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成型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68983发布日期:2020-09-18 19:10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成型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易成型包装盒。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使用的包装盒种类越来越多,但是普遍在组装成型上过于复杂,并且在固定盒盖时通常采用封盒贴粘贴在盒盖与盒体的扣合处,这样不仅在封盒的时候需要单独粘贴封盒贴浪费封盒时间,并且在开盒时并不容易开启,必要时还需要借助开盒工具例如剪刀等,上述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易成型包装盒,解决了成型过程麻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易成型包装盒,包括盒体和盒盖,所述盒盖一侧与所述盒体开口边缘一侧铰接,所述盒盖包括顶板、两个插板和延长板,所述顶板一侧与所述盒体开口边缘一侧铰接,所述顶板远离所述盒体的一侧与所述延长板一侧铰接,所述顶板相对的两侧分别铰接两个插板的一侧,所述延长板表面设置易撕条,所述易撕条两端与所述延长板两侧平齐或者超出所述延长板的两侧,所述延长板远离所述顶板的一侧边缘内表面粘贴有胶条。

进一步,所述插板为扇形板状结构,两个所述插板在所述底板两侧镜像对称。

进一步,所述易撕条表面粘贴有加强筋。

进一步,所述盒体的底面包括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三底板、第四底板,所述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三底板、第四底板一侧与所述盒体侧壁一侧铰接,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三底板位于盒体底部开口处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底板和第四底板位于盒体底部开口处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底板和第四底板外形相同且位于所述第三底板两侧镜像对称,所述第二底板和第四底板远离所述第三底板一侧设置有卡口,所述第三底板两侧开设有卡口,所述第一底板远离盒体侧壁的一侧边缘处开设有插口。

进一步,所述盒体侧壁包括依次通过压痕线连接的接舌、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接舌一侧表面与所述第四侧板远离第三侧板的一侧表面粘接,所述第一侧板两侧分别通过压痕线连接顶板和第一底板的一侧,所述第二侧板一侧通过压痕线连接第二底板,所述第三侧板一侧通过压痕线连接第三底板一侧,所述第四侧板一侧通过压痕线连接第四底板一侧。

进一步,所述包装盒由纸板制成。

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包装盒的成型过程简单,插板插在在核盒体内部可以进一步增强包装盒的密封性,保护物品的安全性,当人们需要打开包装盒时直接从易撕条的一端沿着轨迹拉开即可将顶板沿着与盒体之间的铰接处翻开取出物品,不需要借助任何开盒工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易成型包装盒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易成型包装盒整体结构展开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易成型包装盒易撕条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易成型包装盒易撕条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易成型包装盒易撕条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易成型包装盒易撕条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易成型包装盒易撕条外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盒体,2、顶板,3、插板,4、延长板,5、易撕条,6、胶条,7、第一底板,8、第二底板,9、第三底板,10、第四底板,11、卡口,12、插口,13、接舌,14、第一侧板,15、第二侧板,16、第三侧板,17、第四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中心”、“内”、“外”、“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易成型包装盒,包括盒体1和盒盖,所述盒盖一侧与所述盒体1开口边缘一侧铰接,所述盒盖包括顶板2、两个插板3和延长板4,所述顶板2一侧与所述盒体1开口边缘一侧铰接,所述顶板2远离所述盒体1的一侧与所述延长板4一侧铰接,所述顶板2相对的两侧分别铰接两个插板3的一侧,所述延长板4表面设置易撕条5,所述易撕条5两端与所述延长板4两侧平齐或者超出所述延长板4的两侧,所述延长板4远离所述顶板2的一侧边缘内表面粘贴有胶条6,现在市面上使用的包装盒种类越来越多,但是普遍在组装成型上过于复杂,并且在固定盒盖时通常采用封盒贴粘贴在盒盖与盒体1的扣合处,这样不仅在封盒的时候需要单独粘贴封盒贴浪费封盒时间,并且在开盒时并不容易开启,必要时还需要借助开盒工具例如剪刀等,而本申请可以克服上述问题,将物品从盒体1的开口处放入后,将顶板2沿着盒体1之间的铰接处向盒体1内部方向翻折,同时将两个插板3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翻折,将两个插板3沿盒体1开口处插接到盒体1内部,进一步将延长板4沿着与顶板2之间的铰接处向靠近盒体1外表面方向翻折,进一步将延长板4远离顶板2的一侧与盒体1外表面对应的位置处通过胶条6粘接,易撕条5位于延长板4上且位于胶条6与顶板2之间,此时包装盒封盒完毕,过程简单,插板3插在在核盒体1内部可以进一步增强包装盒的密封性,保护物品的安全性,当人们需要打开包装盒时直接从易撕条5的一端沿着轨迹拉开即可将顶板2沿着与盒体1之间的铰接处翻开取出物品,不需要借助任何开盒工具,需要说明的是:顶板2的外形与盒体1开口处外形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易成型包装盒,如图1至2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插板3为扇形板状结构,两个所述插板3在所述底板两侧镜像对称,两个插板3外形相同,插板3形状为直角扇形,插板3中的其一个直角边与顶板2一侧铰接,插板3的另一条直角边靠近盒体1开口处,直角扇形结构方便插板3的顺利插接在盒体1内。

本实用新型的易成型包装盒,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易撕条5表面粘贴有加强筋,加强筋可以是条形塑料片膜还可以是条形纸板,加强筋起到对易撕条5的导向作用,方便人们开启包装盒,加强筋两端可以与易撕条5两端平齐或者短于易撕条5,在易撕条5一端或者两端可以设置有手拉部,手拉部一侧与易撕条5一端一体成型,设置易撕条5后方便包装盒的开启,易撕条5与顶板2一体成型的条状结构,当易撕条5两端与延长板4两侧平齐时,易撕条5的一端或两端的两侧设置有缺口,方便人们对易撕条5的开启,易撕条5还可以是一条点断刀线,还可以是两条平行的断点刀线之间的条状结构,易撕条5的具体外形如图3至7所示,无论易撕条5为哪种外形的情况只要实现方便人们开启包装盒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易成型包装盒,如图2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盒体1的底面包括第一底板7、第二底板8、第三底板9、第四底板10,所述第一底板7、第二底板8、第三底板9、第四底板10一侧与所述盒体1侧壁一侧铰接,所述第一底板7和第三底板9位于盒体1底部开口处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底板8和第四底板10位于盒体1底部开口处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底板8和第四底板10外形相同且位于所述第三底板9两侧镜像对称,所述第二底板8和第四底板10远离所述第三底板9一侧设置有卡口11,所述第三底板9两侧开设有卡口11,所述第一底板7远离盒体1侧壁的一侧边缘处开设有插口12,当包装盒底面成型时首先是将第一底板7沿着与盒体1侧壁之间的铰接处翻折盖在盒体1底部开口处,此时第一底板7远离盒体1侧壁的一侧边缘开设的插口12与对侧的盒体1侧壁形成了矩形的插口12,进一步将第二底板8和第四底板10沿着与盒体1侧壁之间的铰接处向盒体1内部方向翻折,盖在第一底板7的外表面上,进一步将第三底板9沿着与盒体1侧壁铰接处向箱体内部方向翻折,盖在第一底板7和第三底板9的外表面上,同时将第三底板9远离盒体1侧壁的一侧向盒体1内部按压并插接在矩形插口12内,此时盒体1底部成型完毕,由于盒体1底部为自锁底面,因此在物品放入包装盒内后从盒体1的底部不会打开包装盒,本申请的包装盒成型过程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易成型包装盒,如图2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盒体1侧壁包括依次通过压痕线连接的接舌13、第一侧板14、第二侧板15、第三侧板16和第四侧板17,所述接舌13一侧表面与所述第四侧板17远离第三侧板16的一侧表面粘接,所述第一侧板14两侧分别通过压痕线连接顶板2和第一底板7的一侧,所述第二侧板15一侧通过压痕线连接第二底板8,所述第三侧板16一侧通过压痕线连接第三底板9一侧,所述第四侧板17一侧通过压痕线连接第四底板10一侧,本申请的包装盒的侧壁成型时直接将接舌13、第一侧板14、第二侧板15、第三侧板16和第四侧板17沿着同一方向翻折,最终将接舌13一侧表面与第四侧板17一侧表面粘接,为了使得包装盒的外表面没有明显的粘接痕迹保持包装盒外表美观整洁,优选将接舌13的外表面与第四侧板17内表面粘接,本申请的包装盒为封闭式矩形包装盒,具有成型过程简单,使用方便开盒方便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易成型包装盒,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包装盒由纸板制成,纸板包括白卡纸、灰底白、铜版纸、牛皮纸、金卡纸、银卡纸等,具有材料环保,可重复利用和回收,降低成本的有益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