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织袋摩擦破口开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62678发布日期:2020-12-22 10:36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编织袋摩擦破口开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编织袋摩擦破口开袋装置。



背景技术:

编织袋广泛适用于农业、化工及建筑领域。在编织袋包装自动化生产领域,现行的主要开袋是真空吸附式,然而真空吸附式只适用于包装材料及生产环境都较为良好的情况,当编织袋袋口粘结、表面质量较差或环境粉尘较多时真空式开袋效率及可靠性不能满足工业化要求。并且已有的摩擦式或抓取式开袋方式存在动作繁琐低效的问题,大量编织袋包装线只能人工开袋,增加人力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同时降低了企业竞争优势。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编织袋开袋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真空吸附式开袋方式对包装材料和生产环境要求较高的同时,也解决现有摩擦式或抓取式开袋方式动作繁琐和效率低下导致的大量人力成本增加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编织袋摩擦破口开袋装置,包括主体支撑架和破口开袋件,所述主体支撑架上设置有上下隔空梯次排列的顶板、上板和下板;所述破口开袋件设置于所述上板上,且设置于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之间,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上板底面的前支架、一端连接所述前支架且另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上板底面与所述上板呈一定角度的长直形主支架、设置于所述主支架上且延其长度方向设置的滑轨、与所述滑轨通过可沿其自由滑动的滑块连接的活动摩擦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下板顶部面且能与滑动过程中的所述活动摩擦组件相接触的固定摩擦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编织袋摩擦破口开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活动摩擦组件包括与所述滑块连接的弹簧盒、与设置于所述弹簧盒内部的弹性组件相连接且沿所述弹性组件弹力方向设置的压力杆、与所述压力杆的底端通过活动摩擦块固定板固定连接的活动摩擦块,所述活动摩擦块在所述滑块滑动至所述滑轨端口前与所述固定摩擦块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编织袋摩擦破口开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弹簧盒包括上盖、设置有通孔的下盖和内部中空的壳体,所述弹性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上盖,另一端与穿过所述下盖的通孔以及设置于所述下盖内部的压力杆轴承且探入所述壳体内部的所述压力杆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编织袋摩擦破口开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活动摩擦块远离所述前支架的一端侧面设置有导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编织袋摩擦破口开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前支架包括对称分布且由横梁连接的吊臂,所述主支架、所述滑轨与所述滑块均对称分布有两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编织袋摩擦破口开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主支架一端通过设置于所述前支架底端的旋转轴与所述前支架旋转连接,另一端通过垂直设置于所述上板内部且可旋转的后支架与所述上板活动连接,所述弹簧盒与所述滑块通过弹簧盒支架活动连接,所述弹簧盒支架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盒与所述弹簧盒支架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编织袋摩擦破口开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破口开袋件还包括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板上的第一电机、传动轴、曲柄、连杆和套筒,所述传动轴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另一端通过所述曲柄与所述连杆活动连接,所述连杆穿过所述套筒与所述弹簧盒支架连接,且所述活动摩擦块和所述固定摩擦块之间相隔的距离h1与所述弹性组件长度h2满足如下条件:h1+h2≥2h3·sinα,其中,h3为所述曲柄的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编织袋摩擦破口开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送袋件,所述送袋件设置于所述下板上,包括辊轮支架、辊轮和辊轮电机,所述固定摩擦块通过设置于所述下板顶部面的固定摩擦块托盘与所述下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活动摩擦组件正下方;所述辊轮对称分布于所述固定摩擦块两侧,且均探出所述下板顶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编织袋摩擦破口开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上袋件,所述上袋件设置于所述顶板上,包括上袋臂传动组件和上袋夹手,所述上袋臂传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电机通过上袋臂旋转轴固定连接的轴支架、对称分布且通过气缸支架连接并于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轴支架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且能自由转动的旋转杆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杆上固定设置的摇杆与所述气缸支架通过气缸连接;所述上袋夹手包括夹手气动件、夹手片和撑袋片,所述下板上设置有对称的夹手孔位,所述上袋夹手可探入所述夹手孔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编织袋摩擦破口开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主体支撑架顶部设置有一组方管,所述方管上设置有吊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编织袋摩擦破口开袋装置操作方便,调节灵活,适用范围广。充分利用平面摩擦、弹簧特性和斜置曲柄滑块运动特性实现可靠稳定的连续摩擦破口开袋,与现有真空式编织袋开袋装置相比更加可靠,与现有机械式编织袋开袋装置相比整合了破口开袋的必要动作,减少了气缸动作停顿时间,更加高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编织袋摩擦破口开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编织袋摩擦破口开袋装置的破口开袋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编织袋摩擦破口开袋装置的破口开袋件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编织袋摩擦破口开袋装置的破口开袋件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编织袋摩擦破口开袋装置的破口开袋件的右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编织袋摩擦破口开袋装置的破口开袋件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编织袋摩擦破口开袋装置的活动摩擦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编织袋摩擦破口开袋装置的活动摩擦组件的主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编织袋摩擦破口开袋装置图8中a-a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编织袋摩擦破口开袋装置的送袋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编织袋摩擦破口开袋装置的送袋件的左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编织袋摩擦破口开袋装置的上袋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编织袋摩擦破口开袋装置的上袋件的右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编织袋摩擦破口开袋装置的上袋件的作用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的“上、下、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同样可以是机械连接、电连接或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编制袋摩擦破口开袋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一种编织袋摩擦破口开袋装置,包括主体支撑架100和破口开袋件200;主体支撑架100上设置有上下隔空梯次排列的顶板101、上板102和下板103,破口开袋件200设置于上板102上,且设置于上板102和下板103之间,包括固定设置于上板102底面的前支架201、一端连接前支架201且另一端固定设置于上板102底面与上板102呈一定角度α的长直形主支架202、设置于主支架202上且延其长度方向设置的滑轨203、与滑轨203通过可沿其自由滑动的滑块204连接的活动摩擦组件205、以及设置于下板103顶部面且能与滑动过程中的活动摩擦组件205相接触的固定摩擦块206。

其中,本装置适用于大袋包装生产线,主体支撑架100上设置的顶板101、上板102和下板103用来安装各零部件,且由于顶板101、上板102和下板103是上下隔空梯次配置,此规范的设计使得后面精密各零部件的安装变得更加简便可靠。

破口开袋件200实现本装置的摩擦破口开袋功能,其中,前支架201与主支架202的配合运用了斜置曲柄滑块的运动特性,滑块204带动活动摩擦组件205在滑轨203上滑动,配合斜置的主支架202的设计,可以实现活动摩擦组件205在竖直方向上的上下运动,从而能够与下板103顶部面上设置的固定摩擦块206相接触,运用平面摩擦的特性最终实现编织袋的摩擦破口开袋。

需要说明的是:前支架201与上板102垂直设置,主支架202与其连接后与上板102呈现一定角度α,角度为锐角,其中,前支架201起到控制斜置角度和支撑装置的作用,可以通过设置不同长度的前支架201来使得主支架202与上板102呈现不同的角度,以适应不同的情况。

实施例2

请参阅图7~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编制袋摩擦破口开袋装置的第二个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不同的是:活动摩擦组件205包括与滑块204连接的弹簧盒205a、与设置于弹簧盒205a内部的弹性组件205b相连接且沿弹性组件205b弹力方向设置的压力杆205c、与压力杆205c的底端通过活动摩擦块固定板205d固定连接的活动摩擦块205e,活动摩擦块205e在滑块204滑动至滑轨203端口前与固定摩擦块206接触;且弹簧盒205a包括上盖205a-1、设置有通孔的下盖205a-2和内部中空的壳体205a-3,弹性组件205b设置于壳体205a-3内,且一端固定连接上盖205a-1,另一端与穿过下盖205a-2的通孔以及设置于下盖205a-2内部的压力杆轴承205a-3且探入壳体205a-3内部的压力杆205c固定连接;且活动摩擦块205e远离前支架201的一端侧面设置有导片205e-1。

具体的,活动摩擦组件205运用了弹簧的运动特性,在活动摩擦组件205于竖直方向上下运动时,由于活动摩擦块205e在滑块204滑动至滑轨203端口前与固定摩擦块206接触,可以使得活动摩擦块205e与固定摩擦块206接触继续向前运动,压力杆205c压缩弹性组件205b,受到弹性组件205b弹力的作用增大活动摩擦块205e与固定摩擦块206之间的摩擦力,此时,当滑块204滑动至滑轨203端口时摩擦力达到最大值,起到摩擦破口的功能。

更具体的,弹性组件205b一般设置为弹簧,且弹簧与壳体205a-3为可拆卸连接,当弹簧使用时间达到上限时可以通过更换弹簧重新获得较理想的弹性,延长了装置的使用时间;压力杆轴承205a-3的设置起到减少相对摩擦的作用,压力杆205c探入壳体205a-3内部使得在活动摩擦块205e与固定摩擦块206接触前压力杆205c始终保持与弹性组件205b紧密连接,优化了装置的设置,使得装置能够稳定的输出。

进一步的,导片205e-1的设置防止编织袋褶皱凸起妨碍摩擦片的脱离,使得装置能够顺利完成破口开袋后的编织袋上袋功能。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一致。

实施例3

请参阅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编制袋摩擦破口开袋装置的第三个实施例,与第二个实施例不同的是:前支架201包括对称分布且由横梁201a连接的吊臂201b,主支架202、滑轨203与滑块204均对称分布有两个。

进一步的,主支架202、滑轨203与滑块204对称双侧设计使得破口开袋件200结构更加稳固,其中,起到斜置作用的前支架201由通过横梁201a连接的两吊臂201b组成,使得前支架201与上板102和主支架202的连接更加稳固。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2一致。

实施例4

请参阅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编制袋摩擦破口开袋装置的第四个实施例,与第三个实施例不同的是:主支架202一端通过设置于前支架201底端的旋转轴201c与前支架201旋转连接,另一端通过垂直设置于上板102内部且可旋转的后支架207与上板102活动连接,弹簧盒205a与滑块204通过弹簧盒支架208活动连接,弹簧盒支架208与滑块204固定连接,弹簧盒205a与弹簧盒支架208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后支架207的设置可以使得装置可以通过实际情况调整主支架202与上板102之间的夹角α,从而调整活动摩擦块205e与固定摩擦块206的接触点,通过控制压力杆205c压缩弹性组件205b的程度最终实现活动摩擦块205e与固定摩擦块206之间摩擦力的调整,以适应不同的情况,提高了装置的普适性。

且弹簧盒支架208与弹簧盒205a活动连接实现了活动摩擦组件205与下板103之间的设置角度可调,和后支架207一起起到调节角度的作用,且一般将后支架207和弹簧盒支架208设置成具有弧形导槽,根据不同位移和压力的要求,可以通过更换不同长度的前支架201和通过调整弹簧盒205a在后支架207弧形导槽中的位置来改变滑轨203的角度,同样通过弹簧盒支架208也可来进一步改变接触点的位置。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3一致。

实施例5

请参阅图2~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编制袋摩擦破口开袋装置的第五个实施例,与第四个实施例不同的是:破口开袋件200还包括动力组件209,动力组件209包括设置于上板102上的第一电机209a、传动轴209b、曲柄209c、连杆209d和套筒209e,传动轴209b一端连接第一电机209a,另一端通过曲柄209c与连杆209d活动连接,连杆209d穿过套筒209e与弹簧盒支架208连接,且活动摩擦块205e和固定摩擦块206之间相隔的距离h1与弹性组件205b长度h2满足如下条件:h1+h2≥2h3·sinα,其中,h3为曲柄209c的长度。

进一步的,动力组件209的设置使得装置变得自动化,其中,第一电机209a转动,通过同步转动的传动轴209b带动曲柄209c以既定速率旋转,带动连杆209d前后循环运动,最终带动活动摩擦组件205沿滑轨203滑动,实现活动摩擦块205e与固定摩擦块206的接触和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活动摩擦块205e和固定摩擦块206之间相隔的距离h1与弹性组件205b长度h2满足如下条件:h1+h2≥2h3·sinα,其中,h3为曲柄209c的长度。由于设置了动力组件209,此种长度的规范设置会保证装置的顺利进行,不会出现当动力组件209运行时,由于h1与h2小于2h3·sinα而造成的阻碍动力组件209运行的问题,实现了循环往复运动。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4一致。

实施例6

请参阅图10和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编制袋摩擦破口开袋装置的第六个实施例,与第五个实施例不同的是:还包括送袋件300,送袋件300设置于下板103上,包括辊轮支架301、辊轮302和辊轮电机303,固定摩擦块206通过设置于下板103顶部面的固定摩擦块托盘103a与下板103固定连接于活动摩擦组件205正下方;辊轮302对称分布于固定摩擦块206两侧,且均探出下板103顶部面。

进一步的,送袋件300在编织袋进入装置并置于下板103后,辊轮302在辊轮电机303的驱动下将编织袋送到指定位置,在传感器的辅助下使编织袋口恰好与下板103边缘齐平,实现了送袋的自动化。

其中,固定摩擦块托盘103a固定摩擦块206通过螺钉固定或进行焊接等方式进行连接。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5一致。

实施例7

请参阅图12~1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编制袋摩擦破口开袋装置的第七个实施例,与第六个实施例不同的是:还包括上袋件400,上袋件400设置于顶板101上,包括上袋臂传动组件401和上袋夹手402,上袋臂传动组件401包括第二电机401a、与第二电机401a通过上袋臂旋转轴401b固定连接的轴支架401c、对称分布且通过气缸支架401d连接并于一端固定连接轴支架401c的第一连接件401e、第二连接件401f,第二连接件401f与设置于两个第一连接件401e之间且能自由转动的旋转杆401g固定连接,旋转杆401g上固定设置的摇杆401h与气缸支架401d通过气缸401i连接;上袋夹手402包括夹手气动件402a、夹手片402b和撑袋片402c,下板103上设置有对称的夹手孔位103b,上袋夹手402可探入夹手孔位103b;且主体支撑架100顶部设置有一组方管104,方管104上设置有吊环104a。

其中,上袋件400实现了破口开袋完成后的编织袋的上袋自动化操作,在第二电机401a的作用下,同步运转的轴支架401c带动第一连接件401e同步运转;气缸401i伸缩,通过摇杆401h带动旋转杆401g和第二连接件401f相对于第一连接件401e在一定范围内旋转,使得上袋夹手402探入夹手孔位103b夹取破口后的编织袋,再次受到第二电机401a反向运转,上袋臂传动组件401夹持着编织袋进入喷口处,完成上袋流程。

进一步的,方管104上吊环104a的设计使得装置可以被吊装移动,符合大袋包装生产。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6一致。

工作原理:编织袋进入装置并置于下板103后,辊轮302在辊轮电机303驱动下将编织袋送到指定位置,在传感器辅助下使编织袋口恰好与下板103边缘齐平。在第一电机209a的驱动下,滑块204沿直线滑轨203前进。由于滑轨203斜置,活动摩擦块205e会逐渐下降直到与编织袋接触。滑块204继续前进,弹簧205b开始压缩,活动摩擦块205e产生的摩擦力逐渐增大直到可以带动编织袋朝上一面位移,而编织袋朝下的一面由固定摩擦块206的摩擦力固定,由此完成破口。活动摩擦块205e到达极限位置后由曲柄滑块特性开始返回,由于编织袋已经破口且极限位置速度为零,返回过程可以使袋口附近袋两面比前进过程分离更多距离,当附近袋两面分离到一定距离,停靠到夹手孔位103b的上袋夹手402夹住露出的编织袋朝下一面,活动摩擦块205e继续退回,直到脱离编织袋。由于编织袋自身弹性,失去足够摩擦力的编织袋朝上一面发生回弹,顺势包住三角形的撑袋片402c,由此同时完成开袋与撑袋。此时上袋件400开始上袋。袋口被撑开的编织袋到达喷口后,后续工位设备接住袋子完成交接,即可开始充填,此时气缸401i动作,使上袋夹手402相对上袋臂传动组件401转动,脱离喷口,由此完成一个完整的破口、开袋、上袋过程。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