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50019发布日期:2020-10-28 11:51阅读:87来源:国知局
送布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布匹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送布机。



背景技术:

在布料生产过程中,需要将织物经送布机送至打印机并在打印机中进行表面图案打印。为了方便了解送布机的送布速度与打印机的拉布速度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调节送布速度以保证送布速度与拉布速度相匹配,需要在送布机与打印机之间设置浮动辊。将浮动辊与送布方向垂直压在布料上之后利用浮动辊自身的重力压住布料,在生产过程中当打印机的拉布速度提升时,会对布料施加较大的拉力从而使浮动辊上升,此时需要增大送布速度;当拉布速度降低时,对布料的拉力降低从而使浮动辊下降,此时需要调低送布速度。因此,通过观察浮动辊的上升和下降了解打印机的拉布速度的变化以及打印机的拉布速度与送布机的送布速度之间的关系,从而为送布速度的调节提供参考依据。然而,根据生产工艺的需求拉布机的拉布速度的变化具有很大的随机性,而浮动辊的重量是固定的,从而在不同的打印程序中浮动辊的最高点、最低点、以及浮动辊上升至下降的行程会有很大的变动,给观察和监测带来很大的麻烦,也不利于调节送布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送布打印过程中浮动辊的位置变化不稳定的问题,提供一种送布机。

一种送布机,包括浮动辊及浮动辊行程调节装置,所述浮动辊行程调节装置包括:

传动链组件,所述传动链组件与浮动辊连接以使得所述传动链组件在所述浮动辊的带动下同步转动;

同步带组件,与所述传动链组件联接以与所述传动链组件联动;

阻尼驱动部件,与所述同步带组件连接以提供与所述同步带组件移动方向相反的阻尼力。

上述送布机,至少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送布打印程序中浮动辊的最高点、最低点、以及浮动辊上升至下降的行程变化较小,大大方便了对浮动辊位置的观察和监测,有利于调节使送布速度与拉布速度相匹配。

阻尼驱动部件不直接驱动传动链组件,防止频繁施力于传动链组件产生较大应力缩短其使用寿命;传动链组件与同步带组件联动,阻尼驱动部件施力于同步带组件,有利于控制调节较大的浮动辊行程范围。

当浮动辊的行程稳定下来后,其上升到下降行程的中点位置基本稳定,可调节送布机生产过程的整体送布速度水平以使浮动辊上升至下降的行程中点到达合适的位置。例如,当行程中点的位置始终偏高时说明拉布速度始终在相对较高的水平,此时可在原来的基础上全面调高送布速度水平;当行程中点的位置始终偏低时说明拉布速度始终在相对较低的水平,此时可在原来的基础上调低送布机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送布速度水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链组件包括上下设置的两个传动链轮及用于驱动两个所述传动链轮的传动链条,所述浮动辊的端部连接至所述传动链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同步带组件包括两个带轮及用于驱动两个所述带轮的带体,两个所述带轮分别与两个所述传动链轮同轴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尼驱动部件为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同步带组件的移动方向平行,且所述伸缩杆的端部与所述同步带组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位置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浮动辊的位置;

控制单元,与所述位置检测单元及所述送布机通讯连接,用于根据位置检测单元检测的所述浮动辊的位置信息调节所述送布机的送布速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布机还包括:

放布器,设于所述送布机,且所述放布器的轴线与所述送布辊的轴线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布机还包括:

送出辊,可旋转地设于所述送布机;

限位结构,包括相对地设于所述送出辊两端的两个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分别包括固定端以及可绕所述固定端在沿所述送布机宽度方向上摆动的活动端,两个所述限位板的固定端水平高度相等且两个所述限位板的活动端相连,两个所述限位板的活动端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所述限位板的固定端之间的距离;

平整部件,包括设于两块所述限位板彼此相对一侧表面且套在送出辊上的回转连接件、分布于送出辊周向表面且可沿送出辊轴向滑移的展布组件,所述展布组件沿送出辊轴向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所述回转连接件连接;

驱动部件,与两个所述限位板中的一个连接以驱动所述限位板绕其固定端摆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展布组件包括分别分布于所述送出辊两端周向表面的多个滑动体,所述滑动体可沿所述送出辊的轴向滑移,且所述滑动体的端部与对应侧的所述回转连接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出辊上套设定位套,所述定位套外圈周向表面分布有多个沿所述送出辊轴向延伸的定位凸起,多个所述滑动体分别对应嵌入所述定位凸起从而安装于所述送出辊周向表面并可沿所述送出辊的轴向滑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件包括:

螺纹丝杆,与所述送出辊平行且从两个所述限位板中的一个穿过;及

滑动螺母,配合套设于所述螺纹丝杆且与所述限位板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送布机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a-a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c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d-d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1、送布机,1-1、导向槽,

10、浮动辊,11、固定块,12、导向柱,

20、送出辊,201、定位套,201a、定位凸起,30、送布辊,40、导出辊,50、放布器,60、放布架,

110、传动链组件,111、传动链轮,112、传动链条,

120、同步带组件,121、带轮,122、带体,

130、阻尼驱动部件,131、伸缩杆,132、导杆,133、夹持体,

210、限位板,211、固定端,212、活动端,213、安装槽,220、连接杆,221、杆体,222、螺纹套,

300、平整部件,310、回转连接件,311、轴承,311a、外圈,311b、内圈,320、展布组件,321、滑动体,

400、驱动部件,410、螺纹丝杆,420、滑动螺母,430、电机,

510、清灰辊,520、集灰器,521、集灰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背离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所描述的各种实施例作出变化和改进。此外,为了清楚和简洁起见,可能省略对熟知的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应当理解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送布机1,包括浮动辊行程调节装置,浮动辊行程调节装置包括:

传动链组件110,上下布置,传动链组件110与浮动辊10连接以使得传动链组件110在浮动辊10的带动下同步转动;

同步带组件120,与传动链组件110联接以与传动链组件110联动;

阻尼驱动部件130,与同步带组件120连接以提供与同步带组件120移动方向相反的阻尼力。

图中,布匹经送布辊30输入送布机1并在送布机1中各平行导辊的引导下沿着箭头所指的方向移动,最后绕过浮动辊10向前经导出辊40被送出至打印机。在工作过程中,当打印机的拉布速度提升时,对布的拉力提升从而承托浮动辊10使其位置升高,上升的浮动辊10带动传动链组件110转动,传动链组件110转动的同时驱动同步带组件120移动,此时阻尼驱动部件130提供阻尼力使浮动辊10的上升速度下降直至使浮动辊10停止上升,从而降低其上升到最高点的高度,避免上升位置过高;当打印机的拉布速度下降时,对布的拉力下降从而浮动辊10的位置下降,下降的浮动辊10带动传动链组件110反向转动,传动链组件110反向转动的同时驱动同步带组件120反向移动,此时阻尼驱动部件130提供阻尼力使浮动辊10的下降速度变慢直至使浮动辊10停止下降,从而调高其下降到达的最低点的高度,避免下降位置过低。

通过实施上述过程可知,打印程序中浮动辊10的最高点、最低点、以及浮动辊10上升至下降的行程变化较小,大大方便了对浮动辊10位置的观察和监测,有利于调节送布速度使其与拉布速度相匹配。

阻尼驱动部件130不直接驱动传动链组件110,防止频繁施力于传动链组件110产生较大应力缩短其使用寿命;传动链组件110与同步带组件120联动,阻尼驱动部件130施力于同步带组件120,有利于控制调节较大的浮动辊行程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链组件110设于浮动辊10端部。具体的,可将传动链组件110安装于送布机1侧面,送布机1侧面设置导向槽1-1,浮动辊10端部置于导向槽1-1且可沿导向槽1-1上下移动。采用该设置方式方便了安装操作。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传动链组件110可设于浮动辊10中部,此处并不作限制。

参考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链组件110包括上下设置的两个传动链轮111及用于驱动两个传动链轮111的传动链条112,浮动辊10端部连接至传动链条112。该结构设计简易,方便实施安装。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传动链组件110包括三个及以上的链轮以及环绕链轮的传动链条112,此处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浮动辊10端部通过固定块11与传动链条112连接。通过固定块11连接的方式可避免直接连接对传动链条112形成损伤。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上下设置的导向柱12,与固定块11滑动配合以使固定块11沿导向柱12的长度方向滑移。导向柱12具有导向作用,可保证固定块11及浮动辊10始终上下平移,避免使用时间长出现位置偏移。

继续参考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同步带组件120包括两个带轮121及环绕两个带轮121的带体122。该结构设计简易,方便实施安装。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同步带组件120包括三个及以上的带轮121以及环绕带轮121的带体122,此处不作限制。优选的,带体122为扁平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带轮121分别与两个传动链轮111同轴设置。本实施例中,将两个带轮121分别与两个传动链轮111同轴设置,能节约整体装置的安装空间,从而可延长传动链组件110的设置长度,有利于控制调节较大的行程范围。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带轮121的其中一个与两个传动链轮111中的一个同轴设置,也可以与传动链组件110联接实现联动,此处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阻尼驱动部件130为伸缩杆131,伸缩杆131的延伸方向与同步带组件120的移动方向平行,且伸缩杆131的端部与同步带组件120连接。当同步带组件120移动时,伸缩杆131中产生阻尼力使同步带组件120减速直至同步带组件120停止移动,从而使浮动辊10同步停止上下移动。优选的,伸缩杆131为气缸。具体的,可利用精密调压阀控制气缸加压以产生阻尼力,通过同步带组件120给浮动辊10施加阻力降低移动速度直至停止,相当于改变浮动辊10的重量。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伸缩杆131可以是电动伸缩杆131或液压油缸,分别通过电流变化及施加液压力以产生阻尼力,此处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伸缩杆131的端部可滑动地设于与伸缩杆131平行的导杆132。导杆132具有导向作用,可保证伸缩杆131始终沿自身延伸方向伸缩,避免使用时间长偏移其自身的伸缩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伸缩杆131的端部设有夹持体133,夹持体133夹持同步带组件120。具体的,夹持体133可夹持带体122。本实施例中,采用夹持的方式可避免采用螺栓等紧固件直接将夹持体133与带体122相连接,可减少对皮带的表面损伤,延长了使用寿命;且夹持体133直接夹持带体122,可防止带体122变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位置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浮动辊10的位置;

控制单元,与位置检测单元及送布机1通讯连接,用于根据位置检测单元检测的浮动辊10的位置信息调节送布机1的送布速度。

当位置检测单元检测到浮动辊10位置升高时,表明此时拉布机的拉布速度提升,控制单元控制调高送布机1的送布速度以使其匹配拉布速度;当传感器检测到浮动辊10的位置降低时,表明此时拉布机的拉布速度降低,控制单元控制调低送布机1的送布速度以使其匹配拉布速度。从而利用本实施例达到辅助实时调节送布速度的目的,相较于手动调节送布速度的方法来说不需要实时看管,也方便了操作;更重要的是,还能避免由于疏忽大意没有及时手动调节送布机1速度引起浮动辊10的位置上升过高或下降过低与送布机1上的其他部件相碰撞继而引发安全事故。

优选的,位置检测单元为位移传感器,设于传动链组件110上。具体的,位移传感器可选择绝对值编码器,可设于传动链组件110的传动链轮111上,由于传动链轮111是在浮动辊10的带动下发生同步转动,当位移传感器检测到传动链轮111的转动位置变化时,表明浮动辊10的水平位置出现变化,即通过检测传动链轮111的转动位置变化可以反映浮动辊10水平位置的变化。

进一步的,控制单元与阻尼驱动部件130通讯连接。当控制单元判断位置检测单元检测到浮动辊10的水平位置变化过大时,控制调高阻尼驱动部件130的阻尼力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浮动辊10停止移动以防止浮动辊10的位置上升过高或下降过低与送布机1上的其他部件相碰撞继而引发安全事故。

实际送布时发现,很多布匹表面不平整、容易出现褶皱,影响后续打印;此外经送布机1送出的布料容易偏离标准的送布方向,一方面不方便储存布料,另一方面经送布机1送入打印机的方向也会出现偏移,导致打印出的图案歪斜、质量不达标。为此,参考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送布机1还包括:

放布器50,与送布机1的送布辊30相邻设于送布机1,且放布器50的轴线与送布辊30的轴线平行。

放布器50能够回转地放出布料。放布器50与送布机1的送布辊30相邻设于送布机1,且放布器50的轴线与送布辊30的轴线平行,可以保证放布器50放出布料的方向完全垂直于送布辊30,布匹输入送布机1的方向可以保持稳定,从而源头上降低经送布机1送入打印机的布匹方向出现偏移的概率,并且从送布机1出来的布匹也不容易出现褶皱。

本实施例,使得送布方向与预设方向一致,送布的方向与布料的宽度方向垂直,布料送出后可直接卷绕成标准的布卷;另一方面使得后续送入打印机的布料方向保持稳定,不会出现打印图案歪斜的情况。由于从送布机1出来的布匹不容易出现褶皱,从而后续进入打印机后可以打印出质量较好的图案。

为了满足多种实际使用需求,还可在送布机1旁设置放布架60,放布架60可卷绕的布量更大,可满足大批量送布打印需求。当加工的布匹较少时直接采用放布器50放布即可。

在送布机1的使用过程中发现从送布机1送出的布料不够平顺,且经送布机1送出的布料还是有一定的概率偏离标准的送布方向。为此,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送布机1还包括:

送出辊20,可旋转地设于送布机1;

限位结构,包括相对地设于送出辊20两端的两个限位板210,限位板210包括固定端211以及可绕固定端211在沿送布机1宽度方向上摆动的活动端212,两个限位板210的固定端211水平高度相等且两个限位板210的活动端212相连,两个限位板210的活动端212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限位板210的固定端211之间的距离;

平整部件300,包括设于两块限位板210彼此相对一侧表面且套在送出辊20上的回转连接件310、分布于送出辊20周向表面且可沿送出辊20轴向滑移的展布组件320,展布组件320沿送出辊20轴向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回转连接件310连接;

驱动部件400,与两个限位板210中的一个连接以驱动限位板210绕其固定端211摆动。

如图1所示,由于两块限位板210的活动端212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固定端211之间的距离,即两块限位板210分别以固定端211为铰接点向送布机1的外侧倾斜,由于回转连接件310安装在限位板210上,因此回转连接件310上部也会与限位板210共同向送布机1外侧倾斜,即两个回转连接件310的上部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回转连接件310的下部之间的距离。将布通过送布辊30导入送布机1并沿周向铺于送出辊20表面的展布组件320,驱动送出辊20旋转从而将布向前输送,由于展布组件320沿送出辊20轴向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回转连接件310连接,当送出辊20旋转时展布组件320位于送出辊20上部外周表面的部分会沿送出辊20的轴向朝着送出辊20两端滑移,通过与布表面相接触产生的摩擦力将铺于其表面的布沿宽度方向铺展开保持平整;由于展布组件320与送出辊20可共同旋转,随着送出辊20的旋转,展布组件320位于送出辊20上部外周表面的部分会旋转至送出辊20下部,由于两个回转连接件310的下部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回转连接件310的上部之间的距离,因此旋转至送出辊20下部外周表面的展布组件320会沿送出辊20的轴向朝着送出辊20中间滑移,由于送出辊20下部外周表面的展布组件320不会与布接触,因而不会对布匹有影响。

根据上述步骤,随着送出辊20的转动即可利用展布组件320将布铺展开并最终经导出辊40输出。当送布方向偏离预设方向即布面沿自身宽度方向的一侧偏移时,驱动部件400驱动限位板210绕其固定端211向与偏离侧相反的方向摆动,由于回转连接件310、展布组件320与限位板210可同时摆动,从而展布组件320表面的布料可被移动至与偏移方向相反的另一侧,从而可将偏移的布纠正至正确方向上。

上述设计结构不复杂,制造成本较低。不需要人工调节操作,提升了工作效率,对布的铺展平整效果较好;布宽度方向的两侧可始终被限制于边界内,从而使送布方向始终保持与预设方向一致。

由于送布时布的表面平整紧绷,从而可以保证后续进入打印机后可以打印出质量较好的图案。由于送布方向始终保持与预设方向一致,送布的方向始终与布料的宽度方向垂直,布料送出后可直接卷绕成标准的布卷,方便了布料存储;另一方面送入打印机的布料方向很标准,不会出现打印图案歪斜、质量不达标等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活动端212通过与送出辊20平行的连接杆220相连。该设置形式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施。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连接架固定连接,此处不做限制。

优选的,连接杆220的长度可调。连接杆220的长度改变后,可以改变限位板210向外倾斜的幅度,例如,当连接杆220的长度变长时,限位板210向外倾斜的幅度更大,送出辊20旋转过程中,转动至送出辊20上部外周表面的展布组件320部分会沿送出辊20的轴向朝着送出辊20两端滑移更长的距离,从而通过延长滑移量增加对布的作用时长,使布沿自身宽度更充分铺展开,从而更有效地将铺于展布组件320表面的布铺展开消除褶皱。

优选的,连接杆220包括两根杆体221及设于两根杆体221之间用于将杆体221螺纹端对接起来的螺纹套222。操作时,旋转螺纹套222即可使连接杆220伸长或缩短,操作简单方便,且设置成本低。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杆220可以是电动伸缩杆131或气动杆,此处不做限定。

参考图1、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展布组件320包括分别分布于送出辊20两端周向表面的多个滑动体321,滑动体321可沿送出辊20的轴向滑移,且滑动体321的端部与对应侧的回转连接件310连接。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两块限位板210分别以固定端211为铰接点向送布机1的外侧倾斜,由于回转连接件310安装在限位板210上,因此回转连接件310上部也会与限位板210共同向送布机1外侧倾斜,即两个回转连接件310的上部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回转连接件310的下部之间的距离。由于滑动体321的端部与对应侧的回转连接件310连接,当送出辊20旋转时运动至送出辊20上部外周表面的滑动体321会沿送出辊20的轴向朝着送出辊20端部滑移,通过与布表面相接触产生的摩擦力将铺于其表面的布沿宽度方向铺展开消除褶皱;随着送出辊20的旋转,送出辊20上部外周表面的滑动体321旋转至送出辊20下部,由于两个回转连接件310的下部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回转连接件310的上部之间的距离,因此滑动体321旋转至送出辊20下部时会沿送出辊20的轴向朝着送出辊20中部滑移,由于滑动体321旋转至送出辊20下部外周表面时不会与布接触,因而不会对布料有影响。本实施例,设置结构简单,各滑动体321与回转连接件310的连接方式可靠,滑动体321沿送出辊20的移动灵活,有利于与布表面相接触、利用与布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快速将铺于其表面的布沿宽度方向铺展开消除褶皱。

在一些实施例中,送出辊20上固定套设定位套201,定位套201外圈311a周向表面分布有多个沿送出辊20轴向延伸的定位凸起201a,多个滑动体321分别对应嵌入定位凸起201a从而安装于送出辊20周向表面并可沿送出辊20的轴向滑移。采用该设置方式不用直接在送出辊20表面加工装配体,可以降低加工难度,更加易于实施,也能够保证送出辊20的使用强度。可以理解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送出辊20表面围绕周向设有多个滑槽,滑槽沿送出辊20轴向延伸,滑动体321分别对应嵌入滑槽从而设于送出辊20周向表面且可沿送出辊20的轴向滑移。

优选的,滑动体321为滑动条。滑动条易于批量加工和装配。优选的,滑动条表面设有毛条。毛条可以增大与布面之间的摩擦力,可更高效的将铺于其表面的布沿宽度方向铺展开消除褶皱。

在一些实施例中,回转连接件310包括轴承311,轴承311的外圈311a设于限位板210表面,轴承311的内圈311b与展布组件320铰接。具体的,当展布组件320为滑动体321时,将滑动体321的端部直接铰接至轴承311的内圈311b即可。可以理解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回转连接件310包括回转支承,回转支承的一侧端面设于限位板210表面,回转支承的另一侧端面与展布组件320铰接,此处不作限制。

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部件400包括:

螺纹丝杆410,与送出辊20平行从两个限位板210中的一个穿过;

滑动螺母420,配合套设于螺纹丝杆410且与限位板210连接。

具体的,可将电机430等动力部件设于螺纹丝杆410端部,布面沿宽度方向的一侧偏移时,启动电机430直接驱动螺纹丝杆410旋转,滑动螺母420沿螺纹丝杆410的长度方向移动同时带动限位板210向与偏移方向相反的另一侧摆动,回转连接件310、展布组件320与限位板210同时摆动从而将展布组件320表面的布料推至与偏移方向相反的另一侧,达到对布面纠偏的目的,将布料纠正至正确的送出方向后即可使其沿正常的送布方向送出。

优选的,限位板210上设有安装槽213,滑动螺母420嵌入安装槽213且与安装槽213之间具有间隙。当螺纹丝杆410旋转使滑动螺母420沿螺纹丝杆410长度方向移动时,限位板210的倾斜角度会变化,滑动螺母420与安装槽213之间的间隙会为滑动螺母420提供较宽松的空间以防止滑动螺母420被挤压导致变形。

参考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清灰部件,用于清扫布面灰尘,清灰部件包括:

清灰辊510,与送出辊20平行设于送出辊20送出布料的路径上,清灰辊510通过旋转接触送出辊20送出的布料从而清理布料表面的灰尘;

集灰器520,设于送出辊20下方以收集清灰辊510清理的灰尘。驱动清灰辊510转动时,清灰辊510会与布料表面旋转接触,从而通过与布料表面发生相对移动清扫布料表面的灰尘,清理的灰尘掉落至集灰器520被收集,也可每隔一段时间将清灰辊510表面集聚的灰尘清理并收集到集灰器520中。优选的,清灰辊510表面设有毛刷或静电吸附材料,利用毛刷接触清扫或静电吸附的方式将灰尘与布表面分离,提高清灰的效率。

优选的,集灰器520包括集灰槽521,集灰槽521与清灰辊510平行设于清灰辊510正下方。集灰槽521直接收纳清灰辊510清理的灰尘,从而避免灰尘掉落至地面污染车间生产环境。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压力传感器,设于送布机1的送布出口两侧,用于监测其与送出布料侧边接触产生的压力;

控制单元,与压力传感器及驱动部件400通讯连接,用于根据压力传感器监测到的压力控制驱动部件400启动以驱动限位板210摆动。

压力传感器监测与送出布料侧边接触产生的压力并将参数传至控制单元,当压力值大于预设值时控制驱动部件400启动从而驱使限位板210向与偏移方向相反的方向摆动,从而实时纠偏,不需要人为操作驱动部件400,避免因操作疏忽导致的生产质量下降。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