-2:顶面,2-3:侧面,2-4:底面,3:外盒,3-1:外盒顶,3-11:开槽,3-2:卡槽,3-3:外盒底,3-4:卡片,3-5:外侧壁,3-51:第一侧壁,3-52:第二侧壁,3-53:第三侧壁,3-54:第四侧壁,3-55:第五侧壁,3-56:第六侧壁,3-57:第七侧壁,3-6:第三黏面,3-7:第四黏面,3-8:密封面。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以上附图获得其他的相关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一种坚果包装礼盒,包括内盒1、连接盒2和外盒3,所述内盒1和所述外盒3呈底面边数相等的棱柱,所述内盒1包括内盒底1-6和内盒侧壁,所述内盒底1-6为七边形,所述内盒为轴对称图形,所述内盒侧壁的数量与所述内盒底1-6边数相等,所述内盒侧壁包括第一内盒侧壁1-7、第二内盒侧壁1-8、第三内盒侧壁1-9、第四内盒侧壁1-10、第五内盒侧壁1-11、第六内盒侧壁1-12和第七内盒侧壁1-13,其中,第一内盒侧壁1-7和第五内盒侧壁1-11平行,第六内盒侧壁1-12和第七内盒侧壁1-13以中心线为对称轴呈轴对称分布,第二内盒侧壁1-8与第四内盒侧壁1-10以中心线为对称轴呈轴对称分布,所述第六内盒侧壁1-12和所述第七内盒侧壁1-13的夹角为72°,所述第七内盒侧壁1-13与所述第一内盒侧壁1-7的夹角为144°,所述第一内盒侧壁1-7与所述第二内盒侧壁1-8的夹角为130°,所述第二内盒侧壁1-8和所述第三内盒侧壁1-9的夹角为140°,所述内盒1有多个,多个所述内盒1结构相同,多个所述内盒1沿竖直方向叠加重合放置,所述连接盒2包括连接套和提手2-1,所述连接套包括顶面2-2、底面2-4和相对的两个侧面2-3,所述提手2-1设置在所述连接套的顶面2-2上,所述提手2-1上具有提拉孔2-11,所述连接盒2外套在多个叠加的内盒1外部;所述外盒3包括外盒顶3-1、外盒底3-3和外侧壁3-5,所述外盒顶3-1和所述外盒底3-3为相同的多边形,所述外盒顶3-1具有与所述提手2-1配合的开槽3-11,所述开槽3-11位于外盒顶3-1的中心线上,所述开槽3-11的一端与所述外盒顶3-1的边缘贯穿,所述提手2-1从开槽3-11的开口处穿入,所述外侧壁3-5上具有可开合的侧壁,所述内盒1和所述连接盒2组装后的整体从所述可开合的侧壁放入所述外盒3内。

连接方式:

将内盒1放入连接盒2中,连接盒2的高度根据内盒1的高度和放置内盒1的个数设置,在底层的内盒1上叠加放入其他的内盒1,然后将套装好的内盒1和连接盒2从外盒3的开口处放入,连接盒2顶部的提手2-1穿过外盒顶3-1部的开槽3-11,将内盒1和连接盒2完全放入外盒3内,将外盒3体开口处相连的侧壁用连接件进行连接。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优化。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内盒底1-6和外盒底3-3均为七边形。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内盒侧壁包括内壁1-2和外壁1-4,所述内壁1-2和所述外壁1-4之间通过连接面1-3连接。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连接面1-3上设置有挡片1-31,所述挡片1-31与所述连接面1-3为一体结构。挡片1-31用于限定上层内盒与下层内盒的叠加位置,防止上层内盒与下层内盒发生相对滑动。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提手2-1与所述连接套为一体结构。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内盒1的内盒侧壁和内盒底1-6一体成型,使内盒1更加结实,密封性更好,防止坚果从连接处漏出。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外侧壁3-5包括固定部和开合部,所述开合部的一侧与所述固定部固装,所述开合部的另一侧与所述固定部通过连接件活动连接,所述连接件为卡片3-4和卡槽3-2,所述卡片3-4与所述卡槽3-2配合使所述外盒3密封。

制作过程:

参见附图4,内盒1展开后,在内盒底1-6的每一条底边上均连接一个外壁1-4,所述外壁1-4的一侧边均设置有第二黏面1-5,其中一个外壁1-4的两个对立侧边分别具有第二黏面1-5,外壁1-4与内盒底1-6连接的相对一侧设置有连接面1-3,连接面1-3与外壁1-4连接的相对面设置有内壁1-2,内壁1-2与连接面1-3连接的相对面设置有第一黏面1-1。

首先,折叠第一黏面1-1,使第一黏面1-1与内壁1-2垂直,在第一黏面1-1和第二黏面1-5上分别涂胶。折叠时,先折叠外壁1-4,使外壁1-4与内盒底1-6垂直,第二黏面1-5与相邻的外壁1-4粘合;然后向内盒体的空腔折叠连接面1-3,使连接面1-3与内盒底1-6平行,再折叠内壁1-2,使内壁1-2与外壁1-4平行,此时,第一黏面1-1与内盒底1-6贴合,并与内盒底1-6粘合。最终折叠成附图5的状态。

参见附图7,连接盒2的展开图为一个矩形,矩形的两端分别具有提手2-1,与提手2-1相连的为顶面2-2的1/2,顶面2-2靠近中心的一侧与侧面2-3连接,两个侧面2-3之间通过底面2-4连接。

折叠时,先折叠提手2-1,使提手2-1与展开图垂直,再折叠侧面2-3,使侧面2-3与底面2-4垂直,然后向内折叠顶面2-2,使顶面2-2与底面2-4平行,两个1/2顶面2-2接触并形成一个完整的顶面2-2,同时两个提手2-1贴合。最终折叠成图7的状态。

参见附图9,外盒3展开后,外盒底3-3上连接有四个相邻的外侧壁3-5,分别为第一侧壁3-51、第二侧壁3-52、第三侧壁3-53和第四侧壁3-54,第一侧壁3-51的两个侧边分别具有第四黏面3-7和卡片3-4,第二侧壁3-52的顶边具有第三黏面3-6,第三侧壁3-53的顶边具有第三黏面3-6,第三侧壁3-53靠近第二侧壁3-52的侧边具有第四黏面3-7,第四侧壁3-54靠近第三侧壁3-53的侧边具有第三黏面3-6,第四侧壁3-54上与其连接的第三黏面3-6相对的一侧连接有第五侧壁3-55,第四侧壁3-54的另一侧连接有外盒顶3-1,外盒顶3-1上与第四侧壁3-54相对的一侧连接有第三黏面3-6,外盒顶3-1的中心具有开槽3-11,第五侧壁3-55与第四侧壁3-54相对的一侧连接有第六侧壁3-56,第六侧壁3-56与第五侧壁3-55相对的一侧具有第七侧壁3-57,第七侧壁3-57与第六侧壁3-56相对的一侧具有卡槽3-2,第五侧壁3-55、第六侧壁3-56、第七侧壁3-57的左右两端分别具有密封面3-8。

首先,在第三黏面3-6和第四黏面3-7上涂胶,然后分别折叠第三黏面3-6和第四黏面3-7,使第三黏面3-6和第四黏面3-7分别与其连接的侧壁垂直。折叠时,先折叠第一侧壁3-51、第二侧壁3-52、第三侧壁3-53和第四侧壁3-54,使第一侧壁3-51、第二侧壁3-52、第三侧壁3-53和第四侧壁3-54分别与外盒底3-3垂直,第四黏面3-7与相邻的侧壁粘合;然后向内折叠外盒顶3-1,使外盒顶3-1与外盒底3-3平行,第三黏面3-6使侧壁与外盒顶3-1粘合;在第四侧壁3-54与第一侧壁3-51处形成开口部,然后将叠加好的内盒1和连接盒2从开口部放入外盒3中,分别向同一侧折叠第五侧壁3-55、第六侧壁3-56和第七侧壁3-57上的密封面3-8,使密封面3-8与其相连的侧壁垂直,然后分别折叠第五侧壁3-55、第六侧壁3-56和第七侧壁3-57,使之与外盒底3-3上对应的底边垂直并贴合,最后使卡片3-4插入卡槽3-2中,完成密封连接。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优化。

参见附图11,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提拉孔2-11的提拉处为波纹形,减少提拉过程中对手指的压力。

作为优选方式,左侧所述提手2-1的提拉孔2-11中设置有插片2-12,右侧所述顶面2-2靠近所述提手2-1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插片2-12配合的插槽2-13,所述插片2-12插入所述插槽2-13中,使连接盒2完成固定。无需使用粘结剂,减少了污染,同时插片2-12与插槽2-13为可拆卸结构,可以使连接盒2重复使用。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内盒1、连接盒2和外盒3均由瓦楞纸制成。瓦楞纸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能抵受搬运过程中的碰撞和摔跌。

为了易于说明,实施例中使用了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

而且,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示例性的描述,应该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核心的情况下,任何简单的变形、修改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不花费创造性劳动的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