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式具有拼装塔机基础的移动塔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01091发布日期:2020-06-30 20:04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稳定式具有拼装塔机基础的移动塔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塔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稳定式具有拼装塔机基础的移动塔机。



背景技术:

目前塔机是建筑工地上常见的一种吊运设备之一,其具有作业范围广、吊运速度快和吊运位置灵活的特点,现以成为大型建筑工地必不可少的建筑施工设备之一。

现有可参考的公告为cn20673567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带拼装塔机基础的塔机,包括台车,台车包括运动轮和支撑平台,运动轮与支撑平台滚动连接,支撑平台顶端搭载有塔机基础,塔机基础固定连接有塔身,塔身通过若干个拼接单元拼接而成,塔身的顶端设置有操作室、起重臂、平衡臂和吊钩,吊钩与起重臂滑动连接,起重臂设置有升降系统,升降系统供吊钩做向地面靠近或者远离的直线运动,台车能够在吊车需要进行移动时,运动轮通过滚动带动支撑平台以及塔身进行移动。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吊钩吊运物体时,台车的运动轮易被吊运的重物影响,进而发生支撑平台发生非人为操控的移动的情况,影响塔机底部的稳定性,易导致塔机倾倒的事故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稳定式具有拼装塔机基础的移动塔机,达到提高台车使用稳定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稳定式具有拼装塔机基础的移动塔机,包括塔机基础,塔机基础顶端支撑有塔身,塔身的顶端设置有操作室、起重臂、平衡臂和吊钩;塔机基础底端设置有台车,台车包括运动轮和支撑平台,运动轮与支撑平台滚动连接,塔身基础搭载在支撑平台上,所述支撑平台上连接有加固框,加固框与支撑平台之间设置有固定组件;加固框围拢在塔身基础挖侧;加固框外侧固定连接有收纳杆,收纳杆一端与加固框外壁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固定刺,固定刺与收纳杆之间设置有伸缩组件,伸缩组件供固定刺滑出或滑进收纳杆;固定刺滑出收纳杆后翻转刺入到运动轮侧面的地面中,固定刺插入到地面中后伸缩组件保持固定刺与收纳杆的连接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人先将加固框固定在支撑平台上,然后,再将塔身基础放置于加固框中,然后完成整个塔身及塔身其余结构的安置,安置完成后,工人通过伸缩组件将固定刺滑出收纳杆,然后在将固定刺插入到地面中,在固定刺插入到地面中的过程,固定刺通过收纳组件保持与收纳杆连接的状态,当塔机进行重物吊运时,重物的惯性通过塔身传递至运动轮上时,由于固定刺插入到建筑工地的土地中,而固定刺通过伸缩组件保持与收纳杆的连接状态,收纳杆和固定刺通过自身的硬度对于台车进行限制,从而对于传递而来的惯性进行抵抗,防止台车在惯性的作用下出现移动的情况,达到提高台车使用稳定性的效果,减少出现塔机出现倾倒的事故发生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刺与收纳杆设置有四组,四个收纳杆与固定框的连接处呈方阵状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刺与收纳杆的数量设置有四组且四组固定刺与收纳杆呈方阵状阵列后,能够从四个方向对台车进行固定,提高了固定的效果,进一步的降低台车受到惯性的影响,提高了使用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固框金属材质制成的加固框,加固框的顶端高度高于塔机基础的顶端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金属材质的加固框能够提高加固框的使用寿命,减少加固框更换的次数,其次,加固框围拢在塔机基础的周边且顶端高度高于塔机基础后,能够对于使用中的塔机基础进行防护,防止塔机基础的侧面由于受到损伤,进而导致塔机基础无法使用的情况发生,使加固框具有对塔机基础的防护功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与加固框一体连接,支撑平台开设有固定孔,固定板覆盖在固定孔上,固定板连接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贯穿固定板后螺纹连接到固定孔中,固定螺栓压紧固定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螺纹连接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通过固定螺栓与固定孔的螺纹连接形式,能够保持对于固定板的压紧状体,再通过固定板与加固框之间的连接方式对于加固框与支撑平台之间的位置进行限定,提高了加固框与支撑平台之间固定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伸缩组件包括开设在收纳杆中的伸缩腔,伸缩腔连接到支撑平台的顶面,伸缩腔同时贯通的收纳杆远离支撑平台的顶面的侧面,支撑腔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开设有伸缩槽,伸缩槽平行于支撑平台,伸缩槽远离加固框的端头延伸至支撑平台外侧,固定刺与伸缩槽相对位置固定连接有圆柱状的插接杆,插接杆插入到伸缩槽后在伸缩槽中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伸缩腔连接到支撑平台的顶面的同时贯通的收纳杆远离支撑平台的顶面的侧面,能够使固定刺进行翻转,减少工人使用固定刺的便捷性,同时,伸缩槽与插接杆之间的连接方式较为简单,方便工人随时进行组装和安置,提高了收缩组件使用时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刺包括外壳和刺体,刺体滑动连接在外壳中,刺体的长度长于外壳的长度,插接杆与外壳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固定刺设置成外壳与刺体的形式,能够减少固定刺在使用的过程中,固定刺受到磨损的部位,在进行更换时仅需要进行刺体的更换即可,进而提高了固定刺的更换时的操作和更换的部位,提高了固定刺使用时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刺体与外壳之间设置有防坠组件,防坠组件供防止固定刺从外壳中完全滑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防坠组件能够在固定刺使用的过程中,对于固定刺进行限定,防止出现刺体从外壳中滑出,造成伤人事故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固定刺的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坠组件包括开设在外壳上的防坠槽,防坠槽贯通外壳后连接到固定刺,防坠槽中插接有防坠杆,防坠杆贯穿防坠槽后与固定刺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坠槽与插接杆之间的连接形式较为简单,方便工人进行安装和组装,提高了防坠组件安置时的便捷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加固框、收纳杆和固定刺达到提高台车使用稳定性的效果;

2.伸缩组件和固定组件的配合使用提高安装时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为了展示防坠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为了展示使用过程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塔机基础;11、塔身;12、操作室;13、起重臂;14、平衡臂;15、吊钩;2、台车;21、支撑平台;22、运动轮;3、加固框;31、固定组件;311、固定板;312、固定孔;313、固定螺栓;4、收纳杆;5、固定刺;51、外壳;52、刺体;53、防坠组件;531、防坠槽;532、防坠杆;6、伸缩组件;61、伸缩槽;62、插接杆;63、伸缩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稳定式具有拼装塔机基础的移动塔机,包括多边形板状的塔机基础1,塔机基础1顶端搭载有拼接式的塔身11,塔身11垂直于塔机基础1,塔身1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长方体状的操作室12,操作室12下方设置有起重臂13与平衡臂14,起重臂13与平衡臂14均拼接在塔身11上,起重臂13底端连接有吊钩15;塔机基础1下方设置有台车2,台车2包括长方形板状的支撑平台21,塔机基础1放置在支撑平台21上,支撑平台21下方设置有运动轮22,台车2通过运动轮22带动塔机进行整体的位置移动。支撑平台21上连接有金属材质的加固框3,加固框3与支撑平台21之间设置有固定组件31,加固框3的顶端高度高于塔机基础1的顶端高度,加固框3围拢在塔机基础1的周边,塔机基础1的周向外侧壁与加固框3的内壁抵接。加固框3外壁固定连接有四个方杆状的收纳杆4,每个收纳杆4的端头均与加固框3的外侧壁固定连接且四个收纳杆4与固定框的连接处呈方阵状设置,收纳杆4靠近支撑平台21的侧面与支撑平台21抵接,收纳杆4远离的加固框3的端头延伸至支撑平台21外侧;收纳杆4中滑动连接有固定刺5,固定刺5通过伸缩组件6滑动至收纳杆4远离加固框3的端头后,经过翻转刺入到地面中。固定刺5与收纳杆4通过自身的材质对于台车2的位置进行约束,在吊运重物时,固定刺5对于重物传递的惯性进行抵抗,提高台车2的稳定性。

参照图2,固定组件31包括长方形的固定板311、圆形带有螺纹的固定孔312和固定螺栓313,固定孔312开设在支撑平台21的顶面,固定板311覆盖在固定孔312上,固定板311与加固框3一体连接,固定螺栓313贯穿固定板311后与固定孔312螺纹连接,同时固定螺栓313向支撑平台21的方向压紧固定板311,固定组件31的数量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固定组件31沿着加固框3的外侧均匀阵列。

参照图1和图3,固定刺5包括长方体状的外壳51和四棱锥状的刺体52,外壳51的两个端头呈开放式设置,刺体52滑动连接在外壳51中,外壳51的长度短于收纳杆4的长度,刺体52的长度与收纳杆4的长度相等。伸缩组件6通过外壳51将固定刺5与收纳杆4连接在一起,伸缩组件6包括伸缩腔63,伸缩腔63从收纳杆4远离的加固框3的端头延伸至收纳杆4与加固框3连接的位置处;伸缩腔63连接到支撑平台21的顶面,同时伸缩腔63贯通收纳杆4的顶面,伸缩腔63仅保留与支撑平台21垂直的两个侧壁,伸缩腔63剩余的两个侧壁开设有贯通的直腰型的伸缩槽61,伸缩槽61的长度延伸至收纳杆4远离加固框3的端头位置处,两个伸缩槽61中分别插设有圆柱状的插接杆62,两个插接杆62分别固定连接到外壳51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外壳51与刺体52之间设置有防坠组件53,防坠组件53包括直腰型的防坠槽531,防坠槽531开设在外壳51远离的支撑平台21的侧面上,防坠槽531中插设有防坠杆532,防坠杆532插入到防坠槽531中后与刺体52固定连接,当刺体52从外壳51中滑落刺入到地面中时,防坠杆532与防坠槽531靠近地面的端头抵接时,则为刺体52刺入到地面中的极限距离。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进行使用时,工人先将加固框3通过固定组件31固定在支撑平台21上,收纳杆4同时抵接在支撑平台21上,然后工人将塔机基础1放置于加固框3中,加固框3对支撑平台21提供保护效果。

然后,将外壳51从收纳腔中拉出,当插接杆62运动至伸缩槽61远离加固框3的端头处,外壳51向地面转动,转动后刺体52的尖端与地面抵接,防坠槽531处于垂直于地面的状态,随后工人通过锤击将刺体52钉入到地面中,当防坠杆532与防坠槽531靠近地面的一端抵接后,固定刺5达到极限运动距离。随后重复志强的步骤,当所有的固定刺5全部刺入到土地中,即可完成对于台车2的固定,固定完成后工人在每个收纳腔中都放上配重块,工人再在塔身11基础上逐渐拼接塔身11、操作室12、起重臂13、平衡臂14和吊钩15部件,在吊钩15调运重量较重的重物时,重物在调运过程中出现的惯性传递至塔身11基础上,然后再从塔身11基础传递至固定刺5和加固框3上,加固臂通过自身的硬度对于传递来的惯性进行抵抗,提高塔身11基础在吊钩15吊运货物时的稳定性。综上,通过上述步骤,达到提高台车2使用稳定性的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