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管道,还涉及该柔性管道的进给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狭小空间内的探测和作业中,常常使用柔性管道作为载体,搭载设备进行探测和作业。但现有柔性管道中,塑料类管道(pvc管道,pu管道)等为了保证一定的强度,壁厚均超过1mm,弯曲半径较大,且弯曲时截面圆度不可保证。钢丝或塑料增强管道,可以保证其弯曲界面的圆度,但弯曲时钢丝挤压会形成褶皱,长期使用容易出现裂纹,且钢丝重量大,造成管道单位长度重量较大。不锈钢真空波纹管具有较好强度和气密性,但其与塑料制品摩擦力较大,特别是在弯曲半径较小的管道内,难于向前推进,而普通金属加强管,只是对管道外表面进行加强,无气密性。目前使用的管道进给装置在波纹管道进给过程中容易产生径向移动,主要采用的是单向的齿轮的进给,在进给过程中不能精确控制进给方向和距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柔性管道,解决了现有管道与待测空间的摩擦力大,管道弯曲半径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柔性管道的进给装置,解决了现有管道进给装置采用单侧的齿轮带动,容易产生径向偏移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柔性管道,包括波纹管,波纹管上间隔相同套接多个内环,内环上沿周向开设间隔均匀焊接有多个滚珠,滚珠上卡接外环,接口处焊接处理,内环上焊接有安装座,安装座中装有磁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柔性管道进给装置,包括外壳,外壳上部敞口,通过螺钉固定有盖板,并通过密封圈密封,盖板外表面固接有换向组件,外壳内部设置有柔性管道运输的通道,外壳内部位于通道两侧安装有传输组件,传输组件固接在盖板的内表面,传输组件连接换向组件,盖板的外表面还固接编码器。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还在于,
传输组件的结构关于通道对称,位于的通道一侧的传输组件包括分别固定安装在盖板和外壳侧壁的相互平行的两块底板,两块底板之间间隔呈三角形固接轴a、轴b和轴c,轴a上通过轴承安装有主动轮,轴b和轴c上分别通过轴承安装有从动轮a和从动轮b,主动轮、从动轮a和从动轮b缠绕有传输带,底板上还固定安装有立板,立板位于从动轮a和从动轮b之间,立板表面间隔均匀固接多个伸缩支架,每个伸缩支架的自由端固接滚轮,滚轮顶紧在传输带的内表面,伸缩支架中部套接有弹簧。
传输带的外表面开设有齿形槽,用于与波纹管啮合。
换向组件包括通过螺钉固定在盖板外表面的电机支架,电机支架上固定安装电机,电机的电机轴上连接皮带轮a,盖板外表面通过螺钉还安装有支撑架,支撑架的上表面安装有皮带轮b,皮带轮a和皮带轮b之间缠绕有皮带,支撑架中部安装有齿轮a和齿轮b,支撑架下表面安装有皮带轮c和皮带轮d,皮带轮b、齿轮a和皮带轮c同轴依次连接轴d上,齿轮a啮合齿轮b,齿轮b键连接在轴e上,轴e底部通过轴承安装皮带轮d,皮带轮c通过皮带a连接皮带轮e,皮带轮d通过皮带b连接皮带轮f,皮带轮e通过贯穿盖板的轴连接主动轮,皮带轮f通过贯穿盖板的轴连接另一侧的传输组件中的主动轮。
支撑架位于通道正上方,皮带轮e和皮带轮c之间的距离与皮带轮f和皮带轮d之间的距离相等。
皮带a和皮带b的外部安装有张紧器,张紧器通过螺钉固定在盖板表面。
外壳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用于柔性管道的进出的输入口和输出口,输入口和输出口用于与其他设备密封连接。
盖板表面位于输出口正上方固定安装有干簧管支架,干簧管支架上安装有干簧管,干簧管用于通过检测磁铁确定进给距离。
外壳的侧壁连接进气组件,进气组件包括活结,活结的一端连接在外壳上,活结的另一端连接外丝弯头,外丝弯头上装有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柔性管道及进给装置,解决了现有管道进给装置采用单侧的齿轮带动,容易产生径向偏移的问题,通过设计的双侧输送装置能够很好的与管道啮合,保证管道在进给的过程中不发生径向偏移,并且换向组件的设计保证了两侧的输送组件的输送转动方向一致,完成管道的进给、抽回及进给量的测量;柔性管道基于波纹管结构,每间隔一定距离,增加了导向轮、卡环和磁铁,用于减少波纹管与待测空间或管道侧壁的摩擦,且增加的磁铁可用于管道给进量的标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柔性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柔性管道的安装有内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柔性管道的进给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柔性管道的进给装置中传动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柔性管道的进给装置中换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柔性管道的进给装置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的后视图。
图中,1.外壳,2.盖板,3,编码器,4.底板,5.轴a,6.轴b,7.轴c,8.主动轮,9.从动轮a,10.从动轮b,11.传输带,12.立板,13.伸缩支架,14.滚轮,15.弹簧,16.电机支架,17.电机,18.皮带轮a,19.支撑架,20.皮带轮b,21.皮带,22.齿轮a,23.皮带轮c,24.齿轮b,25.轴e,26.皮带轮d,27.皮带a,28.皮带轮e,29.皮带b,30.皮带轮f,31.张紧器,32.活结,33.外丝弯头,34.电磁阀,35.干簧管支架,36.干簧管,37.波纹管,38.内环,39.滚珠,40.外环,41.安装座,42.磁铁,43.轴d。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柔性管道,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波纹管37,波纹管37上间隔相同套接多个内环38,内环38上沿周向开设间隔均匀焊接有多个滚珠39,滚珠39上卡接外环40,接口处焊接处理,内环38上焊接有安装座41,安装座41中装有磁铁42。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柔性管道进给装置,如图3和图4所示,包括外壳1,外壳1上部敞口,通过螺钉固定有盖板2,并通过密封圈密封,盖板2外表面固接有换向组件,外壳1内部设置有柔性管道运输的通道,外壳1内部位于通道两侧安装有传输组件,传输组件固接在盖板2的内表面,传输组件连接换向组件,盖板2的外表面还固接编码器3。
传输组件的结构关于通道对称,位于的通道一侧的传输组件包括分别固定安装在盖板2和外壳1侧壁的相互平行的两块底板4,两块底板4之间间隔呈三角形固接轴a5、轴b6和轴c7,轴a5上通过轴承安装有主动轮8,轴b6和轴c7上分别通过轴承安装有从动轮a9和从动轮b10,主动轮8、从动轮a9和从动轮b10缠绕有传输带11,底板4上还固定安装有立板12,立板12位于从动轮a9和从动轮b10之间,立板12表面间隔均匀固接多个伸缩支架13,每个伸缩支架13的自由端固接滚轮14,滚轮14顶紧在传输带11的内表面,伸缩支架13中部套接有弹簧15。
编码器3安装在编码器支架上,编码器支架固定在盖板2表面,编码器3与主动轮的轴a5之间通过螺钉紧定。
传输带11的外表面开设有齿形槽,用于与波纹管啮合。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换向组件包括通过螺钉固定在盖板2外表面的电机支架16,电机支架16上固定安装电机17,电机17的电机轴上连接皮带轮a18,盖板2外表面通过螺钉还安装有支撑架19,支撑架19的上表面安装有皮带轮b20,皮带轮a18和皮带轮b20之间缠绕有皮带21,支撑架19中部安装有齿轮a22和齿轮b24,支撑架下表面安装有皮带轮c23和皮带轮d26,皮带轮b20、齿轮a22和皮带轮c23同轴依次连接轴d43上,齿轮a22啮合齿轮b24,齿轮b24键连接在轴e25上,轴e25底部通过轴承安装皮带轮d26,皮带轮c23通过皮带a27连接皮带轮e28,皮带轮d26通过皮带b29连接皮带轮f30,皮带轮e28通过贯穿盖板2的轴连接主动轮8,皮带轮f30通过贯穿盖板2的轴连接另一侧的传输组件中的主动轮。
支撑架19位于通道正上方,皮带轮e28和皮带轮c23之间的距离与皮带轮f30和皮带轮d26之间的距离相等。
皮带a27和皮带b29的外部安装有张紧器31,张紧器31通过螺钉固定在盖板2表面。
外壳1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用于柔性管道的进出的输入口和输出口,输入口和输出口用于与其他设备密封连接。
盖板2表面位于输出口正上方固定安装有干簧管支架35,干簧管支架35上安装有干簧管36,干簧管36用于通过检测磁铁42确定进给距离。
外壳1的侧壁连接进气组件,进气组件包括活结32,活结32的一端连接在外壳1上,活结32的另一端连接外丝弯头33,外丝弯头33上装有电磁阀34。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柔性管道进给装置,工作时,电机17运转,通过皮带21将动力传送给轴d43,轴d43带动齿轮a22转动,齿轮a22啮合齿轮b24,由于齿轮b24连接在轴e25上,因此动力将被分为两路轴d43和轴e25两路,分别带动皮带轮c23和皮带轮d26,然后分别通过皮带a27和皮带b29传送给皮带轮e28和皮带轮f30,皮带轮e28和皮带轮f30分别带动位于通道两侧的传输组件中的主动轮8,通过主动轮8的转动带动传输带11运转,传送带11外表面的齿形槽与波纹管45的波节相啮合从而实现管道输送功能;
当电机17反向运转时,可实现收管功能,当滚珠39进入传输组件中时,伸缩支架13压缩弹簧15给管道让位,在该柔性管道进入某个实际工况的管道时,滚珠39滚动从而可减少摩擦阻力,该进给装置设置有干簧管36,可对管道上的磁铁42进行检测,从而可以得知进给的距离,同时也可与编码器3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进给情况,编码器3用于记录管道的进给距离,编码器通过记录主动轮的转动角度,从而计算出转动圈数,因此得到进给距离;外壳1外部的进气组件是本实用新型的进给装置外接其他装置配合工作时,为了防止由于进给装置内部空气压力过小或者出现真空状态,通过控制电磁阀34调节装置内外的压差,例如,将本实用新型的进给装置与抽吸装置配合使用,对管道内部进行抽吸卡堵物时,由于连接抽吸装置,内部空气会被越抽越稀薄,甚至达到真空,抽吸管道的内外就没有了压差,无法实现抽吸除尘的功能,此时可通过进气组件中的电磁阀34调节压差。
本实用新型一种柔性管道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抽吸管道与待测空间摩擦力大,管道弯曲半径小,管道无气密性,管道进给量无法测量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柔性管道的进给装置,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波纹管,并且传输组件位于待输送管道的两侧,防止管道在进给过程中发生径向偏移,并且传输带11的外边面可以根据所输送的管道的结构进行变化,以更好的与管道表面相贴合,伸缩支架13上设计的弹簧和滚轮,目的是进一步保证传输带与管道表面紧密贴合,并且弹簧的设计具有缓震的效果,并且由于弹簧的弹性作用实现和管道的紧密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