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驱动并联电梯、电梯运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35949发布日期:2020-09-25 18:08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驱动并联电梯、电梯运行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驱动并联电梯、电梯运行系统。



背景技术:

曳引式电梯由于其安全性高、能耗低而被行业所认可,但现有的曳引式电梯每台电梯必须配置对重系统,以至于大幅度增加设备的成本和建筑空间。

进一步地,当建筑物配置两台电梯时,若采用单控系统,则运行效率低,会造成一定资源浪费。

基于上述曳引式电梯安装、运行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尚未有相关的解决方案;因此迫切需要寻求有效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单驱动并联电梯、电梯运行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电梯占用空间大、运行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驱动并联电梯,包括第一轿厢、第二轿厢以及驱动系统;驱动系统设置于井道的顶部,井道包括第一井道以及和第一井道并排设置的第二井道,第一轿厢设置于第一井道内,第二轿厢设置于第二井道内;驱动系统包括曳引机、曳引轮以及钢丝绳,曳引轮与曳引机传动连接,钢丝绳一端固定在井道顶部的一侧,钢丝绳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轿厢顶部的第一滑轮、曳引轮以及第二轿厢顶部的第二滑轮并固定在井道的顶部的另一侧;曳引机驱动曳引轮,并由曳引轮通过钢丝绳带动第一轿厢和第二轿厢升降运动,第一轿厢和第二轿厢运动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曳引轮包括第一曳引轮和第二曳引轮;第一曳引轮可转动设置于井道的顶部,并位于第二井道一侧,第一曳引轮直接与曳引机传动连接;第二曳引轮可转动设置于井道的顶部,并位于第一井道一侧,钢丝绳绕过第二曳引轮后再绕过第一曳引轮。

进一步地,第二曳引轮的安装位置沿水平方向低于第一曳引轮,从而使第一曳引轮和第二曳引轮呈倾斜状设置于井道的顶部。

进一步地,井道的顶部内设有安装腔室,驱动系统设置于安装腔室内,安装腔室内还设有固定梁,钢丝绳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固定梁;固定梁沿水平方向固定设置于安装腔室内,并位于第一曳引轮的底部。

进一步地,第一轿厢直接固定设置于第一外轿厢架内,第一滑轮可转动设置于第一外轿厢架的顶部;第二轿厢沿竖直方向可升降设置于第二外轿厢架内,第二滑轮可转动设置于第二外轿厢架的顶部。

进一步地,单驱动并联电梯还包括轿厢移动驱动装置,轿厢移动驱动装置分别均匀设置于第二轿厢顶部和底部,轿厢移动驱动装置一端连接第二轿厢上,轿厢移动驱动装置另一端连接第二外轿厢架上;第二轿厢顶部和底部上的轿厢移动驱动装置相互对称;轿厢移动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二轿厢在第二外轿厢架内上下升降运动。

进一步地,单驱动并联电梯还包括一控制器,第一轿厢上配置有平层检测装置;控制器分别与曳引机和平层检测装置电连接;控制器还分别与第一轿厢和第二轿厢的操作器电连接;控制器能够根据操作器的指令来控制曳引机的运行,从而控制第一轿厢和第二轿厢的运行;第一轿厢和第二轿厢可互相作为对方的对重。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梯运行系统,该驱动系统包括有一控制系统、一驱动系统、第一轿厢以及第二轿厢;第一轿厢可升降设置于第一井道内,第二轿厢可升降设置于第二井道内;驱动系统包括曳引机、曳引轮以及钢丝绳,钢丝绳一端固定在第一井道顶部,钢丝绳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轿厢顶部的第一滑轮、曳引轮以及第二轿厢顶部的第二滑轮并固定在第二井道的顶部;曳引机用于驱动曳引轮,并由曳引轮通过钢丝绳带动第一轿厢和第二轿厢升降运动,第一轿厢和第二轿厢运动方向相反;控制系统与曳引轮电连接,控制系统还分别与第一轿厢和第二轿厢的操作器电连接;控制系统能够根据操作器的指令来控制曳引机的运行,从而控制第一轿厢和第二轿厢的运行。

进一步地,第一轿厢和第二轿厢可互相作为对方的对重;第一轿厢为主动平层,主动平层配置有平层检测装置,控制器分别与平层检测装置和第一轿厢的操作器电连接,第一轿厢根据控制系统给出平层指令进行运行;第二轿厢为被动平层,控制器还与第二轿厢的操作器电连接,第二轿厢通过控制系统计算第一轿厢的运行指令来实现运行。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梯运行控制方法,应用上述所述的运行系统或上述所述的单驱动并联电梯;还包括以下过程:

当第一轿厢接收到其操作器的呼梯信号时,控制系统通过逻辑计算出第一轿厢的运行参数,并对第一轿厢发出运行指令,控制系统根据第一轿厢上的平层指令控制第一轿厢的启停;

当第二轿厢接收到其操作器的呼梯信号时,控制系统通过逻辑计算出第一轿厢的运行参数,并对第一轿厢发出运行指令,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第一轿厢的运行来实现第二轿厢的到站运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不同井道内的两台电梯共用一套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用一台电梯的轿厢自重代替另一台电梯的对重,减少井道面积和设备成本,也降低电能消耗,同时保证了曳引式电梯的安全性;

第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任一轿厢接收到运行指令时,系统将对指令运行前、后的逻辑位置进行比对,计算出两者的距离差,调节从动平层电梯的轿厢相对于轿厢架的位置,达到实际的平层;在层间距不同的情况下,两台电梯可在任何楼层同时平层,同时开关门进出乘客,大幅度提升电梯的运行效率;

第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相比现有单井道双轿厢电梯方案,两台电梯均可服务于所有楼层,为乘客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另外现有单井道双轿厢电梯方案主要用于高层建筑,而本申请方案可适用于所有情况,既可用于高层建筑,更适用于中低层建筑。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现有电梯横向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单驱动并联电梯横向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单驱动并联电梯整体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单驱动并联电梯整体示意图二。

图中:1、井道;11、第一井道;12、第二井道;2、第一轿厢;21、第一滑轮;22、第一外轿厢架;3、第二轿厢;31、第二滑轮;32、第二外轿厢架;33、轿厢移动驱动装置;34、外轿厢架;4、第一对重;5、第二对重;6、驱动系统;61、第一曳引轮;62、第二曳引轮;7、钢丝绳;8、固定梁。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驱动并联电梯,其中包括第一轿厢2、第二轿厢3以及驱动系统;驱动系统设置于井道1的顶部,井道1包括第一井道11、和第一井道11并排设置的第二井道12,第一轿厢2沿竖直方向可升降设置于第一井道11内,第二轿厢3沿竖直方向可升降设置于第二井道12内;进一步地,驱动系统包括曳引机、曳引轮以及钢丝绳7;其中,曳引轮与曳引机传动连接,钢丝绳7一端固定在第一井道11顶部的一侧,钢丝绳7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轿厢2顶部的第一滑轮21、曳引轮以及第二轿厢3顶部的第二滑轮31并固定在第二井道12的顶部的另一侧,采用该种连接方式,只需通过一根钢丝绳7即可把第一轿厢2、第二轿厢3以及驱动系统串联起来,并且第一轿厢2和第二轿厢3可相互作为对方的对重,从而实现升降运行;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使得曳引机可以驱动曳引轮,并由曳引轮通过驱动钢丝绳7带动第一轿厢2和第二轿厢3实现升降运动,在第一轿厢2和第二轿厢3运行过程中,第一轿厢2和第二轿厢3的运动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能够有效降低电梯的安装空间,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避免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增加乘客的候梯时间。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曳引轮包括第一曳引轮61和第二曳引轮62;其中,第一曳引轮61可转动设置于井道1的顶部,并位于第二井道12一侧,第一曳引轮61直接与曳引机进行传动连接,从而起到主动牵引的作用;第二曳引轮62可转动设置于井道1的顶部,并位于第一井道11一侧,钢丝绳7绕过第二曳引轮62后再绕过第一曳引轮61;具体地,钢丝绳7绕过第二曳引轮62多圈后,再绕过第一曳引轮61躲圈,最后在绕过第二滑轮31,并固定在第二井道12一侧;采用上述设置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曳引机的控制效率,实现第一轿厢2和第二轿厢3的升降运行。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曳引轮61为主动驱动轮,为减少驱动系统整体力矩,第二曳引轮62的安装位置沿水平方向低于第一曳引轮61,并使第一曳引轮61和第二曳引轮62呈倾斜状设置于井道1的顶部,即第一曳引轮61和第二曳引轮62的连线为倾斜状,并且第一曳引轮61高于第二曳引轮62。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井道1的顶部内设有安装腔室,驱动系统设置于安装腔室内,并且在安装腔室内还设有固定梁8,钢丝绳7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固定梁8上;固定梁8沿水平方向固定设置于安装腔室内,并位于第一曳引轮61的底部;具体地,固定梁8沿水平方向横穿过第一井道11和第二井道12,这样使得钢丝绳7两端可以固定在固定梁8,进一步地,固定梁8底部还设有承接梁。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轿厢2直接固定设置于第一外轿厢架22内,第一滑轮21可转动设置于第一外轿厢架22的顶部,这样使得第一轿厢2可直接在曳引轮的驱动下升降运动;进一步地,第二轿厢3沿竖直方向可升降设置于第二外轿厢架32内,第二滑轮31可转动设置于第二外轿厢架32的顶部,即第二轿厢3可在曳引轮的牵引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升降运行,并可同时在第二外轿厢架32内上下移动,从而调节平层高度。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单驱动并联电梯还包括轿厢移动驱动装置33,该轿厢移动驱动装置33分别均匀设置于第二轿厢3顶部和底部;其中,轿厢移动驱动装置33的一端连接第二轿厢3上,轿厢移动驱动装置33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外轿厢架32上;第二轿厢3顶部和底部上的轿厢移动驱动装置33相互对称,从而起到平衡驱动的目的;轿厢移动驱动装置33用于驱动第二轿厢3在第二外轿厢架32内上下升降运动;具体地,轿厢移动驱动装置33包括第一轿厢移动驱动装置、第二轿厢移动驱动装置、第三轿厢移动驱动装置以及第四轿厢移动驱动装置;第一轿厢移动驱动装置和第二轿厢移动驱动装置分别设置于第二轿厢3顶部,第一轿厢移动驱动装置和第二轿厢移动驱动装置一端连接于第二轿厢3顶部,第一轿厢移动驱动装置和第二轿厢移动驱动装置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外轿厢架32顶部,进一步地,第三轿厢移动驱动装置和第四轿厢移动驱动装置一端连接于第二轿厢3底部,第三轿厢移动驱动装置和第四轿厢移动驱动装置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外轿厢架32顶底部,从而起到导向和驱动的作用。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单驱动并联电梯还包括一控制器,第一轿厢2上配置有平层检测装置;控制器分别与曳引机和平层检测装置电连接;控制器还分别与第一轿厢2和第二轿厢3的操作器电连接;控制器能够根据操作器的指令来控制曳引机的运行,从而控制第一轿厢2和第二轿厢3的运行;第一轿厢2和第二轿厢3可互相作为对方的对重。

相应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梯运行系统,该驱动系统包括有一控制系统、一驱动系统、第一轿厢2以及第二轿厢3;第一轿厢2可升降设置于第一井道11内,第二轿厢3可升降设置于第二井道12内;驱动系统包括曳引机、曳引轮以及钢丝绳7,钢丝绳7一端固定在第一井道11顶部,钢丝绳7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轿厢2顶部的第一滑轮21、曳引轮以及第二轿厢3顶部的第二滑轮31并固定在第二井道12的顶部;曳引机用于驱动曳引轮,并由曳引轮通过钢丝绳7带动第一轿厢2和第二轿厢3升降运动,第一轿厢2和第二轿厢3运动方向相反;控制系统与曳引轮电连接,控制系统还分别与第一轿厢2和第二轿厢3的操作器电连接;控制系统能够根据操作器的指令来控制曳引机的运行,从而控制第一轿厢2和第二轿厢3的运行;采用该种连接方式,只需通过一根钢丝绳7即可把第一轿厢2、第二轿厢3以及驱动系统串联起来,并且第一轿厢2和第二轿厢3可相互作为对方的对重,从而实现升降运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能够有效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避免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增加乘客的候梯时间,实现电梯的高效率运行。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轿厢2和第二轿厢3可互相作为对方的对重;第一轿厢2为主动平层,主动平层配置有平层检测装置,控制器分别与平层检测装置和第一轿厢2的操作器电连接,第一轿厢2根据控制系统给出平层指令进行运行;第二轿厢3为被动平层,控制器还与第二轿厢3的操作器电连接,第二轿厢3通过控制系统计算第一轿厢2的运行指令来实现运行。

具体地,如图1至图4所示,上述方案中,为满足不同层间距的要求,将其中的第一轿厢2定义为主动平层,配置平层检测装置,由控制系统给出平层指令,第二轿厢3则是由第一轿厢2的运行而被动平层,当第一轿厢2接收到呼梯或运行指令时,通过系统的逻辑计算得出第一轿厢2的到站层,对第一轿厢2发出运行指令;电梯接收到呼梯或运行指令时,系统自动提取初始层站与目的层站的位置信息,通过逻辑计算得出第二轿厢3的位置需要上行或下移,电梯启动运行的同时通过第二轿厢3上下两端的移动驱动装置自动完成轿厢的位置调节,第一轿厢2平层时第二轿厢3同时到达平层位置,由各轿厢的内部及外部指令判定其是否需要开门。

具体地,如图1至图4所示,上述方案中,轿厢位置逻辑计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将n2层到顶层n1的距离定义为h1,将n2层到顶层n1的距离定义为h2,h1+h2的和为两轿厢的逻辑距离,初始状态与到站状态两轿厢逻辑距离的差值即为第二轿厢3需要向上或向下移动的量。

相应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梯运行控制方法,应用上述所述的运行系统或单驱动并联电梯;具体还包括以下过程:

当第一轿厢2接收到其操作器的呼梯信号时,控制系统通过逻辑计算出第一轿厢2的运行参数,并对第一轿厢2发出运行指令,控制系统根据第一轿厢2上的平层指令控制第一轿厢2的启停;

当第二轿厢3接收到其操作器的呼梯信号时,控制系统通过逻辑计算出第一轿厢2的运行参数,并对第一轿厢2发出运行指令,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第一轿厢2的运行来实现第二轿厢3的到站运行;进一步地,电梯接收到呼梯或运行指令时,控制系统自动提取初始层站与目的层站的位置信息,通过逻辑计算得出第二轿厢3的位置需要上行或下移,电梯启动运行的同时通过第二轿厢3上下两端的移动驱动装置自动完成轿厢的位置调节,第一轿厢2平层时第二轿厢3同时到达平层位置,由各轿厢的内部及外部指令判定其是否需要开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将两台并联的电梯共用一台驱动系统和一套控制系统,一台电梯的轿厢作为另一台电梯的对重,一台电梯上行时另一台电梯则向下运行,实现资源的最合理利用;该方案的两台电梯均不需预留对重空间,可减少井道面积约10%~20%;整个设备方面可减少两套对重系统、一套驱动系统和一套控制系统,可降低设备成本约30%,并且由于只有一套驱动系统,可降低日常电能消耗达到4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不同井道内的两台电梯共用一套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用一台电梯的轿厢自重代替另一台电梯的对重,减少井道面积和设备成本,也降低电能消耗,同时保证了曳引式电梯的安全性;

第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任一轿厢接收到运行指令时,系统将对指令运行前、后的逻辑位置进行比对,计算出两者的距离差,调节从动平层电梯的轿厢相对于轿厢架的位置,达到实际的平层;在层间距不同的情况下,两台电梯可在任何楼层同时平层,同时开关门进出乘客,大幅度提升电梯的运行效率;

第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相比现有单井道双轿厢电梯方案,两台电梯均可服务于所有楼层,为乘客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另外现有单井道双轿厢电梯方案主要用于高层建筑,而本申请方案可适用于所有情况,既可用于高层建筑,更适用于中低层建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所述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改动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