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线电缆施工用放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12203发布日期:2020-10-30 21:25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线电缆施工用放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线电缆施工用放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电缆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

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820387522.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电缆放线装置,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两个固定底座。上述专利中的电缆放线装置存在以下不足:线缆缠绕的过程中其自身会出现扭曲的状况,上述专利在放线时不便于将这种扭曲的状态消除,电缆的表皮就容易出现破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线电缆施工用放线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线电缆施工用放线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两个固定板的中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同一个转轴,两个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滑轨,且滑轨的下方滑动连接有外筒,所述外筒的内部设置有内筒,且内筒中部的外壁开设有卡槽,所述外筒与内筒之间卡接有六个滚珠,且六个滚珠均卡接于卡槽的内部,所述内筒的内壁粘接有海绵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筒的内壁设置有四个均匀分布的卡条,且海绵圈通过四个卡条卡接在内筒的内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筒顶部的外壁焊接有滑块,且滑块套接于滑轨的中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两个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把手,且把手的中部套接有握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轴的一端通过花键连接有摇把,且摇把位于其中一个固定板外侧的中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轴的两侧均插接有挡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轴中部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内筒、滚珠和海绵擦,放线时,线缆的一端穿过海绵圈,通过线缆与海绵圈的相对摩擦对线缆表面的污垢进行清除,内筒通过滚珠与外筒转动连接,工作人员在放线的过程中可以转动线缆,便于消除线缆自身的扭曲状态;

2.通过设置滑块和滑轨,外筒通过滑块滑动连接在滑轨上,线缆在放线时,线头根据自身的位置会带动滑块移动,避免线缆放线过程受到的阻力过大;

3.通过设置防滑纹,防滑纹对收卷于转轴表面的线缆进行引导,使之可以均匀缠绕,避免线缆堆积缠绕在转轴的其中一端。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电线电缆施工用放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电线电缆施工用放线装置的a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电线电缆施工用放线装置的内筒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提出的一种电线电缆施工用放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摇把、3外筒、4固定板、5滑块、6握柄、7把手、8滑轨、9挡板、10转轴、11滚珠、12海绵圈、13内筒、14卡条、15卡槽、16防滑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参照图1-3,一种电线电缆施工用放线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且两个固定板4的中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同一个转轴10,两个固定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滑轨8,且滑轨8的下方滑动连接有外筒3,外筒3的内部设置有内筒13,且内筒13中部的外壁开设有卡槽15,外筒3与内筒13之间卡接有六个滚珠11,且六个滚珠11均卡接于卡槽15的内部,内筒13的内壁粘接有海绵圈12,线缆绕接在转轴10中部,放线时,线缆的一端穿过海绵圈12,通过线缆与海绵圈12的相对摩擦对线缆表面的污垢进行清除,内筒13通过滚珠11与外筒3转动连接,工作人员在放线的过程中可以转动线缆。

其中,内筒13的内壁设置有四个均匀分布的卡条14,且海绵圈12通过四个卡条14卡接在内筒13的内壁,内筒13与海绵圈12之间通过粘接和卡接的方式双重固定。

其中,外筒3顶部的外壁焊接有滑块5,且滑块5套接于滑轨8的中部,外筒3通过滑块5滑动连接在滑轨8上,线缆在放线时,线头根据自身的位置会带动滑块5移动。

其中,两个固定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把手7,且把手7的中部套接有握柄6,通过把手7和握柄6提起装置,便于装置的携带。

其中,转轴10的一端通过花键连接有摇把2,且摇把2位于其中一个固定板4外侧的中部,通过摇把2转动转轴10,便于线缆的收放。

其中,转轴10的两侧均插接有挡板9,线缆收束在两个挡板9之间。

工作原理:线缆收束在两个挡板9之间,放线时,线缆的一端穿过海绵圈12,通过线缆与海绵圈12的相对摩擦对线缆表面的污垢进行清除,内筒13通过滚珠11与外筒3转动连接,工作人员在放线的过程中可以转动线缆,便于消除线缆自身的扭曲状态,内筒13与海绵圈12之间通过粘接和卡接的方式双重固定,起到良好固定效果的同时,可以避免海绵圈12在与线缆长期的相对转动的情况下出现脱胶现象,外筒3通过滑块5滑动连接在滑轨8上,线缆在放线时,线头根据自身的位置会带动滑块5移动,避免线缆放线过程受到的阻力过大。

实施例2

参照图4,一种电线电缆施工用放线装置,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1,转轴10中部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16。

工作原理:防滑纹16对收卷于转轴10表面的线缆进行引导,使之可以均匀缠绕,避免线缆堆积缠绕在转轴10的其中一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