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封边面积一致性更好的双侧封边包装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薄膜包装袋封口工序大多是在薄膜管两侧分别设置两根热封条,再驱动装置驱动两根热封条相近移动夹紧薄膜管从而将薄膜管热封为多个包装袋首尾相连的形态,最后再用切刀将包装袋逐个裁切分离。在进行裁切工序时切刀需要重新对齐两个包装袋之间的热封位置的中间,否则会造成包装袋两端的封口区域大小不一致,或是切刀没有切在热封位置导致包装袋破损等问题,并且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封边面积一致性更好的双侧封边包装机,可以将薄膜自动成管并热封切段为逐个的包装袋,在热封的同时将实现裁切,无需对齐,并且包装袋两端封口区域大小保持高度一致,使得封切质量更好且效率更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封边面积一致性更好的双侧封边包装机,包括:
送膜机构,所述送膜机构用于将两层条状薄膜两侧对齐并送入;
封边机构,所述封边机构设置于所述送膜机构下方,所述封边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两层条状薄膜左侧的第一、第二左封边轮和设置于所述两层条状薄膜右侧的第一、第二右封边轮,所述第一、第二左封边轮分别为转动设置,所述第一、第二左封边轮的侧壁分别由第一、第二左热封环覆盖,所述第一、第二左热封环相互贴近,所述两层条状薄膜的左侧边穿过所述第一、第二左热封环之间进行热封,所述第一、第二右封边轮与所述第一、第二左封边轮结构对称;
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第二转轴分别为转动设置且设置于所述封边机构下方,所述第一、第二转轴的侧壁相对且所述第一、第二转轴相对的侧壁之间具有供袋管穿过的空位,所述第一、第二转轴的侧壁上分别固接有第一封切机构和第二封切机构,所述第一封切机构包括第一上封条、第一下封条和切刀,所述第一上、下封条为并排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切刀设置于所述第一上、下封条之间,第二封切机构包括第二上封条、第二下封条和刀槽,所述第二上、下封条与所述第一上、下封条对称设置,所述刀槽设置于所述第二上、下封条之间。
优选的,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前、后轴承座和第二前、后轴承座,所述第一转轴的前、后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前、后轴承座上,所述第二转轴的前、后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前、后轴承座上,所述第一前、后轴承座为固定设置,所述第二前、后轴承座分别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前、后轴承座的一侧,所述第二前、后轴承座与所述安装架之间设置有弹簧使所述第二前、后轴承座具有向所述第一前、后轴承座贴紧的弹力。
优选的,所述安装架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第二转轴前、后端的前、后安装板和设置于所述前、后安装板一侧且两端分别与所述前、后安装板固接的侧板,所述第一前、后轴承座分别固接于所述前、后安装板上,所述前、后安装板上分别具有滑槽,所述第二前、后轴承座分别滑动插装于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二前、后轴承座与所述侧板之间设置有弹簧使所述第二前、后轴承座具有向所述第一前、后轴承座贴紧的弹力。
优选的,所述送膜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第二挡块,所述第一、第二挡块上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一、第二限位槽,所述两层条状薄膜的两侧分别穿过所述第一、第二限位槽使所述两层条状薄膜的两侧保持对齐。
优选的,所述第一、第二左封边轮为联动转动设置且所述第一、第二左封边轮的转动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第一、第二左封边轮分别与第一、第二左封边齿轮固接,所述第一、第二左封边齿轮相互啮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第二转轴为联动转动设置且所述第一、第二转轴的转动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第一、第二转轴的前端分别固接有第一、第二转轴齿轮,所述第一、第二转轴齿轮相互啮合。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由于第一、第二封切机构上的第一上、下封条与第二上、下封条为对称设置,使得第一、第二转轴旋转至第一、第二封切机构相对时,第一、第二上封条相互贴紧,且第一、第二下封条相互贴紧,从而分别对第一、第二转轴之间的袋管进行热封,与此同时,第一上、下封条之间的切刀插入第二上、下封条之间的刀槽中,从而对袋管进行裁切,使得袋管在热封的同时被裁断,效率更高;
并且,袋管上第一、第二下封条之间形成的热封区域构成包装袋的上封边,第一、第二上封条之间形成的热封区域构成包装袋的下封边,使得包装袋的上下封边面积稳定可控,封边的对称性、一致性更好;
通过设置可滑动的轴承座和弹簧,使得第一、第二转轴为弹性贴紧,从而可以在封条相贴合产生的反向移动或冲击时,维持封条的贴合,保证封口质量,且当有异物或人手不小心伸入第一、第二转轴之间时,既可以保护人手不被夹断夹伤,又可以保护转轴不会被撑开断裂;
本实用新型可以自动成型袋管、自动分段热封、自动裁切出料,效率极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放大图;
图4为第一、第二转轴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第二左封边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图1-图5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照图1-图5所示,一种封边面积一致性更好的双侧封边包装机,包括送膜机构7、封边机构6和第一、第二转轴1、2。
送膜机构7用于将第一、第二条状薄膜81、82两侧对齐并送入,送膜机构7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第二挡块,第一、第二挡块上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一、第二限位槽,第一、第二条状薄膜81、82的两侧边堆叠在一起分别穿过第一、第二限位槽使第一、第二条状薄膜81、82的两侧边保持对齐。
封边机构6设置于送膜机构7下方,封边机构6包括设置于第一、第二条状薄膜81、82左侧的第一、第二左封边轮61、62和设置于第一、第二条状薄膜81、82右侧的第一、第二右封边轮,第一、第二左封边轮61、62分别为转动设置,第一、第二左封边轮61、62的侧壁分别由第一、第二左热封环611、621覆盖,第一、第二左热封环611、621相互贴近,第一、第二条状薄膜81、82的左侧边811、821堆叠在一起并穿过第一、第二左热封环611、621之间进行热封,第一、第二右封边轮与第一、第二左封边轮61、62的结构、设置方式均对称,第一、第二条状薄膜81、82的右侧边堆叠在一起并穿过第一、第二右封边轮之间进行热封。从而使堆叠在一起的第一、第二条状薄膜81、82被热封成为管状的袋管3。
第一、第二左封边轮61、62分别与第一、第二左封边齿轮612、622固接,第一、第二左封边齿轮612、622相互啮合使得第一、第二左封边轮61、62为联动转动设置且转动方向相反。第一、第二右封边轮与第一、第二左封边轮61、62的结构、设置方式均对称。
第一、第二转轴1、2设置于封边机构6的下方且分别为转动设置,第一、第二转轴1、2的侧壁相对且第一、第二转轴1、2相对的侧壁之间具有供袋管3穿过的空位4。
第一、第二转轴1、2并排平行地转动连接于安装架5上,安装架5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一、第二转轴1、2前、后端的前、后安装板51、52和设置于前、后安装板51、52两侧且两端分别与前、后安装板51、52固接的左、右侧板53、54,第一前、后轴承座511、521分别固接于前、后安装板51、52上,前、后安装板51、52上分别具有滑槽,第二前、后轴承座512、522分别滑动插装于滑槽内,第二前轴承座512与右侧板54之间设置有弹簧55使第二前轴承座512具有向第一前轴承座511贴紧的弹力。
第一转轴1的前、后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前、后轴承座511、521上,第二转轴2的前、后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二前、后轴承座512、522上,从而使第二转轴2具有向第一转轴1贴紧的弹力。
第一、第二转轴1、2的前端分别固接有第一、第二转轴齿轮12、22,第一、第二转轴齿轮12、22相互啮合,使得第一、第二转轴1、2为联动转动设置且转动方向相反。
第一、第二转轴1、2的侧壁上分别固接有第一、第二封切机构11、21,第一封切机构11包括第一上封条111、第一下封条112和切刀113,第一上、下封条111、112为并排平行间隔设置,切刀113设置于第一上、下封条111、112之间,第二封切机构21包括第二上封条211、第二下封条212和刀槽213,第二上、下封条211、212与第一上、下封条111、112对称设置,刀槽213设置于第二上、下封条211、212之间。
参照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现自动封切的过程为:
第一、第二条状薄膜81、82堆叠在一起经过送膜机构7从而保持两侧对齐,第一、第二条状薄膜对齐的左、右两侧边分别穿过第一、第二左封边轮61、62之间和第一、第二右封边轮之间,从而使堆叠在一起的第一、第二条状薄膜81、82的两侧边分别热熔在一起,使堆叠在一起的第一、第二条状薄膜81、82合为一体形成袋管3,随后袋管3继续下行进入第一、第二转轴1、2之间进行封切;
驱动装置如电机等驱动第一转轴1正向转动,联动第二转轴2反向转动,并联动第一、第二封切机构11、21分别绕第一、第二转轴1、2转动,由于第一、第二封切机构11、21上的第一上、下封条111、112与第二上、下封条211、212为对称设置,使得第一、第二转轴1、2旋转至第一、第二封切机构11、21相对时,第一、第二上封条111、211相互贴紧,且第一、第二下封条112、212相互贴紧,从而分别对第一、第二转轴1、2之间的袋管3进行热封,与此同时,第一上、下封条111、112之间的切刀113插入第二上、下封条211、212之间的刀槽213中,从而对袋管3进行裁切,使得袋管3在热封为包装袋31的同时,包装袋31被逐个裁断掉落,并且,第一、第二下封条112、212之间形成的热封区域构成包装袋31的上封边311,第一、第二上封条111、211之间形成的热封区域构成包装袋31的下封边312。使得封切质量一致性更好,效率更高。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