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倒线机用张紧装置及倒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51084发布日期:2020-06-26 21:32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倒线机用张紧装置及倒线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张紧装置,具体涉及倒线机行业中使用的张紧装置。



背景技术:

纱线或导线在各行业生产中一般都需要经过倒线工序,由于从放线辊放出的线张力不同,需要通过张力调节装置进行调整。考虑到生产效率的要求,倒线出线通常速度较高,而出线速度越高,线的晃动幅度就越大,特别是对于相对于纱线类刚性更高的导线、胶管线等来说,对张力的调整和普通纱线有较大区别。现有对刚性较高的线的进行张力调节的张紧装置市场上公开的技术较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倒线机用张紧装置,特别适用于类似导线、胶管线等刚性较大的线的张力调节,结构简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倒线机用张紧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左侧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有一排第一张紧块,所述第一张紧块上设有第一过线孔,所述底座的右侧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有一排第二张紧块,所述第二张紧块上设有第二过线孔,所述第一过线孔和第二过线孔沿前后方向交错设置,且沿前后方向相邻的第一过线孔和第二过线孔在左右方向上错开设置,线至少交错通过一对第一过线孔和第二过线孔并实现张紧。

可选的,所述第一过线孔在前后方向的投影重合,所述第二过线孔在前后方向的投影重合。

可选的,所述第一过线孔和第二过线孔距离底座左右方向的中线距离相等。

可选的,至少有一个第一张紧块或/和一个第二张紧块通过位置调节装置安装在底座上以实现左右位置的调节。

可选的,所述第一过线孔和第二过线孔内安装有陶瓷过线套。

可选的,所述底座包括底板以及垂直连接于底板左右两侧的竖板,所述第一张紧块和第二张紧块与竖板连接。

可选的,所述竖板采用螺栓固定于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调节竖板左右位置的腰型调节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倒线机,包括至少两个上述的一种倒线机用张紧装置以及一个并线辊筒单元,并线辊筒单元包括至少两并线辊筒以及驱动并线辊筒转动的并线电机,并线电机驱动并线辊筒转动来带动放线辊放线,各放线辊上的绕线穿过张紧装置后各自依次绕过并线辊筒后再出线,并线辊筒拉动放线辊放出线先经张紧装置张紧调节,然后通过并线辊筒单元进行二次张力调节,使得各条出线之间的不齐度被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

可选的,每个并线辊筒单元包括四个并线辊筒,且四个并线辊筒分布于矩形的四角,每条线依次绕过并线辊筒。

可选的,在并线辊筒单元与张紧装置之间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分线板,所述分线板沿左右方向设有一排分线孔,从张紧装置出来的线经过分线孔后汇集并绕过并线辊筒。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线交错通过第一过线孔和第二过线孔,线被拉紧并与第一过线孔和第二过线孔摩擦接触,从而使线张紧。在高速出线状态下,线的振幅被迅速减小,线的大幅晃动问题被很好的解决。根据对线张力控制的要求不同,可以通过全部的第一过线孔和第二过线孔,也可以避开部分第一过线孔和第二过线孔。另外,线通过张紧装置后,可以使线变得较软,通过第一过线孔和第二过线孔的数量越多,就更加柔软,对应硬度较大的线,例如胶管线,变软后,性能更加优良。

2、由于第一过线孔在前后方向的投影重合,第二过线孔在前后方向的投影重合,且第一过线孔和第二过线孔距离底座左右方向的中线距离相等,因此线在相邻两个第一过线孔和第二过线孔之间的间距也相等,使线各段张紧后的力基本相等。

3、第一过线孔和第二过线孔内安装有陶瓷过线套,陶瓷耐磨,可以延长使用寿命,而且陶瓷比较光滑,也可以避免线损伤。

4、第一张紧块或/和一个第二张紧块通过位置调节装置安装在底座上以实现左右位置的调节,或者第一张紧块和第二张紧块与竖板连接,并通过竖板的左右调节实现其左右位置的调节,从而便于调节线的张紧力。

5、并线辊筒拉动放线辊放出线,线经过张紧装置张紧后,张紧力大小会有差异,再经过并线辊筒后,每个并线辊筒均是主动拉线的,由于并线辊筒的拉紧,张紧力的大的线受到的拉力会更大,从而使各条出线间的张力差一致,减小不齐度,并使各条线的长度趋于相等,每经过一个并线辊筒,不齐度就减小一点,经过的并线辊筒越多,效果就进一步增强。且对应弹性较小硬度较大的线,例如胶管线,减小不齐度的效果更佳明显。

6、四个并线辊筒分布于矩形的四角,每条线依次绕过并线辊筒,更有利于使各条出线间的张力差一致。

7、从张紧装置出来的线经过均布的分线孔汇集再绕在并线辊筒上,避免相互纠缠。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附图进行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倒线机用张紧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倒线机用张紧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倒线机用张紧装置的底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丝线避开部分过线孔时一种倒线机用张紧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倒线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三个张紧装置呈上、中、下排布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并线器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并线器的主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分线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下述的“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考图1至图5所示,一种倒线机用张紧装置1,包括底座11,所述底座的左侧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有一排第一张紧块12,所述第一张紧块上设有第一过线孔121,所述底座的右侧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有一排第二张紧块13,所述第二张紧块上设有第二过线孔131,所述第一过线孔121和第二过线孔131沿前后方向交错设置,且沿前后方向相邻的第一过线孔121和第二过线孔131在左右方向上错开设置。

参考图1所示,从放线辊3引出后,线至少交错通过一对第一过线孔121和第二过线孔131,线被拉紧并与第一过线孔121和第二过线孔131摩擦接触,在这个过程中使线张紧。并且根据对线张力控制的要求不同,可以通过全部的第一过线孔121和第二过线孔131,也可以避开部分第一过线孔121和第二过线孔131。参考图4所示,即为避开后部最后一个第二过线孔131。

另外,线通过张紧装置后,可以使线变得较软,通过第一过线孔121和第二过线孔131的数量越多,就更加柔软,对应硬度较大的线,例如胶管线,变软后,性能更加优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线孔121在前后方向的投影重合,所述第二过线孔131在前后方向的投影重合。且所述第一过线孔121和第二过线孔131距离底座左右方向的中线距离相等。这样,线在相邻两个第一过线孔121和第二过线孔131之间的间距也相等,使线各段张紧后的张力基本相等。

为了避免第一过线孔和第二过线孔过快磨损,所述第一过线孔和第二过线孔内安装有陶瓷过线套,陶瓷耐磨,可以延长使用寿命,而且陶瓷比较光滑,也可以避免线损伤。

为了调节张紧力,至少有一个第一张紧块或/和一个第二张紧块通过位置调节装置安装在底座上以实现左右位置的调节,实现线张力大小调节。

具体的,所述底座11包括底板111以及垂直连接于底板左右两侧的竖板112,所述第一张紧块和第二张紧块与竖板连接,可以采用焊接连接为一体,也可以采用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竖板112采用螺栓固定于底板111,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调节竖板左右位置的腰型调节孔1111,以及对应腰型调节孔1111设置的固定圆孔1112。螺栓通过腰型调节孔1111将竖板固定,松开螺栓,可以调节竖板左右位置,然后拧紧螺栓固定。

实施例二

参考图5所示,一种倒线机,包括至少两个上述的一种倒线机用张紧装置1以及并线器2。当然,上述的一种倒线机用张紧装置1也可以用现有的其他张力调节装置替换。

参考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三个张紧装置1呈上、中、下排布。当然,沿左右方向可以设置多组张紧装置,每组张紧装置均包括上、中、下排布的三个张紧装置1。

参考图7所示,所述并线器2包括并线座21以及安装于并线座上的至少一并线辊筒单元,并线辊筒单元包括至少两并线辊筒22以及驱动并线辊筒22转动的并线电机23,因此并线辊筒22均是主动辊筒。

并线辊筒22拉动放线辊3放线,线经过张紧装置张紧后,张紧力大小会有差异,再经过并线辊筒22后,由于并线辊筒22的拉紧,张紧力的大的线受到的拉力会更大,从而使各条出线间的张力差一致,减小不齐度,并使各条线的长度趋于相等。每经过一个并线辊筒22,不齐度就会减小一部分,经过的并线辊筒22越多,不齐度减小的就越加明显。且对应弹性较小硬度较大的线,例如胶管线,减小不齐度的效果更佳明显。

参考图8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在并线座21上设置一并线辊筒单元,也可以在并线座21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并线辊筒单元,或者也可以沿左右方向设置更多并线辊筒单元,实现与张紧装置的对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并线辊筒单元包括四个并线辊筒22,且四个并线辊筒分布于矩形的四角,每条线依次绕过并线辊筒22,按上-下-上-下顺序走线。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的,可以增加并线辊筒的数量,从而进一步减小不齐度。

若干线分别经对应的一个放线辊3放出,然后经过一组张紧装置中各张紧装置分别张紧后,并排送入并线器2。为了避免相互纠缠,参考图9所示,所述并线器2还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分线板24,分线板24位于并线器的进线侧。所述分线板24沿左右方向设有一排分线孔241,从张紧装置1出来的线经过均布的分线孔241汇集再绕在并线辊筒22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