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矿漏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52232发布日期:2020-05-08 13:05阅读:10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放矿漏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石开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放矿漏斗。



背景技术:

采矿现场开采的矿石,通过运输车运输到筛分场地进行筛分,矿石进行筛分前,运输车上的矿石通过振动放矿系统,运输到筛分设备内进行筛分,振动放矿系统由固定的下矿漏斗和振动放矿机组成。

放矿漏斗由若干衬板组接形成,放矿漏斗上半部形如喇叭口,叫喇叭口,漏斗的下半部为四棱锥体,叫漏斗颈,运输车内的矿石,推放到放矿漏斗,再通过连接放矿漏斗底部的振动放矿机,将矿石转移到筛分设备内进行筛分。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实际使用过程中,运输车将矿石推放到放矿漏斗内时,容易造成衬板的磨损,衬板的磨损位置容易堆积,检修衬板时需要花大量时间清理堆积矿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放矿漏斗,具有减少漏斗磨损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放矿漏斗,包括漏斗本体,所述漏斗本体包括若干衬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本体包括漏斗上部和漏斗下部,漏斗上部底面和漏斗下部顶面共面,所述漏斗上部和所述漏斗下部为四棱台,四棱台两个底面中较小的底面为所述漏斗上部的顶面,四棱台两个底面中较大的底面为所述漏斗下部的顶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常年连续不断的卸矿过程中,组成漏斗本体的衬板因矿石直接接触振动摩擦极易磨损,衬板使用寿命短。将漏斗的上部设置成四棱台,且四棱台较小的底面为漏斗本体的顶面,当矿石从漏斗本体的顶部向下倾倒时,由于漏斗上部背离漏斗上部的顶面的内径逐渐增大,同时矿石因重力向下取向直线下落,较少的矿石接触到漏斗上部的内表面。矿石下落到漏斗下部时,矿石接近漏斗下部的底面接触漏斗本体的内表面,漏斗下部的底部与振动放矿机连接,将物料转移到振动放矿机上。该设置区别于现有的漏斗本体,矿石从漏斗上部开口位置下落,由于漏斗上部为长方体,矿石沿漏斗上部的侧壁下落,下落到漏斗下部时,沿漏斗下部的侧壁下落到漏斗本体的底部,卸矿过程中矿石于漏斗本体接触面到,接触漏斗本体的矿石量大,漏斗本体的衬板容易磨损。改进方案,减少于漏斗本体接触的矿石量,增加漏斗本体衬板的使用年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漏斗上部的底面的周长是所述漏斗上部的顶面的周长的1.8倍到2倍,所述漏斗上部的底面的周长是所述漏斗下部的底面周长的2.8倍到2.9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漏斗上部的顶面面积大于漏斗下部的底面面积,较大的漏斗上部的顶面面积便于卸料,较小的漏斗下部的底面面积便于将矿石聚集转移到振动放矿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漏斗上部和所述漏斗下部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漏斗本体的外侧,所述加强筋上连接有支撑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起到加强漏斗本体的作用,同时加强筋方便支撑架固定,漏斗本体位于漏斗上部和漏斗下部的连接处的横截面面积最大,加强筋设置在漏斗上部和漏斗下部的连接处,有助于支撑架支撑漏斗本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漏斗下部的衬板横截面为三角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矿石直接坠入漏斗底部,由于矿石下坠过程中没有缓冲支撑力,漏斗底部容易因直接撞击损坏,减少漏斗使用年限。漏斗下部的衬板远离漏斗下部的顶面逐渐增厚,减少漏斗本体直接损坏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衬板的材料为硬质耐磨材料,所述漏斗本体内表面设有耐磨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卸矿过程中,仍有部分矿石与漏斗内表面进行摩擦,衬板的材料为硬质耐磨材料,硬质材料耐撞击性强,耐磨层进一步起到增加耐磨性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漏斗上部的底面设有检修台,所述检修台为“回”字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漏斗本体需要按时检修,漏斗本体为大型设备,检修需要使用辅助设备,检修台便于检修人员对漏斗本体内部进行简单的观察和修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检修台外沿与所述漏斗上部底面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检修台的外沿总长是所述检修台的内沿总长的围成的2.9倍到3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修台为“回”字形,以便检修人员可以围绕漏斗本体观察一圈。检修台内沿围成的面积小于漏斗下部的底面面积,矿石坠入漏斗底部时,检修台可以起到缓冲作用,降低漏斗下部底部的损坏情况,增加衬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检修台底部焊接有支撑筋,所述支撑筋远离所述检修台底部的一端与所述漏斗下部内表面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修人员检修时,检修台需要支撑检修人员,卸矿过程中,检修台需要承受矿石的撞击力,当有矿石堆积在检修台上时,检修台需要承受矿石的重量,在检修台底部焊接有支撑筋,起到支撑固定检修台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漏斗上部和漏斗下部形状为四棱台的设置,能够起到减少衬板磨损的效果;

2.通过检修台的设置,检修人员可以在检修台上对漏斗内部进行检修,同时,矿石下落时,矿石先接触检修台,能够起到保护漏斗本体侧面衬板的效果;

3.通过支撑筋的设置,能够起到支撑检修台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放矿漏斗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漏斗本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漏斗本体的上视图。

图中,1、漏斗本体;11、耐磨层;2、漏斗上部;21、加强筋;22、支撑架;3、漏斗下部;4、检修台;41、支撑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放矿漏斗,参照图1和图2,包括漏斗本体1,漏斗本体1由若干衬板组成,漏斗本体1包括漏斗上部2和漏斗下部3,漏斗上部2的底面和漏斗下部3的顶面共面,漏斗上部2和漏斗下部3以漏斗上部2的底面为对称面对称设置的四棱锥,两个四棱锥的顶部被切除,漏斗上部2被切除的四棱锥体积大于漏斗下部3被切除的体积,使得漏斗上部2的顶面面积大于漏斗下部3底部的面积,漏斗上部2的顶面面积较大便于卸料,漏斗下部3底部的面积较小便于聚集矿石。漏斗下部3的衬板横截面为三角形,漏斗下部3远离漏斗下部3顶部横截面的面积逐渐变小,矿石聚集到漏斗下部3的底面转移出去,矿石下落到漏斗下部3与漏斗下部3内壁不断摩擦,漏斗下部3底部加厚,降低漏斗下部3损坏的情况。

参照图2和图3,振动放矿系统每年需要停产检修,检修一般需要辅助设备,将检修工人悬吊到漏斗本体1内,漏斗本体1内设有检修台4,检修台4位于漏斗上部2的底面,检修台4呈“回”字形,工作人员检修时,可以在检修台4上检查漏斗本体1的内部情况。检修台4的内径形成的面积小于漏斗下部3的底面的面积,在卸矿过程中,矿石从漏斗上部2的顶面下落到漏斗下部3的底面过程中,先经过检修台4缓冲,再下落到漏斗下部3时,矿石对漏斗下部3侧面的撞击力减小,从而降低矿石对漏斗本体1的磨损程度。同时,矿石撞击到检修台4后,矿石的行动轨迹被改变,矿石向漏斗本体1的中心位置聚拢,减少与漏斗本体1侧面接触的矿石量。检修台4由于长期经过矿石的撞击,容易断裂,为在保证人员检修时的安全性,在检修台4下焊接有支撑筋41,减少检修台4断裂的现象。漏斗本体1工作一段时间后,检修台4会堆积矿石,当检修台4堆积的矿石处于饱和状态时,再通过漏斗本体1转移位置的矿石,通过堆积的矿石,缓冲,堆积的矿石起到保护漏斗上不2的作用。同时检修台4上的矿石,比较容易清理,减少清洁时的工作量。

参照图2,衬板和检修台4的材料为硬质耐磨材料,硬质耐磨材料减少漏斗本体1和检修台4的磨损情况,增加漏斗本体1和检修台4的使用时间。漏斗本体1内表面设有耐磨层11,进一步增加漏斗本体1的耐磨性。漏斗上部2和所述漏斗下部3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筋21,加强筋21起到加强漏斗本体1的作用。漏斗本体1上设有支撑架22,起到支撑漏斗本体1整体的作用,支撑架22连接在加强筋21上,支撑架22各支撑腿之间连接由若干加强筋,起到稳定漏斗本体1的作用。

上述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为:矿石开采现场或筛分矿石前,需要通过放矿漏斗作为媒介转移矿石的位置,挖矿车或运输车内的矿石,卸到漏斗本体1内,从漏斗本体1的顶部下落到漏斗本体1的底部,部分沿漏斗中心轴位置下楼的矿石,直接落到振动放矿机接口内,部分矿石下落到检修台4上,经过撞击再次下落,下落的撞击力变小,对漏斗本体1侧面的磨损减小。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