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苔卷加工自动生产线定位推送装置和抓取分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紧凑、定位推送方便和抓取分离方便的海苔卷加工自动生产线定位推送装置和抓取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海苔食品源于日本,后传入韩国、中国中东部沿海及东南亚再传入世界各地,日本主要是吃法是寿司海苔及烤海苔(即食海苔),泰国发明新吃法,海苔加调料和糖经过加热板高温烫过卷成海苔卷,口感特好深受全球消费者欢迎。目前从山东至福建海苔加工厂上千家,即使日本、韩国、泰国的海苔食品大部分在中国代工生产,特别是食品加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没有先进设备,卫生存在很多隐患,趋势是向非接触性高效设备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海苔卷加工自动生产线定位推送装置和抓取分离装置,具有结构紧凑、定位推送方便和抓取分离方便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海苔卷加工自动生产线定位推送装置和抓取分离装置,其创新点在于:所述海苔卷加工自动生产线用定位推送装置沿海苔前进方向上依次包括传输带、推送气缸、安装在该推送气缸端部的旋转气缸、旋转气缸带动旋转的拨杆和刮针、工作平台、安装在所述工作平台内的同步带传动的齿型轮、安装在该工作平台尾部的阻挡气缸和安装在阻挡气缸传送轴上的阻挡板、安装在机架上的下加热板和位于所述下加热板正下方的第一上加热板,所述下加热板和所述第一上加热板形成第一工位区;所述抓取分离装包括立柱、安装在所述立柱上方的旋转体、安装在旋转体上方并驱动所述旋转体相对所述立柱转动的第二旋转气缸,立柱的左侧为所述第一工位区,所述第一上加热板上设置有推动所述第一上加热板相对所述旋转体上下运动的第一升降气缸,立柱的右侧为第二工位区,所述第二工位区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上加热板同一预设高度的第二上加热板、位于所述第二上加热板正下方的第二传输带,所述第二上加热板上设置有推动所述第二上加热板相对所述旋转体上下运动的第二升降气缸,所述第一工位区的所述第一上加热板在所述第二旋转气缸旋转180度后位于所述第二工位区的原所述第二上加热板的位置处,此时所述第二上加热板位于所述第一工位区的原所述第一上加热板位置处,此时吸附于所述第一上加热板上的海苔片在抖落装置的作用下落在所述第二传输带上,经所述第二传输带与后续工序设备相连。
优选的,所述工作平台包括镂空沟道平台、与所述镂空沟道平台配合的齿型轮传送装置,所述镂空沟道平台与海苔片接触的上顶面设置有若干镂空沟槽和至少两个深沟槽,所述刮针在所述旋转气缸旋转180度后嵌在所述深沟槽中,所述齿型轮传送装置为同步带传动,该同步带传动轴上设置有所述齿型轮,该齿型轮的齿轮片位于所述镂空沟槽内,所述齿轮片超出镂空沟道平台的顶面。
优选的,所述阻挡板上设置有梳状齿,所述梳状齿穿过工作平台,所述梳状齿上设置有用于所述刮针嵌入的刮针沟槽。
优选的,所述传输带与所述工作平台之间设置有分离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上加热板和所述第二上加热板上分别安装有所述抖落装置,包括分别安装在第一上加热板底面和第二上加热板底面的不锈钢丝网、与所述不锈钢丝网相连并驱动所述不锈钢丝网上下运动的第二推动气缸。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定位推送装置的任务是将撒好粉的海苔片准确放置于定位平台上然后准确的推送到下加热板的准确位置。定位推送原理:传输带将带粉海苔片送出,送出速度通过传输带传送伺服电机调整,海苔送至定位平台上以后由齿型轮转动推动海苔片继续向前,定位平台末端有阻挡气缸上的阻挡板,海苔片被前方阻挡板挡住,然后旋转气缸带动拨杆刮针旋转(刮针原始位置在上方),刮针旋转到向下垂直位置,阻挡板下落,推送气缸开始工作前行,海苔片被推送至上加热板,海苔片处于下加热板正中心位置。
抓取分离装置工作原理:带调料粉的海苔片送入下加热板上,第一升降气缸带动第一上加热板下压,加热板控制温度为170-180度,烫的时间为3-4s,第一升降气缸带动第一上加热板上升,海苔片吸附于加热板上,因海苔片上面调料含果糖,所以海苔片粘在第一上加热板上,第二旋转气缸带动旋转体旋转180度,第一上加热板与第二上加热板位置对调,第一上加热板位于第二传输带上方,第二推送气缸同步推送从而推动不锈钢网将海苔片抖在第二传输带上,传输带快速将海苔片送出,进入后续工序的卷绕定位区,此时第二上加热板也在重复第一上加热板动作,形成第一上加热板和第二上加热板不断加热、旋转、推送循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海苔卷加工自动生产线定位推送装置和抓取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海苔卷加工自动生产线定位推送装置和抓取分离装置中定位推送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海苔卷加工自动生产线定位推送装置和抓取分离装置中定位推送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海苔卷加工自动生产线定位推送装置和抓取分离装置中工作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海苔卷加工自动生产线定位推送装置和抓取分离装置中齿型轮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海苔卷加工自动生产线定位推送装置和抓取分离装置中阻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海苔卷加工自动生产线定位推送装置和抓取分离装置中抓取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海苔卷加工自动生产线定位推送装置和抓取分离装置中抓取分离装置的右视图。
图中:01-定位推送装置、02-抓取分离装置、1-传输带、2-推送气缸、3-旋转气缸、4-拨杆、5-刮针、6-工作平台、61-镂空沟道平台、62-镂空沟槽、63-深沟槽、7-齿型轮、8-阻挡气缸、9-阻挡板、91-梳状齿、92-刮针沟槽、10-下加热板、11-第一上加热板、12-立柱、13-旋转体、14-第二旋转气缸、15-第一升降气缸、16-第二上加热板、17-第二传输带、18-第二升降气缸、19-分离板、20-不锈钢丝网、21-第二推动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海苔卷加工自动生产线用定位推送装置01和抓取分离装置02沿海苔前进方向上依次包括传输带1、推送气缸2、安装在该推送气缸2端部的旋转气缸3、旋转气缸3带动旋转的拨杆4和刮针5、工作平台6、安装在工作平台6内的同步带传动的齿型轮7、安装在该工作平台6尾部的阻挡气缸8和安装在阻挡气缸8传送轴上的阻挡板9、安装在机架上的下加热板10和位于下加热板10正下方的第一上加热板11,下加热板10和第一上加热板11形成第一工位区;抓取分离装包括立柱12、安装在立柱12上方的旋转体13、安装在旋转体13上方并驱动旋转体13相对立柱12转动的第二旋转气缸14,立柱12的左侧为第一工位区,第一上加热板11上设置有推动第一上加热板11相对旋转体13上下运动的第一升降气缸15,立柱12的右侧为第二工位区,第二工位区包括位于第一上加热板11同一预设高度的第二上加热板16、位于第二上加热板16正下方的第二传输带17,第二上加热板16上设置有推动第二上加热板16相对旋转体13上下运动的第二升降气缸18,第一工位区的第一上加热板11在第二旋转气缸14旋转180度后位于第二工位区的原第二上加热板16的位置处,此时第二上加热板16位于第一工位区的原第一上加热板11位置处,此时吸附于第一上加热板11上的海苔片在抖落装置的作用下落在第二传输带17上,经第二传输带17与后续工序设备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定位推送装置01的任务是将撒好粉的海苔片准确放置于定位平台上然后准确的推送到下加热板10的准确位置。定位推送原理:传输带1将带粉海苔片送出,送出速度通过传输带1传送伺服电机调整,海苔送至定位平台上以后由齿型轮7转动推动海苔片继续向前,定位平台末端有阻挡气缸8上的阻挡板9,海苔片被前方阻挡板9挡住,然后旋转气缸3带动拨杆4刮针5旋转(刮针5原始位置在上方),刮针5旋转到向下垂直位置,阻挡板9下落,推送气缸2开始工作前行,海苔片被推送至上加热板,海苔片处于下加热板10正中心位置。
抓取分离装置02工作原理:带调料粉的海苔片送入下加热板10上,第一升降气缸15带动第一上加热板11下压,加热板控制温度为170-180度,烫的时间为3-4s,第一升降气缸15带动第一上加热板11上升,海苔片吸附于加热板上,因海苔片上面调料含果糖,所以海苔片粘在第一上加热板11上,第二旋转气缸14带动旋转体13旋转180度,第一上加热板11与第二上加热板16位置对调,第一上加热板11位于第二传输带17上方,第二推送气缸2同步推送从而推动不锈钢网将海苔片抖在第二传输带17上,传输带1快速将海苔片送出,进入后续工序的卷绕定位区,此时第二上加热板16也在重复第一上加热板11动作,形成第一上加热板11和第二上加热板16不断加热、旋转、推送循环。
上述的工作平台6包括镂空沟道平台61、与镂空沟道平台61配合的齿型轮传送装置,镂空沟道平台61与海苔片接触的上顶面设置有若干镂空沟槽62和至少两个深沟槽63,刮针5在旋转气缸3旋转180度后嵌在深沟槽63中,齿型轮传送装置为同步带传动,该同步带传动轴上设置有齿型轮7,该齿型轮7的齿轮片位于镂空沟槽62内,齿轮片超出镂空沟道平台61的顶面。
阻挡板9上设置有梳状齿91,梳状齿91穿过工作平台6,梳状齿91上设置有用于刮针5嵌入的刮针沟槽92。传输带1与工作平台6之间设置有分离板19,分离板19的作用是海苔片撒完粉后传输给定位平台防止粘粘安装介于传输带1和定位平台之间。
上述的第一上加热板11和第二上加热板16上分别安装有抖落装置,包括分别安装在第一上加热板11底面和第二上加热板16底面的不锈钢丝网20、与不锈钢丝网20相连并驱动不锈钢丝网20上下运动的第二推动气缸21。利用第一上加热板11和第二上加热板16两侧的第二推送气缸2同步推送,推动不锈钢丝网20将海苔片抖在第二输送带上。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性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