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向溜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52247发布日期:2020-05-08 13:05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多向溜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流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向溜槽。



背景技术:

滑模也称滑动模板,是以滑模千斤顶、电动提升机等为提升动力,带动模板(或滑框)沿着混凝土(或模板)表面滑动而成型的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的总称,滑模是早已成熟的施工技术,尤其是引用在筒仓滑模上,筒仓滑模,是指模板做成筒状进行滑模的过程。

筒仓滑模刚开始只是一个一个的单独滑模,随着滑模技术的成熟,为了降低成本加快施工进度,现在已经发展到两个筒仓或者多个筒仓同时滑模的群滑技术。目前多个筒仓群滑时,是多个筒仓同时上升进行滑膜,对筒仓进行供料时,一般是每个筒仓单独解决混凝土供料问题,每个筒仓需要一台混凝土输送泵或者一台混凝土汽车泵,多个筒仓就要多个混凝土输送泵,或者多台混凝土汽车泵,目前的做法会使用过多的混凝土输送泵或者汽车泵,进而提高施工工程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以节省混凝土输送泵或者混凝土汽车泵的多向溜槽。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多向溜槽,包括:

斗体,上端开口,用于混凝土倒入;

分流部,为多棱锥形状,多棱锥顶部设置在分流部顶部;

传输部,数量与多棱锥的底边数量相配合,与所述斗体底部连通,用于传输由多棱锥斜面流下来的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向溜槽,其中,所述斗体为有四个侧壁构成的方形筒体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向溜槽,其中,所述斗体包括:

观察窗口,所述观察窗口设置在所述斗体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向溜槽,其中,包括:

吊装件,设置在所述斗体侧壁上;

固定件,设置在所述斗体下端,且位于所述斗体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向溜槽,其中,所述分流部为四棱锥,所述四棱锥底面设置在所述斗体底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向溜槽,其中,所述传输部包括:

第一溜槽通道,与所述斗体底部连接;

第二溜槽通道,与所述第一溜槽通道远离所述斗体一端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向溜槽,其中,所述传输部包括:

开关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溜槽通道上,用于对所述第一溜槽通道打开与关闭。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向溜槽,其中,所述开关件包括:

圆弧门,通过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一溜槽通道侧壁上,且可随着所述转轴转动而转动,用于对所述第一溜槽通道打开与关闭;

手柄,与所述转轴连接,且可转动所述转轴;

门档,设置在所述圆弧门上,与所述第一溜槽通道相配合,用于对所述圆弧门限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向溜槽,其中,所述传输部包括:

震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溜槽通道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向溜槽,其中,所述第二溜槽通道为溜槽标准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施例使用时,通过斗体上端的开口将混凝土倒入所述斗体中,倒在分流部上,由于分流部为多棱锥形状,倒入的混凝土将沿着多棱锥的侧边流下,流到多棱锥底边的混凝土传输至传输部,由传输部传输至筒仓中,由于分流部的存在,可以将混凝土进行分流,通过一台混凝土输送泵或者一台混凝土汽车泵即可实现对混凝土的输送,节省汽车泵或者输送泵的使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4所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上”、“下”、“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筒仓滑模刚开始只是一个一个的单独滑模,随着滑模技术的成熟,为了降低成本加快施工进度,现在已经发展到2个筒仓或者多个筒仓同时滑模的群滑技术。目前多个筒仓群滑时,一般是若每个筒仓单独解决混凝土供料问题,每个筒仓需要一台混凝土输送泵或者一台混凝土汽车泵,多个筒仓就要多个混凝土输送泵,或者多台混凝土汽车泵,目前的做法会使用过多的混凝土输送泵或者汽车泵,进而提高施工工程的成本。

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向溜槽,包括:

斗体100,上端开口,用于混凝土倒入;

分流部200,为多棱锥形状,多棱锥顶部设置在分流部顶部;

传输部300,数量与多棱锥的底边数量相配合,与斗体100底部连通,用于传输由多棱锥斜面流下来的混凝土。

本实施例使用时,通过斗体上端的开口将混凝土倒入所述斗体100中,倒在分流部200上,由于分流部200为多棱锥形状,倒入的混凝土将沿着多棱锥的侧边流下,流到多棱锥底边的混凝土传输至传输部,由传输部传输至筒仓中,由于分流部的存在,可以将混凝土进行分流,通过一台混凝土输送泵或者一台混凝土汽车泵即可实现对混凝土的输送,节省汽车泵或者输送泵的使用量。

需要说明的是,传输的混凝土是通过水搅拌之后未干燥凝固的湿混凝土。

在一些实施例中,斗体100为有四个侧壁构成的方形筒体状,方形筒状如图1所示,方便与分流部配合,分流部200采用四棱锥,四棱锥地面设置在斗体100底部,四棱锥与斗体配合,可以使混凝土从各个传输部流下。

在一些实施例中,斗体100侧壁上开设观察窗口110,观察窗口110可以使方形的开设在斗体100侧壁上端,当混凝土加入到斗体中要填满斗体时,从观察窗口110可以观察到混凝土要填满斗体,进而施工人员可以关闭相应的泵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斗体100侧壁上可以设置吊装件400,用于吊装斗体,吊装件400可以采用吊耳等吊装件,用于在需要将装置设置在一定高度时吊装整个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斗体100侧壁上设置固定件500,固定件500用于在需要时将斗体固定在安装架上,固定件500可以采用钢套管,用于固定本装置的固定架上的钢管套在里面,起到对本装置的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输部300包括:

第一溜槽通道310,与斗体100底部连接;

第二溜槽通道320,与第一溜槽通道310远离斗体100一端可拆卸连接;

第二溜槽通道320与第一溜槽通道310连接时,第一溜槽通道310可以直接放置在第二溜槽通道内或者放置在第二溜槽通道上,第二溜槽通道320可以做的比较长,用于伸入筒体顶部,通过第二溜槽通道320流入混凝土,整个装置安装时,可以将第二溜槽通道320拆卸下来,使整个装置移动,因第二溜槽通道320比较长,因此不方便移动,第二溜槽通道320可以采用标准节,即为一个板两侧上设置有防护板,如图所示,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详细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输部300包括:

开关件330,设置在第一溜槽通道310上,用于对第一溜槽通道310打开与关闭;

设置开关件330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一溜槽通道310关闭,避免混凝土从第一溜槽通道310流下,在不需要混凝土或者施工的间隙需要暂时储存混凝土在斗体100中,在需要时将开关件打开,混凝土从第一溜槽通道310上流下;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件330包括:

圆弧门331,通过转轴设置在第一溜槽通道310侧壁上,且可随着转轴转动而转动,用于对第一溜槽通道310打开与关闭;

手柄332,与转轴连接,且可转动转轴;

门档333,设置在圆弧门上,与第一溜槽通道310相配合,用于对圆弧门331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圆弧门331打开与关闭控制第一溜槽通道320,进而控制传输部的打开与关闭,进而可以储存混凝土到斗体100中。圆弧门331的转轴可以采用定位转轴或者阻尼转轴,圆弧门331与转轴固定连接,转轴活动穿过第一溜槽通道310,手柄可以采用l形手柄,手柄较短的一段一端与转轴连接,通过转轴转动带动圆弧门关闭与打开,圆弧门打开到一定角度时,门档挡在第一溜槽通道310避免圆弧门继续转动,如图1所示第一溜槽通道310上端开口,门档在第一溜槽通道上端开口挡住门档,避免圆弧门转动过度,进一步转轴可以采用钢筋实现,钢筋阻力较大,避免圆弧门滑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输部300包括:

震动件340,设置在第一溜槽通道310上,当混凝土从第一溜槽通道310上流下时,打开震动件,震动件340对第一溜槽通道310震动,避免混凝土在第一溜槽通道310上残留,之后凝固,导致第一溜槽通道310阻塞;进一步,震动件340可以采用震动器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详细描述,震动器可以通过螺钉螺母安装在第一溜槽通道310底部外侧。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