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纤维牵引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22484发布日期:2020-06-23 22:07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璃纤维牵引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毡生产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玻璃纤维牵引架。



背景技术:

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种类繁多,优点是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但缺点是性脆,耐磨性较差。它是以玻璃球或废旧玻璃为原料经高温熔制、拉丝、络纱、织布等工艺制造成的,其单丝的直径为几个微米到二十几米个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1/20-1/5,每束纤维原丝都由数百根甚至上千根单丝组成。

玻璃纤维通常用作复合材料中的增强材料,电绝缘材料和绝热保温材料,电路基板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在玻纤生产过程中,玻璃纤维络纱时会将纤维原丝卷绕成各种筒子形式的线辊,然后通过放线架导向至剪切装置内。

如图1所示,放线架包括两根支腿5,两根支腿5上设有分线框6,分线框6内沿其长度方向排列有若干分线杆9,分线杆9之间的距离是有固定的。但是,当纤维原丝较多时,一般分两摞放置,为避免纤维原丝相互之间缠绕,每一摞纤维原丝都会匹配一个放线架,而前一摞纤维原丝先经过第一个放线架,再与下一摞纤维原丝通过同一个放线架,前一摞纤维原丝经过第一个放线架后由于自身重力很容易下垂,从而可能会与下一摞纤维原丝缠绕在一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玻璃纤维牵引架,具有避免纤维原丝缠绕在一起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玻璃纤维牵引架,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放线架、第二放线架、汇线架,所述汇线架下一工位上至少排列有一个导入架,所述第一放线架与第二放线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放线架包括两根竖直设置的支腿,两根所述支腿之间设有分线框,所述分线框内沿其长度方向排列有若干竖直设置的固定分线杆,所述分线框内设有若干竖直设置的移动分线杆,所述移动分线杆一端插入分线框内并与分线框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分线杆与分线框之间设有用于固定移动分线杆在分线框上位置的固定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纤维原丝的线筒较多较粗时,将纤维原丝分成两摞,将第二放线架内的移动分线杆抽出通过固定机构固定,形成两组分线结构,前一摞纤维原丝通过第一放线架进入到第二放线架,每根纤维原丝穿过第二放线架上方相应的移动分线杆之间,后一摞纤维原丝的每根纤维原丝穿过第二放线架上相应的固定分线杆之间,这样前一摞和后一摞纤维原丝被分开进入第二放线架内,然后再通过汇线架,这样可以尽可能避免两摞纤维原丝相互缠绕。当纤维原丝的线筒较细时,这样就不需要将纤维原丝分两摞放置,将移动分线杆插入分线框内,通过固定机构固定,纤维原丝在分线框内被分隔开然后共同进入汇线架内。该结构的放线架不仅限用于纤维原丝的放线,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分线杆沿其长度方向上排列有两个第一限位孔,所述分线框上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销,所述固定销插入第一限位孔与第二限位孔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销插入第一限位孔与第二限位孔之间将移动分线杆在分线框的位置固定,从而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应用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分线框上的内螺纹孔,所述移动分线杆上设有螺纹,所述移动分线杆螺接在内螺纹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移动分线杆与分线框之间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这样较大程度上调节移动分线杆在分线框上的位置,使得分线框呈现两种不同的应用结构。

进一步的,若干所述移动分线杆位于分线框外一端之间连接有第一联动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便可通过第一联动杆同时调节多根移动分线杆同时移动,减少一根一根调节的麻烦,提高调节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若干所述移动分线杆位于分线框内一端之间连接有第二联动杆,所述第二联动杆与移动分线杆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联动杆两端设有卡接槽,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分线框上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滑动穿设有插入卡接槽的限位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移动分线杆调节至相应的位置后,限位销插入第二联动杆的卡接槽内,从而将移动分线杆在分线框上的位置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销与固定座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可对限位销在固定座上的位置进行固定,限位销对第二联动杆的固定也更加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销上设有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位于固定座朝向分线框一侧,所述第二限位板位于固定座背向分线框一侧,所述限位销上套设有压簧,所述压簧一端与第一限位板抵触,另一端与固定座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簧抵触第一限位板驱使限位销持续卡入第二联动杆的卡接槽。

进一步的,所述汇线架和导入架上均设有若干竖直设置的分线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线轴对进入汇线架和导入架内的纤维原丝分隔,避免纤维原丝缠绕在一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移动分线杆和固定机构的设置,能够起到调节移动分线杆在分线框上的位置,以满足在不同需求的应用场景下的效果;

2.通过第一联动杆的设置,能够起到通过第一联动杆同时调节多根移动分线杆同时移动,减少一根一根调节的麻烦,提高调节的工作效率的效果;

3.通过固定机构的设置,能够起到能够将分线框调节成两种不同应用状态下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玻璃纤维牵引架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图2的a部分放大图;

图4是实施例2中用于体现第一放线架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3中用于体现第一放线架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3中用于体现固定机构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4中用于体现固定机构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放线架;2、第二放线架;3、汇线架;4、导入架;5、支腿;6、分线框;61、固定分线杆;62、移动分线杆;63、第一限位孔;64、第二限位孔;65、第一联动杆;66、第二联动杆;67、卡接槽;7、固定机构;71、内螺纹孔;72、固定销;73、固定座;74、限位销;75、第一限位板;76、第二限位板;77、压簧;8、分线轴;9、分线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玻璃纤维牵引架,如图2所示,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放线架1、第二放线架2、汇线架3、导入架4。

第一放线架1和第二放线架2结构相同,本实施例中以第一放线架1为例进行说明,每个导入架4对应一个剪切装置,在此为方便说明,只设置一个导入架4。

如图2和3所示,将多个纤维原丝线筒分放成两摞放置,两摞纤维原丝分别对应第一放线架1和第二放线架2。第一放线架1包括两根竖直设置的支腿5,两根支腿5之间设有矩形分线框6,分线框6内沿其长度方向排列有若干竖直设置的固定分线杆61,分线框6内设有若干竖直设置的移动分线杆62,移动分线杆62底端插入分线框6内并与分线框6滑动连接。

移动分线杆62沿其长度方向上排列有两个第一限位孔63,两个第一限位孔63分别位于移动分线杆62两端,分线框6顶边上设有第二限位孔64。

移动分线杆62与分线框6之间设有用于固定移动分线杆62在分线框6上位置的固定机构7,固定机构7包括固定销72,固定销72插入第一限位孔63与第二限位孔64之间,当移动分线杆62调节至指定的位置后,固定销72插入第一限位孔63与第二限位孔64之间将移动分线杆62在分线框6上的位置固定。

若干移动分线杆62位于分线框6外一端之间连接有第一联动杆65。通过第一联动杆65同时调节多根移动分线杆62同时移动,减少一根一根调节的麻烦。

如图1所示,汇线架3上排列有若干竖直设置的分线轴8,经过第一放线架1和第二放线架2的纤维原丝汇入到汇线架3内,并通过分线轴8分隔开,避免纤维原丝之间相互缠线。

如图1所示,导入架4上排列有若干竖直设置的分线轴8,通过汇线架3的纤维原丝再通过导入架4进入到相应的剪切装置内。

具体实施过程:当纤维原丝的线筒较多较粗时,将纤维原丝分成两摞,将第二放线架2内的移动分线杆62抽出通过固定机构7固定,形成两组分线结构,前一摞纤维原丝通过第一放线架1进入到第二放线架2,每根纤维原丝穿过第二放线架2上方相应的移动分线杆62之间,后一摞纤维原丝的每根纤维原丝穿过第二放线架2上相应的固定分线杆61之间,这样前一摞和后一摞纤维原丝被分开进入第二放线架2内,再通过汇线架3,汇线架3的分线轴8将纤维原丝隔开进入导入架4内,通过汇线架3的纤维原丝再通过导入架4进入到相应的剪切装置内。

当纤维原丝的线筒较细时,这样就不需要将纤维原丝分两摞放置,将移动分线杆62插入分线框6内,通过固定机构7固定,纤维原丝在分线框6内被分隔开然后共同进入汇线架3内,并通过导入架4进入到剪切装置内。

实施例2:一种玻璃纤维牵引架,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固定机构7包括设置在分线框6顶边的内螺纹孔71,内螺纹孔71竖直设置,移动分线杆62上设有螺纹,移动分线杆62螺接在内螺纹孔71内。

当移动分线杆62与分线框6之间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这样较大程度上调节移动分线杆62在分线框6上的位置。

实施例3:一种玻璃纤维牵引架,如图5和6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若干移动分线杆62位于分线框6内一端之间连接有第二联动杆66,第二联动杆66与移动分线杆62侧壁固定连接,第二联动杆66位于分线框6外,第二联动杆66两端设有卡接槽67。

固定机构7包括设置在分线框6上的固定座73,固定座73内滑动穿设有插入卡接槽67的限位销74,限位销74与固定座73螺纹连接。

当移动分线杆62调节至相应的位置后,限位销74插入第二联动杆66的卡接槽67内,从而将移动分线杆62在分线框6上的位置进行固定。

实施例4:一种玻璃纤维牵引架,如图7所示,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限位销74上设有第一限位板75和第二限位板76,第一限位板75位于固定座73朝向分线框6一侧,第二限位板76位于固定座73背向分线框6一侧,限位销74上套设有压簧77,压簧77一端与第一限位板75抵触,另一端与固定座73抵触。

压簧77抵触第一限位板75驱使限位销74持续卡入第二联动杆66的卡接槽67。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