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带补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60856发布日期:2020-07-21 12:36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断带补丝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断带补丝器。



背景技术:

在纺织行业中,由于丝带过细,在纺织过程中由于机器的抻拉作用很容易将丝带弄断,这时为了保证产品的完整性并且防止停工带来的经济损失,需要安装补丝器来接上丝带断开的地方。

现有补丝器结构复杂,并且具有以下缺点:1、活塞与活塞杆分体式连接,同轴度差,使用中活塞与缸套容易卡住,补丝器无法正常工作,造成补丝失败。2、水量无法调节,无法适应不同丝束的补丝要求。3、现有补丝器工作时,活塞杆上的o型圈与活塞套水沟槽容易卡住,造成喷水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断带补丝器,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高活塞同轴度,调节水流,提高喷水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断带补丝器,包括活塞杆、缸套、阀体、活塞套、喷嘴、上体、吸嘴、吸嘴铜套和流量调节器,所述缸套的第一端设有凹槽,所述缸套的第二端具有第一通孔,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缸套的第一端与所述阀体的第二端固定密封连接,所述阀体的第一端与所述上体固定密封连接,所述活塞杆的第二端直径大于第一端直径,所述活塞杆与所述阀体之间形成第一腔体,所述活塞杆与所述缸套之间形成第二腔体,所述活塞杆的第一端具有第一径向通孔,所述活塞杆的第二端滑动连接于所述缸套的内壁,所述阀体具有第二通孔,所述活塞套内嵌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活塞套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上体上,所述活塞套具有第三通孔,所述活塞杆的第一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三通孔内,所述上体具有侧孔,所述活塞杆的第一端能够伸入所述侧孔内,所述上体具有与所述侧孔垂直连通的第四通孔,所述吸嘴固定密封连接于所述第四通孔的下端,所述喷嘴固定于所述第四通孔的上端,所述喷嘴具有与所述第四通孔同轴的第五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为阶梯孔且下端直径大于上端直径,所述吸嘴铜套固定于所述第四通孔的阶梯处,所述吸嘴具有与所述第四通孔同轴的第六通孔,所述吸嘴的上端为上小下大的圆台状结构,所述吸嘴铜套具有与所述第四通孔同轴的第七通孔,所述吸嘴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七通孔,所述第七通孔的内壁为与所述吸嘴的上端锥度相同的锥形面,所述第七通孔与所述吸嘴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活塞杆的外表面设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活塞杆内设有第一导流孔,所述第一导流孔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连通,所述第一导流孔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活塞杆的第二端的端面,所述阀体上设有流量调节器安装孔和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的第一端位于所述阀体的外壁上,所述进气孔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一腔体,所述流量调节器螺纹连接于所述流量调节器安装孔内且相互密封,所述活塞套上设有第二径向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上设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二径向通孔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对正,所述活塞杆的滑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导流孔的第一端能够与所述第二径向通孔对正,所述流量调节器的内部通孔为l型,所述阀体和所述上体上分别设有第二导流孔和第三导流孔,旋转所述流量调节器时能够改变所述内部通孔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二导流孔的进水端的连通面积,所述内部通孔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对正,所述第二导流孔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三导流孔的进水端对正,所述第三导流孔的出水端与所述第四通孔内位于所述吸嘴铜套下方的部分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o型密封圈,所述o型密封圈固定于所述活塞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缸套的内壁之间、所述阀体和所述缸套之间、所述吸嘴和所述上体之间、所述流量调节器和所述阀体之间、所述活塞套和所述活塞之间、所述活塞套和所述阀体之间。

优选地,还包括紧定螺钉,所述上体具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第四通孔连通,所述螺纹孔与所述喷嘴垂直,所述紧定螺钉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紧定螺钉的伸入端顶紧所述喷嘴。

优选地,所述进气孔具有内螺纹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流孔具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出水通道相垂直,所述进水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出水通道的上端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上体的所述第四通孔具有内凹部,所述内凹部使所述活塞杆沿所述上体方向运动时,所述活塞杆的第一端的端面下沿不与所述上体接触。

优选地,所述第三导流孔具有竖直部和倾斜部,所述吸嘴的下端与所述上体的下端相抵,所述吸嘴与所述吸嘴铜套之间有环形腔体,所述第三导流孔的入水口与所述竖直部连通,所述环形腔体通过所述倾斜部与所述竖直部连通。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点:1、将活塞杆与活塞做成一体式结构,保证了活塞与活塞杆的同轴,保证活塞及活塞杆运动自如。2、在流道中设有流量调节器,根据不同的丝束,实时调节水流量的大小。3、取消了活塞套上的水沟套,在活塞杆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径向通孔,安装时通过观察调整圆孔位置,保证活塞杆上的出水口与补丝器喷水流道畅通,使活塞杆可以稳定均匀的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断带补丝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吸嘴;2-吸嘴铜套;3-上体;4-活塞杆;5-喷嘴;6-紧定螺钉;7-活塞套;8-阀体;9-缸套;10-流量调节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提供一种断带补丝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高活塞同轴度,调节水流,提高喷水稳定性。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断带补丝器,包括活塞杆4、缸套9、阀体8、活塞套7、喷嘴5、上体3、吸嘴1、吸嘴铜套2和流量调节器10。

其中,缸套9的第一端设有凹槽,缸套9的第二端具有第一通孔,凹槽与第一通孔连通。缸套9的第一端与阀体8的第二端固定密封连接,本实施例中缸套9具有内螺纹,阀体8具有外螺纹,缸套9与阀体8螺纹连接。阀体8的第一端与上体3固定密封连接,为了确保密封性,可以为焊接也可以设置一体式结构。活塞杆4的第二端直径大于第一端直径,活塞杆4与阀体8之间形成第一腔体,活塞杆4与缸套9之间形成第二腔体。活塞杆4的第一端具有第一径向通孔,第一径向通孔可以将活塞杆4上端的水滴导流到下方,避免水流堆积。活塞杆4的第二端滑动连接于缸套9的内壁,阀体8具有第二通孔,活塞套7内嵌于第二通孔内,活塞套7的第一端固定于上体3上,活塞套7具有第三通孔,活塞杆4的第一端滑动设置于第三通孔内,上体3具有侧孔,活塞杆4的第一端能够伸入侧孔内。上体3具有与侧孔垂直连通的第四通孔,吸嘴1固定密封连接于第四通孔的下端,喷嘴5固定于第四通孔的上端,使用时丝带由吸嘴1进入,喷嘴5抽出。喷嘴5具有与第四通孔同轴的第五通孔,第四通孔为阶梯孔且下端直径大于上端直径,吸嘴铜套2固定于第四通孔的阶梯处,只需要将吸嘴铜套2放置在阶梯处即可,在使用吸嘴1与吸嘴铜套2相抵实现固定。吸嘴1具有与第四通孔同轴的第六通孔,吸嘴1的上端为上小下大的圆台状结构,吸嘴铜套2具有与第四通孔同轴的第七通孔,吸嘴1的上端穿过第七通孔,第七通孔的内壁为与吸嘴1的上端锥度相同的锥形面,第七通孔与吸嘴1之间具有间隙,间隙用于水流通过。活塞杆4的外表面设有第一环形凹槽,活塞杆4内设有第一导流孔,第一导流孔的第一端与第一环形凹槽连通。第一导流孔的第二端延伸至活塞杆4的第二端的端面,水流由第一导流孔的第二端进入。阀体8上设有流量调节器10安装孔和进气孔,进气孔的第一端位于阀体8的外壁上,进气孔的第二端连通第一腔体,进气孔的第一端用于连接充气装置。流量调节器10螺纹连接于流量调节器10安装孔内且相互密封,活塞套7上设有第二径向通孔,第二通孔的内壁上设有第二环形凹槽,第二径向通孔与第二环形凹槽对正,活塞杆4的滑动过程中,第一导流孔的第一端能够与第二径向通孔对正。流量调节器10的内部通孔为l型,阀体8和上体3上分别设有第二导流孔和第三导流孔,旋转流量调节器10时能够改变内部通孔的出水端与第二导流孔的进水端的连通面积,通过旋转改变进水端的连通面积从而调节水流量。内部通孔的进水端与第二环形凹槽对正,第二导流孔的出水端与第三导流孔的进水端对正,第三导流孔的出水端与第四通孔内位于吸嘴铜套2下方的部分连通。

使用时,将第一通孔与供水装置连接,供水装置一直处于开启状态。进气孔与充气装置固定连接。当需要补充丝带时,开启充气装置,气体进入第一腔室后,第一腔室压力增加大将活塞杆4推向缸套9的第二端。当活塞杆4到达一定位置时,当第一导流孔的出水端与第二导流孔的进水端对齐时,水流就从第一导流孔流到第二导流孔中,同时可以旋转流量调节器10控制水流量的大小。水流从第二导流孔的出水端流到第三导流孔的进水端,最后再由第三导流孔的出水端流出,流经第七通孔与吸嘴1之间的间隙,向上冲击丝带即可实现丝带的续接。

为了保持装置整体的密封性,本实施例还包括o型密封圈,o型密封圈固定于活塞杆4的第二端和缸套9的内壁之间、阀体8和缸套9之间、吸嘴1和上体3之间、流量调节器10和阀体8之间、活塞套7和活塞之间、活塞套7和阀体8之间。通过o型密封圈提高密封性,保证流体不外流。

喷嘴5的作用是将丝带导出,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喷嘴5的位置应该是固定不动的。为了固定喷嘴5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紧定螺钉6,上体3具有螺纹孔,螺纹孔与第四通孔连通,螺纹孔与喷嘴5垂直,紧定螺钉6与螺纹孔螺纹连接,紧定螺钉6的伸入端顶紧喷嘴5。

本实施例中,进气孔具有内螺纹,进气孔的内螺纹与充气装置的外螺纹进行螺纹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充气装置的具体连接方式从而设置进气孔的连接结构。

为了将各个水流通道连接起来,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流孔具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进水通道与出水通道相垂直,进水通道的第一端与出水通道的上端相连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现连接的水流管路而适当调节水流通道的具体线路,只要能够实现水流的导通即可。

对于传统的不具有内凹部的上体来说,当活塞杆4向上体3运动时,活塞杆4的端面上沿和端面下沿分别抵压丝带,带动丝带继续向上体3方向运动,当活塞杆4接触到上体3时,活塞杆4的端面上沿与端面下沿分别对丝带进行切割,从而将丝带切割为三段,而最下段的丝带掉落下来。本实施例中上体3的第四通孔具有内凹部,内凹部使活塞杆4沿上体3方向运动时,活塞杆4的第一端的端面下沿不与上体3接触。当活塞杆4向上体3方向运动时,活塞杆4的端面上沿和端面下沿分别与丝带相抵,活塞杆4带动丝带继续向上体3方向运动,当活塞杆4与上体3接触时,活塞杆的端面上沿与上体3相抵从而切断丝带,这时上半部的丝带由喷嘴5处抽出。而活塞杆4的端面下沿与上体3不接触,所以活塞杆4的下端不会对丝带进行切割,下半部分的丝带会被活塞杆4与上体3夹持住,这样可以有效防止下半部分的丝带掉落。

本实施例中,第三导流孔具有竖直部和倾斜部,吸嘴1的下端与上体3的下端相抵,吸嘴1与吸嘴铜套2之间有环形腔体,第三导流孔的入水口与竖直部连通,环形腔体通过倾斜部与竖直部连通。水流通过第三导流孔的进水端流入到竖直部,再由竖直部流到倾斜部,再由倾斜部流向环形腔体,最后再由环形腔体流出,流向第七通孔与吸嘴1之间具有间隙,向上冲击丝带即可实现丝带的续接。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