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片等距离排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44343发布日期:2020-08-21 15:27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弹片等距离排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器件装配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弹片等距离排序装置。



背景技术:

弹片是用于机械、车辆的缓冲防震装置和继电延迟装置中的仪器,弹片排序装置是用与在弹片加工之前对弹片进行有效排序的装置,目前,现有的弹片用排序装置虽然能实现弹片的自动排序,但无法实现弹片的自动等距排序,在弹片后续的加工工序中弹片仍然会叠合在一起,导致弹片后续的生产效率低下,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片等距离排序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弹片用排序装置无法实现弹片的自动等距排序,在弹片后续的加工工序中弹片仍然会叠合在一起,导致弹片后续的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弹片等距离排序装置,包括外固定套、内转动套、出料导轨,所述内转动套的外侧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外固定套,所述外固定套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输料导轨,所述第一输料导轨出口的一端对齐设置有出料导轨,所述第一输料导轨出口一端的上方设置有测距传感柱,所述测距传感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导线,所述测距传感柱的上端外表面上固定套合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侧侧面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柱,同时连接柱的另一端固定夹合在夹板的一端中,所述夹板的另一端延伸至外固定套的外侧固定连接在伸缩板的顶面上,所述伸缩板的下端滑动套合在外固定套的外表面中。

优选的,所述内转动套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底盘,所述内转动套的内壁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上升导轨。

优选的,所述内转动套的顶面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第二输料导轨,所述第二输料导轨位于第一输料导轨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外固定套和内转动套之间位置设置有加料口,同时加料口内侧的内转动套下端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返料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料导轨和出料导轨连接处靠近出料导轨一侧的内转动套上设置有第二返料口。

优选的,所述出料导轨上等距放置于多个弹片本体,同时第一输料导轨上放置有多个叠合的弹片本体。

优选的,所述测距传感柱的下端滑动插合在两个叠合的弹片本体之间的位置,所述测距传感柱下端一侧的外固定套上固定套合有吸气管,所述吸气管和出料导轨分别位于测距传感柱的两侧。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吸气管、测距传感柱和伸缩板,使用时,伸缩板的下端位置安装有伸缩装置,吸气管外接抽气装置,测距传感柱的底部安装有测距传感器,弹片本体通过第一输料导轨的输送移动到吸气管位置时,抽气装置工作对第一个弹片本体进行吸附,同时测距传感柱在伸缩装置下移的带动下,抵挡在第一个弹片本体的前端外侧,而后面的弹片本体逐一叠合在第一个弹片本体的后面,此时,吸气管停止吸附,测距传感柱向上移动,在第一输料导轨的输送作用下,第一个弹片本体从测距传感柱正下方穿过,此时测距传感柱底部的测距传感器会检测到距离的变化,控制装置在接受到距离变化的信息之后,吸气管重新吸附,测距传感柱向下移动,此时第二个弹片本体吸附在吸气管上,而测距传感柱插合在第一个弹片本体和第二个弹片本体之间的位置,在第一输料导轨的输送下,第一个弹片本体输送到出料导轨,输送到规定时间之后,在安装上述步骤重复操作既可以实现弹片本体的等距排序,该设置解决了现有的弹片用排序装置无法实现弹片的自动等距排序,在弹片后续的加工工序中弹片仍然会叠合在一起,导致弹片后续的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外固定套;2、弹片本体;3、出料导轨;4、第二返料口;5、内转动套;6、上升导轨;7、底盘;8、第二输料导轨;9、第一返料口;10、传导线;11、连接块;12、测距传感柱;13、吸气管;14、伸缩板;15、夹板;16、连接柱;17、第一输料导轨;18、加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弹片等距离排序装置,包括外固定套1、内转动套5、出料导轨3,内转动套5的外侧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外固定套1,使用时内转动套5外接振动转动结构,在内转动套5的转动作用下,弹片本体2排序移动,外固定套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输料导轨17,第一输料导轨17出口的一端对齐设置有出料导轨3,第一输料导轨17的设置可以对弹片本体2进行排序输送,出料导轨3的设置可以用于弹片本体2的排出,第一输料导轨17出口一端的上方设置有测距传感柱12,测距传感柱12的底部安装有测距传感器,测距传感柱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导线10,传导线10的设置用于与控制装置连接,方便弹片本体2的自动化排序,测距传感柱12的上端外表面上固定套合有连接块11,连接块11的一侧侧面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6,同时连接柱16的另一端固定夹合在夹板15的一端中,连接块11、连接柱16和夹板15的配合设置可以实现测距传感器12的固定连接,夹板15的另一端延伸至外固定套1的外侧固定连接在伸缩板14的顶面上,伸缩板14的下端滑动套合在外固定套1的外表面中,伸缩板14的下端外接伸缩机构,通过伸缩机构的伸缩作用可以时间测距传感器12的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对弹片本体2的等距排序。

进一步,内转动套5的底部内壁上固定焊接有底盘7,内转动套5的内壁上沿圆周方向均匀焊接有上升导轨6,底盘7底部安装的脉冲电磁铁产生交变磁场,可以使内转动套5垂直方向振动,因弹簧片的倾斜,使内转动套5同时绕其垂直轴做扭摆振动,置于内转动套5中无序的弹片本体2在这种振动下可以实现自动定向排序,上升导轨6的设置可以剔除相互堆叠的弹片本体2。

进一步,内转动套5的顶面外侧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第二输料导轨8,第二输料导轨8位于第一输料导轨17的内侧,且第二输料导轨8和第一输料导轨17为同心设置,第二输料导轨8的设置可以将反向排序的弹片本体2剔除。

进一步,外固定套1和内转动套5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加料口18,同时加料口18内侧的内转动套5上设置有第一返料口9,加料口18用于弹片本体2的加入,第一返料口9和加料口18的配合设置,一方面可以实现原料的加入,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与第二输料导轨8上的弹片本体2并列的弹片本体2的重新返料。

进一步,第一输料导轨17和出料导轨3连接处靠近出料导轨3一侧的内转动套5上设置有第二返料口4,第二返料口4的设置可以方便第一输料导轨17上排序错误的弹片本体2的重新返料。

进一步,出料导轨3靠近第一输料导轨17的一侧上等距放置有多个弹片本体2,同时第一输料导轨17靠近出料导轨3的一侧上设置有多个插合堆叠的弹片本体2。

进一步,测距传感柱12的下端插合在两个堆叠的弹片本体2之间的位置,测距传感柱12的下端一侧的外固定套1上固定套合有吸气管13,吸气管13的一端位于外固定套1的内侧,同时吸气管13的另一端位于外固定套1的外侧与抽气装置连通连接,吸气管13和出料导轨3分别位于测距传感柱12的两侧,吸气管13和测距传感柱12的配合设置用于对弹片本体2的吸附固定。

工作原理:使用时,伸缩板14的下端位置安装有伸缩装置,吸气管13外接抽气装置,测距传感柱12的底部安装有测距传感器,工作人员通过通过加料口18将弹片本体2加入本装置中,弹片本体2通过第一返料口9进入内转动套5内侧的底面上,通过内转动套5和底盘7连接体的振动转动,弹片本体2沿着上升导轨6移动的内转动套5的顶部的第二输料导轨8上,通过第二输料导轨8的排序输送之后,进入第一输料导轨17上,弹片本体2通过第一输料导轨17的输送移动到吸气管13位置时,抽气装置工作对第一个弹片本体2进行吸附,同时测距传感柱12在伸缩装置下移的带动下,抵挡在第一个弹片本体2的前端外侧,而后面的弹片本体2逐一叠合在第一个弹片本体2的后面,此时,吸气管13停止吸附,测距传感柱12向上移动,在第一输料导轨17的输送作用下,第一个弹片本体2从测距传感柱12正下方穿过,此时测距传感柱12底部的测距传感器会检测到距离的变化,控制装置在接受到距离变化的信息之后,吸气管13重新吸附,测距传感柱12向下移动,此时第二个弹片本体2吸附在吸气管13上,而测距传感柱12插合在第一个弹片本体2和第二个弹片本体2之间的位置,在第一输料导轨17的输送下,第一个弹片本体2输送到出料导轨3,输送到规定时间之后,在安装上述步骤重复操作既可以实现弹片本体2的等距排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