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穿刺性的缠绕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59754发布日期:2020-04-03 15:14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穿刺性的缠绕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缠绕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耐穿刺性的缠绕膜。



背景技术:

缠绕膜,又叫拉伸膜、热收缩膜,缠绕膜借助薄膜超强的缠绕力和回缩性,将产品紧凑地、固定地捆扎成一个单元,即使在不利的环境下产品也无任何松散与分离,度且没有尖锐的边缘和粘性,以免造成损伤,缠绕膜可分为:pe缠绕膜,pe缠绕膜,pe拉伸缠绕膜,lldpe拉伸缠绕膜,pe分切缠绕膜等,优质的缠绕膜应具有透明度高,纵向伸长率高,屈服点高,横向撕裂强度高,穿刺性能好等特点。但是现有的缠绕膜在缠绕物品时,缠绕膜容易被一些物品的拐角或者尖角刺,造成缠绕膜断裂,不能继续缠绕或者缠绕后的密封性较差,不能达到所要的密封要求,从而使得物品在雨天渗水,影响产品质量,还有缠绕膜在撕裂时容易将薄膜拉扯较长,有时不容易找到缠绕膜的端头,不方便下次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穿刺性的缠绕膜,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耐穿刺性的缠绕膜,包括卷绕筒,所述卷绕筒的外表面缠绕有缠绕膜本体,所述缠绕膜本体上设置有分段线,所述缠绕膜本体的膜层内层位于分段线的一侧均设置有防粘贴片,且缠绕膜本体的表面上压制有第一压痕和第二压痕。

优选的,所述缠绕膜本体包括上基层、耐穿刺层、拉伸层、耐高温层、下基层和粘贴层,所述上基层、耐穿刺层、拉伸层、耐高温层、下基层和粘贴层由上往下依次分布,所述缠绕膜本体的粘贴层与下一膜层的上基层相贴合,所述防粘贴片位于下基层和粘贴层处,且防粘贴片的一面与粘贴层相粘合。

优选的,所述分段线的长度位于缠绕膜本体的宽度1/3到1/5之间,所述分段线等距离分在缠绕膜本体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压痕之间平行等距离分布,所述第二压痕之间平行等距离分布,且第一压痕和第二压痕之间相互交错排列。

优选的,所述卷绕筒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缠绕膜本体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缠绕膜本体的单层厚度为15um至50um,所述防粘贴片的厚度为缠绕膜本体厚度的1/5。

优选的,所述分段线从缠绕膜本体的一侧边缘处向中间压制成虚线状。

优选的,所述防粘贴片等距离分布,且防粘贴片与分段线的距离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分段线,可以通过分段线来将缠绕膜本体进行分开,方便根据所需要的长度对薄膜的撕扯,防止撕扯薄膜时困难或者参差不齐,设置有防粘贴片,可以在撕扯完成后防止薄膜再次粘合在一起,避免花费较长时间寻找缠绕膜的端头,通过缠绕膜本体的耐穿刺层和压痕可以增大薄膜的耐穿刺性,减小刺穿孔的大小,避免刺穿孔的进一步扩大,增加薄膜密封物品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耐穿刺性的缠绕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耐穿刺性的缠绕膜的粘贴片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耐穿刺性的缠绕膜的缠绕膜本体的分层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耐穿刺性的缠绕膜的压痕分布示意图。

图中:1、卷绕筒;2、缠绕膜本体;201、上基层;202、耐穿刺层;203、拉伸层;204、耐高温层;205、下基层;206、粘贴层;3、分段线;4、防粘贴片;5、第一压痕;6、第二压痕。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4所示,一种耐穿刺性的缠绕膜,包括卷绕筒,卷绕筒的外表面缠绕有缠绕膜本体,缠绕膜本体上设置有分段线,缠绕膜本体的膜层内层位于分段线的一侧均设置有防粘贴片,且缠绕膜本体的表面上压制有第一压痕和第二压痕;

缠绕膜本体包括上基层、耐穿刺层、拉伸层、耐高温层、下基层和粘贴层,上基层、耐穿刺层、拉伸层、耐高温层、下基层和粘贴层由上往下依次分布,缠绕膜本体的粘贴层与下一膜层的上基层相贴合,防粘贴片位于下基层和粘贴层处,且防粘贴片的一面与粘贴层相粘合;分段线的长度位于缠绕膜本体的宽度1/3到1/5之间,分段线等距离分在缠绕膜本体上;第一压痕之间平行等距离分布,第二压痕之间平行等距离分布,且第一压痕和第二压痕之间相互交错排列;卷绕筒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缠绕膜本体的宽度;缠绕膜本体的单层厚度为15um至50um,防粘贴片的厚度为缠绕膜本体厚度的1/5;分段线从缠绕膜本体的一侧边缘处向中间压制成虚线状;防粘贴片4等距离分布,且防粘贴片4与分段线3的距离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耐穿刺性的缠绕膜,制造时,将缠绕膜本体1按照上基层201、耐穿刺层202、拉伸层203、耐高温层204、下基层205和粘贴层206从上往下依次分层制作,并将各层薄膜复合在一起,再将缠绕膜本体1的一侧边缘处按照等距离裁出分段线3,且保证分段线3的长度位于缠绕膜本体2宽度的1/3至1/5之间,在分段线3处粘贴上防粘贴片4,防粘贴片4粘贴的一面与粘贴层205相接触,且防粘贴片4的另一面不具有粘贴性,方便在分段后容易找到缠绕膜本体1的端头,将制作好的缠绕膜本体1一层一层的缠绕在卷绕筒1的表面,直至卷绕完成,当使用时,使得缠绕膜本体2平行于物品表面,或者对没有薄膜分段线3的一侧处于拉紧状态,有薄膜分段线3的一侧处于松弛状态,进而将缠绕膜本体2展开把物品包裹起来,此时上基层201和下基层205可以保证在卷绕时具有一定的强度,耐穿刺层202可以保证在缠绕物品时,避免被其它尖锐物或者物品的拐角处刺穿,造成在对物品进行密封缠绕时,减小缠绕膜本体1的漏洞大小,从而获得更好的密封性,同时在受到尖锐的物品刺穿时,由于第一压痕5和第二压痕相互交错布置,使得受到刺穿时,只会对刺穿处或者刺穿处附近的网格发生影响,从而减小将缠绕膜本体1撕开更大的裂口,拉伸层203在缠绕物品时,可以使得缠绕膜本体2存在一定的延伸,从而在对物品密封时将其勒紧,当完成对缠绕时,此时可以将拉紧处位于靠近分段线3的一侧,使得分段线3在受到斜向的力时,更加容易将薄膜撕开,避免用力撕开时导致断口比较处参差不齐。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