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转式传送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72980发布日期:2021-01-29 23:47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流转式传送线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非标自动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流转式传送线。


背景技术:

[0002]
在非标自动化流水线上,采用不同结构形式的传送线来实现物料的传送是众所周知的。在研究和实现物料传送的过程中,实用新型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传送线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0003]
现有的传送线将载具的传送过程及回流过程分成两个独立步骤或者两条独立流线进行,使得整条流水线结构复杂,传送及回流过程的行程较长造成占地面积较大、传送及回流效率低下,进而降低了整条流水线的生产效率。
[0004]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流转式传送线,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流转式传送线,其结构紧凑、设计巧妙、占地面积小,通过将载具的传送及回流整合成一体,显著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及载具的流转效率,极大提高了流水线的生产效率。
[0006]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流转式传送线,包括:
[0007]
第一传送模组;
[0008]
第二传送模组,其与所述第一传送模组相对且间隔设置;
[0009]
至少两组夹持载具,所述第一传送模组及第二传送模组上分别滑动连接有至少一组夹持载具;以及
[0010]
两组分别设于所述第一传送模组与第二传送模组端部的流转机构,每一组流转机构均与所述第一传送模组及第二传送模组相对接,流转机构用于将传送至其中一组传送模组端部的夹持载具从该传送模组变轨至另一组传送模组;
[0011]
其中,所述第一传送模组及第二传送模组的旁侧分别设有传动机构,每组传动机构用于驱动相应侧的相应夹持载具在相应一组传送模组上滑行;每组传动机构上传输有至少一组卡接组件,每一组卡接组件在传动机构的驱动下选择性地与相应一组夹持载具相卡接。
[0012]
可选的,所述流转机构包括:
[0013]
流转导轨,其对接于所述第一传送模组与第二传送模组之间;
[0014]
对接导轨,其滑动配接于所述流转导轨之上;
[0015]
流转驱动器,其与所述对接导轨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对接导轨沿所述流转导轨作周期性的往复滑移。
[0016]
可选的,所述流转导轨的底部支撑有流转底座;所述流转导轨的一端为对接端,另一端为限位端,所述流转导轨通过其对接端与所述第一传送导轨或第二传送导轨相对接,
所述限位端固接有限位件。
[0017]
可选的,所述第一传送模组包括:
[0018]
第一传送立板;以及
[0019]
第一传送导轨,其安装于所述第一传送立板之上;
[0020]
所述第二传送模组包括:
[0021]
第二传送立板,其与所述第一传送立板相对且间隔设置;以及
[0022]
第二传送导轨,其安装于所述第二传送立板之上;
[0023]
其中,所述第一传送导轨及第二传送导轨分别滑动配接有至少一组所述夹持载具;所述对接导轨在沿所述流转导轨作周期性往复滑移的过程中,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传送导轨或第二传送导轨相对接。
[0024]
可选的,所述第一传送导轨上沿着夹持载具的传送方向依次设有下料工位及上料工位;所述第二传送导轨上沿着夹持载具的传送方向设有至少一个作业工位。
[0025]
可选的,所述下料工位及上料工位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等待工位,所述下料工位的上游设有至少一个缓存工位。
[0026]
可选的,所述第一传送导轨的上游及下游分别设有第一流转工位及第二流转工位;所述第二传送导轨的上游及下游分别设有第三流转工位及第四流转工位;其中,所述第一流转工位与所述第四流转工位相对,所述第二流转工位与第三流转工位相对,所述第一流转工位与所述第四流转工位之间及所述第二流转工位与所述第三流转工位设有所述流转机构。
[0027]
可选的,相邻两个工位间的间距等于相邻两组夹持载具间的间距。
[0028]
可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0029]
固定设于传送立板上的传动导轨,其沿x轴方向延伸;
[0030]
卡接安装板,其与所述传动导轨滑动配接;
[0031]
横移驱动器,其与所述卡接安装板传动连接;以及
[0032]
等距间隔设置于所述卡接安装板上的至少两组卡接组件,
[0033]
其中,传动导轨的延伸方向与相应一条传送导轨的延伸方向相一致;所述传动导轨的旁侧固定设有左限位端及右限位端,所述左限位端与右限位端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左限位端与右限位端之间设有与所述卡接安装板相固接的限位端子;所述卡接安装板在所述横移驱动器的驱动下沿x轴方向作交替式的往复滑移,并且每次滑移距离均受到所述左限位端与右限位端的限制。
[0034]
可选的,假定:
[0035]
所述左限位端与右限位端间的间距为l1;
[0036]
相邻两组所述卡接组件间的间距为l2;
[0037]
相邻两个工位间的间距为l3;
[0038]
相邻两组夹持载具间的间距为l4;则有:
[0039]
l1=l2=l3=l4。
[0040]
可选的,所述卡接组件包括:
[0041]
升降卡接驱动器,其固定安装于所述卡接安装板之上;
[0042]
卡接块,其与所述升降卡接驱动器传动连接;以及
[0043]
卡接模头,其从所述卡接块的顶部向上突起,
[0044]
其中,所述升降卡接驱动器可在所述横移驱动器的驱动下在x轴方向上往复滑移,所述卡接模头的延伸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
[0045]
可选的,所述夹持载具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转动基座与顶紧基座,其中,所述转动基座包括:
[0046]
相对且间隔设置的左立板与右立板;以及
[0047]
设于所述左立板与右立板之间的转轴,所述转轴上套设有至少一个转动件,所述顶紧基座上形成有至少一个顶紧件,每一个顶紧件与相应一个转动件相对设置;所述转轴上设有复位部件,所述复位部件作用于所述转动件使得所述转动件能够绕所述转轴的轴线转动以使至少部分所述转动件持续靠近所述顶紧件。
[0048]
可选的,所述夹持载具还包括安装底板,所述转动基座及顶紧基座均固接于所述安装底板的顶面,所述安装底板的底面设有滑轨配接块,至少两块定位块对称地设于滑轨配接块的两侧,所述夹持载具通过所述滑轨配接块与相应一条传送导轨滑动配接。
[0049]
可选的,所述转动件包括夹持段、直线段及拨动段,所述直线段大致呈直线形,所述夹持段及拨动段分别连接在所述直线段的两端。
[0050]
可选的,每个所述顶紧件上均形成有与顶紧端,每个顶紧端与相应一个夹持段间隔且相对设置以形成位于两者之间的夹持空间,当拨动所述拨动段时可以使得所述转动件绕所述转轴的转轴往复转动以使所述夹持段靠近或远离所述顶紧端。
[0051]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由于其结构紧凑、设计巧妙、占地面积小,通过将载具的传送及回流整合成一体,显著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及载具的流转效率,极大提高了流水线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52]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流转式传送线的立体图;
[0053]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流转式传送线的俯视图;
[0054]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流转式传送线隐藏了流转机构后的立体图;
[0055]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流转式传送线隐藏了流转机构后的俯视图;
[0056]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流转式传送线中传动机构的立体图;
[0057]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流转式传送线中卡接组件的立体图;
[0058]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流转式传送线中卡接组件的正视图;
[0059]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流转式传送线中卡接组件的立体图;
[0060]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流转式传送线中顶升定位模组的正视图;
[0061]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流转式传送线中夹持载具的立体图;
[0062]
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流转式传送线中夹持载具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立体图;
[0063]
图1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流转式传送线中夹持载具的正视图;
[0064]
图1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流转式传送线中夹持载具的左视图;
[0065]
图1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流转式传送线中夹持载具的部分立体图;
[0066]
图1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流转式传送线中转轴、转动件、定位基座及复位部件相配合时的立体图;
[0067]
图1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流转式传送线中转轴、转动件及复位部件相配合时的立体图;
[0068]
图1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流转式传送线中的夹持载具隐藏了复位部件后的立体图;
[0069]
图1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流转式传送线中的夹持载具隐藏了复位部件后的左视图;
[0070]
图1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流转式传送线中的夹持载具隐藏了复位部件后的纵向剖视图;
[0071]
图2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流转式传送线中转动件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2]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73]
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0074]
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于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0075]
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007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结合图1和图2的示出,可以看出,流转式传送线2包括:
[0077]
第一传送模组21;
[0078]
第二传送模组22,其与所述第一传送模组21相对且间隔设置;
[0079]
至少两组夹持载具24,所述第一传送模组21及第二传送模组22上分别滑动连接有至少一组夹持载具24;以及
[0080]
两组分别设于所述第一传送模组21与第二传送模组22端部的流转机构23,每一组流转机构23均与所述第一传送模组21及第二传送模组22相对接,流转机构23用于将传送至其中一组传送模组端部的夹持载具24从该传送模组变轨至另一组传送模组;
[0081]
其中,所述第一传送模组21及第二传送模组22的旁侧分别设有传动机构25,每组传动机构25用于驱动相应侧的相应夹持载具24在相应一组传送模组上滑行;每组传动机构25上传输有至少一组卡接组件253,每一组卡接组件253在传动机构25的驱动下选择性地与相应一组夹持载具24相卡接。参照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流转式传送线2传送物料的工作步骤大体如下:
[0082]
步骤1,物料先被上料至第一传送模组21上的夹持载具24,该物料随同夹持载具24沿箭头c3方向被传送至第一传送模组21右侧的流转机构23处;
[0083]
步骤2,流转机构23将该物料随同夹持载具24沿箭头c4方向传送至第二传送模组22的右侧,随后该物料随同夹持载具24沿着箭头c1方向传送;
[0084]
步骤3,在传送过程中进行加工或组装等作业,待完成加工或组装等作业后,该物料随同夹持载具24被传送至第二传送模组22左侧处的流转机构23处并沿箭头c2被传送至第一传送模组21的左侧;
[0085]
步骤4,物料随同夹持载具24沿箭头c3方向继续传送,在该传送过程中,物料完成下料作业;
[0086]
步骤5,重复以上步骤1~步骤4,直至完成所有物料的加工或组装等作业。
[0087]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传动机构25具体的传动方式可以是现有的凸轮转动驱动、齿条齿轮直线驱动、液压直线驱动、气缸直线驱动或轨道直线驱动等驱动方式中任意一种或者是上述两种及两种以上传动方式的组合,以使得夹持载具24在传送模组上能够实现间歇式传送。
[0088]
参照图1及图2,其中详细示出了流转机构23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详细结构,具体地,所述流转机构23包括:
[0089]
流转导轨233,其对接于所述第一传送模组21与第二传送模组22之间;
[0090]
对接导轨234,其滑动配接于所述流转导轨233之上;
[0091]
流转驱动器232,其与所述对接导轨234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对接导轨234沿所述流转导轨233作周期性的往复滑移。
[0092]
进一步地,所述流转导轨233的底部支撑有流转底座231;所述流转导轨233的一端为对接端,另一端为限位端,所述流转导轨233通过其对接端与所述第一传送导轨212或第二传送导轨222相对接,所述限位端固接有限位件235。
[0093]
参照图3及图4,其中详细示出了第一传送模组21及第二传送模组22的详细结构,具体地,第一传送模组21包括:
[0094]
第一传送立板211;以及
[0095]
第一传送导轨212,其安装于所述第一传送立板211之上;
[0096]
所述第二传送模组22包括:
[0097]
第二传送立板221,其与所述第一传送立板211相对且间隔设置;以及
[0098]
第二传送导轨222,其安装于所述第二传送立板221之上;
[0099]
其中,所述第一传送导轨212及第二传送导轨222分别滑动配接有至少一组所述夹持载具24;所述对接导轨234在沿所述流转导轨233作周期性往复滑移的过程中,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传送导轨212或第二传送导轨222相对接,从而在对接导轨234周期往复地与所述第一传送导轨212及第二传送导轨222对接过程中,夹持载具24能够从一条传送导轨变轨
至另一条传送导轨,使得第一传送导轨212、右侧的流转导轨233、第二传送导轨222、左侧的流转导轨233构成了闭合式的传送回路,进而实现了夹持载具24在第一传送导轨212及第二传送导轨222上的流转式传送。
[0100]
再次参照图2,所述第一传送导轨212上沿着夹持载具24的传送方向依次设有下料工位214及上料工位215;所述第二传送导轨222上沿着夹持载具24的传送方向设有至少一个作业工位223。物料随夹持载具24被传送至下料工位214处时进行下料作业,随后,空置的夹持载具24被传送至上料工位215处时则进行上料作业,而作业工位223则用于物料的加工或组装等其他作业。
[0101]
进一步地,所述下料工位214及上料工位215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等待工位218,所述下料工位214的上游设有至少一个缓存工位213。等待工位218用于当上料工位215处进行上料作业时,暂存空置的夹持载具24,缓存工位213则用于当下料工位214处进行下料作业时,缓存待下料的夹持载具24。
[010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送导轨212的上游及下游分别设有第一流转工位216及第二流转工位217;所述第二传送导轨222的上游及下游分别设有第三流转工位224及第四流转工位225;其中,所述第一流转工位216与所述第四流转工位225相对,所述第二流转工位217与第三流转工位224相对,所述第一流转工位216与所述第四流转工位225之间及所述第二流转工位217与所述第三流转工位224设有所述流转机构23。
[0103]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工位间的间距等于相邻两组夹持载具24间的间距。
[0104]
参照图5,所述传动机构25包括:
[0105]
固定设于传送立板上的传动导轨254,其沿x轴方向延伸;
[0106]
卡接安装板251,其与所述传动导轨254滑动配接;
[0107]
横移驱动器252,其与所述卡接安装板251传动连接;以及
[0108]
等距间隔设置于所述卡接安装板251上的至少两组卡接组件253,
[0109]
其中,所述传动导轨254的旁侧固定设有左限位端255及右限位端256,所述左限位端255与右限位端256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左限位端255与右限位端256之间设有与所述卡接安装板251相固接的限位端子2511;所述卡接安装板251在所述横移驱动器252的驱动下沿x轴方向作交替式的往复滑移,并且每次滑移的距离均受到所述左限位端255与右限位端256的限制。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卡接组件253的卡接模头可选择性顶升以于其上方的物料载具相卡接。参照图5,在初始位置时限位端子2511与左限位端255相抵靠;接着,载有物料的载具起先被传送或者放置于最右侧的卡接组件253的正上方;而后,相应位置处卡接组件253中的卡接模头顶升后与物料载具相卡接;随后,横移驱动器252驱动卡接安装板251沿箭头a方向滑移,直至限位端子2511与右限位端256相抵靠;至此,原先位于初始位置处的物料随同载具被传送了一个单位的距离,该单位距离的长度即左限位端255与右限位端256间的距离;短暂等待后,卡接组件253中的卡接模头下降至初始位置,横移驱动器252驱动卡接安装板251沿箭头b方向返回,直至限位端子2511与左限位端255相抵靠,即卡接组件253回到初始位置处等待下一次传送作业,而在短暂等待期间,其他例如搬运机构、加工机构、组装机械手等机构可对载具上的物料进行相关作业。采用这种传动结构,其一改传统的皮带式传动,使得既能实现对物料的间隙式传动,又能对物料进行顶升定位,显著降低了设备成本及设备占地空间,提高了设备安装及调试的便捷度。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所提
及的“先沿箭头a方向滑移,再沿箭头b方向返回”的传动方式并不是唯一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完全可以在不需要付出额外创造性劳动的基础下将“先沿箭头a方向滑移,再沿箭头b方向返回”的传动方式替换为“先沿箭头b方向滑移,再沿箭头a方向返回”的传动方式。
[0110]
进一步地,假定:
[0111]
所述左限位端255与右限位端256间的间距为l1;
[0112]
相邻两组所述卡接组件253间的间距为l2;
[0113]
相邻两个工位间的间距为l3;
[0114]
相邻两组夹持载具24间的间距为l4;则有:
[0115]
l1=l2=l3=l4。从而使得,当物料沿箭头a方向被传送一个单位距离后,与该物料相卡接的卡接组件253沿箭头b方向回到初始位置时,准备进行下一次a方向的传送时,下一个卡接组件253的卡接模头顶升后正好与该物料相对,进而实现了多个卡接组件253在间歇式往复传送过程中时与物料相卡接时的完美适配。
[0116]
再次参照图5,所述限位端子2511的一端固接于所述卡接安装板251之上,另一端则伸入所述左限位端255与右限位端256之间。
[0117]
参照图6及图7,其中详细示出了卡接组件253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具体地,所述卡接组件253包括:
[0118]
升降卡接驱动器2532,其固定安装于所述卡接安装板251之上;
[0119]
卡接块2533,其与所述升降卡接驱动器2532传动连接;以及
[0120]
卡接模头2534,其从所述卡接块2533的顶部向上突起,
[0121]
其中,所述升降卡接驱动器2532可在所述横移驱动器252的驱动下在x轴方向上往复滑移,所述卡接模头2534的延伸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通常,卡接组件253位于载具的正下方,卡接块2533可在所述升降卡接驱动器2532的驱动下选择性升降,从而使得卡接模头2534与其上的载具选择性卡接,而载具从其中一条轨道沿着y轴方向转移到另一条轨道的周转过程中,通过将卡接模头2534的延伸方向设置成与y轴方向一致,可以有效避免卡接模头2534在载具周转过程中发生干涉。
[0122]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卡接驱动器2532在x轴方向上的旁侧设有至少一组固接于所述卡接安装板251之上的顶升定位模组257。在实际使用中,卡接组件253通常还包括安装底板2531,所述顶升定位模组257及升降卡接驱动器2532均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底板2531之上,所述顶升定位模组257及升降卡接驱动器2532均通过所述安装底板2531固定安装于卡接安装板251之上。
[0123]
参照图8及图9,所述顶升定位模组257包括:
[0124]
顶升定位驱动器2571,其固定安装于所述卡接安装板251之上;
[0125]
顶升定位板2572,其与所述顶升定位驱动器2571传动连接;以及
[0126]
顶升定位柱2573,其安装于所述顶升定位板2572上并且竖直向上延伸。
[0127]
进一步地,所述顶升定位柱2573与所述顶升定位板2572滑动连接以使得所述顶升定位柱2573能够在z轴方向上的最高位置状态及最低位置状态之间切换,其中,所述顶升定位柱2573与所述顶升定位板2572之间设有缓冲部件2574,所述缓冲部件2574能够发生弹性变形,所述缓冲部件2574持续作用于所述顶升定位柱2573,以使得所述顶升定位柱2573在
未受到除其自身重力外的外力作用时能够在z轴方向上保持在最高位置状态。顶升定位柱2573可以在卡接模头2534与载具进行卡接配合的同时,提供至少一个竖直向上缓冲式定位支撑力,使得实现卡接配合的同时能够提高载具的平稳性(例如提高载具的水平度),有利于在载具周转传送过程中同步进行上料或装配等其他作业的操作精度。
[0128]
再次参照图9,所述顶升定位柱2573与所述顶升定位板2572滑动接触段上开设有环状的复位卡槽2573a,所述缓冲部件2574设于所述复位卡槽2573a中,使得所述复位部件2574的两端弹性作用于所述顶升定位板2572的顶面及所述复位卡槽2573a的顶壁之间。
[0129]
进一步地,所述顶升定位板2572包括:
[0130]
传动连接段2572a,其与所述顶升定位驱动器2571传动连接;
[0131]
滑动连接段2572c,其用于与所述顶升定位柱2573滑动连接;以及
[0132]
倾斜连接段2572b,其固定连接于所述传动连接段2572a与滑动连接段2572c之间,
[0133]
其中,所述倾斜连接段2572b从其x轴方向上端部出发倾斜向下延伸并最终与所述滑动连接段2572c相连,以使得所述倾斜连接段2572b的顶面低于传动连接段2572a的顶面。采用这种结构设计,能够有效增加顶升定位柱2573在z轴方向上的缓冲空间,从而提高顶升定位柱2573的缓冲能力,防止由于顶升定位柱在向上顶升定位的过程中由于冲击力过大而对载具造成损坏。
[0134]
进一步地,假定所述顶升定位柱2573在z轴方向上的最高位置状态与最低位置状态之间的高度差为h,所述传动连接段2572a的顶面与所述倾斜连接段2572b的顶面之间的高度差为d,则有h≤d。在本实施方式中,h=d。
[0135]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顶升定位模组257设有两组,且关于所述升降卡接驱动器2532对称设置,采用对称式设计,可以使得顶升定位模组257对于载具的底部支撑力能够关于所述升降卡接驱动器2532呈对称布置,有利于保持力矩平衡,从而进一步提高载具顶升定位后的稳定性及水平度。
[0136]
参照图10~图14,所述夹持载具24包括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转动基座242与顶紧基座245,其中,所述转动基座242包括:
[0137]
相对且间隔设置的左立板2421与右立板2422;以及
[0138]
设于所述左立板2421与右立板2422之间的转轴2423,所述转轴2423上套设有至少一个转动件246,所述顶紧基座245上形成有至少一个顶紧件2451,每一个顶紧件2451与相应一个转动件246相对设置;所述转轴2423上设有复位部件2424,所述复位部件2424作用于所述转动件246使得所述转动件246能够绕所述转轴2423的轴线转动以使至少部分所述转动件246持续靠近所述顶紧件2451,从而将位于所述转动件246与顶紧件2451间的物料如纽扣电池进行持续夹持,防止松脱。在一实施方式中,转动件246固定套接于转轴2423之上,转轴2423与所述左立板2421与右立板2422转动连接,从而使得当拨动转动件246绕转轴2423的轴线转动时,转轴2423可以随转动件246一起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动件246转动套接于转轴2423之上,转轴2423固接于所述左立板2421与右立板2422之间,从而可以拨动转动件246使得转动件246绕转轴2423的轴线转动。
[0139]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载具24还包括安装底板241,所述转动基座242及顶紧基座245均固接于所述安装底板241的顶面,所述安装底板241的底面设有滑轨配接块243,至少两块定位块244对称地设于滑轨配接块243的两侧,所述夹持载具24通过所述滑轨配接块243与
相应一条传送导轨滑动配接。
[0140]
接下来参照图19及图20,其中详细示出了转动件246的其中一种实现方式,具体地,所述转动件246包括夹持段2463、直线段2461及拨动段2464,所述直线段2461大致呈直线形,所述夹持段2463及拨动段2464分别连接在所述直线段2461的两端。转动件246以直线段2461的其中一点为转动点,当拨动拨动段2464时,夹持段2463可以靠近或远离顶紧件2451。
[0141]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直线段2461上形成有套接孔2462,所述转动件246通过所述套接孔2462套设于所述转轴2423之上。
[0142]
参照图18,其中详细示出了顶紧件2451的其中一种实现方式,具体地,每个所述顶紧件2451上均形成有与顶紧端2452,每个顶紧端2452与相应一个夹持段2463间隔且相对设置以形成位于两者之间的夹持空间,当拨动所述拨动段2464时可以使得所述转动件246绕所述转轴2423的转轴往复转动以使所述夹持段2463靠近或远离所述顶紧端2452。
[0143]
再次参照图20,所述拨动段2464从所述直线段2461的端部出发沿着远离所述顶紧基座245的方向延伸,从而使得所述拨动段2464与所述直线段2461间形成有夹角γ。
[0144]
进一步地,所述夹角γ的角度大小为90
°
~150
°
。在本实施方式中,γ的角度大小为135
°

[0145]
再次参照图20,所述夹持段2463与直线段2461间斜向连接有倾斜段2466,所述倾斜段2466冲所述直线段2461的端部出发沿着靠近所述顶紧基座245的方向延伸,所述夹持段2463通过所述倾斜段2466连接于所述直线段2461的端部。倾斜段2466可以使得夹持段2463往顶紧端2452侧偏转倾斜,使得顶紧端2452与顶紧端2452夹持得更为紧密。
[0146]
参照图19,每个所述顶紧件2451的内部均开设有通往各自顶紧端2452的真空气路2453。在一实施方式中,所有真空气路2453最终汇流成一条总气路,总气路最终与真空发生器相连通。
[0147]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顶紧件2451的表面开设有相应一个抽气口2453a,每个所述顶紧端2452与相应一个夹持段2463的相对端面上开设有吸取口2453b,每根真空气路2453从其中一个抽气口2453a出发延伸至相应一个吸取口2453b。
[0148]
参照图15及图16,所述转轴2423的圆周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环状的复位容纳槽2423a,所述复位容纳槽2423a与所述转动件246相邻设置;所述复位部件2424包括弹簧部2424a、第一扭臂2424b及第二扭臂2424c,所述第一扭臂2424b及第二扭臂2424c分别连接于所述弹簧部2424a的两端,每个所述复位部件2424通过其上的弹簧部2424a套设于相应一个所述复位容纳槽2423a上。复位容纳槽2423a可以限定弹簧部2424a在转轴2423上的位置,防止由于复位部件2424在转轴2423上的往复窜动而导致回复力传递不稳的问题。
[0149]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2423的下方设有位于所述左立板2421与右立板2422之间的定位基座2425,所述第一扭臂2424b及第二扭臂2424c分别作用于所述转动件246及定位基座2425上,转动件246及定位基座2425分别用以接收来自第一扭臂2424b及第二扭臂2424c的回复力。
[0150]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基座2425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凸起的定位部2425a,所述转动件246的夹持段2463附近形成有向外凸起的复位柱2464,所述第一扭臂2424b及第二扭臂2424c分别作用于所述复位柱2464及定位部2425a处,复位柱2464及定位部2425a分别用
以承接第一扭臂2424b及第二扭臂2424c。
[0151]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部2425a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扭臂2424c相适应的定位槽2425b,所述第二扭臂2424c被容纳于所述定位槽2425b之中。定位槽2425b能够防止第二扭臂2424c发生滑动或窜动。
[0152]
参照图18及图19,转动件246与所述顶紧件2451之间设有位于两者之间的夹持限位柱2467,当转动件246与顶紧件2451相互靠近时,夹持限位柱2467可以顶持在转动件246与顶紧件2451之间,从而使得所述夹持段2463与顶紧端2452之间的最小距离能够被所述夹持限位柱2467所限制。
[0153]
进一步地,所述顶紧件2451上形成有用于容纳及引导所述夹持限位柱2467的引导槽2454;所述夹持限位柱2467的一端固接于所述直线段2461上,另一端则与所述引导槽2454相对;所述夹持限位柱2467在随所述转动件246绕转轴2423的轴线往复转动的过程中,选择性地进出所述引导槽2454。
[0154]
进一步地,假定物料的轴向厚度为h,所述夹持段2463与顶紧端245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d,则有0.98h≤d≤h。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物料被夹持得更为紧密且不会受到破坏,可以设置成d=0.99h。
[0155]
参照图14,每个所述顶紧件2451上均开设有位于相应一个所述夹持空间正下方的物料定位槽2455,所述物料定位槽2455与物料的侧面相适应。物料定位槽2455可以用于容纳物料的侧面,使得物料在侧面得到至少部分定位,配合顶紧端2452中开设的真空气路2454,可以防止物料在失去夹持段2463与顶紧端2452间的夹持作用后,其在所述夹持空间的位置不能确定,从而提高了取放机构的取放精度及取放过程中的稳定性。
[0156]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0157]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