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贴胶膜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45222发布日期:2020-08-21 15:31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贴胶膜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贴胶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贴胶膜机。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玻璃上常常通过贴有一层胶膜来增强玻璃的强度或更改玻璃的色度,而现有的贴胶膜方式一般采用手工贴膜方式,手工贴膜因其所贴胶膜外观整齐平整,没有折痕和气泡,同时因现有劳动力较为廉价而受到广泛使用,但手工贴膜存在一定缺陷,其贴膜时间较长,生产效率较低,不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同时在玻璃生产过程当中,有时候需要对玻璃的背面进行贴胶膜,但由于玻璃在车间生产过程放置在运输带上进行运输,只能够将玻璃翻面后才能进行贴膜操作,操作步骤繁琐,员工的劳动强度较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自动贴胶膜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贴胶膜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手工贴膜,其贴膜时间较长,生产效率较低,不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同时在玻璃生产过程当中,有时候需要对玻璃的背面进行贴胶膜,但由于玻璃在车间生产过程放置在运输带上进行运输,只能够将玻璃翻面后才能进行贴膜操作,操作步骤繁琐,员工的劳动强度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贴胶膜机,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相互平行设置,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螺接有支腿,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左端之间设置有横板,所述横板的左侧壁中央位置设置有第一电动气缸,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设置有活动板,所述第一电动气缸的右侧伸缩端与活动板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相视一面均横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活动板的前后两端分别插接在两个滑槽的内腔,所述活动板底部螺接有第二电动气缸,所述第二电动气缸的顶部伸缩端连接有档杆,所述档杆与活动板平行设置,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顶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架,同一所述第一支撑板上两个支撑架的顶部之间均设置有第二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顶部中央位置均设置有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撑板的底部连接,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转动连接有胶膜安装辊,两侧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均匀转动连接有从动辊,所述第二支撑板右侧设置有驱动电机和第三电动气缸,所述第三电动气缸伸缩端连接有切割刀片,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连接有主动辊,所述驱动电机动力输出端与主动辊连接。

优选的,所述档杆横截面为扇形,所述档杆表面设置有聚氨酯保护层。

优选的,所述切割刀片与主动辊之间距离为3-8mm。

优选的,所述切割刀片与档杆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支撑板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从动辊与主动辊表面均设置有弹性橡胶层,且弹性橡胶层表面均匀开设有波浪状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档杆位于主动辊的右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新型方案采用机械方式进行全自动贴膜,而所贴的胶膜外观整齐平整,没有折痕和气泡其生产效率较高,能适应小批量和大批量玻璃板料的贴膜工作;

2)在使用时,只需将本装置安装在相邻两个运输带的连接处,配合第一电动气缸、第二电动气缸、活动板和档杆,可以对在运输中的玻璃反面进行贴膜,大大简化了贴膜步骤,有效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档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支撑板;2、支腿;3、横板;4、第一电动气缸;5、活动板;6、滑槽;7、第二电动气缸;8、档杆;9、支撑架;10、安装板;11、胶膜安装辊;12、第二支撑板;13、从动辊;14、驱动电机;15、主动辊;16、聚氨酯保护层;17、第三电动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贴胶膜机,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板1,两个第一支撑板1相互平行设置,两个第一支撑板1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螺接有支腿2,两个第一支撑板1的左端之间设置有横板3,横板3的左侧壁中央位置设置有第一电动气缸4,两个第一支撑板1之间设置有活动板5,第一电动气缸4的右侧伸缩端与活动板5连接,两个第一支撑板1相视一面均横向开设有滑槽6,活动板5的前后两端分别插接在两个滑槽6的内腔,活动板5底部螺接有第二电动气缸7,第二电动气缸7的顶部伸缩端连接有档杆8,档杆8与活动板5平行设置,两个第一支撑板1顶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架9,同一第一支撑板1上两个支撑架9的顶部之间均设置有第二支撑板12,两个第一支撑板1顶部中央位置均设置有安装板10,两个安装板10的顶部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撑板12的底部连接,两个安装板10之间转动连接有胶膜安装辊11,两侧第二支撑板12之间均匀转动连接有从动辊13,第二支撑板12右侧设置有驱动电机14和第三电动气缸17,第三电动气缸17伸缩端连接有切割刀片,两个第二支撑板12之间连接有主动辊15,驱动电机14动力输出端与主动辊15连接。

其中,档杆8横截面为扇形,档杆8表面设置有聚氨酯保护层16,切割刀片与主动辊15之间距离为3-8mm,切割刀片19与档杆8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支撑板1的高度,从动辊13与主动辊15表面均设置有弹性橡胶层,且弹性橡胶层表面均匀开设有波浪状防滑纹,档杆8位于主动辊15的右侧。

工作原理:本新型方案在具体实施时,将两个第二支撑板12的左右两端连接在相邻两个运输带的连接处,并将从动辊13和主动辊15调整至于运输带相齐平位置,将胶膜安装到胶膜安装辊11上,并将胶膜拉出一段放置到档杆8的表面,此时运输带上玻璃通过从动辊13进入到两个第二支撑板12之间,此时玻璃底部右侧处于主动辊15的右侧,此时启动第二电动气缸7,推动档杆8向上移动,使得胶膜与玻璃地面接触,同时启动第一电动气缸4,推动活动板5沿着滑槽6向右移动,使得胶膜与玻璃表面贴合,同时启动驱动电机14,使得主动辊15转动,使得玻璃继续向下一个运输带上移动,移动过程中会拖动胶膜安装辊11表面的胶膜转动,配合档杆8使得玻璃表面完成贴合上胶膜,通过第一电动气缸4和第二电动气缸7使得档杆8复位,同时启动第三电动气缸17使得切割刀片对胶膜进行切割,此时胶膜会在重力作用下掉落到档杆8的表面,重复上述步骤继续对下一块玻璃进行贴膜操作。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