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型纸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75024发布日期:2020-11-27 10:12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型纸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保型纸箱。



背景技术:

在生产和生活中,许多物品需要运输或存储;纸箱作为物品存储或运输的包装制品。根据用料的不同,可将纸箱分为瓦楞纸箱和单层纸板箱。根据纸箱所用的纸层的层数不同,分为三层纸箱和五层纸箱;主要包括面纸层、瓦楞纸层和里纸层;或者还包括芯纸层、牛皮纸层等。当物品在纸箱中完成填装后,目前常采用胶带对纸箱进行封装;封装时需要提前准备胶带,造成封装不便;纸箱开箱时,易对纸箱损坏,不利于纸箱的重复使用。

申请公布号为cn102785815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了“一种纸箱”,包括本体、上盖和下盖,上盖包括第一上盖第二上盖和第三上盖,下盖包括第一下盖、第二下盖、第三下盖和第四下盖,第一下盖与第三下盖内侧上均涂设有双面胶,第一上盖与第三上盖的宽度均是本体宽度的一半,第二上盖三条边的宽度和长度均大于本体的长度和宽度,第二上盖大于本体部分的纸板上设有双面胶。采用双面胶设计代替胶带,减少产品包装的步骤,提高工作效率;但双面胶不能重复使用,在纸箱开箱时,易对纸箱损坏,不利于纸箱的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减少纸箱开箱时,纸箱的损坏,提高纸箱的重复利用率;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保型纸箱;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环保型纸箱,包括箱体和箱盖,所述箱体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部四周的立板,所述立板包括前立板、后立板、左立板和右立板;所述箱盖的一侧与后立板的上端部连接,所述箱盖远离后立板的一侧设置有折边,所述箱盖与后立板之间的连接处、箱盖与折边之间的连接处设置用于实现铰接连接的压痕,所述折边远离所述箱盖的一侧设置有插舌;插舌与折边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插舌可绕弹性件的轴向自由转动;所述前立板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与插舌插接配合的插台。

本实用新型的环保型纸箱的有益效果:箱盖的一侧与后立板之间通过压痕铰接连接,在折边远离箱盖的一侧设置有插舌,在前立板的外表面设置有插台;当箱盖需要扣合时,拉伸弹性件,使插舌插入插台内,插台与插舌之间形成插接连接,箱盖在弹性件的拉力作用下,实现箱盖的扣合;当箱盖需要打开时,拉伸弹性件,去除插舌与插台之间的插接连接,实现箱盖的打开;箱体与箱盖之间采用插接连接代替胶带或双面胶连接,减少开箱时,对纸箱的损坏,从而提高箱体的重复利用率。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包括拉簧和管体,所述拉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箱盖和管体固定连接;所述管体远离所述拉簧的一端设置有沿所述管体的径向向内延伸的挡台。

有益效果:将弹性件设置成拉簧和管体结构,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拉簧使插舌与折边之间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能;有利于插舌与插台之间的插接连接,便于箱盖的扣合和打开。

进一步地,所述插舌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堵头,另一端设置有舌片;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插接在所述管体内,堵头与挡台之间形成沿所述管体轴向挡止配合。

有益效果,将连接杆的一端插接在管体内,通过堵头与挡台之间形成沿管体轴向的挡止配合,防止插舌从管体内滑脱的同时,插舌可绕管体的轴向可自由转动;便于插舌方位的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插台为内部空腔的方形凸台,所述方形凸台的上端面开设有供所述舌片插入插台内的条形插孔;所述舌片插入插台内后,改变舌片的方位,使舌片与插台空腔的上侧壁之间挡止配合。

有益效果:通过开设与舌片的条形插孔,便于舌片插入插台内;改变舌片的方位后,舌片与插台空腔的上侧壁之间挡止配合,在拉簧的配合作用下,实现,插舌与插台的插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插台的空腔的上侧壁开设有与条形插孔相互垂直的凹槽,插舌与插台插接配合时,所述舌片位于凹槽内;所述条形插孔与凹槽的两侧壁均设置有斜倒角。

有益效果:插舌与插台插接配合时,舌片位于凹槽内,防止纸箱在移动过程中,舌片的方位发生改变,从条形插孔内滑出;提高插舌与插台之间的插接配合的稳定性;在条形插孔与凹槽的两侧壁均设置有斜倒角,便于舌片滑入条形插孔或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立板的上端面设置有弹性垫块;所述弹性垫块为弹性线圈,所述弹性线圈的一侧与立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有益效果:在立板的上端面设置弹性线圈,使箱体与箱盖之间具有一定退让性,有利于存放在箱体内的物品的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内底面和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柔性垫块,所述箱盖的下端面设置有弹性压块。

有益效果:弹性压块顶压在存放在箱体内的物品,使物品与箱体顶压成一整体,提高物品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和防撞击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和箱盖的外侧面均设置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为分别粘贴在所述箱体和箱盖的外侧面的防水薄膜。

有益效果:提高纸箱的防水、防潮性能,减轻水或水蒸气对纸箱的侵蚀;提高箱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环保型纸箱的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环保型纸箱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a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b处放大图;

图5是图3中c处放大图。

图中标号:1-箱盖,2-箱体,21-底板,22-前立板,23-后立板,24-左立板,25-右立板,3-防水薄膜,4-柔性垫块,5-橡胶线圈,6-折边,7-插舌,71-堵头,72-连接杆,73-舌片,8-插台,81-方向凸台,82-条形插孔,83-凹槽,9-弹性件,91-拉簧,92-管体,93-挡台,10-弹性压块,11-第一压痕,12-第二压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环保型纸箱的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该纸箱包括箱体和箱盖,箱体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部四周的立板,定义箱体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为前后方向;立板包括前立板、后立板、左立板和右立板;底板与前立板、后立板、左立板和右立板围合形成用于存放物品的空间;在底板的下端面和立板的外表面均粘贴有防水薄膜,防水薄膜为聚酯薄膜;在其他实施例中,防水薄膜为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或其它有机材质的薄膜。在箱体的内底面和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柔性垫块,柔性垫块可为橡胶垫块或海绵垫块,使柔性垫块具有缓冲作用,提高物品运输过程中的防撞击能力。在立板的上端面设置弹性垫块;弹性垫块为弹性线圈,弹性线圈的一侧与立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弹性线圈为橡胶线圈;使箱体与箱盖之间具有一定退让性,有利于存放在箱体内的物品的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弹性垫块;或者弹性垫块采用除橡胶以外的其它材质。

箱盖的一侧与后立板的上端部连接,在箱盖与后立板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压痕;实现箱盖与后立板之间铰接连接,使箱盖可绕第一压痕自由转动。箱盖远离后立板的一侧设置有折边,在箱盖与折边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压痕,实现折边与箱盖之间铰接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在箱盖的外表面张贴有防水薄膜;在箱盖的下端面设置有弹性压块,弹性压块为泡沫压块或橡胶压块;弹性压块顶压在存放在箱体内的物品,使物品与箱体顶压成一整体,提高物品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和防撞击能力。

如图4所示,折边远离箱盖的一侧设置有插舌;在插舌与折边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插舌可绕弹性件的轴向自由转动;前立板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与插舌插接配合的插台。通过插舌与插台的插接配合,从而实现箱盖的扣合和打开。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包括拉簧和管体,拉簧的两端分别与箱盖和管体固定连接;管体远离拉簧的一端设置有沿所述管体的径向向内延伸的挡台。插舌包括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堵头,另一端设置有舌片;连接杆的一端插接在所述管体内,堵头与挡台之间形成沿所述管体轴向挡止配合。连接杆的一端插接在管体内,通过堵头与挡台之间形成沿管体轴向的挡止配合,防止插舌从管体内滑脱的同时,插舌可绕管体的轴向可自由转动;便于插舌方位的调整。将弹性件设置成拉簧和管体结构,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使插舌与折边之间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能;有利于插舌与插台之间的插接配合。在其他实施中,弹性件可采用弹性绳代替弹簧;将弹性绳的两端分别与折边和插舌固定连接。为了提高箱盖扣合的稳定性和扣合强度,插舌和插台设置有两组;插舌分别与折边连接,插台设置在前立板的外表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插台为内部空腔的方形凸台,方形凸台的上端面开设有供舌片插入插台内的条形插孔;舌片插入插台内后,改变舌片的方位,使舌片与插台空腔的上侧壁之间挡止配合;舌片穿过条形插孔,改变舌片的方位,实现插台与插舌之间插接连接;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特点。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插台设置成梯形凸台、三角形凸台代替方形凸台。在本实施例中,插台的空腔的上侧壁开设有与条形插孔相互垂直的凹槽,插舌与插台插接配合时,所述舌片位于凹槽内;所述条形插孔与凹槽的两侧壁均设置有斜倒角。插舌与插台插接配合时,舌片位于凹槽内,防止纸箱在移动过程中,舌片的方位发生改变,从条形插孔内滑出;提高插舌与插台之间的插接配合的稳定性;在条形插孔与凹槽的两侧壁均设置有斜倒角,便于舌片滑入条形插孔或凹槽内。

使用过程:将物品放置在箱体内,扣合箱盖,将插舌的舌片穿过方向插台的条形插孔,调整舌片的方位,使舌片位于凹槽内,在弹性件的配合作用下,完成插舌与插台的插接连接。开箱时,拉伸弹性件,调整舌片的方位,使舌片从条形插孔中退出,打开插舌与插台的插接连接;箱盖可自由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