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42431发布日期:2020-11-19 19:22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装箱。



背景技术:

传统铁路敞车平板加凹形草支垫装载运输钢卷货物的运输方式,具有转运效率低、装卸储存货物不方便以及回程空载运输导致单趟运输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而铁路货运市场上现有的大部分钢卷运输集装箱是底架带有支架的全敞开式集装箱,该种集装箱没有顶板和侧板且只适用于装载卷状货物,这就造成在回程运输时无法装载普通的干货或散装货物,运输的货物种类比较单一,导致回程普遍存在集装箱空箱折返的现象,无法实现“重去重回”的运输。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采用传统集装箱加可拆卸钢卷托架的方式来运输钢卷,部分解决了上述难题。这种运输方式是在集装箱内放置托架,并通过托架上的连接装置与集装箱可拆卸地连接,再往集装箱内装入卷状货物进行运输。当回程要实现运输干货或者散状货物时,必须先移除托架,再将托架进行多层堆叠装箱运输,这样一来就占用了集装箱的货运容积,且增加了单位货物的运输成本。

此外,由于钢卷等卷状货物的重量极高,现有的运输方式装载过重的卷状货物时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集装箱,以至少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包括:

底架,所述底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根底侧梁以及连接在两根所述底侧梁之间且间隔设置的多根底横梁,所述底横梁上设置有地板;

至少一个装载部,所述装载部连接在两根所述底侧梁以及相邻的两根所述底横梁之间,并且构造为具有向所述集装箱的底部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放置卷状货物;

至少一对盖板,一对所述盖板可开合的设置在所述装载部两端的底侧梁上,当一对所述盖板盖合所述装载部时,所述盖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地板的上表面平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利用地板下方的空间装载卷状货物,并且盖板可盖合装载部,能够在卸下卷状货物后装载其它散货,并且盖板盖合装载部后不减少原本的容纳空间,能够装载更多的散货,运输成本低;此外装载部连接在底横梁和底侧梁之间,能够将货物的载荷传递给主结构梁,提高了承重,增加了可装载货物的种类,且大大提高了运输安全。

进一步地,所述装载部包括:

封板,所述封板连接在两根所述底侧梁之间以形成所述凹槽的底部,并且所述封板到地面的距离小于所述地板到地面的距离,所述封板的宽度小于所述凹槽的开口的宽度;

一对支撑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封板的两侧,所述支撑部的本体的顶部连接至所述底横梁,所述本体的底部连接至所述封板,以形成向所述封板的方向倾斜的支撑面。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的本体包括:

斜板,所述斜板朝向所述卷状货物的一面构成支撑面;

顶板,所述顶板连接在所述斜板的顶端和所述底横梁之间;

立板,所述立板连接在所述斜板的底端和所述封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还包括至少一个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竖直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下方,并且与所述本体的形状相适应,所述加强板连接至所述底横梁。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还包括:

竖直翻边,从所述顶板远离所述斜板的一端竖直向下弯折;

水平翻边,从所述立板远离所述斜板的一端沿水平方向朝远离所述封板的一侧弯折;其中,

所述竖直翻边与所述水平翻边包围所述加强板。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还包括至少一个垫板,所述垫板设置在所述斜板的支撑面上,以减少放置所述卷状货物时的冲击。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上间隔预定距离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顶板的底面设置有与所述通孔相对应的固定部。

进一步地,所述集装箱还包括至少两个限位梁,所述限位梁的两端设置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的连接槽以及能够依次穿过所述连接槽和所述通孔固定至所述固定部的第一连接件,至少两个所述限位梁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封板的两侧的所述顶板上,以限制所述卷状货物在所述集装箱宽度方向上的移动,当所述盖板盖合所述开口时,所述限位梁可以放置于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包括沿集装箱宽度方向设置的盖板纵梁、垂直于所述盖板纵梁的盖板横梁以及覆盖所述盖板纵梁和所述盖板横梁的面板。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纵梁的底表面上设置有缓冲垫,所述面板上设置有用于拉起所述盖板的卧环和用于与所述集装箱的侧壁连接以将所述盖板维持在打开状态的第二连接件。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盖板处于打开状态;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盖板处于盖合状态;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的透视示意图,其中集装箱处于装载卷状货物的状态;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装载卷状货物时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的底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的装载部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的盖板的立体示意图;以及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的限位梁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集装箱110:底架

111:底侧梁112:地板

113:封板114:侧壁

115:底横梁120:支撑部

121:斜板122:顶板

123:立板124:竖直翻边

125:水平翻边126:加强板

127:通孔128:固定部

129:垫板130:盖板

131:盖板纵梁132:盖板横梁

133:面板134:卧环

135:第二连接件136:缓冲垫

140:限位梁141:连接槽

142:第一连接件150:装载部

151:本体152:支撑面

200:卷状货物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悉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非限制。

应予以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下面将结合图1到图8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装箱进行详细描述。

其中,参考图1、图2、图3、图4和图5,集装箱100包括底架110、至少一个装载部150和至少一对盖板130。底架110包括间隔设置的两根底侧梁111以及连接在两根底侧梁111之间且间隔设置的多根底横梁115,底横梁115上设置有地板112;装载部150连接在两根底侧梁111以及相邻的两根底横梁115之间,并且构造为具有向集装箱100的底部凹陷的凹槽,凹槽用于放置卷状货物200;一对盖板130可开合的设置在装载部150两端的底侧梁111上,当一对盖板130盖合装载部150时,盖板130的上表面与地板112的上表面平齐。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集装箱100设置了三个装载部150和三对盖板130。其中,每一个装载部150对应一对盖板130。集装箱100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装载需求及卷状货物200尺寸设置不同数量的装载部150和盖板130,例如设置一个装载部150和一对盖板130,两个装载部150和两对盖板130,四个装载部150和四对盖板130或者五个装载部150和五对盖板130等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利用地板下方的空间装载卷状货物200,盖板130可盖合装载部150,能够在卸下卷状货物200后装载其它散货,并且盖板130盖合装载部150后不减小原本的容纳空间,能够装载更多的散货,降低了货运成本;此外装载部150连接在底横梁115和底侧梁111之间,能够将货物的载荷传递给主结构梁,提高了承重,增加了可装载货物的种类,且大大提高了运输安全。

具体地,两根底侧梁111之间连接有封板113,并且封板113到地面的距离小于地板112到地面的距离,优选地,封板113连接在两根底侧梁111的底部之间。

封板11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支撑部120,支撑部120的本体151在集装箱100宽度方向上的两端连接至底侧梁111,本体151的顶部连接至底横梁115,本体151的底部连接至封板113。由于封板113的宽度小于凹槽的开口的宽度,装载部150构成的凹槽大致呈倒置的等腰梯形。梯形的两条斜边所在的面构造为向封板113的方向倾斜的支撑面152,用于支撑卷状货物200。

下面请参考图6,支撑部120的本体151由斜板121、顶板122和立板123组成。顶板122大致水平设置,并且连接在斜板121的顶端和底横梁115之间;立板123大致竖直设置,并且连接在斜板121的底端和封板113之间;斜板121向封板113的方向倾斜设置,由此斜板121朝向卷状货物200的一面构成支撑面152。顶板122远离斜板121的一端竖直向下弯折形成竖直翻边124,立板123远离斜板121的一端沿水平方向朝远离封板113的一侧弯折形成水平翻边125。当盖板130盖合装载部150时,盖板130被本体151的顶板122所支撑。顶板122上间隔预定距离设置有多个通孔127,顶板122的底面设置有与通孔127相对应的固定部128。固定部128优选为螺母。

为了进一步提高支撑部120的本体151的承载能力,本体151的下方设置有若干个加强板126,优选设置六个加强板126,当需要更强的承载能力时,也可以设置八个、九个或十个加强板126。

加强板126大致竖直的设置在本体151的下方,其形状与本体151的形状相适应。也就是说,顶板122、斜板121和立板123均与加强板126贴合并且竖直翻边124与水平翻边125包围加强板126。加强板126远离封板113的一端连接至底横梁115。

此外,斜板121的支撑面152上设置有若干个垫板129,以减少放置卷状货物200时的冲击。能够理解,垫板129的数量可以根据卷状货物200的尺寸决定,优选为设置六到十二个。垫板129优选为橡胶材质,并通过铆钉固定在斜板121上。

下面请参考图7,盖板130通过铰链可枢转的连接至底侧梁111。盖板130包括沿集装箱100宽度方向设置的盖板纵梁131、垂直于盖板纵梁131的盖板横梁132以及覆盖盖板纵梁131和盖板横梁132的面板133。交叉设置的盖板纵梁131和盖板横梁132能够在盖板130盖合装载部150而装载散货时,提高盖板130的承载力,提高安全性。

优选地,盖板纵梁131盖合装载部150的一面上设置有缓冲垫136,用于减少盖板130对装载部150的冲击。面板133上设置有用于拉起盖板130的卧环134和用于与集装箱100的侧壁114连接以将盖板130维持在打开状态的第二连接件135。第二连接件135优选为链条或者弹性件,集装箱100的侧壁114上设置有固定钩,第二连接件135挂在固定钩上。

下面请参考图8,集装箱100还包括至少两个限位梁140,限位梁140的两端设置有连接槽141,限位梁140两端的连接槽141之间的距离与一对支撑部120的两个顶板122上的通孔127之间的距离相对应,以使得第一连接件142能够依次穿过连接槽141和通孔127,连接至固定部128。第一连接件142优选为螺栓,进而使得限位梁140可拆卸地连接在封板113的两侧的顶板122之间。

当装载部150中装有一个卷状货物200时,限位梁140固定在卷状货物200的两侧,防止卷状货物200在集装箱100的宽度方向上发生移动。当卷装货物的尺寸较小,在一个装载部150中能够容纳多个卷状货物200时,至少设置卷装货物数量加一个限位梁140。可选地,一个装载部150中设置两个卷状货物200时,安装三根限位梁140;一个装载部150中设置三个卷状货物200时,安装四根限位梁140。或者可以每一个卷状货物200均设置两根限位梁140。当盖板130盖合装载部150时,限位梁140可以放置在装载部150的凹槽内。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装箱100可以是硬开顶集装箱,卷装货物从硬开顶集装箱的顶部吊装至装载部150。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