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装卸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固定式登车桥。
背景技术:
装卸货平台在现代物流已是一种非常易见的结构形式,它是企业物流链的起点与终点,是企业快速、安全周转产品及货物的一个装卸货操作平台。装卸货平台的高度固定,但物流车的车厢的厢地高度不一,运输车辆与装卸货平台之间会形成一定的间隙和高度差,这是就需要在装卸货平台和运输车之间通过安装登车桥提供可靠的连接。但是,在对装满货物的运输车进行卸货时,货物装满的摆放在车厢内,升起来的舌板,在下降到运输车的厢底的过程中,台面的端部会撞到装满高度的货物上,可能会损坏货物,可能会损坏登车桥的舌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固定式登车桥,舌板伸缩方便,避免损坏货物和台面,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固定式登车桥,包括台面和嵌入在装卸货平台边的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为l形结构,l形结构开口朝向装卸货平台边,所述台面一端转动连接在支架上端,另一端与装卸货平台边齐平,靠近装卸货平台边一端的所述台面下表面设置有舌板,所述舌板一端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舌板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可沿台面方向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舌板设置在台面的下表面,可滑动连接在台面的下表面,舌板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着台面移动。使用时,将舌板在运输车的车厢处向外端伸出,避免了舌板的端面与货物接触,保护了货物或者舌板,当卸货完毕后直接将舌板收缩至台面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为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连接在舌板远离装卸货平台边的端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压缸驱动舌板移动,全液压驱动,操作方便运行可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台面设置为开口向下的u形结构,u形结构的两个侧面上等高位置设置有滑槽,所述舌板两侧设置有滑块,两侧的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舌板通过两端的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内,舌板稳定的连接在台面的下方,舌板通过两端的滑块在滑槽内的滑动,带动舌板滑动,使舌板在滑槽内滑动的更加平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舌板同一侧的滑块设置为至少两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舌板同一侧设置至少两个滑块,滑块既能起到支撑的作用,又可以带动舌板在滑槽内滑动,多个滑块共同支撑舌板,舌板更加稳固,承重力更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舌板设置成端部向下弯折的弧形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舌板端面向下弯折,设置呈弧形板,方便叉车在台面和舌板上行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台面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架,所述底架上设置有卡槽,所述舌板穿设在卡槽内,所述底架与支架之间设置有连接杆,所述底架与支架底端之间设置有第二液压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架和连接杆的设置使台面与支架之间连接的更加稳固,连接杆起到支撑的作用,上端固定连接在底架上,下端抵接在支架上。底架上设置有槽,舌板穿设在槽内,起到支撑舌板的作用,底架与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二液压缸,使用时,第二液压缸将上方的底架和台面顶起,台面斜向上升至与车厢齐平的位置,开始装卸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台面两侧边下端分别设置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可折叠的设置在台面与支架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起来的台面与装卸货平台之间有一定的间隙,防止货物掉落在缝隙之间损坏,防护板起到防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板一端铰接在台面的内侧,远离铰接的一端所述防护板上开设有收缩孔,所述台面两侧边相对位置设置有与收缩孔对应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滑动连接在收缩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板一端铰接在台面上,另一边可收纳在台面与支架之间。限位块滑动连接在收缩孔内,当台面升起来时,限位块滑动到收缩孔的上端,防护板垂落下来起到防护的作用;当台面下降时,限位块滑动到收缩孔的下端,将防护板收纳在台面内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板的高度小于装卸货平台上表面与支架之间的垂直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板的高度小于装卸平台上表面与支架之间的距离,台面收缩到装卸货平台内时,上表面与装卸货平台上表面齐平,保证防护板可以不干涉的收纳在两者之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舌板滑动设置在台面下,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着台面方向移动,卸货时,直接将舌板从台面下方伸出,无需接触到货物,保护了货物和舌板不被破坏;
2.舌板端面向下弯折,设置呈弧形板,叉车在台面和舌板上行驶时,经过设置的弧形的斜面,叉车上下坡会更加方便;
3.防护板的设置起到防护的作用,防止东西落在台面和支架之间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登车桥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舌板和台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台面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台面;11、舌板;12、底架;121、卡槽;13、连接杆;14、防护板;141、收缩孔;142、限位块;2、支架;3、滑槽;4、滑块;51、第一液压缸;52、第二液压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固定式登车桥,包括台面1和嵌入在装卸货平台的支架2。支架2设置成l形结构,l形结构的开口朝向装卸货平台的一边。台面1设置在支架2的上方,且一端通过铰接轴铰接在支架2上,另一端与装卸货平台设置成齐平的,两者之间通过支撑杆将台面1固定连接,起到支撑台面1的作用。台面1上设置有防滑纹,增大叉车与台面接触面上的摩擦力,起到防滑的作用。
参见图2,台面1设置成u形结构,台面1的两个侧面等高位置设置有滑槽3,舌板11滑动连接在滑槽3内,舌板11两个侧边分别固定连接有滑块4,滑块4一方面起到滑动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支撑舌板11的作用。舌板11一侧的侧面上的滑块4设置为至少两个。本实施例给出,滑块4一端设置为两个。舌板11在滑槽3连接的更加稳固。滑块4滑动连接在两端的滑槽3中。滑块4沿着滑槽3滑动,带动舌板11滑动。舌板11设置成端部向下弯折的弧形板,倾斜的弧形板使叉车更加平稳的行驶到运输车或者装卸货平台上。
参见图3,舌板11在远离装卸货平台的端面上设置有驱动舌板11沿滑槽3移动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设置为第一液压缸51,第一液压缸51的油缸设置连接在舌板11的端面上。液压泵站放置在台面1与支架2的空间内。第一液压缸51的设置能控制舌板11的运动轨迹,节省力气。全液压驱动,操作方便运行可靠。
台面1下方固定连接有底架12,底架12包括设置成横向和纵向交叉底架12,底架12上开设有条形槽,条形槽的槽口朝向装卸货平台边,舌板11可插入到条形的卡槽121内,舌板11穿设在卡槽121内,底架12可以起到支撑舌板11的作用。底架12与支架2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杆13,连接杆13固定连接在底架12上,另一端抵接在支架2上。连接杆13起到支撑台面1的作用。在底端的支架2和底架12之间倾斜设置有第二液压缸52,第一液压缸51和第二液压缸52均连接在同一个液压泵站上,将两个液压缸连接在同一个液压泵站上,简化了结构且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参见图1和图3,台面1的两个侧壁下端分别设置有防护板14,防护板14设置成三角形板,防护板14一端铰接在台面1的侧板内壁上,另外一端的防护板14上设置有收缩孔141,收缩孔141沿防护板14的高度方向设置成弧形结构,台面1远离铰接轴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142,限位块142滑动连接在收缩孔141内。当台面1升起时,限位块142滑动到收缩孔142的最上端,防护板14起到阻隔的作用,以免落入到升高的台面1与支架2的缝隙中被压坏。当台面1使用完毕后,下降时,限位块142滑动到收缩孔141的最下端,将防护板14收纳在台面1的侧壁内部,防护板14的高度小于装卸货平台上表面与支架2底端之间的垂直距离,便于将防护板14收纳在台面1内。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运输车厢靠近在装卸货平台边,驱动第二液压泵52,第二液压缸52将底架12和台面1抬起,台面1上升到与装卸货平台的端部。第一液压缸51将舌板11向外推出,延伸到运输车的厢底,叉车沿着台面1行驶到车厢内装卸货物;使用完毕后,第一汽缸51将舌板11拉回到台面1下,台面1在第二汽缸52的作用下,回归原位。舌板伸缩方便,避免损坏货物和台面,实用性强。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