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对重防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19893发布日期:2020-04-17 17:53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对重防护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对重防护栏。



背景技术:

升降电梯的井道底坑内有时需要进入工作人员作业,一般工作人员进入底坑作业的时候都是轿厢上行,而对重装置下行的时候,对重侧就存在安全隐患。国标内规定,底坑内并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需设置防护栏,现存的对重护栏都是整张薄钢板制作,制作成本高,浪费材料,而且整张板制作的护栏把整段都围的密不透风,对重装置高速下行的时候就像打气筒一样,把周围空气往四周挤压,使空气往墙壁和对重护栏冲击,空气冲击着对重护栏,容易使对重护栏产生噪音,而且薄钢板制作的护栏在长时间的冲击下,强度会降低,容易发生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对重防护栏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对重防护栏,该防护栏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能有效扩散空气。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对重防护栏,包括防护栏以及用于固定安装防护栏的护栏支架,所述防护栏由至少两个防护单元拼合形成,所述防护单元包括竖直设置的钢丝网,钢丝网的内外两侧各固定设有一个方形框架且钢丝网的四周边沿由两个方形框架夹紧固定,两个方形框架之间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网将两个方形框架的中空部位覆盖,位于钢丝网内侧的方形框架上端相对于位于钢丝网外侧的方形框架上端外露,位于钢丝网外侧的方形框架下端相对于位于钢丝网内侧的方形框架下端外露;所有防护单元之间纵向叠加拼合,上下相邻的防护单元中,上方防护单元中位于钢丝网外侧的方形框架下端的外露部分与下方防护单元中位于钢丝网内侧的方形框架上端的外露部分之间通过第一螺栓螺母组件实现可拆卸固定连接,上方防护单元中位于钢丝网内侧的方形框架下端与下方防护单元中位于钢丝网内侧的方形框架上端贴合,上方防护单元中位于钢丝网外侧的方形框架下端与下方防护单元中位于钢丝网外侧的方形框架上端贴合;所述方形框架的左右两侧各固定连接有所述护栏支架,护栏支架固定安装在对重导轨上;位于钢丝网外侧的方形框架与轿厢导轨之间通过安装导轨压板实现固定连接。

上述方案中,防护栏由至少两个防护单元拼合组成,每一个防护单元都包括一张钢丝网以及两个用于固定钢丝网的方形框架,网状结构的钢丝网具有良好的通气性能,也能起到阻拦的作用,可以作为防护栏使用。钢丝网通过两个方形框架夹紧固定,使每一个防护单元都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至少两个防护单元拼合形成的防护栏也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且多个防护单元纵向叠加拼合后能够形成更大的防护栏,能够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不同数量的防护单元来决定防护栏的高度,且多个防护单元拼装后形成的防护栏的厚度与防护单元的厚度一致,不会改变。且因为钢丝网的设置,在对重装置高速下行的时产生的气流能够从钢丝网内流过,能有效扩散空气,对防护栏起到的冲击力较小,从而能够降低噪音的产生,也能延长防护栏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方形框架包括互相平行且横向设置的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之间固定连接有两块侧板,所述第一压板的厚度、第二压板的厚度、侧板的厚度相等,第一压板、第二压板和两块侧板拼合形成方框形结构的方形框架,所述第一压板的宽度小于第二压板的宽度;同一个防护单元中的两个方形框架上的中空部位对齐且两个方形框架上的中空部位的侧壁一一齐平,两个方形框架上的侧板一一对应,位于钢丝网内侧的方形框架中的第一压板与位于钢丝网外侧的方形框架中的第二压板对应,位于钢丝网内侧的方形框架中的第二压板与位于钢丝网外侧的方形框架中的第一压板对应,位于钢丝网两侧的两个方形框架中的第二压板上设有互相配合使用的安装孔,通过在安装孔位置设置所述第一螺栓螺母组件实现上下相邻防护单元之间的可拆卸固定安装。这样设置能够使钢丝网两侧的两个方形框架的中空部分完全对齐,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之间宽度不同可以使两个方形框架中空部分对齐的前提下第二压板相对于另一个方形框架中的第一压板部分外露,且外露部分作为上下相邻的防护单元之间的连接部,这样就无需另外设置单独的连接部,且这种连接结构使上下相邻的防护单元之间的连接处的厚度与防护单元的厚度相等。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压板的宽度为第二压板的宽度的二分之一。

作为优选,所述护栏支架与方形框架上的侧板之间通过安装第二螺栓螺母组件实现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可根据需要采用不同数量的防护单元拼合组装形成不同高度的防护栏,设置的钢丝网使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扩散空气,在对重装置高速下行的时产生的气流能够从钢丝网内流过,减少气流对本实用新型的冲击力,从而能够减少噪音的产生,也能延长防护栏的使用寿命。防护单元为钢丝网与方形框架等部件组成,而方形框架为第一压板、第二压板、侧板之间固定连接而成,制造成本较为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防护单元主视图;

图4为防护单元左视图;

图5为图4中b处放大图;

图6为图4中c处放大图;

图7-9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标记:1、防护栏,2、护栏支架,3、防护单元,4、钢丝网,5、方形框架,6、第一螺栓螺母组件,7、对重导轨,8、轿厢导轨,9、导轨压板,10、第一压板,11、第二压板,12、侧板,13、安装孔,14、第二螺栓螺母组件,15、导轨支架,16、井道侧壁,17、对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表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一种新型对重防护栏,包括防护栏1以及用于固定安装防护栏1的护栏支架2,所述防护栏1由至少两个防护单元3拼合形成,所述防护单元3包括竖直设置的钢丝网4,钢丝网4的内外两侧各固定设有一个方形框架5且钢丝网4的四周边沿由两个方形框架5夹紧固定,两个方形框架5之间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网4将两个方形框架5的中空部位覆盖,位于钢丝网4内侧的方形框架5上端相对于位于钢丝网4外侧的方形框架5上端外露,位于钢丝网4外侧的方形框架5下端相对于位于钢丝网4内侧的方形框架5下端外露;所有防护单元3之间纵向叠加拼合,上下相邻的防护单元3中,上方防护单元3中位于钢丝网4外侧的方形框架5下端的外露部分与下方防护单元3中位于钢丝网4内侧的方形框架5上端的外露部分之间通过第一螺栓螺母组件6实现可拆卸固定连接,上方防护单元3中位于钢丝网4内侧的方形框架5下端与下方防护单元3中位于钢丝网4内侧的方形框架5上端贴合,上方防护单元3中位于钢丝网4外侧的方形框架5下端与下方防护单元3中位于钢丝网4外侧的方形框架5上端贴合;所述方形框架5的左右两侧各固定连接有所述护栏支架2,护栏支架2固定安装在对重导轨7上;位于钢丝网4外侧的方形框架5与轿厢导轨8之间通过安装导轨压板9实现固定连接。

所述方形框架5包括互相平行且横向设置的第一压板10和第二压板11,第一压板10与第二压板11之间固定连接有两块侧板12,所述第一压板10的厚度、第二压板11的厚度、侧板12的厚度相等,第一压板10、第二压板11和两块侧板12拼合形成方框形结构的方形框架5,所述第一压板10的宽度为第二压板11的宽度的二分之一;同一个防护单元3中的两个方形框架5上的中空部位对齐且两个方形框架5上的中空部位的侧壁一一齐平,两个方形框架5上的侧板12一一对应,位于钢丝网4内侧的方形框架5中的第一压板10与位于钢丝网4外侧的方形框架5中的第二压板11对应,位于钢丝网4内侧的方形框架5中的第二压板11与位于钢丝网4外侧的方形框架5中的第一压板10对应,位于钢丝网4两侧的两个方形框架5中的第二压板11上设有互相配合使用的安装孔13,通过在安装孔13位置设置所述第一螺栓螺母组件6实现上下相邻防护单元3之间的可拆卸固定安装。所述护栏支架2与方形框架5上的侧板12之间通过安装第二螺栓螺母组件14实现固定连接。

如图7-9所示,在电梯的实际安装中,对重导轨7是通过导轨支架15固定安装在井道侧壁16上的,而对重装置17安装在防护栏1与井道侧壁16之间,在对重装置17高速下行的时产生的气流能够从防护栏1的钢丝网4内流过,能有效扩散空气,对防护栏1起到的冲击力较小,从而能够降低噪音的产生,也能延长防护栏1的使用寿命。

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