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缩紧绞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29987发布日期:2020-08-05 01:24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缩紧绞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绞盘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缩紧绞盘。



背景技术:

绞盘主要用于越野汽车、农用汽车、游艇以及其他特别车辆自我保护及牵引的装置。在需要进行牵引作业、救援、野外自救时,电动绞盘起到很大的作用。

目前,公告号为cn20194245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动绞盘。它包括气泵、电机、减速装置和卷扬筒,它还包括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的输入端与电机输出轴连接,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位于电机侧面,且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气泵输入轴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绞索缠在卷扬筒上,放索时绞索脱离卷扬筒陆续放出,待绞索使用结束后,需要通过电机带动卷扬筒转动从而将绞索卷回至卷扬筒,为了保证绞索能够紧密的盘在卷扬筒上,需要使用者握持绞索并对绞索施加以远离卷扬筒一侧的压力,使得绞索张紧,这一过程给使用者带来较大的不便。

而在绞索收回至卷扬筒的过程中,由于绞索没有张力,所以绞索不会绷紧,没有紧绷的绞索就直接卷回卷扬筒上,绞索易松动。采用这种方式卷起来的绞索并不紧固,严重影响绞索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缩紧绞盘,其具有能够较为方便将绞索紧密的盘在卷扬筒上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安装架、设置于安装架一侧的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贯穿所述安装架且固定连接有卷扬筒,所述卷扬筒上缠绕有绞索,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牵引主体,所述牵引主体上设置有活动机构以及压紧件,所述活动机构包括滚轮、驱动件,所述滚轮转动连接于所述牵引主体内,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牵引主体上,所述绞索穿过所述滚轮与所述压紧件之间,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滚轮靠近或远离所述压紧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机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的卷扬筒转动,实现绞索的回收;在安装架上设置有牵引主体,牵引主体上的驱动件驱动滚轮靠近压紧件时,绞索被压紧件与滚轮压紧,卷扬筒带动绞索回收的过程中,牵引主体与卷扬筒之间的绞索始终保持张力,回收的绞索便能能够紧密的盘在卷扬筒上,从而实现了能够较为方便将绞索紧密的盘在卷扬筒上的目的;驱动件驱动滚轮远离压紧件的过程中,压紧件与滚轮的间隙增大,卷扬筒上的绞索更容易穿过压紧件与滚轮之间,以便绞索从卷扬筒上放出。

优选的,所述安装架上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供所述牵引主体滑移的滑杆,所述滑杆设置有至少两根且均平行于所述卷扬筒,所述牵引主体能够沿所述滑杆的轴向方向滑移。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牵引主体滑移于滑杆上,保证牵引主体与卷扬筒之间的绞索可以始终垂直于卷扬筒,使得卷扬筒在回收绞索的过程中,绞索不容易只缠在一个位置。

优选的,所述滚轮的中心轴线平行于所述卷扬筒的中心轴线,所述滚轮的外周壁上凹陷形成有供所述绞索外周壁容纳的凹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滚轮上的凹槽用于支撑绞索,且绞索运动的过程中,绞索带动滚轮转动,保证绞索不会脱离滚轮。

优选的,所述滑杆外壁均设置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固定连接于所述牵引主体内部,且所述固定套滑移于所述滑杆外壁。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套与牵引主体固定,牵引主体便可带动固定套滑移于滑杆外壁,避免了牵引主体与滑杆外壁直接接触,滑杆或固定套损坏后,只需要更换滑杆或固定套,而不用更换整个绞盘。

优选的,所述压紧件包括上活动轮、下活动轮,所述上活动轮与下活动轮分别套设于两所述固定套外壁,所述上活动轮与下活动轮的中心轴线均平行于所述滚轮的中心轴线,所述绞索穿过上活动轮与下活动轮之间,且所述绞索位于所述滚轮与其中一个所述活动轮之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绞索穿过两活动轮之间,拨块驱动滚轮将绞索压紧于上活动轮或下活动轮的外壁,使得卷扬筒将绞索在收回的过程中,绞索能够紧密的盘在卷扬筒上。

优选的,所述牵引主体两侧对称设置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上均开设有导向孔一,所述导向孔一内设置有导向柱一,所述导向柱一固定连接于所述牵引主体;牵引主体两侧均开设有导向孔二,所述导向孔二内滑移连接有导向柱二,所述滚轮转动连接于所述导向柱二,且所述导向柱二固定连接于所述活动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驱动活动块沿导向孔一以及导向孔二方向滑动,活动块滑动的过程中,导向柱二与滚轮随活动块滑动,进而改变滚轮与上活动轮或下活动轮的间距。

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拨块以及气弹簧,所述拨块铰接于所述牵引主体,且所述拨块上形成有挤压段,所述挤压段用于抵触所述活动块并对所述活动块施加以向下的压力,所述气弹簧设置于所述牵引主体与所述活动块之间,且所述气弹簧用于对所述活动块施加以向上的弹力。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拨块铰接于牵引主体,拨块能够较为方便的通过挤压段将活动块下压,进而增大滚轮与上活动轮的间距,同时缩小了滚轮与下活动轮的间距;失去拨块的限位后,气弹簧对活动块施加以向上的弹力,使得活动块向上移动,进而缩小滚轮与上活动轮的间距,同时增大了滚轮与下活动轮的间距;无论绞索位于滚轮与上活动轮之间还是绞索位于滚轮与下活动轮之间,调节拨块都能够将绞索压紧或松开。

优选的,所述牵引主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滑杆上,且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抵紧于所述支架,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抵紧于所述牵引主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牵引主体两侧的复位弹簧,在牵引主体滑移的过程中,可有效保证牵引主体匀速的来回滑移。

优选的,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绞索均匀缠绕在卷扬筒上的导绳器,所述导绳器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的固定板、铰接于所述固定板上的导绳架、设置于所述导绳架上且用于支撑所述绞索的导绳杆、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板上的控制缸,所述导绳杆转动连接于所述导绳架,所述控制缸驱动所述导绳杆贴紧于所述卷扬筒上的绞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导绳架铰接于固定板,导绳杆转动连接于导绳架上,固定板上的控制缸驱动导绳架向下运动,使得导绳架带有导绳杆的一端翘起并贴紧卷扬筒上的绞索,保证卷扬筒上的绞索贴紧于卷扬筒,导绳杆用于支撑绞索并随绞索的运动而转动,避免了绞索与导绳杆发生过度磨损。

优选的,所述牵引主体上设置有至少两根转动辊,所述转动辊之间形成有用于供所述绞索穿过的限位空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空间有效保证了绞索的收放方向,在绞索收放的过程中,绞索碰到转动辊时,绞索会随转动辊转动,从而避免了绞索与及转动辊发生过度摩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绞索回收的过程中,绞索能够紧密的盘在卷扬筒上,绞索的回收效果好;绞索与牵引主体间的摩擦较小;使用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卷杨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牵引主体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牵引主体内部机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牵引主体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转动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中牵引主体的爆炸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的底部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中导绳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安装架;11、支架;111、滑杆;112、限位件;1111、固定套;2、电机;3、卷扬筒;4、绞索;5、牵引主体;51、活动机构;511、滚轮;5111、凹槽;512、驱动件;5121、拨块;5122、气弹簧;5123、挤压段;52、压紧件;521、上活动轮;522、下活动轮;53、活动块;531、导向孔一;5311、导向柱一;54、导向孔二;541、导向柱二;55、转动辊;551、限位空间;56、内腔;6、复位弹簧;7、导绳器;71、固定板;72、导绳架;73、导绳杆;74、控制缸。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自动缩紧绞盘,如图1至图9所示,包括安装架1、设置于安装架1一侧的电机2,电机2输出轴贯穿安装架1且固定连接有卷扬筒3,电机2输出轴能带动卷扬筒3转动,卷扬筒3上缠绕有绞索4。

安装架1上设置有牵引主体5,优选的,安装架1上固定连接有支架11,支架11上设置有滑杆111,滑杆111设置有至少两根且均平行于卷扬筒3;滑杆111外壁均设置有固定套1111,固定套1111固定连接于牵引主体5内部,且固定套1111滑移于滑杆111外壁。优选的,牵引主体5固定连接于固定套1111外壁,且牵引主体5能够跟随固定套1111沿滑杆111的轴向方向滑移。优选的,滑杆111的长度等于卷扬筒3的长度,作为替代方案,滑杆111的长度大于卷扬筒3的长度,滑杆111的长度大于卷扬筒3的长度时,支架11上可以设置限位件112,限位件112包括螺栓,限位件112对牵引主体5限位,保证牵引主体5沿滑杆111的滑动长度等于卷扬筒3的长度,避免牵引主体5的滑动距离过远,使得绞索4在卷扬筒3两端缠绕圈数过多,从而造成绞索4不能均匀缠绕在卷扬筒3上的问题。

牵引主体5内部中空形成有内腔56,牵引主体5上设置有活动机构51以及压紧件52,活动机构51包括滚轮511、驱动件512,滚轮511转动连接于牵引主体5内,滚轮511的中心轴线平行于卷扬筒3的中心轴线,滚轮511的外周壁上凹陷形成有供绞索4外周壁容纳的凹槽5111;驱动件512设置于牵引主体5上,绞索4穿过滚轮511与压紧件52之间,驱动件512用于驱动滚轮511靠近或远离压紧件52。

压紧件52包括上活动轮521、下活动轮522,上活动轮521与下活动轮522均呈圆柱状,上活动轮521与下活动轮522分别套设于两固定套1111外壁,上活动轮521与下活动轮522的中心轴线均平行于滚轮511的中心轴线,绞索4穿过上活动轮521与下活动轮522之间,且绞索4位于滚轮511与其中一个活动轮之间。当绞索4位于滚轮511与上活动轮521之间时,驱动件512驱动滚轮511向上移动便可将绞索4压紧,电机2带动卷扬筒3将绞索4回收,回收后的绞索4便能够紧固的盘在卷扬筒3上;当绞索4位于滚轮511与下活动轮522之间时,驱动件512驱动滚轮511向下移动便可将绞索4压紧,电机2带动卷扬筒3转动,绞索4回收后便能够紧固的盘在卷扬筒3上。

牵引主体5两侧对称设置有活动块53,活动块53上均开设有导向孔一531,导向孔一531内设置有导向柱一5311,导向柱一5311固定连接于牵引主体5,优选的,导向柱一5311包括螺栓,导向柱一5311螺栓连接于牵引主体5侧壁;牵引主体5两侧均开设有导向孔二54,优选的,导向孔二54包括腰型孔,导向孔二54内滑移连接有导向柱二541,滚轮511转动连接于导向柱二541,且导向柱二541固定连接于活动块53,优选的,导向柱二541螺丝固定于两活动块53之间。

驱动件512包括拨块5121以及气弹簧5122,拨块5121铰接于牵引主体5上端,且拨块5121上形成有弧形的挤压段5123,挤压段5123用于抵触活动块53并对活动块53施加以向下的压力,气弹簧5122设置于牵引主体5与活动块53之间,优选的,气弹簧5122的一端螺纹连接于活动块53,气弹簧5122的另一端螺纹连接于牵引主体5的侧壁,且气弹簧5122用于对活动块53施加以向上的弹力。

牵引主体5的两侧均设置有复位弹簧6,复位弹簧6套设于滑杆111上,且复位弹簧6的一端抵紧于支架11,复位弹簧6的另一端抵紧于牵引主体5。牵引主体5上设置有至少两根转动辊55,转动辊55之间形成有用于供绞索4穿过的限位空间551,且转动辊55设置于远离滚轮511一侧。

安装架1上还设置有导绳器7,导绳器7用于将绞索4均匀缠绕在卷扬筒3上,导绳器7包括固定于安装架1上的固定板71、铰接于固定板71上的导绳架72、设置于导绳架72上的导绳杆73、设置于固定板71上的控制缸74,导绳杆73转动连接于导绳架72,且导绳杆73远离固定板71设置,保证在收放绞索4的过程中绞索4滑动于导绳杆73的外周壁,导绳架72位于卷扬筒3的下方,控制缸74的输出轴较接于导绳架72,且控制缸74对导绳架72施加以向下的作用力,导绳架72带有导绳杆73的一端向上翘起,使得导绳杆73的外周壁贴紧于卷扬筒3上的绞索4,保证绞索4在收回的过程中,绞索4能够按顺序缠绕在卷扬筒3上。

一种自动缩紧绞盘的具体工作方式:

从卷扬筒3上引出绞索4的绳头,将绞索4穿过导绳杆73的上方,由导绳杆73支撑住绞索4,此时将拨块5121提起,使得拨块5121驱动活动块53向下移动,绞索4穿过滚轮511与上活动轮521之间,且绞索4放置于滚轮511上的凹槽5111内,之后绞索4穿过上活动轮521与下活动轮522之间,且由下活动轮522支撑住绞索4,最后绞索4从两转动辊55之间的限位空间551内穿出,绞索4脱离卷扬筒3的过程中碰到转动辊55,转动辊55会随绞索4的运动方向转动。

绞索4使用完后,由电机2输出轴带动卷扬筒3转动,实现绞索4的回收;控制缸74始终对导绳架72施加以向下的力,使得导绳架72带有导绳杆73的一端翘起并抵紧盘在卷扬筒3表面的绞索4,保证回收的绞索4有序均匀的盘在卷扬筒3表面。在绞索4回收前,将拨块5121下压,使得气弹簧5122作用于活动块53,活动块53带动滚轮511向上活动轮521方向移动,最终滚轮511与上活动轮521之间的绞索4被压紧,此时牵引主体5与卷扬筒3之间的绞索4会紧绷,电机2工作后,卷扬筒3回收绞索4,由于导绳杆73抵紧于盘在卷扬筒3表面的绞索4,卷扬筒3回收的绞索4会陆续排布在卷扬筒3表面,绞索4就会带动牵引主体5沿滑杆111方向滑动,牵引主体5两侧的复位弹簧6的弹力作用于牵引主体5,保证牵引主体5匀速滑移于滑杆111周壁,牵引主体5滑移至滑杆111端部后,牵引主体5带有活动块53的侧壁会接触到支架11或限位件112,牵引主体5往开始回滑移,这个过程中绞索4始终垂直于卷扬筒3,回收后的绞索4便可紧固、均匀的盘在卷扬筒3表面。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