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炭素熟料输送装置的分流入仓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95134发布日期:2020-06-30 19:57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炭素熟料输送装置的分流入仓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炭素熟料的输送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炭素熟料输送装置的分流入仓机构。



背景技术:

炭素是以高纯度优质无烟煤,经过深加工改变煤的一些性质得出的东西,原子为c,主要制品有石墨电极类等。炭素制品按产品用途分为石墨电极类、炭块类、石墨阳极类、炭电极类、糊类、电炭类等等。俗称炭砖或电炉块,主要用于冶金行业:有色金属和无色金属的冶炼以及电石、磷化工企业。炭块按用途可分为高炉炭块、铝用炭块、电炉块等,炭素制品按加工深度高低可分为炭制品、石墨制品、碳纤维和石墨纤维等炭素制品按原料和生产工艺不同,可分为石墨制品、炭制品、炭素纤维、特种石墨制品等。炭素熟料粉碎输送工艺是:经煅烧后的熟料用提升机提至18米的高度进入熟料仓,再由料仓进入中碎设备破碎,破碎后的物料再用中碎提升机提至筛分设备进行筛分。

现有技术中将碳素熟料输送到不同高度的熟料仓中时,一个熟料仓需要一套传送带才能将碳素熟料传送到熟料仓中,那么对多个不同高度的熟料仓传送熟料时,就需要安装多套传送带才能对多个熟料仓内输送碳素熟料,这样使用多套传送带势必会增加碳素熟料的输送成本。

综上,我们迫切的需要一种可以使用一套传送带就能向多个不同高度的熟料仓内输送碳素熟料的输送装置,而要达到此目的在该输送装置上必然需要一种可以将传送带上的炭素熟料分别分流到各个熟料仓内的分流机构。而现有技术中并没有专门用来分流炭素熟料的分流机构,因此,我们迫切的需要一种可以分流传送带上炭素熟料的分流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炭素熟料输送装置的分流入仓机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分流机构来分流传送带上的炭素熟料,从而导致对炭素熟料输送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传送带的上方设有进料箱,进料箱内安装有过渡机构,过渡机构可将炭素熟料输送到熟料仓内,传送带上的炭素熟料进入进料箱内,然后再通过过渡机构将炭素熟料输送到熟料仓内,这样可以对传送带上的炭素熟料进行分流到对应的熟料仓中,从而可以减少输送炭素熟料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炭素熟料输送装置的分流入仓机构,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的上端连接有位于竖直方向的竖直伸缩机构,所述竖直伸缩机构的下端连接有位于传送带上方的进料箱,所述进料箱上开有与传送带对应的进料口,所述进料箱内安装有过渡机构,所述过渡机构可将炭素熟料输送到熟料仓内。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过渡机构包括安装在支撑架上的过渡箱,所述过渡箱内与进料箱内连接有向下倾斜的过渡溜槽,所述过渡溜槽与过渡箱通过铰接机构铰接在一起,所述过渡箱内与熟料仓内连接有进料溜槽。

工作原理:当需要将传送带上的炭素熟料分流到对应的熟料仓内时,通过竖直伸缩机构带动进料箱向传送带的方向移动,直到传送带上的炭素熟料通过进料口进入进料箱内,进入进料箱内的炭素熟料再通过过渡溜槽下滑到过渡箱中,再通过进料溜槽进入熟料仓中,过渡溜槽与过渡箱铰接在一起,这样竖直伸缩气缸带动进料箱和过渡溜槽向下移动时,过渡溜槽会与过渡箱间产生相对运动,从而不会影响进料箱和过渡溜槽向下移动。如此,即可将传送带上的炭素熟料分流到对应的熟料仓中,从而可以减少输送炭素熟料的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一是由于传送带上的炭素熟料是移动的,所以炭素熟料会通过进料口进入进料箱内;二是支撑架的结构形式可以为多种形式,支撑架也是现有技术中所具有的,故在此对支撑架的具体结构不作具体赘述。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进料箱上还安装有进料嘴,所述进料嘴向下倾斜且与进料箱内部连接,所述进料口开在进料嘴上,所述进料箱的下端还开有出料槽,所述过渡溜槽的上端连接在过渡溜槽中。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铰接机构包括安装在过渡箱上部的转轴,所述过渡溜槽的下部安装在转轴上,且过渡溜槽可随转轴旋转。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安装在支撑架上的倒u形支架,所述倒u形支架的上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竖直伸缩机构安装在支撑板的底面。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竖直伸缩机构包括安装在支撑板底面的竖直伸缩气缸,所述竖直伸缩气缸的活塞上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进料箱安装在连接板的底面。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进料箱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进料箱分别安装在连接板底面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传送带的上方设有进料箱,进料箱内安装有过渡机构,过渡机构可将炭素熟料输送到熟料仓内,传送带上的炭素熟料进入进料箱内,然后再通过过渡机构将炭素熟料输送到熟料仓内,这样可以对传送带上的炭素熟料进行分流到对应的熟料仓中,从而可以减少输送炭素熟料的成本。

(2)本实用新型中进料箱上还安装有进料嘴,进料嘴向下倾斜且与进料箱内部连接,进料口开在进料嘴上,进料箱的下端还开有出料槽,过渡溜槽的上端连接在过渡溜槽中。进料嘴向下倾斜,这样传送带上的炭素熟料就可以更加容易的从进料嘴进入进料箱中,再从进料箱中进入过渡溜槽中。

(3)本实用新型中铰接机构包括安装在过渡箱上部的转轴,过渡溜槽的下部安装在转轴上,且过渡溜槽可随转轴旋转。当进料箱向下或者向上移动时,带动过渡溜槽沿转轴旋转,这样过渡溜槽与过渡箱直接就是柔性连接,从而不会影响到进料箱向传送带的方向移动。

(4)本实用新型中进料箱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进料箱分别安装在连接板底面的两侧。这样通过两个进料箱向熟料仓内输送炭素熟料,可以提高对炭素熟料的输送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视结构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a处的剖视结构简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进料箱与过渡箱通过过渡溜槽连接的正面剖视结构简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进料箱的侧面剖视结构简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铰接机构与过渡溜槽安装在过渡箱内的俯视结构简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6中b-b处的剖视结构简图;

附图标记:1支撑架,2熟料仓,3进料溜槽,4过渡箱,5过渡溜槽,6进料箱,61出料槽,62进料嘴,621进料口,7倒u形支架,8支撑板,9竖直伸缩气缸,10连接板,11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7所示,一种炭素熟料输送装置的分流入仓机构,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上安装有支撑装置,支撑装置的上端连接有位于竖直方向的竖直伸缩机构,竖直伸缩机构的下端连接有位于传送带上方的进料箱6,进料箱6上开有与传送带对应的进料口621,进料箱6内安装有过渡机构,过渡机构可将炭素熟料输送到熟料仓2内。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过渡机构包括安装在支撑架1上的过渡箱4,过渡箱4内与进料箱6内连接有向下倾斜的过渡溜槽5,过渡溜槽5与过渡箱4通过铰接机构铰接在一起,过渡箱4内与熟料仓2内连接有进料溜槽3。

工作原理:当需要将传送带上的炭素熟料分流到对应的熟料仓2内时,通过竖直伸缩机构带动进料箱6向传送带的方向移动,直到传送带上的炭素熟料通过进料口621进入进料箱6内,进入进料箱6内的炭素熟料再通过过渡溜槽5下滑到过渡箱4中,再通过进料溜槽3进入熟料仓2中,过渡溜槽5与过渡箱4铰接在一起,这样竖直伸缩气缸9带动进料箱6和过渡溜槽5向下移动时,过渡溜槽5会与过渡箱4间产生相对运动,从而不会影响进料箱6和过渡溜槽5向下移动。如此,即可将传送带上的炭素熟料分流到对应的熟料仓2中,从而可以减少输送炭素熟料的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一是由于传送带上的炭素熟料是移动的,所以炭素熟料会通过进料口621进入进料箱6内;二是支撑架1的结构形式可以为多种形式,支撑架1也是现有技术中所具有的,故在此对支撑架1的具体结构不作具体赘述。

实施例2:

如图1-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给出了铰接机构和进料箱的一种优选机构。即进料箱6上还安装有进料嘴62,进料嘴62向下倾斜且与进料箱6内部连接,进料口621开在进料嘴62上,进料箱6的下端还开有出料槽61,过渡溜槽5的上端连接在过渡溜槽5中。进料嘴62向下倾斜,这样传送带上的炭素熟料就可以更加容易的从进料嘴62进入进料箱6中,再从进料箱6中进入过渡溜槽5中。

优选的,铰接机构包括安装在过渡箱4上部的转轴11,过渡溜槽5的下部安装在转轴11上,且过渡溜槽5可随转轴11旋转。当进料箱6向下或者向上移动时,带动过渡溜槽5沿转轴11旋转,这样过渡溜槽5与过渡箱4直接就是柔性连接,从而不会影响到进料箱6向传送带的方向移动。

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故在此不作赘述。

实施例3:

如图1-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给出了支撑装置和竖直伸缩机构的一种优选机构。即支撑装置包括安装在支撑架1上的倒u形支架7,倒u形支架7的上部连接有支撑板8,竖直伸缩机构安装在支撑板8的底面。采用倒u形支架7可以横跨在传送带的上方的,这样可以使进料箱6位于传送带的上方。

优选的,竖直伸缩机构包括安装在支撑板8底面的竖直伸缩气缸9,竖直伸缩气缸9的活塞上安装有连接板10,进料箱6安装在连接板10的底面。竖直伸缩气缸9的活塞杆向下伸开时带动连接板10向下移动,从而带动进料箱6向下移动。

优选的,进料箱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进料箱6分别安装在连接板10底面的两侧。这样通过两个进料箱6向熟料仓2内输送炭素熟料,可以提高对炭素熟料的输送效率。

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故在此不作赘述。

如上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实用新型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