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体中转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17762发布日期:2020-04-17 17:41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辊体中转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辊体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辊体中转架。



背景技术:

辊体制备过程需要多道工序,一般多道工序是由不同的工人完成的,因此辊体需要在各个工序之间进行转移,现在辊体制备过程中,多通过搬运小车或行吊对辊体进行集中转移。

通过小车进行转移,虽然辊体运送量能够比较大,但是一方面多个辊体之间容易相互碰撞,损伤辊体的表面,另一方面,难以将辊体直接输送至工人的工位,导致工人需要自行将辊体搬运至自己的工位,虽然辊体存放位置距离工位的一般不超2m,但辊体质量较大,若每天加工20支辊体,则需要搬运辊体40次,工人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不仅生产效率低,而且由于劳动强度大,工人一般不愿长时间从事,导致工人流动量大,还容易反生因搬运时辊体脱落而产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辊体中转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辊体中转架,包括:

架体,所述架体上设置用于放置辊体的支撑部;

所述支撑部的一端设置限位装置,且所述架体靠近限位装置的一端设置升降装置;

所述升降装置的顶端设置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能够将辊体举升至限位装置上边沿,以供辊体沿限位装置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辊体经上一工序加工后,经辊体中转架进行转移,支撑件将辊体举升至限位装置上边沿,以供辊体沿限位装置移动至下一工序,不需要人工搬运,降低劳动强度,并且在转移过程中,辊体呈单层排列并通过辊体自传的方式移动,能够减少辊体之间的相互碰撞。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横杆,两个横杆间的距离不大于辊体的长度,且两个横杆间的距离不小于辊体的长度的一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转移时将辊体横放在两个辊体之上,辊体由横杆的一端逐个自动转移至另一端,转移时辊体单层排列,也能够方便工人区分辊体的加工的先后顺序,容易区分,防止不同批次的辊体相互混合,也能够方便工人检测辊体表面是否有损伤或划痕。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装置与支撑件间留有间隙,且间隙的宽度不大于辊体的半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间隙的宽度不大于辊体的半径,防止举升过程辊体沿着间隙从支撑件上脱落或卡在间隙内。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座,所述限位座远离升降装置的一侧设置导向杆,支撑件能够将辊体举升至限位座上边沿,以供辊体沿导向杆移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用将导向杆与下一工序的加工设备相配合,辊体直接经导向杆转移至下一工序,能够增加转移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座的高度不小于辊体的半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若辊体支撑面倾斜时,辊体滚动时由于重力原因会逐渐加速转动,防止限位座的高度较小时,辊体因滚动速度的增加直接越过限位座进入下一工序,改变辊体的正常转移流程。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倾斜设置,所述支撑部靠近限位座的一端为低端;

或者

所述架体的另一端设置垫块,所述垫块通过螺杆与架体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倾斜的支撑面或通过增设垫块使支撑面倾斜,辊体进入支撑部后可以在重力作用下自行滚动,能够减少人力干预,使用时时控制倾斜角度不要大于15°,使辊体的转动速度在可控区间内,增加使用的便利性。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侧面为斜面,所述支撑板上侧面靠近限位座的一端为低端;

所述支撑板远离支撑座的一端设置挡板,支撑件将辊体举升至限位装置上边沿时,所述挡板与支撑部的间距不大于辊体直径的3/4。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支撑板上侧面靠近限位座的一端为低端,支撑件将辊体举升至限位装置上边沿时辊体会自动沿斜面进入限位装置,挡板阻止其他的辊体向限位座方向移动,挡住支撑件的下降路线。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固定升降装置的安装件,所述安装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水平设置滑槽,所述滑槽的两端设置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上套设丝母,所述丝母与升降装置连接,所述丝杆的一端穿过安装座并安装摇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根据辊体的直径大小调整支撑件的位置,防止辊体直径远大于支撑件的长度时,举升后辊体会向远离限位装置的一侧滚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支撑部另一端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倾斜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支撑部连接的一端为低端;

或者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支撑部铰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增设连接件用于引导管体由上一加工工序滑向支撑部,增加转移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架体的高度为90-120cm。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与加工者的身高相适应,为加工者提供舒适的操作高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1-架体;2-升降装置;3-支撑部;31-横杆;4-限位装置;41-限位座;5-导向杆;6-垫块;7-支撑件;71-支撑板;8-挡板;9-安装板;10-滑槽;11-安装座;12-丝杆;13-摇把;14-连接件;15-辊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辊体15中转架,包括架体1,所述架体1的高度为90-120cm,所述架体1上设置用于放置辊体15的支撑部3,所述支撑部3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横杆31,两个横杆31间的距离不大于辊体15的长度,且两个横杆31间的距离不小于辊体15的长度的一半。

所述横杆31的一端设置限位装置4,所述横杆31的另一端设置连接件14,所述连接件14为第一连接件14,所述第一连接件14倾斜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14与支撑部3连接的一端为低端;或者也可以为第二连接件14,所述第二连接件14与支撑部3铰连接(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件14与支撑部3铰连接能够更好适应上一加工工序设备的高度。

所述限位装置4包括限位座41,所述限位座41的高度不小于辊体15的半径,所述限位座41远离升降装置2的一侧设置导向杆5,所述限位装置4与支撑件7间留有间隙,且间隙的宽度不大于辊体15的半径;

所述架体1靠近限位装置4的一端设置升降装置2,升降装置2可以选择液压缸、油缸、电推杆等,所述升降装置2的顶端设置支撑件7,所述支撑件7包括支撑板71,所述支撑部倾斜设置,使所述支撑板71的上侧面为一斜面,所述支撑板71上侧面靠近限位座41的一端为低端,所述支撑板71远离支撑座的一端设置挡板8,支撑件7将辊体15举升至限位装置4上边沿时,所述挡板8与支撑部3的间距不大于辊体15直径的3/4,支撑件7将辊体15举升至限位座41上边沿,以供辊体15沿导向杆5移动;作为可选方案,所述支撑部的支撑面为斜面,所述支撑部靠近限位座41的一端为低端,也可以通过在架体1的另一端设置垫块6(如图3所示),所述垫块6通过螺杆与架体1连接调节垫块6与架体1的距离使支撑部的支撑面为斜面,通过设置倾斜的支撑面或通过增设垫块6使支撑面倾斜,辊体15进入支撑部后可以在重力作用下自行滚动,能够减少人力干预,使用时时控制倾斜角度不要大于15°,使辊体15的转动速度在可控区间内,增加使用的便利性。

还包括用于固定升降装置2的安装件,所述安装件包括安装板9,所述安装板9上水平设置滑槽10,所述滑槽10的两端设置安装座11,所述安装座11上转动连接有丝杆12,所述丝杆12上套设丝母,所述丝母与升降装置2连接,所述丝杆12的一端穿过安装座11并安装摇把3。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