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集装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装箱底侧梁以及集装箱。
背景技术:
集装箱用于运输货物,集装箱具有底架、前板、门体、左右侧板、以及顶板,在左右侧板与底架之间设有底侧梁,或者说是集装箱的底侧梁位于底架的左右两侧,底架上的底横梁焊接固定在底侧梁上,组成整个底架的框架结构,用于承载木地板。
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底侧梁01为c字型,底侧梁01的竖直侧面的顶端固定有l形的支撑角钢02,用于支撑地板04,底横梁03固定于底侧梁01的竖直侧面的下部;为了地板安装后的平整,以及底横梁03起到支撑地板的作用,需要在地板04的下端面上开设避让支撑角钢02的避让槽,使得地板04安装后,地板04的下端面与底横梁03接触;可见目前为了安装地板需要在底侧梁01上焊接支撑角钢02,并需要在地板上开设避让槽,使得工序繁琐,制造效率较低,同时支撑角钢、底侧梁、横梁之间均需焊接在一起,增加焊接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集装箱底侧梁,通过设置双台阶支撑结构,简化了集装箱箱底架处的制造工序,提高制造效率,并减少焊接工作量。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集装箱底侧梁,包括底侧梁本体、沿所述底侧梁本体的下端设有向下再向内折弯设置的第一支撑台阶、沿所述第一支撑台阶设有向下再向内折弯设置的第二支撑台阶,所述第一支撑台阶用于支撑地板,第二支撑台阶用于支撑底横梁。
进一步地,所述底横梁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支撑台阶的第一支撑面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底侧梁本体为外凸结构,所述底侧梁本体具有平行设置的上凸板和下凸板、与所述上凸板和下凸板的外端连接的本体板,所述第一支撑台阶与下凸板的内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凸板的宽度小于所述下凸板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地板的上端面与所述下凸板的的上端面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台阶具有竖向设置的第一延伸面和水平设置的第一支撑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延伸面的竖向尺寸大于第一支撑面的横向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台阶具有竖向设置的第二延伸面和水平设置的第二支撑面。
进一步的,所述底侧梁还包括沿所述底横梁本体的上端向上竖向延伸的上延部。
进一步地,所述底侧梁还包括固设在所述底侧梁本体上的加强部。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部的内端面与所述上延部的内端面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部具有竖向设置的加强本体,所述加强本体的上端与上凸板连接,所述加强本体的下端与下凸板连接固。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部还具有沿所述加强本体的上端向外折弯延伸的折弯部,所述折弯部固定在所述上凸板的下侧。
根据上述的集装箱底侧梁,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集装箱,底侧梁设置双台阶支撑结构,简化了集装箱箱底架处的制造工序,提高制造效率,并减少焊接工作量。
一种集装箱,具有上述的集装箱底侧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装箱底侧梁,通过设置用于支撑地板的第一支撑台阶和用于支撑底横梁的第二支撑台阶,形成了双台阶支撑结构,第一支撑台阶和第二支撑台阶均折弯形成,可以直接冲压成型,避免了设置支撑地板的角钢,减少了焊接工序,有利于简化集装箱的制造工序,提高制造效率,降低支撑成本;并且设置第二支撑台阶,有利于对于底横梁的支撑,有利于增加底架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底侧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底侧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部分结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前”为集装箱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前进的方向,反之为“后”;由于设置有左右两个顶侧梁,为了便于相对位置的描述,在左右方向上靠近集装箱中心的方向为“内”,反之为“外”;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一种集装箱底侧梁10包括底侧梁本体11、沿底侧梁本体11的下端设有向下再向内折弯设置的第一支撑台阶12、沿第一支撑台阶12设有向下再向内折弯设置的第二支撑台阶13,第一支撑台阶12和第二支撑台阶13相连接,其中,第一支撑台阶12用于支撑地板20,第二支撑台阶13用于支撑底横梁30,地板20通过螺钉固定在底横梁30上。通过设置用于支撑地板20的第一支撑台阶12和用于支撑底横梁30的第二支撑台阶13,形成了双台阶支撑结构,第一支撑台阶12和第二支撑台阶13均可折弯形成,可以直接冲压成型,避免了设置支撑地板20的角钢,减少了焊接工序,有利于简化集装箱的制造工序,提高制造效率,降低支撑成本;并且设置第二支撑台阶13,有利于对于底横梁30的支撑,有利于增加底架的结构强度。
具体的,第一支撑台阶12具有竖向设置的第一延伸面121和水平设置的第一支撑面122,地板20放置在第一支撑面122上。在第一延伸面121和第一支撑面122之间为弧形的过渡面,金属板折弯后,在折弯处形成弧形的过渡面。第一延伸面121的竖向尺寸大于第一支撑面122的横向尺寸,或者说是第一延伸面121的上下尺寸大于第一支撑面122的左右尺寸。
见图4所示,第二支撑台阶13具有竖向设置的第二延伸面131和水平设置的第二支撑面132,底横梁30放置在第二支撑面132上。第二延伸面131的竖向尺寸大于第二支撑面132的横向尺寸,或者说是第二延伸面131的上下尺寸大于第二支撑面132的左右尺寸。
为了保证底横梁30对于地板20的支撑,设置底横梁30的上端面与第一支撑台阶12的第一支撑面平齐,这样避免了在地板20上设置避让凹槽,省略了一道工序,有利于提高集装箱的制造效率。
见图3和4所示,底侧梁本体11为外凸结构,为外凸的c型结构,有利于增加结构强度,同时有利于与集装箱侧板的连接,底侧梁本体11具有平行设置的上凸板111和下凸板112、与上凸板111和下凸板112的外端连接的本体板113,第一支撑台阶12与下凸板112的内侧连接,优选设置地板20的上端面与下凸板112的上端面平齐;并设置上凸板111的宽度小于下凸板112的宽度,有利于使得地板20安装具有足够的操作空间。
底侧梁10还包括沿底横梁本体11的上端向上竖向延伸的上延部14,其中,上延部14、底横梁本体11、第一支撑台阶12和第二支撑台阶13依次连接,并且为一体的钣金件。
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在底侧梁10上还设置有l形的加强部15,其他采用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的结构。
底侧梁10还包括固设在底侧梁本体11上的加强部15,加强部15焊接在底侧梁本体11的内侧,优选设置加强部15的内端面与上延部14的内端面平齐。加强部15具有竖向设置的加强本体151、沿加强本体151的上端向外折弯延伸的折弯部152,加强本体151的上端与上凸板111连接,加强本体151的下端与下凸板112连接固,折弯部152固定在上凸板111的下侧。通过设置加强部15,有利于增加底侧梁10的结构强度,并且有利于底侧梁10内侧的平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