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高度的龙门吊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29651发布日期:2020-09-15 19:30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变高度的龙门吊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的换梁施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可变高度的龙门吊机。



背景技术:

由于设计年代久远、开通运行时间长,既有铁路桥梁存在大量的带病服役梁桥。在既有线路上通过调整列车运行图或列车运行空隙利用龙门吊或支架横移等方案可实施桥梁换架作业,此种作业模式具有不需修建便线,耗资少,无环境污染,工期较短等优点。

龙门吊在施工作业时,铁路上的待换梁处会设置导梁,通过导梁则可对龙门吊进行支撑。因此设置龙门吊支架对龙门吊进行支撑并运送至导梁上,从而使得龙门吊得以对旧梁进行拆除以及对新梁进行安装。

龙门吊支架在架设龙门吊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在运输时不超过高度限界,龙门吊支架具有连接部以及支撑臂,且支撑臂可在连接部上升降。当龙门吊支架的的支撑臂下降到最低处时,龙门吊的高度最低,可顺利穿过铁路;当将龙门吊运送至导梁处时,因导梁具有一定厚度,因此需要将龙门吊支架的支撑臂上升,并对支撑臂进行固定,此时支撑臂则足以对龙门吊进行支撑且使得龙门吊的底端恰好达到导梁高度,从而便于龙门吊的下放。但是支撑臂的升降若是借助如人力或机械的力量去实现则较为繁琐。

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可变高度的龙门吊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高度的龙门吊机,以解决龙门吊支架的支撑臂升降过程较为繁琐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变高度的龙门吊机,包括设有起吊系统的承载部以及固定在承载部下端两侧的第一支撑部,还包括第二支撑部以及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支撑部在第二支撑部上做升降运动,第一支撑部上设有用于与龙门吊支架连接的连接构件。

优选地,第一支撑部滑动连接在第二支撑部上,驱动机构为液压装置,第一支撑部通过液压装置的伸缩实现在第二支撑部上的升降。

优选地,位于承载部两侧的第一支撑部均包括一对对称设置的第一支腿,第一支腿底端均开设有导向孔,第二支撑部包括插设在导向孔内的第二支腿,位于承载部同侧的第二支腿的底端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液压装置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块与承载部连接。

优选地,第二支腿的底端设有行走轮。

优选地,位于承载部同侧的两个第一支腿之间设有第一连接块。

优选地,第二连接块设有凹陷部,液压装置的底端设置在凹陷部的凹面上。

优选地,液压装置的两端分别与承载部、第二连接块之间铰接。

优选地,液压装置与承载部形成有第一转动轴,液压装置与第二连接块形成有第二转动轴,第一转动轴与第二转动轴之间相互垂直。

优选地,连接构件为支撑块,支撑块设置在第一支腿靠近承载部的一侧。

优选地,第一支腿与承载部之间设有斜支撑。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龙门吊上设置驱动机构完成升降,并通过该升降完成龙门吊支架状态的切换,从而使得龙门吊能够顺利下放至导梁上,在该过程中,不但能效避免龙门吊在运输时超出铁路限界等问题,而且减少了其他设备的投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导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龙门吊沿铁路方向运送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示中龙门吊下放至导梁机臂端部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龙门吊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基座部;200、支撑臂;201、一号连接块;202、二号连接块;300、连接部;400、限位部;401、限位块;601、导梁机臂中部;602、横垫梁;603、导梁机臂端部;710、第一支撑部;711、第一支腿;712、连接构件;713、第一连接块;720、第二支撑部;721、第二支腿;722、第二连接块;723、行走轮;724、凹陷部;730、承载部;731、斜支撑;740、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导梁架设在既有铁路线上,导梁具有沿铁路行进方向的导梁机臂中部601以及沿桥墩方向的横垫梁602,导梁机臂中部601以及横垫梁602形成一个矩形,其中导梁机臂中部601用于为龙门吊提供运行轨道以便于龙门吊在导梁机臂中部601上移动并对新旧梁进行起吊,而横垫梁602则架设在桥墩上用于对导梁机臂中部601进行支撑,另外导梁机臂中部601的两端均延伸出导梁机臂端部603,该导梁机臂端部603则用于为龙门吊进入导梁机臂中部601提供一定的工作空间,即引导龙门吊通过导梁机臂端部603运行至导梁机臂中部601上。

如图2-3所示,在实施过程中,将龙门吊架设在本装置的支撑臂200上并置于运梁专列上,然后通过运梁专列在既有铁路线上前行,在运梁专列前行过程中,为了确保龙门吊不超过铁路的宽度限界,龙门吊的长度方向与铁路行进方向一致。龙门吊运送至导梁机臂端部603时,此时本装置则位于相邻的导梁机臂端部603之间,此时需要进行龙门吊的旋转以及下放,通过人工推动支撑臂200即可通过连接部300在基座部100上水平旋转。

如图4所示,龙门吊支架,包括基座部100和用于架设龙门吊的支撑臂200,基座部100与支撑臂200之间设有用于支撑臂200水平旋转的连接部300,连接部300的上端插入支撑臂200预留的圆形通孔内,该圆形通孔与连接部300的插入端相匹配,圆形通孔的顶端开口处限位部400,从而便于支撑臂200在升起状态下对其进行限位固定。

如图5所示,龙门吊包括设有起吊系统的承载部730以及固定在承载部730下端两侧的第一支撑部710,还包括第二支撑部720以及驱动机构740,驱动机构740用于驱动第一支撑部710在第二支撑部720上做升降运动,第一支撑部710上设有用于与龙门吊支架连接的连接构件712。在本实施例中,工作人员通过连接构件712与支撑臂200之间形成固定关系,此时驱动机构740对第一支撑部710施力,从而使得第一支撑部710相对于第二支撑部720上升,在该过程中,连接构件712也带着支撑臂200向上运动,当支撑臂200上升到合适位置时,驱动机构740暂停工作,此时通过限位部400将支撑臂200进行限位。

如图4-5所示,限位部400包括一对称设置的限位块401,而限位块401相互远离的一端均通过铰接的方式与支撑臂200活动连接,而限位块401相互靠近的一端则可通过卡接的方式与支撑臂200进行固定连接。支撑臂200上对应两个限位块401相交线的两端均固定有一号连接块201,一号连接块201与两个限位块401上均对应开设有定位销孔,一号连接块201则与限位块401之间通过将定位销插入定位销孔内完成卡接。而一号连接块201的两侧则均对称设有二号连接块202,相对应的二号连接块202与限位块401之间则通过转轴实现铰接。

当限位部400对支撑臂200限位成功后,驱动机构740继续工作,从而使得第二支撑部720上升,此时龙门吊的最底端即第二支撑部720的底端应位于导梁机臂端部603的顶端或者略高,从而便于支撑臂200的旋转,当支撑臂200旋转90°之后,龙门吊的位置则符合其工作状态。若是第二支撑部720的底端与导梁机臂端部603的顶端恰好齐平,则可以直接对龙门吊下放,若是第二支撑部720的底端略高于导梁机臂端部603的顶端,为了保证龙门吊下放的稳定性,可先伸长第二支撑部720,待其底部与导梁机臂端部603的顶端接触后,再停止驱动机构740的工作。此时,龙门吊已经完整下放至导梁机臂端部603的顶端,工作人员可解除连接构件712与支撑臂200之间的固定关系,龙门吊则可通过导梁机臂端部603运行至导梁机臂中部601并准备工作。当龙门吊工作结束后,龙门吊的回收步骤则与上述步骤相反,在此不做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龙门吊上设置驱动机构740从而使得龙门吊得以升降,龙门吊的升降并不能使得其本身具有稳定下放至导梁的效果,但是通过龙门吊的升降却可以带动支撑臂200的升降,利用支撑臂200的升降使得龙门吊可稳定下放。且在上述结构中,龙门吊支架首先可不需要外力提升器支撑臂200,从而减少施工设备的使用,简化了施工工序,也不需要在其本身结构上设置顶升装置而控制支撑臂200的升降,若是在龙门吊支架本身设置顶升装置,不但其旋转结构更难以实现,其顶升装置也会占用一定纵向空间,从而导致超过铁路高度限界的问题。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710滑动连接在第二支撑部720上,驱动机构740为液压装置,第一支撑部710通过液压装置的伸缩实现在第二支撑部720上的升降。第一支撑部710与第二支撑部720之间采用滑动连接的方式结合,即二者的相对滑动的行程即为升降高度,当龙门吊下降后,其高度较低,可有效减少龙门吊支架的高度,有效避免出现超过铁路高度限界的问题,且可最大程度上节省龙门吊支架的耗材。滑动连接则可采用常见的连接方式,例如滑轨、滑槽之间的配合等。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位于承载部730两侧的第一支撑部710均包括一对对称设置的第一支腿711,第一支腿711底端均开设有导向孔,第二支撑部720包括插设在导向孔内的第二支腿721,位于承载部730同侧的第二支腿721的底端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块722,液压装置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块722与承载部730连接。在本方案中,第二支腿721与第一支腿711通过上述滑动方式进行连接,通过导向孔对第二支腿721的导向作用,可有效增强第二支腿721与第一支腿711相对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且不需要额外设置其他滑动装置,通过设置第二连接块722则为液压装置提供了受力点,便于其对第二支腿721与第一支腿711之间进行施力从而完成二者之间的滑动,且第二连接块722可对第二支腿721之间形成支撑,从而也提高了其稳定性。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支腿721的底端设有行走轮723。通过设置行走轮723则可便于结构的移动。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位于承载部730同侧的两个第一支腿711之间设有第一连接块713。设置第一连接块713则可对第一支腿711之间形成支撑,从而增强其结构稳定性,且第一连接块713也可对液压装置的附属结构进行放置,有效的节省了空间。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块722设有凹陷部724,液压装置的底端设置在凹陷部724的凹面上。液压装置与第二连接块722均为独立个体,其连接需要通过连接件实现,该连接件可设置在液压装置底端,当液压装置收缩时,第二连接块722也向第一连接块713位置移动,因为连接件的存在,会导致第二连接块722与第一连接块713无法接触,即导致第二支腿721无法完全收回导向孔内,因此在龙门吊的工作过程中会出现结构不稳定的情况,为此,通过设置凹陷部724则可对连接件进行预安装,从而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液压装置的两端分别与承载部730、第二连接块722之间铰接。在第二支腿721与导向孔的滑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滑动方向略微偏移的情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液压装置产生破坏,而液压装置的两端分别与承载部730、第二连接块722之间铰接则可较好的避免该情况,即液压装置可根据外力自行偏移纠错,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液压装置与承载部730形成有第一转动轴,液压装置与第二连接块722形成有第二转动轴,第一转动轴与第二转动轴之间相互垂直。本实施例则是对液压装置的两端与承载部730、第二连接块722的铰接位置进行限定,通过第一转动轴与第二转动轴之间相互垂直关系,可使得液压装置在最大程度上进行纠错偏移,从而优化对液压装置的保护效果。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构件712为支撑块,支撑块设置在第一支腿711靠近承载部730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构件712为支撑块即可使得龙门吊架设在龙门吊支架上,再通过常规的紧固设备即可完成支撑块与龙门吊支架的固定。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腿711与承载部730之间设有斜支撑731。设置斜支撑则可进一步提高第一支腿711与承载部730之间的结合强度,从而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