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取式液体制剂计量瓶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18574发布日期:2020-08-28 16:11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抽取式液体制剂计量瓶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容器结构领域,特别涉及配合液体容器使用的盖子的结构领域,具体是一种抽取式液体制剂计量瓶盖。



背景技术:

液体制剂是临床用药中常见的一种药物剂型,如糖浆剂、溶液剂等。现有常用的盛装容器是带普通盖子的玻璃瓶或塑料瓶,只起到简单密封的作用。

本身带有刻度的盛装容器能够表示液体制剂的容量,但对于出料量的控制并无直接帮助,往往要借助其它量器来量取,很少具有计量功能,一方面,比较麻烦,需要反复增减,无法做到一次动作就完成一定量液体制剂的倒出,要求越精准,该方法越难实现;另一方面,又可能造成液体制剂残留导致的浪费,且易造成二次污染。

采用一种计量瓶盖,需要在使用时从盛装容器上旋下,将容器内的液体制剂倒入计量瓶盖中,用完后再旋上。这种方法步骤繁多,使用麻烦,不卫生,易使瓶盖内残留液体制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既具有密封功能,又能计量的液体制剂瓶盖,它具有构造简单,使用方便,并且可以实现大规模生产制造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抽取式液体制剂计量瓶盖,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盖、容量筒和内置于容量筒内的活塞杆;下盖套设在容量筒上,用于密封瓶口;活塞杆的外壁与容量筒的内壁无缝接触,该活塞杆可在容量筒内上下移动,形成活塞结构;容量筒的下端设有筒乳头,用于抽取液体制剂;容量筒上设有容量刻度,用于标注容量筒内液体制剂的容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抽取式液体制剂计量瓶盖,通过下盖与瓶口的紧密连接,起到完全密封作用,既方便液体制剂贮存,也隔绝了空气,消除了空气对贮存液体制剂的影响;另外,具有计量液体制剂体积的功能,不需借助其它量器,为使用者提供方便,也避免了其它量取方法可能对液体制剂造成的污染;再者,抽取式液体制剂计量瓶盖的结构简单,易实现自动化生产制造。

进一步地,下盖与瓶口可通过螺纹密封、塞封式密封、压封式密封实现连接密封。采用不同的密封方式可使瓶盖适用不同的瓶口类型,具有更广泛的应用。

特别地,下盖与瓶口之间的螺纹密封通过密封圈、顶封、侧封三个结构实现,从瓶口内侧、顶部、外侧隔绝瓶子内部和外部的联系通道。下盖与瓶口的顶封紧贴瓶口上部,侧封包住瓶口外侧,密封圈通过过盈配合贴紧瓶口内侧,起到最主要的密封作用,瓶口外侧与瓶盖内侧的空隙处需要保持干净,避免空隙处的液体制剂留在瓶口并滋生霉菌。

进一步地,下盖与容量筒采用固定连接或滑动连接。采用固定连接可避免下盖与容量筒之间出现空隙,进一步加强了瓶盖与瓶口的密封性,而采用滑动连接使下盖与容量筒可拆装,方便下盖与容量筒的清洗,另外,也可提高瓶盖配件的自动化生产能力。

进一步地,容量筒上部设有筒螺口,筒螺口位于下盖的上侧,其中,该筒螺口的外侧为外螺纹。活塞杆的上部设有带内螺纹的上盖,该上盖与筒螺口螺纹连接。上盖与筒螺口完全螺纹连接时,活塞杆的下端顶住容量筒内部下侧,在更换抽取式液体制剂计量瓶盖时,可携带最少的液体制剂,减少液体制剂的浪费与污染。

再进一步地,上盖与筒螺口的螺纹密封通过密封圈、顶封、侧封三个结构实现,从上盖的内侧、顶部、外侧隔绝上盖内部和外部的联系通道。虽然活塞杆与容量筒无缝接触,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缝隙,因此需要保证上盖与筒螺口的密封性,上盖与筒螺口的顶封紧贴上盖上部,侧封包住上盖外侧,密封圈通过过盈配合贴紧上盖内侧,起到最主要的密封作用,筒螺口外侧与上盖内侧的空隙处需要保持干净,避免空隙处的液体制剂留在筒螺口并滋生霉菌。

再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的活塞杆可更换成连接于容量筒顶端筒螺口处的橡胶吸头,捏放橡胶吸头可抽取液体制剂。相较于活塞杆,橡胶吸头结构更为简单,生产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一种抽取式液体制剂计量瓶盖与瓶身的整体外观图;

图2是实施例中一种抽取式液体制剂计量瓶盖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下盖,2、容量筒,3、筒乳头,4、筒螺口,5、活塞杆,6、上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限制。

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内侧”、“顶部”、“外侧”、“上侧”、“下侧”、“上盖”、“下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用于说明各部件或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不特别限定各部件或组成部分的具体安装方位。

下面结合附图1、2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抽取式液体制剂计量瓶盖,包括下盖1、容量筒2和内置于容量筒2内的活塞杆5;下盖1套设在容量筒2上,用于密封瓶口;活塞杆5的外壁与容量筒2的内壁无缝接触,该活塞杆5可在容量筒2内上下移动,形成活塞结构;容量筒2的下端设有筒乳头3,用于抽取液体制剂;容量筒2上设有容量刻度,用于标注容量筒2内液体制剂的容量。

本实施例的抽取式液体制剂计量瓶盖,通过下盖1与瓶口的紧密连接,完全起到密封作用,既方便液体制剂贮存,也隔绝了空气,消除了空气对贮存液体制剂的影响;另外,具有计量液体制剂体积的功能,不需借助其它量器,为使用者提供方便,也避免了其它量取方法可能对液体制剂造成的污染;抽取式液体制剂计量瓶盖的结构简单,易实现自动化生产制造。

下盖1与瓶口通过螺纹密封,该螺纹密封通过密封圈、顶封、侧封三个结构实现,从瓶口内侧、顶部、外侧隔绝瓶子内部和外部的联系通道。下盖1与瓶口的顶封紧贴瓶口上部,侧封包住瓶口外侧,密封圈通过过盈配合贴紧瓶口内侧,起到最主要的密封作用,瓶口外侧与瓶盖内侧的空隙处需要保持干净,避免空隙处的液体制剂留在瓶口并滋生霉菌。

下盖1与容量筒2采用固定连接,可避免下盖1与容量筒2之间出现空隙,进一步加强了瓶盖与瓶口的密封性。

容量筒2上部设有筒螺口4,筒螺口4位于下盖1的上侧,其中,该筒螺口4的外侧为外螺纹。活塞杆5的上部设有带内螺纹的上盖6,该上盖6与筒螺口4螺纹连接。上盖6与筒螺口4完全螺纹连接时,活塞杆5的下端顶住容量筒2内部下侧,在更换抽取式液体制剂计量瓶盖时,可携带最少的液体制剂,减少液体制剂的浪费与污染。

上盖6与筒螺口4的螺纹密封通过密封圈、顶封、侧封三个结构实现,从上盖6的内侧、顶部、外侧隔绝上盖6内部和外部的联系通道。虽然活塞杆5与容量筒2无缝接触,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缝隙,因此需要保证上盖6与筒螺口4的密封性,上盖6与筒螺口4的顶封紧贴上盖6上部,侧封包住上盖6外侧,密封圈通过过盈配合贴紧上盖6内侧,起到最主要的密封作用,筒螺口4外侧与上盖6内侧的空隙处需要保持干净,避免空隙处的液体制剂留在筒螺口4并滋生霉菌。

本实施例抽取式液体制剂计量瓶盖的使用方式如下:

使用时,先拧开下盖1,再拧开上盖6,从容量筒2中拉出活塞杆5,使瓶内液体制剂通过筒乳头3进入容量筒2;调整活塞杆5拉出的长度,根据容量筒2壁上刻度,使容量筒2的液体制剂量为10ml,完成取量10ml;整个瓶盖从瓶口内移出,置于一定的容器内,推入活塞杆5,液体制剂即可流入容器内;把活塞杆5推入容量筒2内后,再把上盖6与筒螺口4旋紧,最后把下盖1与瓶口旋紧。

以上就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