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垃圾分类用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42586发布日期:2020-08-21 15:22阅读:5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垃圾分类用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分类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垃圾分类用垃圾桶。



背景技术:

2019年,北京将实现全市97%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完成全市162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75%的治理任务。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根据规定,个人或单位未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都将面临处罚。与此同时,全国多地也陆续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垃圾在分类储存阶段属于公众的私有品,垃圾经公众分类投放后成为公众所在小区或社区的区域性准公共资源,垃圾分类驳运到垃圾集中点或转运站后成为没有排除性的公共资源。从国内外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的。

在垃圾分类过程中用到最多的就是垃圾桶,但是现有技术的垃圾桶大都使单独放置的,在进行垃圾分类时,只是简单的将单独的四个垃圾桶进行排列摆放;在公用空间摆放四个垃圾桶较为浪费空间,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设计一种专门用于垃圾分类的垃圾桶,使其能够节约垃圾桶的占地面积。



技术实现要素: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垃圾分类用垃圾桶,旨在使其能够专门用于垃圾分类,并且减小垃圾桶的占地面积。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组合式垃圾分类用垃圾桶,包括:

框架,顶端面上设置有左右对称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均卡接有上垃圾桶,且框架的底端设置有左右对称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之间通过隔板相隔开;

下垃圾桶,均通过扭簧铰接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下垃圾桶左右两侧板的顶端面呈弧形面,且所述容置腔的顶端均设置有与所述弧形面相抵的弧形挡块;所述弧形面上均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内均通过弹簧连接有弧形卡块,所述弧形卡块的顶端面上均固定有弧形压制块,所述下垃圾桶前后两侧板的顶端面上均铺设有海绵,且所述下垃圾桶的前侧壁上均转动连接有把手;

防倒横杆,固定于所述容置腔后端口的上端,所述框架的左侧壁上开设有延伸至框架右侧壁上的通孔,所述通孔内插接有调节横杆,所述调节横杆的一端均套接有摩擦套。

更进一步地,所述下垃圾桶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其顶端口竖直向上,从而能够使弧形压制块的顶端面与所述弧形挡块的底端面相抵,并使海绵抵在容置腔顶端面的前后两端,能够防止下垃圾桶内垃圾的气味散发出来。

更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压制块的顶端面与所述弧形挡块的底端面相抵时,所述弹簧处于被压迫状态,从而能够使弧形压制块的顶端面紧紧的抵在弧形挡块的底端面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下垃圾桶在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不会与所述防倒横杆相接触,能够通过把手拉动下垃圾桶使其顶端口沿容置腔的前方露出。

更进一步地,所述下垃圾桶在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其后侧壁的顶端会与所述防倒横杆相接触,从而能够防止垃圾通过沿相反的方向进行转动,使防倒横杆起到阻碍下垃圾桶转动的作用。

更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横杆带有摩擦套的一端可过渡配合插接在隔板上的通孔内。

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框架、容置槽、容置腔、上垃圾桶和下垃圾桶设计,通过框架的作用将上垃圾桶和下垃圾桶分别设置于容置槽和容置腔内,使两个垃圾桶的位置能够放置四个垃圾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垃圾桶的占地面积。

2、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弧形槽、弹簧、弧形卡块、弧形压制块和海绵的设计,能够对下垃圾桶的顶口处进行防护,防止下垃圾桶内垃圾的气味散发出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框架和下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框架和下垃圾桶的侧面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框架和下垃圾桶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框架和下垃圾桶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框架和下垃圾桶的分解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框架;2-容置槽;3-上垃圾桶;4-容置腔;5-下垃圾桶;6-弧形挡块;7-弧形槽;8-弧形卡块;9-弧形卡块;10-弧形压制块;11-海绵;12-把手;13-防倒横杆;14-通孔;15-调节横杆;16-摩擦套;17-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一种组合式垃圾分类用垃圾桶,参照图1-6,包括:

框架1,顶端面上设置有左右对称的容置槽2,容置槽2内均卡接有上垃圾桶3,且框架1的底端设置有左右对称的容置腔4,容置腔4之间通过隔板相隔开;

下垃圾桶5,均通过扭簧铰接于容置腔4内,下垃圾桶5左右两侧板的顶端面呈弧形面,且容置腔4的顶端均设置有与弧形面相抵的弧形挡块6;弧形面上均开设有弧形槽7,弧形槽7内均通过弹簧8连接有弧形卡块9,弧形卡块9的顶端面上均固定有弧形压制块10,下垃圾桶5前后两侧板的顶端面上均铺设有海绵11,且下垃圾桶5的前侧壁上均转动连接有把手12;

防倒横杆13,固定于容置腔4后端口的上端,框架1的左侧壁上开设有延伸至框架1右侧壁上的通孔14,通孔14内插接有调节横杆15,调节横杆15的一端均套接有摩擦套16。

其中,下垃圾桶5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其顶端口竖直向上;弧形压制块10的顶端面与弧形挡块6的底端面相抵时,弹簧8处于被压迫状态;下垃圾桶5在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不会与防倒横杆13相接触;下垃圾桶5在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其后侧壁的顶端会与防倒横杆13相接触;调节横杆15带有摩擦套16的一端可过渡配合插接在隔板上的通孔14内。

使用时,首先将上垃圾桶3卡接在容置槽2内,并将调节横杆15沿框架1的左右两侧壁上的通孔内插入,使调节横杆15带有摩擦套16的一端插接在隔板17上的通孔14内,此时下垃圾桶5在未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其顶端口呈竖直向上状态(如图1所示),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只占用两个垃圾桶的占地面积;在扔垃圾时,两个上垃圾桶3可按照常规垃圾桶的使用方法进行使用,当需要将垃圾扔进下垃圾桶5内时,先手持把手12通过拉动把手12使下垃圾桶5沿其扭簧铰接处进行转动,此时下垃圾桶5的顶端口暴露在框架1的前端,能够通过下垃圾桶5的顶端口将垃圾丢入下垃圾桶5内(如图2所示),调节横杆15的作用能够防止下垃圾桶5的转动角度过大,造成其内部垃圾倒出的现象发生(如图3所示),最后丢完垃圾后松开把手12,在扭簧的作用下使下垃圾桶5转动至最初的状态。

在垃圾桶沿其扭簧铰接处进行转动的过程中,在弹簧8的作用下使弧形压制块10的顶端面一直紧紧地抵在弧形挡块6的底端面上,当下垃圾桶5转动至最初的状态时,弧形压制块10的顶端面仍紧紧抵在弧形挡块6的底端面上,此时海绵11能够与容置腔4顶端面的前后两端相抵,从而有效地防止下垃圾桶5内垃圾的气味散发出来。当需要对下垃圾桶5内的垃圾进行处理或倒出时,可先将调节横杆15沿通孔14内抽出,此时能够使下垃圾桶5沿其扭簧铰接处转动较大的角度,进而能够便于对下垃圾桶5内的垃圾进行处理(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组合式垃圾分类用垃圾桶能够专门用于垃圾分类,并且减小垃圾桶的占地面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