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瓶盖除尘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瓶盖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在输送轨道上进行输送,而在瓶盖的输送过程中,容易产生塑料碎屑,或者在瓶盖上附着灰尘等颗粒物,从而降低瓶盖的卫生质量,在现有技术中,需要在组装工序或者包装工序之前对瓶盖进行除尘处理,而一般的除尘装置结构复杂,不能与输送轨道集成设置,体积庞大,浪费占地面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易、与输送轨道一体设置、占地面积较小的瓶盖除尘输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瓶盖除尘输送装置,包括:箱体,其内部具有一容腔,箱体上设有贯穿其左右两侧的轨道通道;输送轨道,从所述轨道通道中穿过,用于将瓶盖沿其长度方向输送;至少一料斗,设于所述容腔的内部,料斗的开口位于所述输送轨道的下方,所述料斗的下端连通有一吸尘机构,所述吸尘机构用于吸取附着于瓶盖的颗粒物。以上结构的瓶盖除尘输送装置利用输送轨道穿过一箱体,在箱体内部设置位于输送轨道下方的料斗和与料斗相连的吸尘机构,通过吸尘机构和料斗的配合吸取输送轨道上的灰尘或者塑料碎屑等颗粒物,该除尘装置结构简易、占地面积较小,同时不会影响产品的正常生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输送轨道的内部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气体通道,所述输送轨道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与所述气体通道相连通且排气方向一致的排气孔,所述吸尘机构的输入端与所述料斗相连通,吸尘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气体通道相连通。吸尘机构的输出端为气体通道提供高压气体,高压气体从排气孔中排出可推动瓶盖在输送轨道上输送,而吸尘机构的输入端与料斗连通,料斗的开口位置产生负压,位于料斗上方的灰尘或者塑料碎屑等颗粒物则通过料斗被吸尘机构吸入,吸尘机构既可以实现吸尘,又可以为瓶盖的输送提供动力,设计非常巧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尘机构包括第一气泵和集尘桶,所述料斗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集尘桶相连通,所述第一气泵的吸气端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集尘桶相连,所述第一气泵的吸气端与集尘桶之间具有用于隔离颗粒物的过滤组件,所述第一气泵的排气端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气体通道相连通。过滤组件可避免被吸入集尘桶的颗粒物再次进入气体通道中,导致瓶盖发生二次污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送轨道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可供瓶盖通过的龙门框架,所述输送轨道上设有两根分别位于所述排气孔两侧且用于承托瓶盖的第一导向柱,所述龙门框架上设有若干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与第二导向柱之间的竖直高度与所述瓶盖的高度尺寸相匹配。龙门框架、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之间共同围成用于用于输送瓶盖的导向滑轨,其中,作为优选地,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皆为金属圆柱体,有利于瓶盖的滑动导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管道内的第一滤网和/或设于所述集尘桶内的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滤网将第一管道的输出端与第二管道的输入端相隔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尘桶包括桶体、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桶体的开口处的盖子、以及与所述盖子相连且与桶体相连通的接头组件,所述料斗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接头组件相连通,所述第一气泵的吸气端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接头组件相连通。盖子与桶体可拆卸连接可方便清除桶体内部的灰尘等颗粒物,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分别连接在接头组件上有助于集尘桶的组装。
进一步优选,所述接头组件上开设有一排气口,所述接头组件于所述排气口处设有第一螺纹结构,所述第二管道上连接有与所述排气口相对应的安装管,所述安装管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结构相配合的第二螺纹结构。通过上述结构可实现第二管道的清洁和更换,而且相对于使用卡箍将第二管道连接固定在接头组件上的方式更加可靠、快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尘机构与所述气体通道相连通的位置处于所述箱体的左侧,所述气体通道还连通有位于所述箱体的右侧的用于供气的第二气泵。吸尘机构和第二气泵分别对气体通道的两端进行供气,避免气体通道内部的不同位置的气压差较大而影响输送轨道的正常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腔内沿输送轨道的长度方向设有两个以上的成行分布的料斗,所有料斗的开口的长度总和与所述输送轨道位于所述箱体内的长度相匹配。每个料斗的开口处均能形成一个负压吸收空间,从而有利于吸收输送轨道上的各个位置的颗粒物。
有益效果:以上结构的瓶盖除尘输送装置利用输送轨道穿过一箱体,在箱体内部设置位于输送轨道下方的料斗和与料斗相连的吸尘机构,通过吸尘机构和料斗的配合吸取输送轨道上的灰尘或者塑料碎屑等颗粒物,该除尘装置结构简易、占地面积较小,同时不会影响产品的正常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瓶盖除尘输送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瓶盖除尘输送装置,包括:箱体10,其内部具有一容腔,箱体10上设有贯穿其左右两侧的轨道通道11;输送轨道20,从所述轨道通道11中穿过,用于将瓶盖沿其长度方向输送;至少一料斗3,设于所述容腔的内部,料斗3的开口位于所述输送轨道20的下方,所述料斗3的下端连通有一吸尘机构40,所述吸尘机构40用于吸取附着于瓶盖的颗粒物。以上结构的瓶盖除尘输送装置利用输送轨道20穿过一箱体10,在箱体10内部设置位于输送轨道20下方的料斗3和与料斗3相连的吸尘机构40,通过吸尘机构40和料斗3的配合吸取输送轨道20上的灰尘或者塑料碎屑等颗粒物,该除尘装置结构简易、占地面积较小,同时不会影响产品的正常生产。
参见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输送轨道20的内部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气体通道21,所述输送轨道20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与所述气体通道21相连通且排气方向一致的排气孔22,这些排气孔22的排气方向为沿着瓶盖的输送方向倾斜向上,所有排气孔22可以导引气体朝向同一方向排出,所述吸尘机构40的输入端与所述料斗3相连通,吸尘机构40的输出端与所述气体通道21相连通。吸尘机构40的输出端为气体通道21提供高压气体,高压气体从排气孔22中排出可推动瓶盖在输送轨道20上输送,而吸尘机构40的输入端与料斗3连通,料斗3的开口位置产生负压,位于料斗3上方的灰尘或者塑料碎屑等颗粒物则通过料斗3被吸尘机构40吸入,吸尘机构40既可以实现吸尘,又可以为瓶盖的输送提供动力,设计非常巧妙。
参见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尘机构40包括第一气泵41和集尘桶42,所述料斗3通过第一管道5与所述集尘桶42相连通,所述第一气泵41的吸气端通过第二管道6与所述集尘桶42相连,所述第一气泵41的吸气端与集尘桶42之间具有用于隔离颗粒物的过滤组件8,所述第一气泵41的排气端通过第三管道7与所述气体通道21相连通。过滤组件8可避免被吸入集尘桶42的颗粒物再次进入气体通道21中,导致瓶盖发生二次污染。
参见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送轨道20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可供瓶盖通过的龙门框架23,所述输送轨道20上设有两根分别位于所述排气孔22两侧且用于承托瓶盖的第一导向柱24,两根第一导向柱24之间的距离小于瓶盖的直径尺寸,所述龙门框架23上设有若干第二导向柱25,所述第一导向柱24与第二导向柱25之间的竖直高度与所述瓶盖的高度尺寸相匹配。龙门框架23、第一导向柱24和第二导向柱25之间共同围成用于用于输送瓶盖的导向滑轨,其中,作为优选地,第一导向柱24和第二导向柱25皆为金属圆柱体,有利于瓶盖的滑动导向。
参见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组件8包括设于所述第二管道6内的第一滤网和/或设于所述集尘桶42内的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滤网将第一管道5的输出端与第二管道6的输入端相隔离。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过滤组件8包括设于集尘桶42内的第二滤网。
参见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尘桶42包括桶体421、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桶体421的开口处的盖子422、以及与所述盖子422相连且与桶体421相连通的接头组件423,所述料斗3通过第一管道5与所述接头组件423相连通,所述第一气泵41的吸气端通过第二管道6与所述接头组件423相连通。盖子422与桶体421可拆卸连接可方便清除桶体421内部的灰尘等颗粒物,第一管道5和第二管道6分别连接在接头组件423上有助于集尘桶42的组装。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盖子422盖合在桶体421的开口处,桶体421的外表面与盖子422的边缘通过多个锁扣组件实现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优选,所述接头组件423上开设有一排气口,所述接头组件423于所述排气口处设有第一螺纹结构,所述第二管道6上连接有与所述排气口相对应的安装管9,所述安装管9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结构相配合的第二螺纹结构。其中,第一螺纹结构和第二螺纹结构其一为内螺纹,另一位外螺纹。通过上述结构可实现第二管道6的清洁和更换,而且相对于使用卡箍将第二管道6连接固定在接头组件423上的方式更加可靠、快捷。
参见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尘机构40与所述气体通道21相连通的位置处于所述箱体10的左侧,所述气体通道21还连通有位于所述箱体10的右侧的用于供气的第二气泵50。吸尘机构40和第二气泵50分别对气体通道21的两端进行供气,避免气体通道21内部的不同位置的气压差较大而影响输送轨道20的正常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腔内沿输送轨道20的长度方向设有两个以上的成行分布的料斗3,所有料斗3的开口的长度总和与所述输送轨道20位于所述箱体10内的长度相匹配,料斗3的开口呈矩形,相邻两个料斗3的开口并排接触。每个料斗3的开口处均能形成一个负压吸收空间,从而有利于吸收输送轨道20上的各个位置的颗粒物。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实施方案,如将多个实施例中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合理的组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设定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