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裹盛接识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43700发布日期:2020-11-19 19:24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裹盛接识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行业,尤其涉及一种包裹盛接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从供应开始经各种中间环节的转让及拥有而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实物运动,以此实现组织的明确目标。物流业已成为国际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物流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服务业。近年来,世界现代物流业呈稳步增长态势,欧洲、美国、日本成为当前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物流基地。

在包裹分拣、包裹投放等流水化的工作中,需将包裹先进行集中后,再通过人工将所有包裹进行单间分离后,进行单件扫描包裹表面的条形码,这不仅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造成了人力成本升高,同时也制约了工作效率,并造成错误率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裹盛接识别装置,为解决在接收包裹时可以同时进行包裹扫描记录入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一种包裹盛接识别装置,包括:包裹投放口,滑槽,包裹盛接口,拍照识别装置,包裹阻挡板和轴承;

所述滑槽倾斜设置,所述包裹投放口设于滑槽的上端,所述包裹盛接口设于滑槽的下端,在所述包裹盛接口处设有伸出包裹盛接口的连接部,所述拍照识别装置设于所述连接部的中部,所述连接部的两侧设有用于供轴承穿过的第一轴承穿耳和第二轴承穿耳;所述包裹阻挡板下边缘设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第一穿孔位于靠近所述第一轴承穿耳的一端,第二穿孔位于靠近所述第二轴承穿耳的一端;所述轴承依次穿过第一轴承穿耳、第一穿孔、第二穿孔、第二轴承穿耳将所述包裹阻挡板下边缘与所述滑槽连接,且所述包裹阻挡板可绕轴承翻动;所述包裹盛接口的两侧设有用于将包裹阻挡板在包裹盛接口处固定的固定钩;所述拍照识别装置的位置高于轴承位置。

优选地,所述包裹盛接识别装置还包括提示装置,所述提示装置与所述拍照识别装置连接,所述提示装置设于包裹盛接口的上边缘处。在一种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提示装置采用提示灯,当拍照识别装置对包裹进行扫描时,提示灯亮;当拍照识别装置对包裹扫描完成后,提示灯灭。

优选地,所述包裹盛接识别装置还包括用于悬挂盛装容器的盛接框,所述盛接框为一个矩形框,所述矩形框的其中一侧为连接侧,所述连接侧与所述包裹盛接口下边缘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盛接框的连接侧与所述包裹盛接口下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包裹阻挡板的上边缘至下边缘之间的长度。

更优选地,所述盛接框的一侧与所述包裹盛接口可以是直接连接,或者是通过连接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中部设有用于将拍照识别装置内嵌至连接部的安装口。

更优选地,所述拍照识别装置包括用于扫描识别码的扫描器和用于固定扫描器的固定装置,所述扫描器内嵌至所述安装口内。

更优选地,所述扫描器采用摄像头。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向包裹盛接口下方伸出,在连接部背向包裹阻挡板的一侧,设有两个垂直的三角板,三角板的第一个边连接所述连接部,第二个边连接包裹盛接口下表面;两个三角板之间形成槽,所述槽设有贯穿连接部的窗口形成所述安装口。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位于所述槽内、安装口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支架及连接件,所述固定支架的轴切面为“┓”型的金属支架,所述连接件为用于将所述固定支架固定于所述包裹盛接口。

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采用可拆卸的螺栓与螺母。

优选地,所述滑槽下表面连接有支撑柱。

更优选地,所述支撑柱上固定有安装座,安装座设有开关按键,拍照识别装置通过第一数据线连接到控制芯片,控制芯片通过第二数据线连接到提示装置;开关按键安装在第二数据线上,用于切换第二数据线的连通和断开状态。

优选地,所述滑槽边缘还设有数据线管道,连接控制芯片的第三数据线通过所述数据线管道穿出至滑槽顶部,用于连接外接设备。

优选地,包裹投放口设有可开合的封闭门,所述第三数据线在滑槽顶部连接封闭门的开合控制电机。

优选地,所述包裹盛接装置还包括缓冲帘和用于固定缓冲帘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两根垂直固定杆和一根水平固定杆,形成“π”字形且垂直设于所述包裹投放口与所述包裹盛接口之间,所述缓冲帘的顶部固定于所述水平固定杆。

更优选地,所述缓冲帘可采用橡胶帘。

优选地,所述滑槽两侧的挡板与滑槽底部的槽面之间通过斜面连接,连接处与挡板和槽面各形成一个夹角。

优选地,所述包裹阻挡板远离所述包裹盛接口的一侧,且在远离所述轴承的一侧(即上边缘)设有用于定位所述固定钩的固定槽,及用于固定钩穿过的缺口;所述固定钩钩挂在固定槽内,缺口比固定槽更靠近包裹阻挡板上边缘的中部,并且,轴承长度减去第一轴承穿耳和第二轴承穿耳的间距所得的差,大于等于缺口与固定槽之间的距离。

更优选地,所述固定槽包括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与第二固定槽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包裹盛接口两侧的固定钩之间的距离。

更优选地,所述缺口位于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之间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缺口位于靠近第二固定槽的位置。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的深度小于固定钩张开的最大距离。

优选地,所述包裹阻挡板垂直方向边缘的一侧设有用于抓握和/或移动包裹阻挡板的把手。

优选地,所述包裹阻挡板上边缘和下边缘的长度均大于所述包裹盛接口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轴承的长度大于所述包裹阻挡板上边缘或下边缘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轴承靠近第一轴承穿耳的一端为凸起块,且所述凸起块的纵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轴承穿耳或所述第二轴承穿耳的孔的面积。

更优选地,所述凸起块为扁柱形,如扁六角柱形,扁方柱形等。

优选地,所述轴承的另一端,在第二轴承穿耳外侧套设有固定件。

更优选地,所述轴承的另一端采用螺纹结构,所述固定件为采用螺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提供了一种包裹盛接识别装置,通过拍照识别装置与包裹盛接口的配合,实现在接收包裹的同时并对包裹进行扫描,省去将包裹进行接收收集装车后运至包裹区将包裹一一取出后进行扫描的繁琐且出错率高的步骤,提高了接收并扫描包裹的速率,减少了接收过程中的出错率。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申请不含缓冲帘的包裹阻挡板被固定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本申请含缓冲帘的包裹阻挡板被固定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包裹阻挡板上翻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包裹阻挡板下放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盛接框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1-包裹投放口;2-滑槽;3-固定架;31-缓冲帘;4-包裹盛接口;41-固定钩;42-第二轴承穿耳;43-轴承;5-包裹阻挡板;51-第二固定槽;52-缺口;53-第一固定槽;54-把手;6-拍照识别装置;7-提示装置;8-盛接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包裹盛接装置包括包裹投放口1,滑槽2,包裹盛接口4,拍照识别装置6,包裹阻挡板5和轴承43。

所述滑槽2倾斜设置,所述包裹投放口1设于滑槽2的上端,所述包裹盛接口4设于滑槽2的下端,在所述包裹盛接口4处设有伸出包裹盛接口4的连接部,所述拍照识别装置6设于所述连接部的中部,所述连接部的两侧设有用于供轴承43穿过的第一轴承穿耳和第二轴承穿耳42;所述包裹阻挡板5下边缘设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第一穿孔位于靠近所述第一轴承穿耳的一端,第二穿孔位于靠近所述第二轴承穿耳的一端;所述轴承43依次穿过第一轴承穿耳、第一穿孔、第二穿孔、第二轴承穿耳42将所述包裹阻挡板5下边缘与所述滑槽2连接,且所述包裹阻挡板5可绕轴承43翻动;所述包裹盛接口4的两侧设有用于将包裹阻挡板5在包裹盛接口4处固定的固定钩41。

所述包裹盛接识别装置还包括提示装置7,所述提示装置7与所述拍照识别装置6连接,所述提示装置7设于包裹盛接口的上边缘处。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提示装置7采用提示灯,当拍照识别装置6对包裹进行扫描时,提示灯亮;当拍照识别装置6对包裹扫描完成后,提示灯灭。

所述包裹盛接识别装置还包括盛接框8,所述盛接框8为一个矩形框,所述矩形框的其中一侧为连接侧与所述包裹盛接口下边缘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盛接框8的连接侧与所述包裹盛接口4下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包裹阻挡板5的较短侧的长度。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盛接框8的一侧与所述包裹盛接口4可以是直接连接,或者是通过连接部连接。

所述连接部的中部设有用于将拍照识别装置6内嵌至连接部的安装口。

所述拍照识别装置6包括用于扫描识别码的扫描器和用于固定扫描器的固定装置,所述扫描器内嵌至所述安装口内。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扫描器采用摄像头。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支架及连接件,所述固定支架的轴切面为“┓”型的金属支架,所述连接件为用于将所述固定支架固定于所述包裹盛接口。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采用可拆卸的螺栓与螺母。

所述滑槽下表面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固定有安装座,安装座设有开关按键,拍照识别装置通过第一数据线连接到控制芯片,控制芯片通过第二数据线连接到提示装置;开关按键安装在第二数据线上,用于切换第二数据线的连通和断开状态。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设定一个时间间隔,控制芯片利用拍照识别装置在该时间间隔内监测包裹的下落状态,若在该时间间隔内无包裹落下时,提示装置报警,或者若当该时间间隔内始终有物体阻挡在包裹盛接口,例如包裹阻挡板未能放下,提示装置报警。

所述滑槽边缘还设有数据线管道,连接控制芯片的第三数据线通过所述数据线管道穿出至滑槽顶部,用于连接外接设备。包裹投放口设有可开合的封闭门,所述第三数据线在滑槽顶部连接封闭门的开合控制电机。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封闭门可以是滑动门,电机驱动轴推动封闭门滑动,将包裹投放口封堵;或者封闭门可以是转动门,其中一侧连接在位于包裹投放口附近的转轴上,电机驱动轴驱动转轴的转动,从而带动封闭门转动,将包裹投放口封堵。

所述包裹盛接装置还包括缓冲帘31和用于固定缓冲帘31的固定架3,所述固定架3包括两根垂直固定杆和一根水平固定杆,形成“π”字形且垂直设于所述包裹投放口1与所述包裹盛接口4之间,所述缓冲帘31的顶部固定于所述水平固定杆。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帘31可采用橡胶帘。

所述滑槽2两侧的挡板与滑槽2底部的槽面之间通过斜面连接,连接处与挡板和槽面各形成一个夹角。

所述包裹阻挡板5远离所述包裹盛接口4的一侧,且在远离所述轴承的一侧(即上边缘)设有用于定位所述固定钩41的固定槽,及用于固定钩41穿过的缺口52;所述固定钩41钩挂在固定槽内,缺口52比固定槽更靠近包裹阻挡板5上边缘的中部,并且,轴承长度减去第一轴承穿耳和第二轴承穿耳42的间距所得的差,大于等于缺口与固定槽之间的距离。

所述固定槽包括第一固定槽53和第二固定槽51,所述第一固定槽53与第二固定槽51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包裹盛接口4两侧的固定钩41之间的距离。

所述缺口52位于第一固定槽53和第二固定槽51之间的位置。在一种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缺口52位于靠近第二固定槽51的位置。

所述第一固定槽53与第二固定槽51的深度小于固定钩41张开的最大距离。

所述包裹阻挡板5垂直方向边缘的一侧设有用于抓握和/或移动包裹阻挡板5的把手54。所述包裹阻挡板5上边缘和下边缘的长度均大于所述包裹盛接口4的宽度。所述轴承43的长度大于所述包裹阻挡板5较长的两侧的长度。

所述轴承43靠近第一轴承穿耳的一端为凸起块,且所述凸起块的纵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轴承穿耳或所述第二轴承穿耳42的孔的面积。所述轴承43的另一端,在第二轴承穿耳外侧套设有固定件。

所述凸起块为扁柱形,如扁六角柱形,扁方柱形等。

所述轴承43的另一端采用螺纹结构,所述固定件为采用螺母。

所述包裹盛接装置的使用状态如下:

开始使用时:初始状态如图1所示,固定槽深度小于等于固定钩41张开的最大距离,使用时,将包裹阻挡板5推向滑槽2,此时,挂钩伸出固定槽,拉动把手54,使固定钩41处于缺口52位置,如图2所示,翻转包裹阻挡板5将其放下,将包裹盛接口4暴露,如图3所示,因为缺口52的存在,包裹阻挡板5的转动不会受到固定钩41的阻挡,将盛接包裹的袋子置于包裹盛接口4,开始工作。

使用结束后,反向转动包裹阻挡板5,使固定钩41与缺口52对齐,如图2所示,将包裹阻挡板5贴靠在包裹盛接口4上,推动包裹盛接口4,使固定钩41处于第二固定槽51的位置,去除外力,固定钩41勾住第二固定槽51,固定包裹阻挡板5,如图1b所示。

在一种实施例中,包裹经包裹投放口1进入滑槽2后,滑至包裹盛接口4,工作人员将滑至包裹盛接口4处的包裹表面贴附的识别码对向拍照识别装置6,通过对包裹的条形码进行拍照来获取接收包裹的目的地信息并记录被拍照的包裹的数目,所述包裹盛接装置不含缓冲帘的包裹阻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a所示。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包裹经包裹投放口1进入滑槽2后,滑至包裹盛接口4后,由上翻包裹阻挡板5阻挡包裹继续滑落,所述包裹盛接装置如图3所示。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包裹经包裹投放口1进入滑槽2后,再经缓冲帘31减缓速度后,滑至包裹盛接口4,所述包裹盛接装置含缓冲帘的包裹阻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b所示。

在另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包裹经包裹投放口1进入滑槽2后,再经缓冲帘31减缓速度后,滑至包裹盛接口4后,由上翻包裹阻挡板5阻挡包裹继续滑落,所述包裹盛接装置如图2所示。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