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工位垃圾转运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47163发布日期:2020-06-26 21:09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工位垃圾转运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转运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工位垃圾转运站。



背景技术:

垃圾转运站就是为了减少垃圾清运过程的运输费用而在垃圾产地至处理厂之间所设的垃圾中转站。在此,将各收集点清运来的垃圾集中,再换装到大型的或其它运费较低的运载车辆中继续运往处理场。为了提高垃圾转运站的工作效率,往往在垃圾转运站的站房中设置多个处理垃圾的工位,每个工位之间要留有足够的距离,以供垃圾运输车行驶,运输垃圾,每个工位所占用的空间大,空间利用率低,且并不适用于狭长的站房内,即狭长的站房内只能设置一个处理垃圾的工位,工作效率低。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工位垃圾转运站,从而克服现有垃圾转运站的工位占用空间大,无法充分利用站房内的空间,工作效率低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工位垃圾转运站,包括若干个工位,每个所述工位设置于站房的地面下,用于对垃圾进行压缩,且所有的所述工位在所述站房内由里向外呈线性或矩阵分布,每个所述工位包括:凹坑,其由所述站房的地面向下凹设而成;举升机构,其竖直的设置于所述凹坑内;以及垃圾压缩箱,其以能够拆卸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举升机构的顶部,通过所述举升机构驱动该垃圾压缩箱在所述凹坑内上下移动;其中,所有的所述凹坑的顶部开口,所述站房内的每列所述凹坑从里往外数的第一个所述凹坑为敞口凹坑,其余的所述凹坑为有盖凹坑,每个所述有盖凹坑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一能够开闭的顶盖。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举升机构包括:底座,其设置于所述凹坑的底部:升降导柱,其竖直的设置于所述凹坑内,该升降导柱的下端与所述底座连接,且上端的高度不高于所述凹坑的顶部;升降平台,其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凹坑内,该升降平台上开设有与所述升降导柱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凹槽能够沿着所述升降导柱上下滑动;以及升降油缸,其设置于所述底座与所述升降平台之间,该升降油缸的上端与所述升降平台连接,下端与所述底座连接,通过该升降油缸驱动所述升降平台上下移动。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有盖凹坑的升降平台上设置有支架,所述顶盖以能够上下翻转的方式与所述支架铰接,通过翻转机构驱动所述顶盖上下翻转。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翻转机构为顶盖油缸,所述顶盖油缸的上端铰接于所述顶盖上,下端铰接于所述支架上。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顶盖上开设有投料口,用于投放垃圾。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站房的顶部设置有喷雾装置,用于喷雾降尘。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喷雾装置包括水管和若干个喷嘴,所述水管的进口与供水设备连接,所述水管布设于所述站房的顶部,若干个所述喷嘴间隔的设置于所述水管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所有的工位在站房内由里向外呈线性或矩阵分布,每个工位包括凹坑、举升机构以及垃圾压缩箱,所有的凹坑的顶部开口,站房内的每列凹坑从里往外数的第一个凹坑为敞口凹坑,其余的凹坑为有盖凹坑,每个有盖凹坑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一能够开闭的顶盖,以使垃圾运输车和垃圾收集车能够从顶盖上驶过,从而能够减小工位与工位之间的距离,即减小每个工位所占用的空间,以使占地面积一样的站房内能够排布更多的工位,空间利用率高,且特别适用于狭长的站房中,以使狭长的站房中能够排布多个工位,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工位垃圾转运站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的垃圾运输车将垃圾压缩箱钩走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a线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举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举升机构上安装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敞口凹坑,2-举升机构,2-1-底座,2-2-升降油缸,2-3-升降平台,2-4-升降导柱,3-垃圾压缩箱,4-有盖凹坑,5-圾收集车,6-顶盖,7-操作柜,8-液压站,9-站房,10-喷嘴,11-水管,12-垃圾运输车,13-顶盖油缸,14-支架,15-投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图1至图5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多工位垃圾转运站的结构示意图,该垃圾转运站包括若干个工位。参考图1至图3,每个工位设置于站房9的地面下,用于对垃圾进行压缩,且所有的工位在站房9内由里向外呈线性或矩阵分布,即所有的工位在站房9内向出口方向呈线性或矩阵分布,其中,每个工位包括凹坑、举升机构2以及垃圾压缩箱3,凹坑由站房9的地面向下凹设而成,举升机构2竖直的设置于凹坑内,垃圾压缩箱3以能够拆卸的方式安装于举升机构2的顶部,通过举升机构2驱动垃圾压缩箱3在凹坑内上下移动,当垃圾运输车12将空的垃圾压缩箱3运来时,驱动举升机构2上升至与地面平行,垃圾运输车12将空的垃圾压缩箱3放到举升机构2上,然后再驱动举升机构2下降,从而带动垃圾压缩箱3向下移动到凹坑内,以便于垃圾收集车5将收集来的垃圾倒入垃圾压缩箱3内,进行垃圾压缩处理,当垃圾压缩箱3内的垃圾压满后,举升机构2驱动垃圾压缩箱3上升至地面上,以便于垃圾运输车12将垃圾压缩箱3钩到车上并运走,从而将垃圾压缩箱3内的垃圾运输到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或运输到焚烧炉内进行焚烧处理,处理完后,再把空的垃圾压缩箱3输送回来,放到空的凹坑内,如此循环。其中,所有的凹坑的顶部开口,以便于垃圾压缩箱3的放置和取出,站房9内的每列凹坑从里往外数的第一个凹坑为敞口凹坑1,其余的凹坑为有盖凹坑4,每个有盖凹坑4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一能够开闭的顶盖6,以使垃圾运输车12和垃圾收集车5能够从顶盖6上方驶过,从而能够减小工位与工位之间的距离,即减小每个工位所占用的空间,以使占地面积一样的站房9内能够排布更多的工位,空间利用率高,且特别适用于狭长的站房9中,以使狭长的站房9中能够排布多个工位,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图4和图5,优选地,举升机构2包括底座2-1、升降导柱2-4、升降平台2-3以及升降油缸2-2。底座2-1设置于凹坑的底部,升降导柱2-4竖直的设置于凹坑内,升降导柱2-4的下端与底座2-1连接,且上端的高度不高于凹坑的顶部,升降平台2-3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凹坑内,升降平台2-3上开设有与升降导柱2-4相配合的凹槽,凹槽能够沿着升降导柱2-4上下滑动,升降油缸2-2设置于底座2-1与升降平台2-3之间,升降油缸2-2的上端与升降平台2-3连接,且升降油缸2-2的下端与底座2-1连接,通过升降油缸2-2驱动升降平台2-3上下移动,即通过驱动升降油缸2-2的活塞的伸长和收缩,从而带动升降平台2-3的上升和下降。进一步优选的,每个有盖凹坑4的升降平台2-3上设置有支架14,顶盖6以能够上下翻转的方式与支架14铰接,通过翻转机构驱动顶盖6进行上下翻转,以打开和闭合顶盖6,优选顶盖6的左侧以能够上下翻转的方式与支架14的顶部的左侧铰接,以便于垃圾运输车12搬运凹坑内的垃圾压缩箱3。其中,翻转机构为顶盖油缸13,顶盖油缸13的上端铰接于顶盖6上,顶盖油缸13的下端铰接于支架14上;站房9内设置有液压站8,以给每个工位上的油缸提供液压油,从而驱动油缸的伸长和收缩,且每个工位配备有相应的操作柜7,以控制相应油缸的伸长和收缩;支架14包括左架体、前架体和后架体,左架体的前侧与前架体的左侧连接,左架体的后侧与后架体的左侧连接,左架体的底部、前架体的底部和后架体的底部均与升降平台2-3进行连接,顶盖6的左侧与左架体的顶部铰接,左架体、前架体、后架体和顶盖6之间围成一个能够容纳垃圾压缩箱3的腔体。在有盖凹坑4内放置空的垃圾压缩箱3时,驱动升降油缸2-2伸长,带动升降平台2-3上升至地面上,然后驱动顶盖油缸13伸长,向上顶起顶盖6,以使顶盖6的左侧绕着支架14向上翻转,打开顶盖6,垃圾运输车12将车上的空的垃圾箱放到升降平台2-3上,放置好后,再驱动升降油缸2-2和顶盖油缸13收缩,带动升降平台2-3下降和顶盖6闭合,以使垃圾压缩箱3移动至地面下,垃圾收集车5和垃圾运输车12能够从顶盖6上行驶,行驶至后一个工位上,当垃圾压缩箱3内的垃圾压满后,再次驱动升降油缸2-2和顶盖油缸13伸长,以使垃圾运输车12能够将满载垃圾的垃圾压缩箱3运走,如此循环。

参考图3,优选地,为了便于垃圾收集车5将垃圾投放至凹坑中的垃圾压缩箱3内,每个顶盖6上开设有投料口15,用于投放垃圾,不需要打开顶盖6,即可通过投料口15投放垃圾,简单方便。

参考图1和图2,优选地,因为垃圾在向垃圾压缩箱3投放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扬尘,为了给站房9内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个比较干净的工作环境,站房9的顶部设置有喷雾装置,以用于喷雾降尘。其中,喷雾装置包括水管11和若干个喷嘴10,水管11的进口与供水设备连接,供水设备可为自来水管结构,也可为水箱结构,水箱内储存有一定量的水,水箱的出口设置有水泵,喷雾装置的水管11的进口与水箱的出口连接,通过水泵给水管11内的水提供驱动力,水管11布设于站房9的顶部,即水管11可设置于站房9四周墙壁的顶部,还可悬挂于站房9房顶上,若干个喷嘴10间隔的设置于水管11上,当需要对站房9降尘时,打开供水设备,往水管11内供水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多工位垃圾转运站的有盖凹坑4上设置有顶盖6,垃圾运输车12和垃圾收集车5均能够从顶盖6上驶过,以达到下一个工位上,从而使工位与工位之间不必留出供车辆行驶的空间,减小工位与工位之间的距离,即减小每个工位所占用的空间,以使占地面积一样的站房9内能够排布更多的工位,充分利用站房9内的空间,且该多工位垃圾转运站特别适用于狭长的站房9中,在狭长的站房9中能够排布多个工位,提高工作效率。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