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轿厢导轨支架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51917发布日期:2020-06-26 21:37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轿厢导轨支架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导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轿厢导轨支架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目前的建筑物高度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在建筑物内修建电梯,而电梯上升与下降时需要有导轨起到导向作用,导轨支架作为导轨的支撑件,固定了导轨的空间位置,并承受来自导轨的各种力,其结构稳定性对于电梯的正常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现在的电梯导轨支架大多上下支架的截面均为l形,在安装电梯导轨的过程中,电梯导轨会与支架接触面较少,在长久受力之后,电梯导轨容易变形,导致电梯导轨容易存在轻微晃动的情况,从而引起电梯的轻微晃动,使电梯导轨的稳定性得不到保障,对此有待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轿厢导轨支架的安装结构,能够增加导轨支架的稳固性,提高导轨支架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电梯轿厢导轨支架的安装结构,包括:安装在井道壁上的主支撑板;对称设置在主支撑板头尾两侧的卡槽;设置在卡槽端部一侧的限位板;卡接在卡槽上的副支撑板;以及焊接在副支撑板上的导轨支撑块,所述导轨支撑块开设有供导轨穿插的t形槽,所述卡槽远离限位板的一侧与主支撑板之间设置有锁定件。

通过采取上述方案,副支撑板可拆卸式卡接在主支撑板头尾两侧的卡槽,而焊接在副支撑板上的导轨支撑块就用于支撑电梯导轨,开设在导轨支撑块上的t形槽是用于供导轨穿插,设置在卡槽端部一侧的限位板是用于对副支撑板进行限制,减少副支撑板滑出卡槽外的情况,同时在卡槽端部的另一侧设置有锁定件,使副支撑板限制在主支撑板的卡槽内,通过上述方案,便可以增加导轨支架的稳固性,减少电梯摇晃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锁定件包括:铰接在主支撑板侧边上的卡片;所述卡片远离铰接处设有钩合部,所述卡槽的侧边上设有与钩合部相扣合的卡钮。

通过采取上述方案,卡片远离铰接处的钩合部,能与卡槽侧边上的卡钮相钩合,使副支撑板限制在主支撑板的卡槽内,从而进行锁定,加强了副支撑板与主支撑板之间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锁定件包括:开设在所述卡槽内壁的凹槽;开设在所述凹槽内壁的通孔,以及穿插在所述通孔上的卡条;所述卡条靠近主支撑板的一端安装有卡块,所述卡条的另一端安装有拉环,所述卡条上套设有回力弹簧,所述回力弹簧的一端与拉环相连接,另一端与卡槽外侧相连,所述主支撑板上开设有供卡块放置的容纳槽。

通过采取上述方案,通过拉动连接在卡条一端的拉环,使放置在容纳槽内的卡块拉进开设在卡槽内壁的凹槽内,然后可以将副支撑板限制在主支撑板的卡槽内,松开拉环,回力弹簧通过恢复作用使卡块再次放置于容纳槽内,从而进行锁定,加强了副支撑板与主支撑板之间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导轨支撑块与副支撑板相交的边缘设置有加强筋。

通过采取上述方案,在导轨支撑块与副支撑板相交的边缘设置有加强筋,使导轨支撑块的强度增大、抗变形能力增强,进一步提高了导轨支架的稳固性,减少电梯晃动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t形槽的内壁贴设有用于防滑的橡胶垫。

通过采取上述方案,在t形槽内壁贴设橡胶垫,橡胶垫本身具有较大的摩擦力,能够减少导轨在t形槽内的滑移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t形槽的槽壁开设有导轨固定孔。

通过采取上述方案,导轨固定孔是用于螺栓将导轨固定在导轨支撑块上,当导轨放置于导轨支撑块的t形槽时,使用螺栓穿过导轨固定孔,将导轨与导轨支撑块固定起来,增加了电梯导轨的稳固性,减少电梯晃动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副支撑板与主支撑板上均开设有供紧固螺栓穿插的腰形孔,开设在所述副支撑板上的腰形孔与主支撑板上的腰形孔为十字交叉设置。

通过采取上述方案,通过紧固螺栓穿过腰形孔将副支撑板固定在主支撑板上,进一步加强了导轨支架的强度,且开设在副支撑板与主支撑板上的腰形孔为十字设置,使稳固性更好,进而减少电梯晃动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副支撑板的宽度小于主支撑板的宽度。

通过采取上述方案,副支撑板小于主支撑板的宽度,使副支撑板能完全放置于主支撑板上的卡槽内,并能通过锁定件对副支撑板限制在主支撑板的卡槽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主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卡接副支撑板的卡槽,同时在卡槽的两侧设置有用于限位副支撑板的锁定件,使副支撑板限制在主支撑板的卡槽内,实现副支撑板的可拆卸与安装,同时用紧固螺栓进一步固定副支撑板与主支撑板,使稳固性更好,且副支撑板与导轨支撑块的相交边缘还设置有加强筋,使抗变形能力更强,进一步提高了导轨支架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锁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井道壁;11、主支撑板;111、卡片;112、钩合部;113、容纳槽;12、卡槽;121、限位板;122、卡钮;123、通孔;124、卡条;125、卡块;126、拉环;127、回力弹簧;13、副支撑板;131、加强筋;14、导轨支撑块;141、t形槽;142、橡胶垫;143、导轨固定孔;15、腰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电梯轿厢导轨支架的安装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安装在井道壁1上的主支撑板11;设置在主支撑板11头尾两侧的卡槽12;以及可拆卸式卡接在卡槽12内的副支撑板13;卡槽12呈上下对称设置在主支撑板11上,在卡槽12的端部一侧焊接有限位板121,限位板121可以挡住卡槽12的一侧,而在副支撑板13上焊接有导轨支撑块14,在导轨支撑块14上开设有的t形槽141,在卡槽12远离限位板121的一侧与主支撑板11之间设置有锁定件,锁定件可以很方便的将副支撑板13限制在主支撑板11的卡槽12内。

在本实施例中,主支撑板11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井道壁1上,副支撑板13通过卡接在主支撑板11上下两侧的卡槽12上,从而与主支撑板11进行固定,而焊接在副支撑板13上的导轨支撑块14可以支撑电梯导轨,开设在导轨支撑块14上的t形槽141供电梯导轨穿插,设置在卡槽12宽度一侧的限位板121可以对副支撑板13进行限制,减少其滑出卡槽12外的情况,同时在卡槽12宽度的另一侧与主支撑板11之间的锁定件,将副支撑板13限制在主支撑板11的卡槽12内,加强了副支撑板13与主支撑板11之间的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锁定件包括:铰接在主支撑板11侧边上的卡片111;在卡片111远离铰接处设有钩合部112,在卡槽12的侧边上设置有卡钮122,卡钮122能与钩合部112相扣合;通过转动铰接在主支撑板11侧边的卡片111,可以使卡片111远离铰接处的钩合部112与卡槽12侧边上的卡钮122相钩合,从而将副支撑板13限制在主支撑板11的卡槽12内,加强了副支撑板13与主支撑板11之间的强度。

此外,在导轨支撑块14与副支撑板13相交的边缘处设置有加强筋131,加强筋131可以加强导轨支撑块14与副支撑板13之间的强度,使得导轨支撑块14稳固性更好、抗变形能力加强,从而减少导轨支撑块14的变形,进一步提高了导轨支架的强度,减少电梯晃动的情况。

在t形槽141的内壁贴设有橡胶垫142,橡胶垫142本身具有较大的摩擦力,可以增大导轨支撑块14与电梯导轨之间的摩擦力,能够减少电梯导轨在导轨支撑块14内的滑移情况;另外,在t形槽141的槽壁开设有导轨固定孔143,导轨固定孔143为每侧三个,当导轨放置于t形槽141时,使用螺栓穿过导轨固定孔143,将电梯导轨与导轨支撑块14固定起来,增加电梯导轨的稳固性,减少电梯晃动的情况。

在副支撑板13与主支撑板11上均开设有腰形孔15,腰形孔15可以使紧固螺栓穿过,紧固螺栓穿过副支撑板13与主支撑板11上的腰形孔15,从而将副支撑板13固定在主支撑板11上,加强了副支撑板13与主支撑板11之间的强度,且副支撑板13上的腰形孔15与主支撑板11上的腰形孔15为十字交叉设置,使副支撑板13的稳固性更好。

另外,副支撑板13的宽度小于主支撑板11的宽度,从而确保副支撑板13能完全放置于主支撑板11的卡槽12内,并能通过锁定件对副支撑板13进行锁定卡接在主支撑板11的卡槽12内。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锁定件的不同,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锁定件包括:开设在卡槽12内壁的凹槽;开设在凹槽内壁的通孔123,以及穿插在通孔123上的卡条124;在卡条124靠近主支撑板11的一端安装有卡块125,卡块125可放置于凹槽内,在卡条124的另一端安装有拉环126,拉动拉环126,可使卡条124在通孔123内穿插滑移情况,卡条124上套设有回力弹簧127,回力弹簧127的一端与拉环126相连接,另一端与卡槽12外侧相连接,在主支撑板11处于卡槽12的内壁上开设有容纳槽113,容纳槽113与凹槽对称设置在卡槽12的内壁上,容纳槽113能供卡块125放置,回力弹簧127可以利用本身的恢复力,使卡块125始终放置于容纳槽113内。

拉动拉环126,使卡条124拉动放置在容纳槽113内的卡块125,并将卡块125拉进开设在卡槽12内壁的凹槽内,然后就可以将副支撑板13卡接在主支撑板11的卡槽12内,松开拉环126,回力弹簧127通过自身恢复力,使卡块125再次放置于容纳槽113内,从而将副支撑板13限制在主支撑板11的卡槽12内,进一步加强了副支撑板13与主支撑板11之间的强度。

本具体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