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气管传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60931发布日期:2020-09-29 09:15阅读:64来源:国知局
排气管传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装配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排气管传送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的排气管是汽车装环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汽车排气管往往是从排气管传送流水线向上装配至位于流水线上方的汽车壳体中,排气管的传送、装配效率决定整车的装配效率。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汽车排气管的传送和装配往往耗时耗力,一般方式为传送带将载有排气管的托盘传送至装配位置,操作人员取下排气管后,多个操作人员在汽车下方将排气管举起,另一操作人员将其安装至汽车下方;此外,还需一操作人员将托盘回收并运送到排气管进料位置,便于循环使用托盘。这种排气管的传送方式需专人回收和运送托盘至进料位置,自动化程度低,人力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排气管传送系统,旨在解决汽车排气管的传送过程中托盘回传的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排气管传送系统,包括

托盘,用于承载待装配的排气管;

第一传送通道,具有相对设置的进料端和卸料端,用以将装载有待装配排气管的托盘自所述进料端传送至所述卸料端,

第二传送通道,设于所述第一传送通道下方,所述第二传送通道具有相对设置的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位于所述卸料端的下方,所述出口位于所述进料端的下方;以及,

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具有上升至与所述卸料端对接的上升位置,以及下降至与所述进口对接的下降位置,以在所述托盘被传送至所述卸料端后,将所述托盘自所述第一传送通道移送至所述第二传送通道,以回收所述托盘。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送通道包括沿所述第一传送通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自所述进料端至所述卸料端呈向下倾斜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送通道还包括阻挡板24,设于所述第一传送通道的卸料端,所述阻挡板24沿上下向可活动设置,具有向上移动至高出所述第一滑轨以阻挡所述托盘的阻挡位置,以及向下移动至低于所述第一滑轨的放行位置。

可选地,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安装板,设于所述升降平台的下降位置处;

所述安装板上远离所述第二传送通道的一侧设有向上延伸的顶杆,用以当所述升降平台下降至下降位置处时,使所述升降平台朝向所述第二传送通道向下倾斜。

可选地,所述排气管传送系统还包括第一感应开关、第二感应开关和第三感应开关,所述第一感应开关设于所述第二传送通道内靠近所述进口处,以在感应到所述托盘被移送至所述第二传送通道后,控制所述升降平台上升;所述第二感应开关设于所述升降平台和所述安装板板之间,以在感应到所述升降平台上升至上升位置后,控制所述阻挡板向下移动至所述放行位置;所述第三感应开关设于所述第一传送通道内靠近所述卸料端处,以在感应到所述托盘被移送至所述升降平台后,控制所述阻挡板向上移动至所述阻挡位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传送通道包括沿所述第二传送通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自所述进口至所述出口呈向下倾斜设置;和/或,

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升降平台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升降平台活动。

可选地,所述排气管传送系统还包括排气管装配架,设于所述升降装置远离所述第一传送通道的一侧,

所述排气管装配架包括可沿上下向活动的提升架,所述提升架具有向上托举所述排气管至待装配汽车处的托举位置,以及下降至接收所述排气管的初始位置。

可选地,所述排气管装配架沿所述第一传送通道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具有垂直于所述第一传送通道长度方向的前后向;

所述排气管装配架的上端面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形成一上下向延伸的导向孔;所述提升架包括提杆和托举台,所述提杆可活动安装于所述导向孔内,所述托举台设于所述提杆的上端,所述托举台的上端面设有卡槽,用于卡置限位所述排气管。

可选地,所述排气管装配架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

踏板,一端铰接安装于所述排气管装配架的下部前侧,另一端具有上下向的活动行程;

多个第一定滑轮,固定安装至所述排气管装配架;

第一牵引绳,一端连接所述踏板具有上下向活动行程的端部,另一端经多个所述第一定滑轮后连接至所述提杆的下端;

其中,所述踏板处于向下活动时所述提杆被抬升,以使所述提升架处于托举位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

支架,沿前后向活动安装于所述排气管装配架,且位于所述提杆的下方;具有向前运动至所述提杆下方以供所述提杆搁置的支撑位置,以及向后运动避所述提杆的避让位置;

提手,一端铰接安装于所述排气管装配架的上部前侧,另一端具有前后向的活动行程;

多个第二定滑轮,固定安装至所述排气管装配架;

第二牵引绳,一端连接所述提手具有前后向活动行程的端部,另一端经多个所述第一定滑轮后连接至所述支架;

其中,所述提手处于向前活动时所述支架离开支撑位置,所述提杆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下降,以使所述提升架处于初始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排气管传送系统包括第一传送通道、第二传送通道和升降装置,第二传送通道位于第一传送通道的下方,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平台,升降平台具有与第一传送通道的卸料端对接的上升位置,以及与第二传送通道的进口对接的下降位置。排气管传送过程中,载有排气管的托盘沿第一传送通道从进料端移动至卸料端,并进一步移动至处在上升位置的升降平台上,然后,排气管被取走用于装配,升降平台下降至下降位置,并将托盘移送至第二传送通道,托盘沿第二传送通道从其进口移动至出口,实现了托盘自动化回传,节省人力,提高了排气管的传送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气管传送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传送通道、第二传送通道和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排气管装配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气管传送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第一传送通道、第二传送通道和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排气管装配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排气管传送系统包括托盘1、第一传送通道2、第二传送通道3、升降装置4和排气管装配架5。其中,托盘1、第一传送通道2、第二传送通道3和升降装置4,用于将排气管从进料位置传输至装配位置,并实现托盘1的自动化回传,排气管装配架5可上下升降设置,用于将排气管托举至位于排气管装配架5上方的待装配汽车处。

进一步参阅图1,第一传送通道2具有相对设置的进料端22和卸料端21,用以将装载有待装配排气管的托盘1自进料端22传送至卸料端21;第二传送通道3设于第一传送通道2下方,第二传送通道3具有相对设置的进口31和出口32,且进口31位于卸料端21的下方,出口32位于进料端22的下方;升降装置4包括升降平台41,升降平台41具有上升至与卸料端21对接的上升位置,以及下降至与进口31对接的下降位置,以在托盘1被传送至卸料端21后,将托盘1自第一传送通道2移送至第二传送通道3,以回收托盘1。

在传送和装配排气管时,操作人员在主框架的进料端22将排气管放置在托盘1上,托盘1将排气管托送至升降平台41,卸料端21操作人员将排气管搁置在排气管升降平台41,排气管升降平台41将排气管向上托举至待装配汽车处用于装配,同时,升降平台41下降至下降位置将托盘1回收;然后,升降平台41上升至初始位置以再次接收托盘1,排气管升降平台41在装配完该排气管后下降至初始位置以再次接受排气管。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排气管传送过程中,载有排气管的托盘1沿第一传送通道2从进料端22移动至卸料端21,并进一步移动至处在上升位置的升降平台41上,然后,排气管被取走用于装配,升降平台41下降至下降位置,并将托盘1移送至第二传送通道3,托盘1沿第二传送通道3从其进口31移动至出口32,实现了托盘1自动化回传,节省人力,提高了排气管的传送效率。

托盘1从第一传送通道2的进料端22移动至卸料端21方式不做限制,如可以使用传送带或传送链条进行传输。本实施例中,利用高度差异,设置进料端22的高度高于卸料端21,使托盘1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从进料端22滑至卸料端21,而不借助电机等驱动机构,节省成本。具体地,第一传送通道2还包括第一滑轨23,用于传输托盘1,第一滑轨23从进料端22至卸料端21呈向下倾斜延伸设置,以使托盘1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从进料端22滑至卸料端21。此外,采用这种类似滑梯的传输方式,在传输托盘1时,是将多个托盘1顺次堆积在第一滑轨23上,当位于卸料端21的第一个托盘1移动至升降平台41后,下一个托盘1立即补充该位置,使得卸料端21始终有排气管供应。如此,既可及时补充排气管,又不会造成排气管堆积,排气管的供给很好地匹配排气管的装配速度,提高了传送质量和装配效率;同时,也不必像传送带传输时,需要安装专人控制传送带的传送速度以防排气管堆积或供应不足,节省人力成本。

在采用上述类似滑梯的方式传输托盘1时,当升降平台41下降至下降位置回收托盘1时,为阻挡下一个载有排气管的托盘1滑出第一传送通道2的卸料端21,故在第一传送通道2的卸料端21设计阻挡板24,阻挡板24可沿上下向活动设置,具有向上移动至高出第一滑轨23以阻挡托盘1的阻挡位置,以及向下移动至低于第一滑轨23的放行位置。当升降平台41从下降位置回到上升位置时,阻挡板24下降,以使载有排气管的托盘1滑至升降平台41上,然后,阻挡板24上升以阻挡下一个托盘1移动。

托盘1从第一传送通道2移送至升降平台41,以及从升降平台41移送至第二传送通道3的方式不做限制,一实施例中,升降平台41设置有传送带或传送链条,该传送带和传送链条能够双向传动,通过控制链条的转动方向可实现从第一传送通道2的卸料端21接收托盘1,或把托盘1传送至第二通道的进口31。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传送通道2采用滑轨的传输方式,托盘1从第一滑轨23的从进料端22滑至卸料端21后,依靠滑动惯性即可滑至升降平台41。

为将托盘1从升降平台41移动至第二传送通道3,本实用新型中,升降装置4还包括安装板42,设于升降平台41的下降位置处,用于支撑位于下降位置的升降平台41;安装板42的上端面远离第一传送通道2的一侧设置向上延伸的顶杆43,当升降平台41下降至下降位置处时,顶杆43将升降平台41远离第二传送通道3的一侧顶起,使升降平台41朝向第二传送通道3向下倾斜设置,进而使托盘1从升降平台41朝向第二传送通道3的一侧滑出。本实施例中,利用升降平台41的一侧被抬高,使托盘1从升降平台41较低的一侧滑出,如此可免去使用电机、转动链条等驱动机构,结构设计简单、实用,成本低。

进一步地,托盘1从第二传送通道3的进口31移动至出口32的方式不做限制,如可以使用传送带或传送链条进行传输。本实施例中,第二传送通道3包括沿第二传送通道3延伸的第二滑轨33,第二滑轨33从进口31至出口32呈向下倾斜延伸设置,当托盘1从升降平台41被移送至第二滑轨33的进口31处后,托盘1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从进口31滑动至出口32,实现托盘1的回收。本实施例两次利用滑梯原理,使用进料端22高于卸料端21的第一滑轨23将托盘1传输至卸料端21,又使用进口31高于出口32的第二滑轨33将托盘1回传至进料端22,实现托盘1无人工回收,节约人力,且该机械结构简单、实用、成本低,易操作,易控制,节约物力,传送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与升降平台41驱动连接,以驱动升降平台41活动。具体地,安装板42上形成有贯穿其上下端面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四个安装孔,四个安装孔沿安装板42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穿设于四个安装孔的四个导向杆45,导向杆45的顶端与升降平台41固定连接,以引导传动板升降平台41上升或下降,使升降平台41的上升或下降更加顺畅。安装板42的中部设有贯穿其上下端面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一通孔,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气源件48、升降气缸47以及可上下活动地连接于升降气缸47的伸缩杆46,伸缩杆46的上端穿过通孔而露出于安装板42的上端面,当气源件48驱动升降气缸47使伸缩杆46上升时,伸缩杆46的顶部抵推升降平台41上升,当气源件48驱动升降气缸47使伸缩杆46下降时,升降平台41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随伸缩杆46逐渐下降。本实施例中,气源件48为气动三联件。

为使升降平台41的操作更加智能化,本实施例的排气管传送系统还设置有多个感应开关。具体地,排气管传送系统还包括第一感应开关34、第二感应开关44和第三感应开关25,第一感应开关34设于第二传送通道3内靠近进口31处,以在感应到托盘1被移送至第二传送通道3后,控制升降平台41上升;第二感应开关44设于升降平台41和安装板42之间,以在感应到升降平台41上升至上升位置后,控制阻挡板24向下移动至放行位置;第三感应开关25设于第一传送通道内2靠近卸料端21处,以在感应到托盘1被移送至升降平台41后,控制阻挡板24向上移动至阻挡位置。在托盘1传输过程中,当升降平台41下降至下降位置,托盘1沿第二滑轨33自动回收时,经过第一感应开关34,第一感应开关34感应到托盘1被移送至第二传送通道3后,控制升降平台41上升,当升降平台41上升经过第二感应开关44时,第二感应开关44感应到升降平台41上升后,控制阻挡板24下降,使载有排气管的托盘1从第一滑轨23滑至升降平台41,此时,位于第一滑轨23的第三感应开关25感应到一个托盘1经过后控制阻挡板24上升,以阻止下一个载有排气管的托盘1下滑。如此,通过多个感应开关,更加有序、智能地控制托盘1的传输。

本实施例中的阻挡板24亦是通过气动驱动装置,驱动阻挡板24上升或下降。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气管传送系统还包括排气管装配架5,设于升降装置4远离第一传送通道2的一侧,排气管装配架5还包括一可沿上下向活动设置的提升架51,提升架51具有向上托举排气管至待装配汽车处的托举位置,以及下降至接收排气管的初始位置。

在传送和装配排气管时,操作人员进料位置将排气管放置在托盘1上,托盘1沿第一传送通道2将排气管托送至装配位置,然后操作人员将排气管搁置在排气管装配架5上,排气管装配架5将排气管向上托举至待装配汽车处用于装配,同时,升降装置4将托盘1移送至第二传送通道3,以实现托盘1回传。本实施例的排气管传送系统具有上、中、下三层传送高度,位于中层的第一传送通道2用于将排气管从进料位置传送至装配位置;排气管装配架5将排气管从中层向上托举至待装配汽车处,用于装配;升降台装置将托盘1移送至第二传送通道3并通过第二传送通道3回传至进料位置。通过上、中、下三层传送装置,不需要多个操作人员在汽车下方将排气管举起,也不需要再配置一操作人员专门回收托盘1,从而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排气管的传送、装配效率以及传送质量。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3,排气管装配架5沿第一传送通道2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具有垂直于第一传送通道2长度方向的前后向,排气管装配架5的上端面设有固定座,固定座上形成一上下向延伸的导向孔,提升架51包括提杆512和托举台513,提杆512可活动安装于导向孔内,托举台513设于提杆512的上端,托举台513的上端面设有卡槽,用于卡置限位排气管。

更进一步的,为了托住所述排气管的消声器等弯折部位,托举台513还包括设于托举台513左侧面的托举杆514,托举杆514沿左右向延伸设置,用于托举排气管尾部的悬臂端。为了保护排气管在装配时,不会因为碰撞而产生损伤,卡槽内设有防护垫,防止排气管与在卡槽内产生碰伤。

为使提升架51能够自动升降,排气管装配架5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与提杆512驱动连接,以驱动提杆512升降活动。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驱动组件可以设有多种方式,比如使用气缸驱动提升,还可以使用电机的齿轮与齿条的配合驱动提升。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包括踏板52、多个第一定滑轮53、第一牵引绳54。其中,踏板52一端铰接安装于排气管装配架5的下部前侧,另一端具有上下向的活动行程;多个第一定滑轮53固定安装至排气管装配架5;第一牵引绳54的一端连接踏板52具有上下向活动行程的端部,另一端经多个第一定滑轮53后连接至提杆512的下端,当踏板52处于向下活动时提杆512被抬升,提升架51处于托举位置。在使用提升架51时,踏压踏板52,牵引绳被向下拉升,通过多个第一定滑轮53改变牵引绳的方向,使得提杆512被牵引绳向上提拉,从而使使排气管被举高,该驱动上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相比于使用电气元件节省大量成本。

进一步的,为了保持提杆512的位置,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支架55,支架55可沿前后向伸缩活动地设于排气管装配架5,且位于提杆512的下方;支架55具有向前运动至提杆512下方以供提杆512搁置的支撑位置,以及向后运动避提杆512的避让位置。提拉提杆512向上移动时,支架55向前运动至提杆512下方,使得提杆512搁置在支架55上,提升架51保持在托举位置,使得操作人员实现单人装配排气管,装配完成后即可驱动支架55向后避让提杆512,使提杆512自然下落,提升架51回到初始位置,该保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支架55实现可伸缩设置的形式有多种,比如使用气缸驱动伸缩,还可以使用电机的齿轮与齿条的配合驱动伸缩。本实施例中,排气管装配架5包括沿前后向延伸设置的横梁56,横梁56设于排气管装配架5下部且位于提杆512的下方;支架55的下端套设在横梁56上,且可沿横梁56的长度方向移动;横梁56的后端设置有挡块561,挡块561和支架55之间设有复位弹簧,用以推动支架55向前运动至提杆512的下方,以支撑提杆512。为使支架55向后运动,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提手57、多个第二定滑轮和第二牵引绳59。其中,提手57一端铰接安装于排气管装配架5的上部前侧,另一端具有前后向的活动行程;多个第二定滑轮58固定安装至排气管装配架5;第二牵引绳59一端连接提手57具有前后向活动行程的端部,另一端经多个第一定滑轮53后连接至支架55,当提手57处于向前活动时支架55离开支撑位置,提杆512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下降,以使提升架51下降至初始位置。在使用时,向前转动提手57,第二牵引绳59被向前拉升,通过多个第二定滑轮58改变第二牵引绳59的方向,使得支架55被第二牵引绳59向后拉动离开支撑位置,提杆512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下降,提升架51下降初始位置。该支架55后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传动性能可靠,且相比于使用电气元件节省大量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