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性强的络筒机纱管跨平台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67709发布日期:2020-06-12 14:30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稳定性强的络筒机纱管跨平台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络筒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稳定性强的络筒机纱管跨平台输送机构。



背景技术:

络筒机是棉纺织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纺纱后道工序的整经机、无梭织机和针织大圆机高速化的关键设备,自动络筒机取代普通络筒机已是大势所趋,现就自动络筒机配件与普通络筒机配件在提高成纱质量与节约用工等方面作比较分析。

现有的络筒机是纺织行业的专用设备,但是现有的络筒作为纺纱的最后一道工序和织造的首道工序,络筒机用于将一个纱管上的丝线盘在纱盘上,以往纱管在绕完丝线后都由人工进行出料,劳动量巨大,不能通过机器实行跨平台输送,需要人工配合进行工作,降低了络筒机的使用效果。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稳定性强的络筒机纱管跨平台输送机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稳定性强的络筒机纱管跨平台输送机构,解决了络筒机不能跨平台输送,劳动力巨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稳定性强的络筒机纱管跨平台输送机构,包括:底板;运料机构,所述运料机构设置于所述底板的顶部的左侧;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底板的顶部,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所述导料箱、电动伸缩杆、连接杆、l型板、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所述导料箱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板的顶部,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右端固定于所述导料箱的左侧的底部,并且所述连接杆的右端固定于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左端,所述l型板的右侧的底部滑动于所述连接杆的左端,所述第一顶杆的左端固定于所述l型板的右侧的顶部,所述第二顶杆的右端固定于所述导料箱的左侧的顶部,并且所述第一顶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顶杆的左端转动连接;两个卡紧机构,两个所述卡紧机构设置于所述l型板的内壁的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导料机构,所述导料机构设置于所述导料箱内部,所述导料机构包括所述滑动杆、斜板、第一竖杆、第二竖杆、进料口、出料口和移动杆,所述滑动杆的左端滑动于所述导料箱的内壁的左侧的顶部,所述斜板的左侧固定于所述滑动杆的右端,所述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的顶部均固定于所述斜板的底部的两侧,所述移动杆的左端固定于所述第二竖杆的右侧的顶部,并且所述移动杆的右端与所述导料箱的内壁的右侧滑动连接;抖动机构,所述抖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导料箱的内部;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设置于所述底板的顶部,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所述箱体、第二电机、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所述箱体的底部的两侧均通过支撑杆固定于所述底板的顶部,所述第二电机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板的顶部,所述第一传动轮的轴心处固定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二传动轮的表面通过传动带转动于所述第一传动轮的表面,所述第一转动杆的表面固定于所述第二传动轮的轴心处,所述第二转动杆的表面通过传送带传动于所述第一转动杆的表面,并且所述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杆的正面和背面分别与箱体的内壁的正面和背面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抖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和凸轮,所述第一电机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导料箱的内壁的底部,所述第一皮带轮的轴心处固定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二皮带轮的表面通过皮带传动于所述第一皮带轮,所述凸轮的正面固定于所述第二皮带轮的背面,并且所述转杆的表面的两侧分别固定于所述凸轮和第二皮带轮的轴心处,且所述转杆的正面和背面分别与所述导料箱的内壁的正面和背面转动连接;

储料机构,所述储料机构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板的顶部的右侧。

优选的,所述运料机构包括运料箱和两个万向轮,所述运料箱的底部活动于所述l型板的内壁的底部,两个所述万向轮的顶部均固定于所述运料箱的底部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卡紧机构包括固定框、挤压板、挤压弹簧、安装杆、两个夹杆、复位弹簧,所述固定框的一侧固定于所述l型板的内壁的一侧,所述挤压板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固定于所述固定框的内壁的正面和背面,并且所述挤压板和固定框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所述安装杆的右端固定于所述挤压板的左侧,且所述安装杆的左端贯穿固定框并延伸至固定框的外部,两个所述夹杆的底部均转动于所述安装杆的顶部的正面和背面,并且两个所述夹杆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

优选的,所述储料机构包括储料箱、分料杆、横板,通孔、扇形斗和进料槽,所述储料箱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板的顶部的右侧,所述分料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储料箱的内壁的两侧的底部,所述扇形斗设置于所述分料杆的表面,所述横板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储料箱的内壁的两侧的底部,所述通孔开设于所述横板的表面,所述进料槽开设于所述储料箱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导料箱的顶部和右侧分别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且所述斜板的右侧通过出料口贯穿所述导料箱并延伸至所述导料箱的外部。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稳定性强的络筒机纱管跨平台输送机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稳定性强的络筒机纱管跨平台输送机构,通过箱体的底部的两侧均通过支撑杆固定于底板的顶部,第二电机的底部固定于底板的顶部,第一传动轮的轴心处固定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第二传动轮的表面通过传动带转动于第一传动轮的表面,第一转动杆的表面固定于第二传动轮的轴心处,第二转动杆的表面通过传送带传动于第一转动杆的表面,便于将制作好的材料进行输送,不需要人工进行操作,该络筒机纱管跨平台输送机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利于减少由人工进行纱管输出带来的劳动量,从而提高了输送机构的输送效率,通过电动伸缩杆的右端固定于导料箱的左侧的底部,并且连接杆的右端固定于电动伸缩杆的左端,l型板的右侧的底部滑动于连接杆的左端,第一顶杆的左端固定于l型板的右侧的顶部,第二顶杆的右端固定于导料箱的左侧的顶部,并且第一顶杆的右端与第二顶杆的左端转动连接,提高了输送机构的稳定性,方便对纱管进行运输,稳定性能好,提高了输送机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稳定性强的络筒机纱管跨平台输送机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输送机构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卡紧机构的俯视图。

图中标号:1、底板,2、运料机构,21、运料箱,22、万向轮,3、转动机构,31、导料箱,32、电动伸缩杆,33、连接杆,34、l型板,35、第一顶杆,36、第二顶杆,4、卡紧机构,41、固定框,42、挤压板,43、挤压弹簧,44、安装杆,45、夹杆,46、复位弹簧,5、导料机构,51、滑动杆,52、斜板,53、第一竖杆,54、进料口,55、出料口,56、移动杆,57、第二竖杆,6、抖动机构,61、第一电机,62、第一皮带轮,63、第二皮带轮,64、凸轮,65、转杆,7、输送机构,71、箱体,72、第二电机,73、第一传动轮,74、第二传动轮,75、第一转动杆,76、第二转动杆,8、储料机构,81、储料箱,82、分料杆,83、横板,84、通孔,85、扇形斗,86、进料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稳定性强的络筒机纱管跨平台输送机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输送机构的俯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卡紧机构的俯视图。稳定性强的络筒机纱管跨平台输送机构,包括:底板1;运料机构2,所述运料机构2设置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的左侧;转动机构3,所述转动机构3设置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所述转动机构3包括所述导料箱31、电动伸缩杆32、连接杆33、l型板34、第一顶杆35和第二顶杆36,所述导料箱31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所述电动伸缩杆32的右端固定于所述导料箱31的左侧的底部,并且所述连接杆33的右端固定于所述电动伸缩杆32的左端,所述l型板34的右侧的底部滑动于所述连接杆33的左端,所述第一顶杆35的左端固定于所述l型板34的右侧的顶部,所述第二顶杆36的右端固定于所述导料箱31的左侧的顶部,并且所述第一顶杆35的右端与所述第二顶杆36的左端转动连接;两个卡紧机构4,两个所述卡紧机构4设置于所述l型板34的内壁的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导料机构5,所述导料机构5设置于所述导料箱31内部,所述导料机构5包括所述滑动杆51、斜板52、第一竖杆53、第二竖杆57、进料口54、出料口55和移动杆56,所述滑动杆51的左端滑动于所述导料箱31的内壁的左侧的顶部,所述斜板52的左侧固定于所述滑动杆51的右端,所述第一竖杆53和第二竖杆57的顶部均固定于所述斜板52的底部的两侧,所述移动杆56的左端固定于所述第二竖杆57的右侧的顶部,并且所述移动杆56的右端与所述导料箱31的内壁的右侧滑动连接;抖动机构6,所述抖动机构6设置于所述导料箱31的内部;输送机构7,所述输送机构7设置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所述输送机构7包括所述箱体71、箱体71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方便纱管的进入,第二电机72、第二电机72的电源线与外接电源相连接,第一传动轮73、第二传动轮74、第一转动杆75、第二转动杆76,所述箱体71的底部的两侧均通过支撑杆固定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所述第二电机72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所述第一传动轮73的轴心处固定于所述第二电机72的输出轴,所述第二传动轮74的表面通过传动带转动于所述第一传动轮73的表面,所述第一转动杆75的表面固定于所述第二传动轮74的轴心处,所述第二转动杆76的表面通过传送带传动于所述第一转动杆75的表面,并且所述第一转动杆75和第二转动杆76的正面和背面分别与箱体71的内壁的正面和背面转动连接。

所述抖动机构6包括第一电机61、第一电机61的电源线与外接电源相连接,第一皮带轮62、第二皮带轮63和凸轮64,所述第一电机61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导料箱31的内壁的底部,所述第一皮带轮62的轴心处固定于所述第一电机61的输出轴,所述第二皮带轮63的表面通过皮带传动于所述第一皮带轮62,所述凸轮64的正面固定于所述第二皮带轮63的背面,并且所述转杆65的表面的两侧分别固定于所述凸轮64和第二皮带轮63的轴心处,且所述转杆65的正面和背面分别与所述导料箱31的内壁的正面和背面转动连接;

储料机构8,所述储料机构8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的右侧。

所述运料机构2包括运料箱21和两个万向轮22,所述运料箱21的底部活动于所述l型板34的内壁的底部,两个所述万向轮22的顶部均固定于所述运料箱21的底部的两侧。

所述卡紧机构4包括固定框41、挤压板42、挤压弹簧43、安装杆44、两个夹杆45、复位弹簧46,所述固定框41的一侧固定于所述l型板34的内壁的一侧,所述挤压板42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固定于所述固定框41的内壁的正面和背面,并且所述挤压板42和固定框41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43,所述安装杆44的右端固定于所述挤压板42的左侧,且所述安装杆44的左端贯穿固定框41并延伸至固定框41的外部,两个所述夹杆45的底部均转动于所述安装杆44的顶部的正面和背面,并且两个所述夹杆45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46。

所述储料机构8包括储料箱81、储料箱81的表面设置有拿取口,方便物料的拿取,分料杆82、横板83,通孔84、扇形斗85和进料槽86,所述储料箱81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的右侧,所述分料杆82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储料箱81的内壁的两侧的底部,所述扇形斗85设置于所述分料杆82的表面,所述横板83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储料箱81的内壁的两侧的底部,所述通孔84开设于所述横板83的表面,所述进料槽86开设于所述储料箱81的顶部。

所述导料箱31的顶部和右侧分别开设有进料口54和出料口55,且所述斜板52的右侧通过出料口55贯穿所述导料箱31并延伸至所述导料箱31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稳定性强的络筒机纱管跨平台输送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纱管放置在运料箱21的内部,将运料箱21推送至l型板34的顶部,启动电动伸缩杆32,带动l型板34移动,将l型板34移动至与地面平行的角度,则纱管被倒入导料箱31,启动第一电机61,带动第一皮带轮62转动,第一皮带轮62转动带动第二皮带轮63转动,从而带动凸轮64转动,凸轮64转到带动第一竖杆53移动,第一竖杆53移动带动斜板52抖动,将纱管通过导料箱31进入箱体71,启动第二电机72,带动第一传动轮73转动,第一传动轮73转动带动第二传动轮74转动,从而将纱管排入储料箱81,通过扇形斗85对纱管进行排序,方便纱管的拿取。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稳定性强的络筒机纱管跨平台输送机构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种稳定性强的络筒机纱管跨平台输送机构,通过箱体71的底部的两侧均通过支撑杆固定于底板1的顶部,第二电机72的底部固定于底板1的顶部,第一传动轮73的轴心处固定于第二电机72的输出轴,第二传动轮74的表面通过传动带转动于第一传动轮73的表面,第一转动杆75的表面固定于第二传动轮74的轴心处,第二转动杆76的表面通过传送带传动于第一转动杆75的表面,便于将制作好的材料进行输送,不需要人工进行操作,该络筒机纱管跨平台输送机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利于减少由人工进行纱管输出带来的劳动量,从而提高了输送机构的输送效率,通过电动伸缩杆32的右端固定于导料箱31的左侧的底部,并且连接杆33的右端固定于电动伸缩杆32的左端,l型板34的右侧的底部滑动于连接杆33的左端,第一顶杆35的左端固定于l型板34的右侧的顶部,第二顶杆36的右端固定于导料箱31的左侧的顶部,并且第一顶杆35的右端与第二顶杆36的左端转动连接,提高了输送机构的稳定性,方便对纱管进行运输,稳定性能好,提高了输送机构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