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智能理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33049发布日期:2020-09-25 18:06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璃智能理架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仓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智能理架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玻璃生产过程中,对玻璃进行裁切加工后往往需要对玻璃的规格进行测量并分类整理为下一道工序做准备,现有生产中通常采用玻璃上片机将玻璃放置到工作台上,由人工对玻璃的长宽进行测量检测,随后采用下片机进行下料,并依靠人工将玻璃按照不同的规格进行分类存储,若加工中空玻璃,还需要对玻璃进行品种的梳理、缓存,并满足中空玻璃的配对需求,但现有生产中还是依靠人工配片,存在劳动强度大及增加配片错误率的缺点。此外,现有的玻璃理片系统中存在不足,容易导致玻璃经过存储后发生划伤等问题,影响玻璃加工的良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玻璃智能理架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玻璃智能理架设备,包括横向上依次布置的上片过渡台、进片检测台、升降输送单元和出片过渡台;所述的进片检测台与出片过渡台之间设有纵向延伸布置的导轨底座,所述的升降输送单元设置在导轨底座上,且在导轨底座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移动网架,所述的升降输送单元包括:

驱动气缸,其经由安装板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的导轨底座上,用于提供动力;

升降梁,设置在所述导轨底座的上方,所述驱动气缸的输出轴与该升降梁的梁身铰接连接;

辅助拉杆,其一端固定在所述的升降梁上,另一端向上弯折并铰接固定在所述的导轨底座上;

其中,所述的升降梁上设有驱动机构,且在所述的驱动气缸驱动升降梁上升并托起移动网架内的玻璃后,所述的驱动机构驱动玻璃使其沿升降梁的长度方向移动并移出移动网架至所述的出片过渡台上;所述的升降梁位于最低位时,所述驱动气缸的输出轴相对于水平向的夹角为60°-70°。

优选的,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沿所述升降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托撑辊,托撑辊上设有同轴芯布置的驱动轮,所述的升降梁上还设有位于驱动轮下方且位于相邻驱动轮之间的从动轮,所述的驱动轮和从动轮上绕设有同步带并由设置在升降梁底部的驱动电机提供转动动力。

优选的,所述的导轨底座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布置的齿条,所述的移动网架上设有移动网架驱动电机,移动网架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齿轮,所述的齿轮与所述齿条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的移动网架包括位于上下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方形框架,两个方形框架均包括横向上间隔布置的多根托撑杆,所述托撑杆的端部经由纵杆连接为一体;

位于上下方向的托撑杆之间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挡杆,所述的挡杆上设有软质套管,相邻托撑杆之间的挡杆构成平齐的玻璃承载面供玻璃放置或穿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玻璃智能理架设备中,通过对设置在导轨底座上的升降输送单元的结构进行优化,使其对玻璃的顶升动作更加合理,避免了玻璃在被顶起移出时表面被刮伤的风险,提高了玻璃在该存储取用过程中的良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玻璃智能理架设备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玻璃智能理架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导轨底座及其上布置的升降输送单元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移动网架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上片过渡台,2-进片检测台,3-升降输送单元,4-出片过渡台,5-导轨底座,6-移动网架,30-驱动气缸,301-安装板,31-升降梁,311-托撑辊,312-驱动轮,313-从动轮,314-同步带,315-驱动电机,32-辅助拉杆,51-齿条,61-移动网架驱动电机,611-齿轮,62-方形框架,621-托撑杆,622-纵杆,623-挡杆,624-软质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附图,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玻璃智能理架设备,包括横向上依次布置的上片过渡台1、进片检测台2、升降输送单元3和出片过渡台4;所述的进片检测台2与出片过渡台4之间设有纵向延伸布置的导轨底座5,所述的升降输送单元3设置在导轨底座5上,且在导轨底座5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移动网架6,所述的升降输送单元3包括驱动气缸30、升降梁31和辅助拉杆32;所述的驱动气缸30经由安装板301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的导轨底座5上,用于提供动力;所述的升降梁31设置在所述导轨底座5的上方,所述驱动气缸30的输出轴与该升降梁31的梁身铰接连接;所述辅助拉杆3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的升降梁31上,另一端向上弯折并铰接固定在所述的导轨底座5上;其中,所述的升降梁31上设有驱动机构,且在所述的驱动气缸30驱动升降梁31上升并托起移动网架6内的玻璃后,所述的驱动机构驱动玻璃使其沿升降梁31的长度方向移动并移出移动网架6至所述的出片过渡台4上;所述的升降梁31位于最低位时,所述驱动气缸30的输出轴相对于水平向的夹角为60°-70°。

如图1中箭头所示为玻璃在该智能理架设备中的总体移动方向,经过裁切完成的玻璃经由上片过渡台1上料到进片检测台2上,在进片检测台2上完成玻璃规格参数的测量,然后被输送并插置到位于导轨底座5上的移动网架6内,所述的升降输送单元3在该过程中实现玻璃进入到移动网架6内部以及玻璃在移动网架6内的搁置,以及,升降输送单元3将移动网架6内不同位置的玻璃顶起并输送到出片过渡台4上以完成玻璃的取用。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玻璃被顶起使其底部与移动网架6分离时,其侧部仍整体的斜靠在移动网架6内,因此,在顶起的过程中,整个玻璃的侧面与移动网架6容易发生剐蹭,进而给玻璃的外观质量产生风险。为此,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升降输送单元3上设置有辅助拉杆32,且该辅助拉杆32的一端与升降梁31固定连接,另一端向上弯折并铰接固定在导轨底座5上,如此,配合驱动气缸30的顶升效果,使得玻璃受到的向上顶升力与玻璃倾斜面的夹角尽可能的小,降低玻璃的上半部与移动网架6的摩擦力,从而有效的避免玻璃在顶升脱离时产生的刮伤,提高了玻璃的加工良率。理论上,将用于顶升玻璃的驱动气缸30完全布置在移动网架6的底部,并使其输出轴的伸缩方向完全平行于玻璃的倾斜面时,玻璃受到移动网架6的摩擦力最小,但此时,驱动气缸30的布置位置难以确保整体设备处于较为紧凑的效果。因此,为了确保整体设备实现紧凑的布置,在所述的升降梁31位于最低位时,所述驱动气缸30的输出轴相对于水平向的夹角为60°-70°。处于该角度范围内的驱动气缸30的输出轴,其伸出并顶起玻璃时,有效的降低了玻璃在顶起过程中产生的划伤数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中,驱动机构的作用在于驱动玻璃使其进入或移出移动网架6,具体的,结合图3、4所示,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沿所述升降梁3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托撑辊311,托撑辊311上设有同轴芯布置的驱动轮312,所述的升降梁31上还设有位于驱动轮312下方且位于相邻驱动轮312之间的从动轮313,所述的驱动轮312和从动轮313上绕设有同步带314并由设置在升降梁31底部的驱动电机315提供转动动力。

本实用新型中,作为移动网架6在导轨底座5上的一种具体的移动方式,所述的导轨底座5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布置的齿条51,所述的移动网架6上设有移动网架驱动电机61,移动网架驱动电机61的输出轴上设有齿轮611,所述的齿轮611与所述齿条51相啮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移动网架6用于插置不同规格的玻璃,具体的,如图5所示,所述的移动网架6包括位于上下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方形框架62,两个方形框架62均包括横向上间隔布置的多根托撑杆621,所述托撑杆621的端部经由纵杆622连接为一体;位于上下方向的托撑杆621之间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挡杆623,所述的挡杆623上设有软质套管624,相邻托撑杆621之间的挡杆623构成平齐的玻璃承载面供玻璃放置或穿过。

本实用新型中,上片过渡台1和出片过渡台4的作用均是实现玻璃的托撑、移动;具体的,所述的上片过渡台1和出片过渡台4均包括有支撑架、墙板、靠轮和水平输送机构,所述的墙板倾斜的设置在支撑架上,靠轮设置有多个,均匀间隔的分布在所述的墙板上,且其本身可自由转动;所述的水平输送机构设置在支撑架上,用于托撑贴靠在所述靠轮上的玻璃并带动其沿所述墙板的平面向前移动,所述的水平输送机构可用同步带输送或滚轮输送的方式,输送动力由伺服电机与行星减速机的组合提供;所述的上片过渡台1和出片过渡台4的迎料端和出料端分别设有检测探头,所述的检测探头为检测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玻璃输送进入或脱离的信号。

所述进片检测台2的作用在于对玻璃的规格尺寸进行测量,具体的,所述的进片检测台2上设有用于测量玻璃高度的高度测量机构,用于检测是否有玻璃经过的第一检测元件和第二检测元件;所述的第一检测元件和第二检测元件沿玻璃输送方向布置在水平输送机构上;高度测量机构包括第三检测元件和控制第三检测元件升降运动的纵向控制装置,第三检测元件在玻璃输送路径中进行上下运动以检测玻璃的高度。该进片检测台的具体结构及测量的原理可参照现有技术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6829479a的公开文件,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