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配送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行业都在向自动化的方向进步,不仅可以节约人工成本,提高人的幸福指数,而且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现有的物流方式还是以人工配送为主,由于采用了层层配送的模式,越接近配送的终点用户越分散,需要的人力成本也就越大。因此实现末端配送的无人化对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都有积极的意义。
现有的无人配送有地面和空中两个方向,但是空中配送不确定因素较多,技术不够成熟,因此目前还是以地面配送方向为主。传统的无人车设计主要是按照“车”进行设计,重在其驱动和行走,但是对于收发货物还是依靠人工,并不能实现真正的自动化,影响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人配送车以解决现有无人车自动化程度低、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无人配送车,包括壳体和底盘,壳体的内部设有隔离板,隔离板的下方设有固定于底盘的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包括主动单元和电机驱动单元;壳体的前侧面设有升降门,壳体的顶面与升降门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旋转门;升降门连接有电动推杆,旋转门连接有旋转舵机;底盘的两侧安装有驱动轮,底盘的底部后侧安装有万向轮,底盘的底部前侧安装有防前倾轮。
优选的,壳体表面设有监控摄像头。
优选的,监控摄像头设置有四个,其位于所述壳体上部等高的位置处并均匀分布。
优选的,升降门上安装有深度摄像机。
优选的,底盘上固定有面板连接架,所述面板连接架上固定有多层面板,用于固定所述控制模块。
优选的,壳体的顶面向下倾斜,所述旋转门设置于所述顶面的低位处。
优选的,旋转门板的弧形边缘部设有凸起,升降门板的上沿设有与凸起配合的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利用驱动轮响应操作平台的命令来操控无人车的运行,配合万向轮以及支撑轮,保证行走过程的平稳,操控更加方便。
2.本实用新型对于电动门的设计分为水平和垂直同时打开,扩大开口更容易使货物放入,同时防止仅有一个门时门关闭可能会夹到货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无人配送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无人配送车电动门的剖视图。
图中,1为壳体,2为升降门,3为监控摄像头,4为深度摄像头,5为触摸屏,6为驱动轮,7为万向轮,8为支撑轮,9为转动舵机,10为旋转门,11为电动推杆,12为隔板,13为支撑板,22为顶面,23为旋转门板,24为升降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以下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实施例中所涉及或依赖的程序均为本技术领域的常规程序或简单程序,本领域技术人员均能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做出常规选择或者适应性调整。
以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单元模块、零部件、结构、机构或传感器等器件,如无特别说明,则均为常规市售产品。
实施例1:一种无人配送车,参见图1至图4,包括壳体1,壳体1固定在底盘上行程柱状仓体,二者之间设置隔板12,分为上下两部分,下层安装电源和驱动控制电路板,上层形成空腔来承装配送货物。
对于上层空腔部分,前端设置垂直开合的升降门2,升降门2与壳体交错设置可相对滑动,在升降门2的后方连接电动推杆11(型号为12v-100mm),可驱动升降门板32上下移动。进一步的,在升降门板32两侧的上下移动极限位置设有位置传感器,型号为1a-125v,在升降门板32升降到达预订位置时,传感器产生感应信号传送给控制模块命令升降门2。
在壳体1的顶面设置旋转门10,旋转门10的底面连接转动舵机9(型号为lx-224),可驱动旋转门板23转动,转动舵机9带旋转角度信号反馈,在旋转的过程中,实时将旋转门板22的旋转角度反馈给控制器,进行旋转门10的开关调控。
旋转门板23的弧形边缘部设有凹槽,升降门板24上边沿设有与上述凹槽配合的凸起,当旋转门10和升降门2均关闭时,上述配合的凸起和凹槽能够保证无人车的密封性,旋转门和升降门在两个方向同时打开,使无人车的门开口更大,更有利于取出和装载商品。
电动推杆11和转动舵机9由固定在底盘上的控制器驱动,该控制器包括微控制器mcu、电机驱动器、信号传输接口,当需要放入货物时,控制器命令电动推杆11带动前门2向下打开,同时命令转动舵机9带动上门10顺时针打开,放入货物后,前门2和上门10逆向关闭。在电动门的上方,整个壳体1的顶部安装触摸屏5用作人机交互之用,输入验证码、进行退换货等操作。
在壳体的外表面设计监控系统,包括监控摄像头3,记录无人车的运行状况,监控摄像头3分布于无人车的四面,等间距设置四个,全方位监测,图像能够通过控制电路的信号传输接口发到云端控制中心,有利于为各种原因产生的纠纷提供证据支持。在壳体1的前端设置深度摄像头4,可以以三维的方式获取环境数据,比如前方多少米有障碍物,左侧多少米有台阶,等等,为无人车的操控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
在底盘的左右两侧安装一对驱动轮6,驱动轮6不超过底盘的边界,使壳体1能够将驱动轮6的上半部分罩于其内,驱动轮6由控制电路板驱动前进、后退和转向,两轮速度方向相同时无人车表现为行走,不相同时表现为转向,在底盘的后方安装万向轮7,使转向更加平稳,在底盘的前方安装支撑轮8,其较驱动轮6和万向轮7要小,正常行走时,支撑轮8不接触地面,但是当无人车遇到下坡、地面凹陷等情况发生前倾时,支撑轮8着地防止底盘直接接触地面,防止摩擦底盘,也有助于保持平衡。
在隔板12的下方空腔安装控制模块的区域设置支撑板13,在支撑板13上开设和控制器各元器件比如电源、继电器等形状相同的开口,用来固定元器件防止无人车行走时产生的晃动致使元件错位,同时也方便后期拆卸维护。在支撑板13的上下设有和隔离板12以及底板固定连接的多个纵向的支撑柱,保持底板结构的稳定性。
上述无人配送车的操作使用方法如下:首先无人车内的微控制器mcu接收到配送任务,根据任务中记载的配送地点开始自动导航,到达用户位置以后,发送消息提醒用户取货,之后用户来到该无人车处,在无人车的显示屏中输入验证信息,确认无误后,控制器控制升级门和旋转门同时打开,此时用户可将无人车内的商品取出,确认无误后,无人车关闭仓门并返航。此外,该无人配送车可以在车内安装识别摄像头,用来采集配送车内的图像,并发送至微控制器mcu,微控制器mcu将上述实时图像和控制器自身存储的初始图像对比,如果相似度达到90%,说明车内没有商品,此时无人车自动关闭仓门,不再需要用户手动确认后才关门,简化操作。
上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具体参数进行变更,形成多个具体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常见变化范围,在此不再一一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