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卷用护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16797发布日期:2020-08-05 01:03阅读:791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卷用护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卷运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卷用护圈。



背景技术:

钢卷生产完成后,存储、运输过程中需要对钢卷进行包装。常用的方式为利用内护圈、外护圈、包装带对钢卷进行包装。内护圈和外护圈的厚度过薄则无法对最易损坏的钢卷边缘提供充分的保护,内护圈和外护圈的厚度过厚则增大了钢材的消耗以及钢卷的整体重量,造成运输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卷用护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钢卷用护圈厚度不合理的问题。

一种钢卷用护圈,包括内护圈和外护圈,内护圈包括由钢板焊接成的第一圆筒和固定连接在第一圆筒一端的第一端部圆环,第一圆筒筒壁的厚度为1.1-1.5mm,第一圆筒的搭接尺寸为50-100mm,第一圆筒与第一端部圆环同轴;内护圈和外护圈用于保护最易损坏的钢卷边缘,钢卷的运输过程中,内护圈会受到起吊装置的挤压,因此其第一圆筒筒壁的厚度为1.1-1.5mm,既能有效地保护钢卷内侧边缘,又不会浪费钢材。第一圆筒的搭接尺寸为50-100mm,能够确保第一圆筒的强度足以适应钢卷运输中的各种压力。

所述外护圈包括由钢板焊接成的第二圆筒和固定连接在第二圆筒一端的第二端部圆环,第二圆筒筒壁的厚度为0.8-1.2mm,第二圆筒的搭接尺寸为150-200mm,第二圆筒与第二端部圆环同轴。钢卷的运输过程中,外护圈不会受到起吊装置的挤压,因此其第二圆筒的厚度较小,为0.8-1.2mm,节约钢材。同时第二圆筒在一定程度上起束缚钢卷的作用,其第二圆筒的搭接尺寸较大,为150-200mm。

进一步,所述第一圆筒的高度为75mm,所述第二圆筒的高度为75mm,第一端部圆环的宽度为75mm,第二端部圆环的宽度为75mm。第一圆筒、第二圆筒的高度,第一端部圆环、第二端部圆环的宽度影响内护圈和外护圈对钢卷边缘的保护效果,过大会造成钢材的浪费,过小会无法有效保护钢卷,第一圆筒、第二圆筒的高度和第一端部圆环、第二端部圆环的宽度均为75mm能够在较好地保护钢卷边缘的前提下节约钢材。

进一步,所述内护圈包括第一内护圈和第二内护圈,第一内护圈的第一圆筒上焊接有至少两个第一钢制连接带,第一钢制连接带在第一圆筒上圆周均匀分布。现有技术中,需要用钢带对钢卷进行捆绑,但如果捆绑时多个钢带分布不均匀,可能造成不同的钢带受力不均,致使钢带断开。在第一内护圈和第二内护圈安装好后,将第一钢制连接带的自由端与第二内护圈的第一圆筒焊接,完成第一内护圈和第二内护圈的安装。外护圈通常由两个对称的半个外护圈焊接而成,在第一外护圈和第二外护圈安装好后,将将第二钢制连接带的自由端与第二外护圈的第二圆筒焊接,完成第一外护圈和第二外护圈的安装。第一钢制连接带只需连接第一内护圈和第二内护圈,第二钢制连接带只需连接第一外护圈和第二外护圈,长度较短,减少了钢材的使用,降低了成本。

进一步,所述外护圈包括第一外护圈和第二外护圈,第一外护圈的第二圆筒上焊接有至少两个第二钢制连接带,第二钢制连接带在第二圆筒上圆周均匀分布。由于第一钢制连接带固定在内护圈上,第二钢制连接带固定在外护圈上,且第一钢制连接带和第二钢制连接带均圆周均布,因此第一钢制连接带和第二钢制连接带受力均匀,不易断裂。

进一步,还包括用于捆扎钢卷的包装钢带,包装钢带的一端设有连接机构。现有的钢带使用后即废弃,浪费钢材,在钢带上设置连接机构,钢带使用后可以通过连接机构断开,钢带本身不受损坏,可以循环利用。

进一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包装钢带一端的第一连接台和位于所述包装钢带另一端的第二连接台,第一连接台与第二连接台位于所述包装钢带的同一侧,第一连接台和第二连接台上设有螺纹孔,第一连接台和第二连接台通过螺丝连接。第一连接台和第二连接台分别固定连接与钢带两端,当第一连接台和第二连接台通过螺丝连接时,钢带两端也通过螺丝连接,其连接与断开都非常方便。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内护圈和外护圈用于保护最易损坏的钢卷边缘,钢卷的运输过程中,内护圈会受到起吊装置的挤压,因此其第一圆筒筒壁的厚度为1.1-1.5mm,既能有效地保护钢卷内侧边缘,又不会浪费钢材。第一圆筒的搭接尺寸为50-100mm,能够确保第一圆筒的强度足以适应钢卷运输中的各种压力。钢卷的运输过程中,外护圈不会受到起吊装置的挤压,因此其第二圆筒的厚度较小,为0.8-1.2mm,节约钢材。同时第二圆筒在一定程度上起束缚钢卷的作用,其第二圆筒的搭接尺寸较大,为150-200mm。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效果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护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护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内护圈和第二内护圈以及第一钢制连接带的连接关系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外护圈和第二外护圈以及第二钢制连接带的连接关系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机构示意图。

1、第一圆筒,2、第一端部圆环,3、第二圆筒,4、第二端部圆环,5、第一钢制连接带,6、第二钢制连接带,7、包装钢带,8、第一连接台,9、第二连接台,10、内护圈,11、外护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具体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钢卷用护圈,包括内护圈10和外护圈11,内护圈10包括由钢板焊接成的第一圆筒1和固定连接在第一圆筒1一端的第一端部圆环2,第一圆筒1筒壁的厚度为1.1-1.5mm,第一圆筒1的搭接尺寸为50-100mm,第一圆筒1与第一端部圆环2同轴;内护圈10和外护圈11用于保护最易损坏的钢卷边缘,钢卷的运输过程中,内护圈10会受到起吊装置的挤压,因此其第一圆筒1筒壁的厚度为1.1-1.5mm,既能有效地保护钢卷内侧边缘,又不会浪费钢材。第一圆筒1的搭接尺寸为50-100mm,能够确保第一圆筒1的强度足以适应钢卷运输中的各种压力。

所述外护圈11包括由钢板焊接成的第二圆筒3和固定连接在第二圆筒3一端的第二端部圆环4,第二圆筒3筒壁的厚度为0.8-1.2mm,第二圆筒3的搭接尺寸为150-200mm,第二圆筒3与第二端部圆环4同轴。钢卷的运输过程中,外护圈11不会受到起吊装置的挤压,因此其第二圆筒3的厚度较小,为0.8-1.2mm,节约钢材。同时第二圆筒3在一定程度上起束缚钢卷的作用,其第二圆筒3的搭接尺寸较大,为150-200mm。

进一步,所述第一圆筒1的高度为75mm,所述第二圆筒3的高度为75mm,第一端部圆环2的宽度为75mm,第二端部圆环4的宽度为75mm。第一圆筒1、第二圆筒3的高度,第一端部圆环2、第二端部圆环4的宽度影响内护圈10和外护圈11对钢卷边缘的保护效果,过大会造成钢材的浪费,过小会无法有效保护钢卷,第一圆筒1、第二圆筒3的高度和第一端部圆环2、第二端部圆环4的宽度均为75mm能够在较好地保护钢卷边缘的前提下节约钢材。

实施例2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内护圈10包括第一内护圈10和第二内护圈10,第一内护圈10的第一圆筒1上焊接有至少两个第一钢制连接带5,第一钢制连接带5在第一圆筒1上圆周均匀分布。现有技术中,需要用钢带对钢卷进行捆绑,但如果捆绑时多个钢带分布不均匀,可能造成不同的钢带受力不均,致使钢带断开。在第一内护圈10和第二内护圈10安装好后,将第一钢制连接带5的自由端与第二内护圈10的第一圆筒1焊接,完成第一内护圈10和第二内护圈10的安装。外护圈11通常由两个对称的半个外护圈11焊接而成,在第一外护圈11和第二外护圈11安装好后,将将第二钢制连接带6的自由端与第二外护圈11的第二圆筒3焊接,完成第一外护圈11和第二外护圈11的安装。第一钢制连接带5只需连接第一内护圈10和第二内护圈10,第二钢制连接带6只需连接第一外护圈11和第二外护圈11,长度较短,减少了钢材的使用,降低了成本。

外护圈11包括第一外护圈11和第二外护圈11,第一外护圈11的第二圆筒3上焊接有至少两个第二钢制连接带6,第二钢制连接带6在第二圆筒3上圆周均匀分布。由于第一钢制连接带5固定在内护圈10上,第二钢制连接带6固定在外护圈11上,且第一钢制连接带5和第二钢制连接带6均圆周均布,因此第一钢制连接带5和第二钢制连接带6受力均匀,不易断裂。

实施例3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还包括用于捆扎钢卷的包装钢带7,包装钢带7的一端设有连接机构。现有的钢带使用后即废弃,浪费钢材,在钢带上设置连接机构,钢带使用后可以通过连接机构断开,钢带本身不受损坏,可以循环利用。连接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包装钢带7一端的第一连接台8和位于所述包装钢带7另一端的第二连接台9,第一连接台8与第二连接台9位于所述包装钢带7的同一侧,第一连接台8和第二连接台9上设有螺纹孔,第一连接台8和第二连接台9通过螺丝连接。第一连接台8和第二连接台9分别固定连接与钢带两端,当第一连接台8和第二连接台9通过螺丝连接时,钢带两端也通过螺丝连接,其连接与断开都非常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