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底侧梁及冷弯成型异型梁机器人自动堆垛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20644发布日期:2021-01-05 17:46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装箱底侧梁及冷弯成型异型梁机器人自动堆垛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集装箱底侧梁及冷弯成型异型梁机器人自动堆垛系统。



背景技术:

集装箱,是能装载包装或无包装货进行运输,并便于用机械设备进行装卸搬运的一种组成工具,集装箱可分成三种:有钢制装箱、铝合金集装箱、玻璃钢集装箱,此外还有木集装箱、不锈钢集装箱等,其中:特种集装箱钢制集装箱,用钢材造成,优点是强度大,结构牢,焊接性高,水密性好,价格低廉,铝合金集装箱,用铝合金材料造成,优点是重量轻,外表美观,防腐蚀,弹性好,加工方便以及加工费、修理费低,使用年限长,玻璃钢集装箱,用玻璃钢材料造成,优点是强度大,刚性好,内容积大,隔热、防腐、耐化学性好,易清扫,修理简便。

现有的底侧梁堆垛系统是用气缸将切断后的底侧梁侧推进入侧面集料框,然后人工搬运整理码垛整齐,不仅工人的劳动强度高,而且生产效率低,减缓了生产线的生产进度,故而提出一种集装箱底侧梁及冷弯成型异型梁机器人自动堆垛系统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底侧梁及冷弯成型异型梁机器人自动堆垛系统,具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底侧梁堆垛系统是用气缸将切断后的底侧梁侧推进入侧面集料框,然后人工搬运整理码垛整齐,不仅工人的劳动强度高,而且生产效率低,减缓了生产线的生产进度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装箱底侧梁及冷弯成型异型梁机器人自动堆垛系统,包括底板、第一底侧梁主体和第二底侧梁主体,所述底板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码垛机器人,所述底板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一码垛机器人右侧的第二码垛机器人,所述第一码垛机器人和第二码垛机器人的输出轴均固定连接有电磁铁吸料抓手,所述底板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一码垛机器人前侧的第一过度辊道架,所述底板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一过度辊道架左侧的第二过度辊道架,所述底板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一过度辊道架右侧的第三过度辊道架,所述第一过度辊道架、第二过度辊道架和第三过度辊道架顶部前后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输送辊,所述底板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一过度辊道架前侧的码料架,所述码料架顶部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料板,所述第三过度辊道架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左侧固定连接有有料感应开关,所述第一过度辊道架顶部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检测探头,所述第三过度辊道架顶部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检测探头,所述底板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二码垛机器人右侧的下料堆垛段操作台。

优选的,所述第一码垛机器人和第二码垛机器人均为abb机器人,所述第三过度辊道架位于第二码垛机器人前侧。

优选的,所述底板顶部固定安装有与第一码垛机器人和第二码垛机器人电连接的机器人控制柜,所述输送辊为橡胶辊,所述输送辊外侧开设有防滑槽。

优选的,所述输送辊的数量大于六个,相邻两个所述输送辊之间间距相等,所述挡料板的数量大于四个。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度辊道架、第二过度辊道架和第三过度辊道架底部均固定安装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输送辊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挡板与第二检测探头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底侧梁主体的长度,所述挡板与第一检测探头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底侧梁主体的长度,所述挡板与第一检测探头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底侧梁主体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码垛机器人、第二码垛机器人、电磁铁吸料抓手、转动电机、有料感应开关、第一检测探头和第二检测探头均与下料堆垛段操作台电连接,所述第一过度辊道架、第二过度辊道架和第三过度辊道架顶部均位于同一平面。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底侧梁及冷弯成型异型梁机器人自动堆垛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集装箱底侧梁及冷弯成型异型梁机器人自动堆垛系统,通过输送辊输送来料依次通过第一过度辊道架、第二过度辊道架和第三过度辊道架,直到来料被挡板拦截,同时有料感应开关检测到物料靠近,然后启动第一检测探头和第二检测探头对来料进行判断,当第一检测探头检测到来料时,通过第一码垛机器人和第二码垛机器人同时运动,带动两个电磁铁吸料抓手同步夹紧第二底侧梁主体并放置至码料架上并自动计数,当第一检测探头没检测到来料时,通过第二码垛机器人带动电磁铁吸料抓手夹紧第一底侧梁主体并放置至码料架上并自动计数,从而达到了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底侧梁堆垛系统是用气缸将切断后的底侧梁侧推进入侧面集料框,然后人工搬运整理码垛整齐,不仅工人的劳动强度高,而且生产效率低,减缓了生产线的生产进度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底侧梁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底侧梁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第一码垛机器人、3第二码垛机器人、4电磁铁吸料抓手、5第一过度辊道架、6第二过度辊道架、7第三过度辊道架、8输送辊、9码料架、10挡料板、11挡板、12有料感应开关、13第一检测探头、14第二检测探头、15下料堆垛段操作台、16第一底侧梁主体、17第二底侧梁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集装箱底侧梁及冷弯成型异型梁机器人自动堆垛系统,包括底板1、第一底侧梁主体16和第二底侧梁主体17,底板1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码垛机器人2,底板1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一码垛机器人2右侧的第二码垛机器人3,底板1顶部固定安装有与第一码垛机器人2和第二码垛机器人3电连接的机器人控制柜,第一码垛机器人2和第二码垛机器人3均为abb机器人,第一码垛机器人2和第二码垛机器人3的输出轴均固定连接有电磁铁吸料抓手4,底板1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一码垛机器人2前侧的第一过度辊道架5,底板1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一过度辊道架5左侧的第二过度辊道架6,底板1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一过度辊道架5右侧的第三过度辊道架7,第一过度辊道架5、第二过度辊道架6和第三过度辊道架7底部均固定安装有转动电机,第三过度辊道架7位于第二码垛机器人3前侧,第一过度辊道架5、第二过度辊道架6和第三过度辊道架7顶部均位于同一平面,第一过度辊道架5、第二过度辊道架6和第三过度辊道架7顶部前后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输送辊8,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输送辊8的转轴固定连接,输送辊8为橡胶辊,输送辊8外侧开设有防滑槽,输送辊8的数量大于六个,相邻两个输送辊8之间间距相等,底板1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一过度辊道架5前侧的码料架9,码料架9顶部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料板10,挡料板10的数量大于四个,第三过度辊道架7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挡板11,挡板11左侧固定连接有有料感应开关12,第一过度辊道架5顶部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检测探头13,第三过度辊道架7顶部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检测探头14,底板1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二码垛机器人3右侧的下料堆垛段操作台15,第一码垛机器人2、第二码垛机器人3、电磁铁吸料抓手4、转动电机、有料感应开关12、第一检测探头13和第二检测探头14均与下料堆垛段操作台15电连接,挡板11与第二检测探头14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底侧梁主体16的长度,挡板11与第一检测探头13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底侧梁主体16的长度,挡板11与第一检测探头13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底侧梁主体17的长度。

在使用时,通过输送辊8输送来料依次通过第一过度辊道架5、第二过度辊道架6和第三过度辊道架7,直到来料被挡板11拦截,同时有料感应开关12检测到物料靠近,然后启动第一检测探头13和第二检测探头14对来料进行判断,当第一检测探头13检测到来料时,通过第一码垛机器人2和第二码垛机器人3同时运动,带动两个电磁铁吸料抓手4同步夹紧第二底侧梁主体17并放置至码料架9上并自动计数,当第一检测探头13没检测到来料时,通过第二码垛机器人3带动电磁铁吸料抓手4夹紧第一底侧梁主体16并放置至码料架9上并自动计数,从而达到了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综上所述,该集装箱底侧梁及冷弯成型异型梁机器人自动堆垛系统,通过输送辊8输送来料依次通过第一过度辊道架5、第二过度辊道架6和第三过度辊道架7,直到来料被挡板11拦截,同时有料感应开关12检测到物料靠近,然后启动第一检测探头13和第二检测探头14对来料进行判断,当第一检测探头13检测到来料时,通过第一码垛机器人2和第二码垛机器人3同时运动,带动两个电磁铁吸料抓手4同步夹紧第二底侧梁主体17并放置至码料架9上并自动计数,当第一检测探头13没检测到来料时,通过第二码垛机器人3带动电磁铁吸料抓手4夹紧第一底侧梁主体16并放置至码料架9上并自动计数,从而达到了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底侧梁堆垛系统是用气缸将切断后的底侧梁侧推进入侧面集料框,然后人工搬运整理码垛整齐,不仅工人的劳动强度高,而且生产效率低,减缓了生产线的生产进度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