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组合的卷带取用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44667发布日期:2020-06-26 20:55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组合的卷带取用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卷状胶带存放和取用器具领域,具体为一种可组合的卷带取用盒。



背景技术:

目前,标签经常运用在实验管理、文档管理、货品管理等场合。而卷状的不干胶标签更是因为存放的便利而广受欢迎。卷状的不干胶标签一般由层叠为一体的防粘带和不干胶带组成,其中不干胶带上印刷有标签,并裁出了标签的边线。使用时,操作人员从边线撕开将标签从防粘带上取出。为了方便卷状标签的存放和取用,操作人员一般要使用到标签取用盒。

现有的标签取用盒,简称取用盒,一般包含了盒体,设置在盒体内的转轴,以及设置在盒体边缘的出带口构成。这些取用盒具有以下问题:标签在取用时不易于从边线上分离,需要操作人员手动扣取标签,降低了取标签的效率;取用盒的使用是单独的,不便于熟练的操作人员对多个取用盒进行同时操作。除此之外,现有的取用盒多数为圆形,常用于手持操作,但忽视了放置在台面等操作环境,而且取用盒的盖子在更换标签时容易丢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组合的卷带取用盒,可解决手持单个取用盒的贴标效率不高,而多卷取用盒的同时操作不方便。进一步的,提高标签的脱落效率的问题,以及手持取用盒疲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组合的卷状带取用盒,包括盒主体,所述盒主体包括:前壳体,后壳体以及连接于所述前壳体与后壳体之间的侧板;所述侧板设置有出带口,所述前壳体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后壳体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前壳体、后壳体与侧板间所围区域内设置有卷带固定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设置为可相互配合的结构,以使一所述盒主体可拆卸地连接于另一所述盒主体。

上述一种可组合的卷状带取用盒,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设置为可相互旋转配合的结构,以使一所述盒主体可拆卸地连接于另一所述盒主体。旋转的连接方式便于两个所述盒主体之间的拆分及合并的操作。

上述一种可组合的卷状带取用盒,进一步有,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设置于所述前壳体的夹板,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设置于所述后壳体的槽孔,所述夹板和槽孔相互配合地沿周向卡接,以使夹板可夹紧地连接于所述后壳体。所述夹板可套入到槽孔内,通过相对的旋转,使得夹板夹紧后壳体的内外壁。

上述一种可组合的卷状带取用盒,进一步有,所述夹板和槽孔的数量为两组以上,相邻的所述夹板的夹角相等,相邻的所述槽孔的夹角相等。两组以上夹板和槽孔确保连接的强度。

上述一种可组合的卷状带取用盒,优选地,两所述盒主体可拆卸地连接时,一所述盒主体上的出带口和另一所述盒主体的出带口并列。当两个盒主体连接为一体时,所述出带口并列使得标签带出待定方向相同,方便于操作。

上述一种可组合的卷状带取用盒,优选地,所述盒主体还包括标签分离顶板,所述标签分离顶板连接于所述侧板外侧,并位于所述出带口的一侧。所述标签分离板起到支撑标签带的弯折,使其折叠为小角度,促使标签从底带分离。

上述一种可组合的卷状带取用盒,进一步有,所述盒主体还包括底带回拉杆,所述底带回拉杆连接于所述侧板的外侧,所述标签分离顶板位于所述出带口与标签分离顶板之间。所述底带回拉杆,限制了剥离标签后的底带的运动轨迹,并使得标签带被固定为设定角度。

上述一种可组合的卷状带取用盒,优选地,所述盒主体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有一支撑平面。取用盒单独使用时,为手持操作,当取用盒组合使用时,可放置在平面上操作。

上述一种可组合的卷状带取用盒,优选地,所述卷带固定部包括支撑轴,所述支撑轴设置于所述前壳体、后壳体和侧板所围合的区域之内。所述支撑轴起到支撑设置有中心孔卷状的标签带旋转的作用,便于标签带的抽取。

上述一种可组合的卷状带取用盒,优选地,所述前壳体和所述侧板的一端一体连接,所述后壳体的一侧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侧板的另一端,所述后壳体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卡扣结构。所述后壳体与侧板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连接板具有韧性和柔性以使,所述后壳体的一侧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侧板的另一端。所述连接板可实得所述盒主体可一体成型,所述卡扣结构便于标签带被放置进盒主体内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标签盒主体的前壳体和后壳体两个面上,设置了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两者设置为可相互配合的结构,使得两个或以上的盒主体可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组合为一体,实现两个乃至多个标签盒可组合到一体使用,便于操作人员可同时对多个标签进行操作,可使不同种类的标签更加直观的展现在操作人员的眼前,提高贴标签的准确性,而且该结构还具有组合方式简单,使用操作直观,一体成型不增加生产制造的成本,使用稳定性好的等优点。

(2)本实用新型还通过设置标签分离和底带回拉杆,使得标签自动脱离于底带,方便操作人员的取用标签,实现条标签的效率的提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的展开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盒主体1,前壳体2,后壳体3,侧板4,出带口5,夹板6,槽孔7,防尘挡板8,标签分离顶板9,底带回拉杆10,卷带板部11,底座板部12,凸条13,支撑轴14,连接板15,卡扣结构16,标签卷带100,单个标签101,标签底带10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组合的卷带取用盒中,其实施方式如下。该可组合的卷状带取用盒,包括:可构成盒底壳的一体成型的前壳体2和侧板4,可构成盒盖的后壳体3。后壳体3与侧板4的形状相互配合,以使后壳体3可盖合于侧板4的开口上。后壳体3和侧板4之间设置有连接板15,连接板15厚度较薄,可使后壳体3和侧板4相对转动地连接板15处,后壳体3还设置有卡扣结构16,位于相对于连接板15的另一侧。前壳体2内固定设置有支撑轴14,支撑轴14与标签卷带100的中心孔配合以支撑其旋转运动。所述前壳体2、后壳体3与侧板4间所围区域内设置有卷带固定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设置为可相互配合的结构,以使一所述盒主体可拆卸地连接于另一所述盒主体。

可以理解的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变形,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盒主体1的组成可以是两个底壳扣合而成,即前壳体2和后壳体3分别和一半的侧板4一体连接,以及其他起到装放标签卷带100作用的盒主体1结构。所述后壳体3和侧板4的以实现形成标签卷带100装放开口的目的,其配合方式还可以是螺纹连接。所述卷带固定部的设置是起到支撑标签卷带100运动为目的的,对于无中心孔的标签卷带100,所述卷带固定部还可使用弹片限制标签卷带100运动自由度的方式。

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中具体有,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设置为可相互旋转配合的结构,以使一所述盒主体1可拆卸地连接于另一所述盒主体1。旋转的拆卸和组合方式方便于使用者的对接操作。可以理解的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变形,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还可以平移的方式可拆卸连接,如在前壳体2上设置条状槽结构,作为第一连接部;在后壳体3上设置凸台结构,作为第二连接部,一盒主体1可用凸台结构平移插装到另一盒主体1的条状槽结构当中,实现可拆卸的固定。又例如,在前壳体2上设置多个悬臂卡扣,作为第一连接部,在后壳体3对应位置卡孔结构,作为第二连接部,一盒主体1可用悬臂卡扣平移卡入到另一盒主体1的卡孔结构当中,以压合加紧的方式可拆卸地连接。

如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中具体有,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设置于所述前壳体2的夹板6,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设置于所述后壳体3的槽孔7,所述夹板6和槽孔7相互配合地沿周向卡接,以使夹板6可夹紧地连接于所述后壳体3。所述夹板6和槽孔7的数量为两组以上,相邻的所述夹板6的夹角相等,相邻的所述槽孔7的夹角相等。两所述盒主体1可拆卸地连接时,一所述盒主体1上的出带口5和另一所述盒主体1的出带口5并列。更具体地有,所述夹板6和槽孔7为扇形形状,以支撑轴14的轴线为中轴线布置,并位于同一圆环位置上,以实现夹板6和槽孔7的位置相互对应,使得夹板6扣入槽孔7内部并通过旋转操作可拆卸地固定。夹板6和槽孔7的旋转转动的限位结构,均相对出带口5就支撑轴14轴线的相位是相对应的,夹板6连接于前壳体2的一端部与槽孔7的一端部在旋转转动后将相接触使两盒主体1固定,夹板6的一端部与槽孔7的一端部都和出带口5的相对夹角相等;再有,夹板6连接于前壳体2顶部的一端,以及槽孔7一端朝周向延伸的弧形孔末端,均相对于出带口5的夹角相等;上述两者之一及其变形均可实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旋转进行限位,限位的结构其中一个相对于出带口5的相对夹角相同,即可实现一盒主体1和另一盒主体1连接时,两者的出带口5时并列的。更具体地的,后壳体3上设置有朝盒主体1内部延伸的防尘挡板8,起到不使用时,防止盒主体1内的标签卷带100积尘。

如图1至4所示,本实施例具中具体有,所述盒主体1还包括标签分离顶板9,所述标签分离顶板9连接于所述侧板4外侧,并位于所述出带口5的一侧。所述盒主体1还包括底带回拉杆10,所述底带回拉杆10连接于所述侧板4的外侧,所述标签分离顶板9位于所述出带口5与标签分离顶板9之间。图中,具体地有,所述标签分离顶板9包括连接于所述侧板4的直导板和连接于所述直板的弯导板,弯导板朝向所述底带回拉杆10倾斜。该结构降低标签卷带100的拉力,防止标签带的断裂,同时便于单个标签101和标签地带之前形成剥离的夹角,方便标签的获取。所述底带回拉杆10为杆状,平行于所述侧板4设置并与侧板4形成以可穿过标签底带102的孔,底带回拉杆10相对于支撑轴14轴线的距离,小于标签分离顶板9端部相对支撑轴14轴线的距离,促使标签底带102与标签分离顶板9形成小角度夹角的同时,也限制标签底带102自由度。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具中具体有,所述盒主体1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有一支撑平面。图中,所述底座的实施方式具体有,所述侧板4包括相连接形成封闭结构的卷带板部11和底座板部12,卷带板部11为适应于标签卷带100的圆形,且支撑轴14的轴线与卷带板部11的轴线重合,底座板部12为梯形,方便握持和放置,梯形的底边可形成支撑平面,便于盒主体1放置在工作平台上使用。更具体的,所述底座板部12还设置有凸条13,所述凸条13可卡接到工作平台上相配合的条状凹槽上,实现盒主体1的放置固定。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该标签盒使用时,通过在支撑轴14上安装标签卷带100,并将带头从出带口5引出,顺着标签分离顶板9的上方绕至其下方,穿过底带回拉杆10与侧板4之间所形成的孔,由于标签卷带100上的单个标签101均有切缝线,底带的回拉将导致单个标签101以一定的夹角从标签底带102上分离,操作人员拉动底带,标签将自动脱离以供取用,而不需要扣出标签。当操作人员需要对多个标签取用进行操作时,可将其中一个取用盒的前壳体2,对准另一个取用盒的后壳体3,将夹板6从槽孔7套入到取用盒的内部,再驱使两个取用盒相对旋转运动,使得夹板6加紧后客体的内壁,实现两个取用盒的可拆卸固定,旋转到极限位置时,两出带口5相互并列,而两标签卷带100也可以并列抽取。同理有,在逆向旋转时,两个取用盒可分离。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实施例来描述的,但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制,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如对于本领域的专业人士是容易想到的,这样的变化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