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运维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线收线盒。
背景技术:
对线路或台变进行绝缘电阻测试时,需要放线和收线,但由于测试线长度最长40米,如果不将线收起来,会交叉错乱,容易对测试线造成损害,人工放线和收线起来比较麻烦,耗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多次测试需要多次收线放线,人工收放线使得作业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所述的人工放线和收线起来比较麻烦,耗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多次测试需要多次收线放线,人工收线放线使得作业效率不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电线收线盒。本实用新型采用电机代替人工收线放线,并且能够将线置于盒体中,存放起来方便,节省时间和精力,提升作业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线收线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侧壁具有开口,所述盒体内部底面固定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一转动轴传动连接,所述转动轴上设有用于固定电线头的线夹,所述电机通过所述盒体外壁设有的控制开关连接盒体内设有的电源。这样,盒体是可以打开的,需要收线时,将测试线的一头固定在转动轴上的线夹上,通过控制开关启动电机正向旋转,电机带动测试线旋转,电机的旋转使得测试线慢慢一圈一圈被收紧收线盒中,由于电线自身的结构特性,会使得电线规则缠绕,并且线圈会不断沿转动轴的轴向走,或者人工控制一下线圈缠绕的走向,使其缠绕得更加归整,当需要放线时,启动电机反转,在开口处同时拉住电线的一段,这样就电线就一圈一圈被放出来了;通过电机的动力代替人工收线放线,并且能够将线置于盒体中,存放起来方便,节省时间和精力,提升作业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盒体为圆柱形结构,所述盒体的开口沿所述盒体的轴向侧壁。这样,因为线圈缠绕成圆形,所以盒体设置成圆柱形结构能够充分利用其内部空间,本身装置占用的空间也达到最小,节省材料又方便携带,因为线圈缠绕的方向会被控制着往轴向走,所以将开口设置在轴向方向,方便使测试线均匀地缠绕在转动轴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离合结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齿轮,所述转动轴靠近所述电机一端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离合结构包括操作杆,所述盒体外壁在所述造作杆位置处固定设有沿径向的导向管,所述操作杆一端穿设在所述导向管内、另一端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能够通过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传动连接。这样,离合结构是为了控制电机的动力与旋转轴的接入与否,当需要接入电机时,将操作杆沿导向管推入,使得第一齿轮、第三齿轮、第二齿轮传动连接起来,由于有第三齿轮的推入,电机的输出轴旋转可以带动第二齿轮的旋转;设置离合机构的目的是为了放线时比较方便,因为放线时,如果采用电机还是需要人工抽线,容易卡住,而且人工需要配合到电机的旋转,这样操作还不如直接人工操作方便;当需要放线时,拉出操作杆,使得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轴分离,转动轴一端通过轴承穿设在盒体的顶部,不会掉落下来,之后将线直接抽出来,由于有抽力,转动轴旋转,线被一圈一圈抽出来。
进一步的,转动轴穿过所述盒体的顶面,所述转动轴位于所述盒体顶面外的一端设有转动把手。这样,当在户外,电源没有电的时候,可以使用转动把手进行收线,转动转动把手,带动转动轴旋转进行收线放线。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把手上设有防滑螺纹。这样,转动把手上设置有防滑螺纹,使其操作起来受力更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盒体采用透明塑料材质制成。这样,盒体采用透明材质制成,可以直接观察到里面线圈缠绕的情况,方便收放线时拉扯线控制线圈走的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为蓄电池。这样,当需要在户外使用时,没有电力源,所以将电源设置成蓄电池,方便户外操作,也方便携带。
优选的,所述电机为减速电机。这样,减速电机可以控制其输出轴转动的速度,根据线圈的情况来控制其转动的节奏,更好地完成收线。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轴呈杆状,所述转动轴位于所述盒体的轴心位置。这样,转动轴在轴心位置处,线圈缠绕时也是绕着轴心转的,能够充分地利用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盒体的底面直径d的大小范围为100mm≤d≤200mm,所述盒体的高度h的大小范围为150mm≤h≤250mm。这样,因为测试线的总长大概在40m左右,将盒体的大小设置成比能够全部把线收进去的大小稍大即可,这样的体积方便携带,不会占用太大空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1.通过电机的动力代替人工收线放线,并且能够将线置于盒体中,存放起来方便,节省时间和精力,提升作业效率。
2.离合机构的设置,能够使得转动轴和电机的动力分离和接入,可以更好地控制收线放线的节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长”“短”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电线收线盒,包括盒体1,所述盒体1侧壁具有开口3,所述盒体1内部底面固定设有减速电机4,所述减速电机4的输出轴与一转动轴2传动连接,所述转动轴2上设有用于固定电线头的线夹21,所述减速电机4通过所述盒体1外壁设有的控制开关7连接盒体1内设有的电源5。所述盒体1为圆柱形结构,所述盒体1的开口3沿所述盒体1的轴向侧壁。还包括离合结构,所述减速电机4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齿轮,所述转动轴2靠近所述减速电机4一端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离合结构包括操作杆,所述盒体1外壁在所述造作杆位置处固定设有沿径向的导向管,所述操作杆一端穿设在所述导向管内、另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三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能够通过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传动连接。转动轴2穿过所述盒体1的顶面,所述转动轴2位于所述盒体1顶面外的一端设有转动把手6。
本实施例中,所述盒体1采用透明塑料材质制成;所述电源5为蓄电池;所述转动把手6上设有防滑螺纹;所述转动轴2呈杆状,所述转动轴2位于所述盒体1的轴心位置;所述盒体1的底面直径d的大小为150mm,所述盒体1的高度h的大小为200mm。
本实施例中,因为线圈缠绕成圆形,所以盒体1设置成圆柱形结构能够充分利用其内部空间,本身装置占用的空间也达到最小,节省材料又方便携带,因为线圈缠绕的方向会被控制着往轴向走,所以将开口3设置在轴向方向,方便使测试线均匀地缠绕在转动轴2上。离合结构是为了控制减速电机4的动力旋转轴的接入与否,当需要接入减速电机4时,将操作杆沿导向管推入,使得第一齿轮、第三齿轮、第二齿轮传动连接起来,由于有第三齿轮的推入,减速电机4的输出轴旋转可以带动第二齿轮的旋转;设置离合机构的目的是为了放线时比较方便,因为放线时,如果采用减速电机4还是需要人工抽线,容易卡住,而且人工需要配合导减速电机4的旋转,这样操作还不如直接人工操作方便;当需要放线时,拉出操作杆,使得减速电机4的输出轴与转动轴2分离,转动轴2一端通过轴承穿设在盒体1的顶部,不会掉落下来,之后将线直接抽出来,由于有抽力,转动轴2旋转,线被一圈一圈抽出来;这样,盒体1是可以打开的,需要收线时,将测试线的一头固定在转动轴2上的线夹21上,通过控制开关7启动减速电机4正向旋转,减速电机4带动测试线旋转,减速电机4的旋转使得测试线慢慢一圈一圈被收紧收线盒中,由于电线自身的结构特性,会使得电线规则缠绕,并且线圈会不断沿转动轴2的轴向走,或者人工控制一下线圈缠绕的走向,使其缠绕得更加规整。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