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生产线的轮胎对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53199发布日期:2020-05-08 13:11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轮胎生产线的轮胎对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轮胎生产线的轮胎对中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轮胎自动化生产线上,生产的轮胎大多通过辊道进行运输,在进行运输时需要将轮胎保持在辊道的中线处,以便于机械手进行搬运和运输,若不在中线处,容易出现搬运错位的状况,为了避免此情况,需要对轮胎进行对中的操作;

但在进行对中时,需要停下轮胎进行对中,影响轮胎输送的效率,且无法依据轮胎大小进行调节,调节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轮胎生产线的轮胎对中装置,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在进行对中时,需要停下轮胎进行对中,影响轮胎输送的效率,且无法依据轮胎大小进行调节,调节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轮胎生产线的轮胎对中装置,包括辊道,所述辊道顶面设置有引导组件,所述引导组件包括引导管、传动管、主动辊轴、第一皮带轮、皮带、第二皮带轮、电机、对正管、第一从动辊轴、第二从动辊轴和传送带;

两个所述引导管分别活动搭接于辊道两侧,所述引导管顶面一端固定安装有传动管,所述引导管一端对应传动管底面处活动安装有主动辊轴,所述主动辊轴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一侧通过皮带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顶端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引导管远离主动辊轴一端铰接有对正管,所述对正管和引导管内部均匀分布有第一从动辊轴,所述第一从动辊轴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从动辊轴,所述第一从动辊轴外侧套接有传送带,所述电机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输出端电性相连。

优选的,所述辊道顶端对应引导管两侧处均固定有顶板。

优选的,所述电机底端通过螺栓与传动管相连。

优选的,相邻所述的第一从动辊轴和第二从动辊轴之间的间距为传送带厚度的两倍。

优选的,所述传送带侧面均匀分布有防滑条。

优选的,所述引导管一侧设置有调整组件,所述调整组件包括电推杆、支撑板、套管、活动杆、连接杆和橡胶辊;

所述电推杆一端固定安装于引导管一端中部,所述电推杆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支撑板一侧,所述支撑板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套接于活动杆一端,所述活动杆另一端铰接于对正管中部,所述支撑板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铰接于对正管一端,所述连接杆一端通过转轴安装有橡胶辊。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底端通过支架与辊道侧面固定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设置有引导组件,轮胎在通过传动管和对正管时,电机转动,通过传送带辅助输送轮胎,传送带运行速度与辊道输送速度相同,在不停止轮胎的同时进行对正,提高输送效率。

2.设置有调整组件,在进行对正前,根据轮胎的直径,通过电推杆调整两个引导管之间的间距,对正管和引导管的夹角也随之改变,调节方便迅速,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引导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调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辊道;

2、引导组件;201、引导管;202、传动管;203、主动辊轴;204、第一皮带轮;205、皮带;206、第二皮带轮;207、电机;208、对正管;209、第一从动辊轴;210、第二从动辊轴;211、传送带;

3、调整组件;301、电推杆;302、支撑板;303、套管;304、活动杆;305、连接杆;306、橡胶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轮胎生产线的轮胎对中装置,包括辊道1,辊道1顶面设置有引导组件2,引导组件2包括引导管201、传动管202、主动辊轴203、第一皮带轮204、皮带205、第二皮带轮206、电机207、对正管208、第一从动辊轴209、第二从动辊轴210和传送带211。

两个引导管201分别活动搭接于辊道1两侧,辊道1顶端对应引导管201两侧处均固定有顶板,便于支撑引导管201,使引导管201在顶板顶面滑动,引导管201顶面一端固定安装有传动管202,引导管201一端对应传动管202底面处活动安装有主动辊轴203,主动辊轴203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皮带轮204,第一皮带轮204一侧通过皮带205连接有第二皮带轮206,第二皮带轮206顶端固定安装有电机207,电机207底端通过螺栓与传动管202相连,便于将电机207安装于传动管202顶面一端,引导管201远离主动辊轴203一端铰接有对正管208,对正管208和引导管201内部均匀分布有第一从动辊轴209,第一从动辊轴209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从动辊轴210,第一从动辊轴209外侧套接有传送带211,传送带211侧面均匀分布有防滑条,增大传送带211表面的摩擦系数,提高输送效果,相邻的第一从动辊轴209和第二从动辊轴210之间的间距为传送带211厚度的两倍,便于传动管202在相邻的第一从动辊轴209和第二从动辊轴210之间移动,电机207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输出端电性相连。

引导管201一侧设置有调整组件3,调整组件3包括电推杆301、支撑板302、套管303、活动杆304、连接杆305和橡胶辊306。

电推杆301一端固定安装于引导管201一端中部,电推杆301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支撑板302一侧,支撑板302底端通过支架与辊道1侧面固定相连,便于将支撑板302与辊道1相连,支撑板302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套管303,套管303套接于活动杆304一端,活动杆304另一端铰接于对正管208中部,支撑板302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305,连接杆305一端铰接于对正管208一端,连接杆305一端通过转轴安装有橡胶辊30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轮胎沿着辊道1移动,启动电推杆301,电推杆301型号为sl-1-35mm,通过电推杆301拉动引导管201,根据轮胎的直径,调整两个引导管201之间的间距,使传送带211表面能够接触轮胎表面,对正管208和引导管201之间的夹角也随之改变,活动杆304在套管303内移动,调节方便迅速,操作方便;

轮胎被辊道1运输至对正管208一端时,两个橡胶辊306之间的间距较大,防止对正管208边缘挂伤轮胎,电机207通过第二皮带轮206、皮带205和第一皮带轮204带动主动辊轴203转动,电机207型号为50ktyz,主动辊轴203带动套接于第一从动辊轴209的传送带211移动,传送带211运行速度与辊道1运行速度相同,轮胎接触传送带211时被传送带211推向中部,轮胎沿着对正管208逐步移向引导管201,轮胎中部逐渐靠近辊道中部,在不停止轮胎的同时进行对正,提高输送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