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环盖理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97170发布日期:2020-04-07 20:57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环盖理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环盖理盖器。



背景技术:

玻璃瓶的封盖形式多样,常见的有三旋盖、皇冠盖、拉环盖等;拉环盖开启不需要借助任何工具就能轻易开启,为消费者带来很大便利,故应用较广;现有的拉环盖理盖器仅通过一个电机旋转以产生离心力的方式将拉环盖大批量的同时环形排列,这样排列的拉环盖大都正反颠倒、内外颠倒或上下叠加,无法实现拉环盖的有序排列,真正符合出料角度和位置的盖子数量极少,盖子的出料数量严重不足,造成下道生产工序停滞,而且还很容易造成盖子的挤压变形,变形后的盖子更难符合出料标准,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自动且整齐有序的持续性出料以保证出料数量,避免造成下道生产工序的停滞,且有效防止盖子的挤压、变形的拉环盖理盖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拉环盖理盖器,包括挡圈、轴承、机架支撑板、第一电机、第一带轮、皮带、第二带轮、机架、座套、盖板、支撑柱、环形挡板、第一转动组件、第二转动组件和出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上端固定有横向分布的机架支撑板,所述第一电机横向固定在机架支撑板的下平面一侧并设于机架的内部,所述座套的下端固定在机架支撑板的上平面中心,所述盖板横向固定在座套的上端,所述轴承嵌设在第二带轮的中心并套设在座套的外侧,所述第二带轮的上侧固定在盖板的下平面边缘,所述第一带轮设置在机架支撑板的上方一侧并设于第一电机的上方,所述皮带套设在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上,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动轴竖直向上穿过机架支撑板并固定在第一带轮的中心;所述环形挡板设置在机架支撑板的上方,所述环形挡板中穿插固定有多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且竖直分布的支撑柱,每个所述支撑柱的下端均固定在机架的上侧边缘并均设于机架支撑板的外侧,所述挡圈横向固定在环形挡板的内壁上,所述第一转动组件设置在第二带轮上并设于挡圈的下方;所述第二转动组件设置在第一转动组件的内部;所述出料组件设置在环形挡板上;所述盖板的上平面上开设有通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包括法兰盘、螺纹柱、螺母、旋转桶和托圈;所述法兰盘套设固定在第二带轮上并设于皮带的上方,所述法兰盘的上平面边缘固定有多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螺纹柱,所述旋转桶设置在法兰盘的上方,多个所述螺纹柱的上端均向上穿过旋转桶的底部并均伸出到旋转桶的内部,每个所述螺纹柱上均套设螺接有螺母,每个螺纹柱上的两个所述螺母分别贴合在旋转桶的底部内外两侧,所述托圈横向固定在旋转桶的上端开口处外侧并设于挡圈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挡圈的内侧开设有缺口。

优选地,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旋转柱和旋转底盘;所述第二电机倾斜固定在机架的内部,所述旋转柱倾斜设置在通孔中,所述旋转柱的下端固定在第二电机的转动轴上,所述旋转底盘倾斜固定在旋转柱的上端并设于旋转桶的内部。

优选地,所述出料组件包括拨杆、出口导轨、导向板和滑道;所述拨杆穿插固定在环形挡板中并设于缺口的下游侧,所述导向板的一端固定在拨杆的内端,所述导向板的另一端设置在挡圈的内侧,所述滑道穿插固定在环形挡板中,所述出口导轨的一端固定在滑道的一端,所述出口导轨的另一端倾斜向下设置在托圈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滑道的外端倾斜向下伸出到环形挡板的外部;所述滑道的内端设于托圈的上方且设于拨杆的下游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设有两个电机以分别带动旋转底盘和旋转桶转动,通过挡板限定了盖子的正反方向和内外方向,通过拨杆和导向板剔除了相互叠加和横向位置不正确的盖子,最后借助出口导轨使得盖子能自动沿滑道整齐有序的持续滑出以完成连续性出料,保证了盖子的出料数量,避免造成下道生产工序的停滞;旋转桶的转速大于旋转底盘的转速,故不会造成盖子的挤压、变形,有效保护了盖子免受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剖面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拉环盖理盖器,包括挡圈2、轴承4、机架支撑板5、第一电机6、第一带轮7、皮带8、第二带轮17、机架14、座套15、盖板16、支撑柱20、环形挡板21、第一转动组件、第二转动组件和出料组件;机架14的上端固定有横向分布的机架支撑板5,第一电机6横向固定在机架支撑板5的下平面一侧并设于机架14的内部,座套15的下端固定在机架支撑板5的上平面中心,盖板16横向固定在座套15的上端,轴承4嵌设在第二带轮17的中心并套设在座套15的外侧,第二带轮17的上侧固定在盖板16的下平面边缘,第一带轮7设置在机架支撑板5的上方一侧并设于第一电机6的上方,皮带8套设在第一带轮7和第二带轮17上,第一电机6的转动轴竖直向上穿过机架支撑板5并固定在第一带轮7的中心;环形挡板21设置在机架支撑板5的上方,环形挡板21中穿插固定有多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且竖直分布的支撑柱20,每个支撑柱20的下端均固定在机架14的上侧边缘并均设于机架支撑板5的外侧,挡圈2横向固定在环形挡板21的内壁上,第一转动组件设置在第二带轮17上并设于挡圈2的下方;第二转动组件设置在第一转动组件的内部;出料组件设置在环形挡板21上;第一转动组件包括法兰盘3、螺纹柱18、螺母19、旋转桶1和托圈22;法兰盘3套设固定在第二带轮17上并设于皮带8的上方,法兰盘3的上平面边缘固定有多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螺纹柱18,旋转桶1设置在法兰盘3的上方,多个螺纹柱18的上端均向上穿过旋转桶1的底部并均伸出到旋转桶1的内部,每个螺纹柱18上均套设螺接有螺母19,每个螺纹柱18上的两个螺母19分别贴合在旋转桶1的底部内外两侧,托圈22横向固定在旋转桶1的上端开口处外侧并设于挡圈2的下方;挡圈2的内侧开设有缺口201;第二转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9、旋转柱10和旋转底盘11;第二电机9倾斜固定在机架14的内部,盖板16的上平面上开设有通孔161,旋转柱10倾斜设置在通孔161中,旋转柱10的下端固定在第二电机9的转动轴上,旋转底盘11倾斜固定在旋转柱10的上端并设于旋转桶1的内部,出料组件包括拨杆12、出口导轨13、导向板23和滑道24;拨杆12穿插固定在环形挡板21中并设于缺口201的下游侧,导向板23的一端固定在拨杆12的内端,导向板23的另一端设置在挡圈2的内侧,滑道24穿插固定在环形挡板21中,滑道24的外端倾斜向下伸出到环形挡板21的外部;滑道24的内端设于托圈22的上方且设于拨杆12的下游侧,出口导轨13的一端固定在滑道24的一端,出口导轨13的另一端倾斜向下设置在托圈22的外侧。

使用时,启动第二电机9的转动轴旋转,进而通过旋转柱10带动旋转底盘11旋转,启动第一电机6的转动轴旋转,进而带动第一带轮7旋转,从而通过皮带8和第二带轮17带动法兰盘3转动,进而通过多个螺纹柱18和每个螺纹柱18上的两个螺母19带动旋转桶1、盖板16和托圈22一起转动,旋转桶1的转速大于旋转底盘11的转速;当盖子25被连续送入到旋转底盘11的上平面较低处时,盖子25会随着旋转底盘11的转动而由较低处转动到较高处,进而通过缺口201移动到托圈22的上平面边缘且位于挡板2的下方,由于挡板2与托圈22的垂直距离与盖子25的高度相互配合并小于盖子25外侧的拉环251的高度,所以每个盖子25上的拉环251均朝上并且均位于挡板2的内侧,到盖子25转动到拨杆12处时,如果盖子25上的拉环251位于导向板23的内侧,则该盖子25上的拉环251的外侧会沿导向板23的内侧侧面滑动,进而将该盖子25慢慢向内拉动,直到将盖子25拉离托圈22,离开托圈22的盖子25自行下落到旋转底盘11的上平面上并重新进入队列;又因拨杆12的高度稍高于拉环251,因此相互叠加的多个盖子25或拉环251过高的盖子25都会被拨杆12挡住而自行下落到旋转底盘11的上平面上并重新进入队列;顺利通过拨杆12的盖子25开始进入出口导轨13内侧,并且每个盖子25上的拉环251会沿着出口导轨13的上侧边缘慢慢抬升,当拉环251抬升到最高处时,盖子25正好位于滑道24的内端上侧,最后盖子25沿着滑道24向下滑出到外部。

玻璃瓶的封盖形式多样,常见的有三旋盖、皇冠盖、拉环盖等;拉环盖开启不需要借助任何工具就能轻易开启,为消费者带来很大便利,故应用较广;现有的拉环盖理盖器仅通过一个电机旋转以产生离心力的方式将拉环盖大批量的同时环形排列,这样排列的拉环盖大都正反颠倒、内外颠倒或上下叠加,无法实现拉环盖的有序排列,真正符合出料角度和位置的盖子数量极少,盖子的出料数量严重不足,造成下道生产工序停滞,而且还很容易造成盖子25的挤压变形,变形后的盖子25更难符合出料标准;本实用新型设有两个电机以分别带动旋转底盘11和旋转桶1转动,通过挡板2限定了盖子25的正反方向和内外方向,通过拨杆12和导向板23剔除了相互叠加和横向位置不正确的盖子25,最后借助出口导轨13使得盖子25能自动沿滑道24整齐有序的持续滑出以完成连续性出料,保证了盖子25的出料数量,避免造成下道生产工序的停滞;旋转桶1的转速大于旋转底盘11的转速,故不会造成盖子25的挤压、变形,有效保护了盖子25免受损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