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装品的内填充盒、礼盒以及生产内填充盒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17688发布日期:2020-06-16 22:57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瓶装品的内填充盒、礼盒以及生产内填充盒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瓶装品的内填充盒、礼盒以及生产内填充盒的模具。



背景技术:

由于瓶装品(尤其是酒瓶)多采用玻璃材质,在运输过程中容易被打碎,为了在运输过程或者放置时对瓶装品进行良好的防护,通常会在外层内填充盒内设置泡沫填充盒,以在瓶装品外对其形成保护。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已有的泡沫填充盒与瓶装品紧密贴合,不方便瓶子的取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瓶装品的内填充盒、礼盒以及生产所述内填充盒的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瓶装品不易取出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瓶装品的内填充盒,所述内填充盒的上表面凹陷并形成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包括用于容纳瓶装品的瓶身的瓶身容纳部和用于容纳瓶装品的头颈的头颈容纳部,所述头颈容纳部包括头部安放区、分别位于所述头部安放区两侧的定位面和避让面,所述定位面适于定位所述瓶装品的颈部,所述避让面在所述瓶装品水平放置到所述容纳槽内时与所述瓶装品的颈部和头部中的至少一个间隔开,以使所述避让面与所述瓶装品之间限定出探物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内填充盒,通过在容纳槽上设置避让面,以使避让面内侧形成的探物空间能够方便使用者的手指伸入容纳槽,以方便抓握瓶装品,进而能够轻松将瓶装品取出;此外,通过设置在避让面的对侧的定位面,以使瓶装品的头颈部的一侧能够被固定,由于体积较大的瓶装品的瓶身能够被瓶身容纳部紧密定位,这样,能够在起到方便取放作用的同时能够兼顾稳定存放。

可选地,定义所述定位面相对于所述头部安放区的轴对称面为定位面对称面,所述定位面对称面与所述避让面之间限定出的限定空间为多边形、半圆形、长圆形中的任一种。

可选地,所述头部安放区为倒u形,所述头部安放区的最头端沿轴向突出于所述避让面,所述定位面与头部安放区的一侧壁连接且呈钝角,所述限定空间为直角梯形。

可选地,所述容纳槽的个数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容纳槽呈多排和/或多列分布;所述容纳槽的个数为偶数个且成对分布,成对的两个容纳槽在所述容纳槽的宽度方向上并排设置,两者相对垂直于宽度方向的平面对称,且两者的定位面彼此相对。

可选地,所述内填充盒具有设置在两个彼此相对的定位面之间的第一通孔或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孔或第一通槽沿所述内填充盒的高度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容纳槽呈多行多列分布,每行具有多对容纳槽,且每行的容纳槽的个数多于每列的容纳槽个数,其中:每列容纳槽的排布方向相一致,头部安放区位于内部的各对容纳槽之间设置第一通孔,头部安放区朝向内填充盒的边沿的各对容纳槽之间设置自内填充盒边沿向内凹陷的第一通槽。

可选地,相邻两列容纳槽的头部安放区相对设置,彼此相邻的四个定位面之间设有一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长圆形、多边形中的任一种。

可选地,多个容纳槽的头部安放区均朝向内填充盒的边沿,各对容纳槽之间设置自内填充盒边沿向内凹陷的第一通槽。

可选地,所述内填充盒的背面还具有沿所述内填充盒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贯通所述内填充盒的侧壁的第二通槽,所述内填充盒的背面还具有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通槽两侧的两个凹槽,所述凹槽的一侧壁具有贯穿所述内填充盒的侧壁的豁口,所述豁口的设置方向与所述第二通槽相垂直。

可选地,所述容纳槽为多行多列,所述第二通槽的一部分与一行容纳槽的一部分相对,且另一部分与另一行容纳槽的一部分相对;所述内填充盒还具有贯通每个所述容纳槽的底壁的多个第二通孔,每个所述容纳槽的多个第二通孔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通槽连通且至少一个与所述凹槽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瓶装品的礼盒,包括:外包装盒、内填充盒以及瓶装品,所述外包装盒内限定出容纳空间;所述内填充盒为泡沫制品或塑料制品,所述内填充盒为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内填充盒;所述瓶装品设于所述内填充盒的容纳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生产所述的内填充盒的模具,所述模具具有用于形成所述容纳槽的避让面的凸模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瓶装品的内填充盒具有如下优点:

1)设计出方便拿取酒瓶的造型空间;

2)新运输包装使瓶装品更加稳固;

3)节省原材料。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瓶装品的内填充盒的前视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瓶装品的内填充盒的后视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瓶装品的内填充盒的主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瓶装品的内填充盒的后视图;

图5是沿图3的线a-a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3的线b-b的剖视图;

图7是沿图3的线c-c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图中,

内填充盒100,

容纳槽10,瓶身容纳部11,头颈容纳部12,头部安放区121,定位面122,避让面123,探物空间a,定位面对称面b,

第一通孔20,第一通槽30,第二通槽40,凹槽50,豁口51,第二通孔6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下面参考图1至图7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瓶装品的内填充盒100。

如图1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瓶装品的内填充盒100,内填充盒100的上表面凹陷并形成有容纳槽10,容纳槽10包括用于容纳瓶装品的瓶身的瓶身容纳部11和用于容纳瓶装品的头颈的头颈容纳部12。

参见图1所示,头颈容纳部12包括头部安放区121、分别位于头部安放区121两侧的定位面122和避让面123,定位面122适于定位瓶装品的颈部,避让面123在瓶装品水平放置到容纳槽10内时与瓶装品的颈部和头部中的至少一个间隔开,以使避让面123与瓶装品之间限定出探物空间a。

可以理解的是,瓶装品通常包括内径较大的筒状的瓶身、连接在瓶身上端的自下向上呈渐缩状的颈部、连接在颈部上端的筒状的头部,头部的内径小于瓶身。

“避让面123在瓶装品水平放置到容纳槽10内时与瓶装品的颈部和头部中的至少一个间隔开”是指避让面123可以设置成以下三种形式中的任何一种:

1)避让面123仅仅与瓶装品的头部间隔开且两者之间形成探物空间a;

2)避让面123仅仅与瓶装品的颈部间隔开且两者之间形成探物空间a;

3)避让面123与瓶装品的头部、颈部均间隔开,且三者之间形成探物空间a。

需要说明的是,定位面122在瓶装品放置到容纳槽10内时与瓶装品的头部、颈部只要大体适配即可,并不是一定要严密贴合、没有一丝缝隙。即便定位面122与瓶装品之间有缝隙或间隙,该缝隙或间隙与前述探物空间a的区别在于:探物空间a能够使至少一个手指的大部分伸入以使手指能够抠出或抓握瓶装品,而定位面122与瓶装品之间有缝隙不足以使手指能够抠出或抓握瓶装品。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内填充盒100,通过在容纳槽10上设置避让面123,以使避让面123内侧形成的探物空间a能够方便使用者的手指伸入容纳槽10,以方便抓握瓶装品,进而能够轻松将瓶装品取出;此外,通过设置在避让面123的对侧的定位面122,以使瓶装品的头颈部的一侧能够被固定,由于体积较大的瓶装品的瓶身能够被瓶身容纳部11紧密定位,这样,能够在起到方便取放作用的同时能够兼顾稳定存放。

换言之,内填充盒100的造型空间设置更方便瓶子的取放,且新包装也能够保证礼盒运输过程中瓶装品的稳定性,此外还能节约生产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定义定位面122相对于头部安放区121的轴对称面为定位面对称面b,定位面对称面b与避让面123之间限定出的限定空间为多边形、半圆形、长圆形中的任一种。上述定位面对称面b与避让面123之间限定出的限定空间组成了探物空间a的大部分,当头颈顶面面设置的与瓶装品的头部、颈部形状完全一致且贴合时,上述限定空间即为探物空间a。

进一步地,头部安放区121为倒u形,头部安放区121的最头端沿轴向突出于避让面123,定位面122与头部安放区121的一侧壁连接且呈钝角,限定空间为直角梯形。

这样,采用上述规则形状更便于内填充盒100的加工和生产。

容纳槽10的数量以及分布形式可以有多种选择,具体地,容纳槽10的个数为多个,且多个容纳槽10呈多排和/或多列分布。

在图3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容纳槽10的个数为偶数个且成对分布,成对的两个容纳槽10在容纳槽10的宽度方向上并排设置,两者相对垂直于宽度方向的平面对称,且两者的定位面122彼此相对。由此,内填充盒100的空间布置更合理、美观,且内填充盒100的负载更均衡。

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内填充盒100的形状也不局限于图3所示的方形,容纳槽10的数量也可以是奇数个,容纳槽10也可以呈交错式或者其他形式排布。

为了节省内填充盒100的用料,可以在合适的位置去除一部分材料,例如,在图3和图4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内填充盒100具有设置在两个彼此相对的定位面122之间的第一通孔20或第一通槽30,第一通孔20或第一通槽30沿内填充盒100的高度方向延伸。

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通孔、通槽,孔或槽也可以是不完全穿透的盲孔或盲槽。

第一通孔20、第一通槽30的形状可以根据设置位置不同而设置的不同,以使兼顾减重和保证整体受力强度。例如,在图3、5、6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容纳槽10呈多行多列分布,每行具有多对容纳槽10,且每行的容纳槽10的个数多于每列的容纳槽10个数,其中:每列容纳槽10的排布方向相一致,头部安放区121位于内部的各对容纳槽10之间设置第一通孔20(结合图7所示),头部安放区121朝向内填充盒100的边沿的各对容纳槽10之间设置自内填充盒100边沿向内凹陷的第一通槽30(结合图7所示)。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列容纳槽10的头部安放区121相对设置,彼此相邻的四个定位面122之间设有一个第一通孔20,第一通孔20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长圆形、多边形中的任一种。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容纳槽10的头部安放区121均朝向内填充盒100的边沿,各对容纳槽10之间设置自内填充盒100边沿向内凹陷的第一通槽30。

如图2、4所示,内填充盒100的背面还具有沿内填充盒10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贯通内填充盒100的侧壁的第二通槽40,内填充盒100的背面还具有分别位于第二通槽40两侧的两个凹槽50,凹槽50的一侧壁具有贯穿内填充盒100的侧壁的豁口51,豁口51的设置方向与第二通槽40相垂直。

由此,第二通槽40、两个凹槽50的设置进一步节约了材料,且提高了内填充盒100背面的强度,豁口51的设置还使得内填充盒100背面预留出足够大的空间,可以放置其他需要放置在礼盒内的物品(比如开瓶器、产品介绍册等等),而且还使内填充盒100受到挤压时,具有足够的变形空间,减震效果也更好。

结合图2、4、6所示,容纳槽10为多行多列,第二通槽40的一部分与一行容纳槽10的一部分相对,且第二通槽40另一部分与另一行容纳槽10的一部分相对。

此外,结合图4所示,内填充盒100还具有贯通每个容纳槽10的底壁的多个第二通孔60,每个容纳槽10的多个第二通孔60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二通槽40连通,且至少一个第二通孔60与凹槽50连通。

这样,第二通孔60的设置进一步节约了材料,而且还使内填充盒100受到挤压时,具有足够的变形空间,减震效果也更好,此外还使容纳槽10的通风性、透气性更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瓶装品的礼盒包括:外包装盒、内填充盒100以及瓶装品。其中,内填充盒100为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内填充盒100。外包装盒内限定出容纳空间;内填充盒100为泡沫制品或塑料制品,瓶装品设于内填充盒100的容纳槽10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礼盒内的内填充盒100的造型空间设置更方便瓶子的取放,且新包装也能够保证礼盒运输过程中瓶装品的稳定性,此外还能节约生产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生产的内填充盒100的模具,模具具有用于形成容纳槽10的避让面123的凸模部。模具能够生产出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内填充盒100,生产效率更高、生产成本更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