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翻转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62558发布日期:2020-09-01 17:54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物料翻转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加工及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物料翻转机。



背景技术:

工业自动化是在工业生产中广泛采用自动控制、自动调整装置,用以代替人工操纵机器和机器体系进行加工生产的趋势。传统的自动化加工过程中,因加工需要通常要使待加工件改变一定角度,以实现对工件的完整性加工,目前此过程一般通过人工将工件翻转至相应角度,加工效率较低,劳动强度大,不利于自动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物料翻转机构,能够克服生产过程中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料翻转机构,包括,

翻转部,所述翻转部包括转动体,所述转动体设有安装侧及转动侧,所述转动侧呈弧形,所述安装侧连接有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

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能够沿两个相反方向交替转动的驱动轴及固定于所述驱动轴上的转轮,所述转动体的转动侧与所述转轮的表面接触,所述转动体能够跟随所述驱动轴的转动而转动,以使所述第一支撑件及所述第二支撑件进行位置切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物料翻转机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物料翻转机构能够在第一支撑件或者第二支撑件上放置工件,在转动体的带动下,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的位置切换,使工件的位置在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之间转移并且一定角度的翻转,克服了翻转过程劳动强度大及效率低的缺陷,进而提高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物料翻转机构,所述翻转部包括两个所述转动体,所述转动体并列设置,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位于两个所述转动体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物料翻转机构,所述转动体包括第一转动段及第二转动段,所述第一转动段在所述安装侧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转动段在所述安装侧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转动段与所述第二转动段在所述驱动部的驱动下进行位置切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物料翻转机构,所述驱动部包括传动组件及两个所述驱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送链,两个所述驱动组件均与所述传送链连接,两个所述驱动组件在所述传送链的传动下同步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物料翻转机构,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侧部与所述转动体的转动侧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侧部与所述转动体的转动侧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所述传动组件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物料翻转机构,所述转轮包括两个侧壁,所述转动体的转动侧嵌入两个所述侧壁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物料翻转机构,还包括底座,所述驱动部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滚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物料翻转机构,所述转动体上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感应所述定位块的传感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物料翻转机构,所述底座上还安装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能够抵持所述第一支撑件及所述第二支撑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物料翻转机构,还包括定位柱,所述第一支撑件及所述第二支撑件上还设有若干定位孔,所述定位柱能够插接于所述定位孔内。

附图说明

图1是物料翻转机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物料翻转结构另一方向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某一特征被称为“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若干”,其含义是一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多个”,其含义是两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大于”、“小于”、“超过”,均应理解为不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以上”、“以下”、“以内”,均应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第一”、“第二”,应当理解为用于区分技术特征,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图1与图2分别示出了物料翻转机构在一个实施例中不同角度的立体图,参照图1与图2,本实施例中的物料翻转结构包括翻转部100及驱动部200,驱动部200用于驱动翻转部100进行翻转。具体的,翻转部100包括转动体110,转动体110具有安装侧111及转动侧112,转动体110的转动侧112呈弧形,转动体110的安装侧111连接有第一支撑件120及第二支撑件130,第一支撑件120与第二支撑件130的表面能够放置待翻转的工件,第一支撑件120与第二支撑件130相互垂直;驱动部200包括驱动组件210,驱动组件210为物料翻转机构的动力装置,驱动组件210包括驱动轴211及固定于驱动轴211上的转轮212,驱动轴211能够基于驱动轴211的轴线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之间进行交替转动,并带动与驱动轴211连接的转轮212转动。转动体110的转动侧112与转轮212的表面接触,转动体110在转轮212的带动下进行转动,因转动体110的转动侧112为弧形,转动体110转动过程中,不断沿着转动侧112进行移动,由于驱动轴211在相反的两个方向上交替转动,使得翻转部100能够驱动部200的带动下进行摆动,第一支撑件120与第二支撑件130能够跟随转动体110的转动而实现位置切换,因第一支撑件120与第二支撑件130连接,放置于第一支撑件120上的工件能够翻转并转移至第二支撑件130上,或者第二支撑件130上的工件翻转90度后转移至第一支撑件120上。

在第一支撑件120或者第二支撑件130上放置工件后,在转动体110的带动下,第一支撑件120与第二支撑件130的位置切换,使工件的位置在第一支撑件120及第二支撑件130之间转移并且一定角度的翻转,克服了翻转过程劳动强度大及效率低的缺陷,进而提高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20与第二支撑件130相互垂直,使物料能够跟随转动体110的转动而翻转90度。翻转部100中可包括两个转动体110,两个转动体110并列、平行设置,第一支撑件120与第二支撑件130位于两个转动体110之间,通过设置两个转动体110,提高了翻转部100在运动过程中的平稳性及平衡性,优化翻转效果。转动体110包括第一转动段113及第二转动段114,第一转动段113在转动部的安装侧111与第一支撑件120连接,第二转动段114在转动体110的安装侧111连接第二支撑件130,使第一支撑件120跟随第一转动段113的转动而移动,第二支撑件130跟随第二转动段114的转动而移动,第一转动段113与第二转动段114在驱动部200的驱动下而进行位置切换,使得第一支撑件120与第二支撑件130随之进行位置切换。

驱动部200包括传动组件220及两个上述的驱动组件210,两个驱动组件210之间通过传动组件220连接,两个驱动组件210分别位于驱动部200的两侧,两个传动组件220中的转轮212均与转动体110的转动侧112连接,提高驱动部200对翻转部100的驱动强度;传动组件220包括传送链221,传送链221与两个驱动组件210中的驱动轴211连接,并带动两个驱动轴211同步转动,使得两个驱动组件210同步驱动翻转部100运动;驱动部200还包括驱动电机230,该驱动电机230与其中一个驱动组件210连接,具体的,驱动电机230与驱动轴211连接并驱动驱动轴211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撑件120远离工件的一侧与转动体110的转动侧112之间以及第二支撑件130远离工件的一侧与转动体110的转动侧112之间形成安装空间,传动组件220能够置于该安装空间内,使翻转部100与驱动部200的连接更为紧凑。在转轮212的两侧设置有侧壁2121,该两个侧壁2121之间形成安装位,转动体110的转动侧112嵌入该安装位内,侧壁2121对于转动体110具有限位作用,防止转动体110在转动过程中两侧偏移或从转轮212上脱离,保证动力输送效率。

还包括底座300,底座300的两侧设有两个固定架310,固定架310的内侧设置有滚轮320,滚轮320能够跟随转动体110的转动而转动,滚轮320位于固定架310与转动体110之间,对转动体110进行限位,防止转动体110侧翻。转动体110上还设有定位块115,该定位块115设置有两个并分别安装于第一转动段113及第二转动段114上,底座300上设置有用于感应定位块115的传感器330,传感器330感应到定位块115时,向传动组件220发送信号,传动组件220停止运动。

具体的,参照图1,以转动体110顺时针转动为正向,以转动体110逆时针转动为反向,图1为翻转部100的第一状态,此时转动体110已完成逆时针的转动,第一支撑件120的上表面呈水平状态;在转动体110沿反向转动并且传感器330感应到第一转动段113上的定位块115时,驱动组件210停止对转动体110的驱动,转动体110停止转动并静止于当前位置,使第一支撑件120呈水平状态;反之,在转动体110沿正向转动并且传感器330感应到第二转动段114上的定位块115时,驱动组件210停止对转动体110的驱动,转动体110停止并使第二支撑件130保持水平状态。

底座300上还设置有限位柱340,并且限位柱340设置有两组,每组包括两个限位柱340,不同组的限位柱340分别设置于底座300的两侧,两组限位柱340分别于第一转动段113及第二转动段114对应,在第一支撑件120或者第二支撑件130切换至水平状态时,限位柱340的顶部对第一支撑件120或者第二支撑件130进行抵持,防止转动体110转动过度,导致第一支撑件120或者第二支撑件130倾斜,工件从第一支撑件120或者第二支撑件130上滑落。

还包括定位柱350,第一支撑件120与第二支撑件130上还设有若干定位孔121,定位柱350能够插接于定位孔121内,通过将定位柱350安装于不同的定位孔121内,调整第一支撑件120及第二支撑件130上用于容置工件的空间大小。具体的,以第一支撑件120为例,工件放置于第一支撑件120上,第二支撑件130与插接于第一支撑件120上的定位柱350之间形成放置工件的容置空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