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清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01506发布日期:2020-10-02 08:00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旋清渣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螺旋清渣机。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飞跃发展,道路交通的不断改进,地下隧道工程也在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盾构机开始投入到城市交通建设使用之中;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会产生含有大量水分的渣土,并且经过沉淀池沉淀后,由人工装袋运输等方式将渣土运送到隧道外面。

现有的专利号cn110027858a所公开的一种螺旋输送机,包括输料管,输料管一侧上方连接有进料漏斗口,输料管另一侧下方连接有出料管,输料管内一侧固定有连接轴承,连接轴承内连接有连接转轴一端,连接转轴另一端穿过输料管一侧并向外延伸,连接转轴与输料管接触处固定有轴承,连接转轴上固定有桨叶,输料管一侧固定有电机底板,所述电机底板上方安装有电机,电机一侧连接有转轴一端,转轴另一端与连接转轴一端通过传动机构相连接,输料管一侧连接有排料管;该螺旋输送机通过电机带动传动机构来带动连接转轴进行转动,连接转轴进行转动带动桨叶进行转动,来对输料管内的料进行输送。

现有的螺旋输送机存在以下缺陷:在对沉淀池等凹槽状容器内的物料进行清理时,进料漏斗口无法伸入至容器底部,需要人工利用工具将物料搬送至进料漏斗口,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工作效率很低;因此,可对现有的螺旋输送机做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旋清渣机,其输料管的长度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改变,并且可以调整输料管进料口以及出料口的位置,使得输料管可以伸入至凹槽等容器底部进行物料输送。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螺旋清渣机,包括:输料管、可转动地设置于输料管内的螺旋杆、以及用于驱动螺旋杆转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管由若干输料支管通过头尾相连接组成,并且所述输料管前端设置有一进料口,所述输料管尾端设置有一出料口,所述输料管上装设有用于调整进料口以及出料口的位置的安装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料管由若干个输料支管通过头尾相连接组成,使得通过增加/减少输料支管的数量,可相应地增加/减少输料管的总长度,从而使得输料管可适应不同的输送距离;另外,输料管上装设有一安装架,通过安装架可调整输料管的进料口以及出料口的位置,使得输料管可以伸入至凹槽等容器底部进行物料输送,从而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进一步,所述安装架包括: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其中,所述第一支架底端与第二支架底端通过预设有的铰接轴相铰接,所述第一支架顶端与输料管前端部相铰接,所述第二支架顶端设置有与输料管尾端部滑动连接的滑轮组,所述安装架上设有用于驱动滑轮组滑动以调节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共同形成的夹角的调节组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架包括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并且第一支架底端与第二支架底端相铰接,第一支架顶端与输料管前端部相铰接,第二支架顶端与输料管尾端部滑动连接;通过安装架上预设有的调节组件可驱动滑轮组在输料管尾端部外壁上滑动,使得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共同形成的夹角发生改变,从而使得输料管的倾斜度改变,进而使得输料管的进料口以及出料口的位置改变。

进一步,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导向轮组、第二导向轮组、拉绳、以及第二驱动部件,其中,所述第一导向轮组设置于第一支架顶部位置,所述第二导向轮组设置于第二支架顶部位置,所述第二驱动部件安装于第一支架上,所述拉绳一端与第二驱动部件输出端预设有的带轮相连接,另一端呈前后往复依次贴合绕穿第一导向轮组和第二导向轮组,并与所述第一支架相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导向轮组、第二导向轮组、拉绳、以及第二驱动部件,拉绳一端与第二驱动部件输出端预设有的带轮相连接,另一端呈前后往复依次贴合绕穿第一导向轮组和第二导向轮组;当拉绳收卷至带轮中,使得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共同形成的夹角变小,从而改变输料管的倾斜度,使得输料管的进料口可以伸入至凹槽等容器底部进行物料输送。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向轮组和第二导向轮组均含有两个导向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导向轮组和第二导向轮组均含有两个导向轮,拉绳呈前后往复依次贴合绕穿第一导向轮组和第二导向轮组,使得第一支架顶部和第二支架顶部之间通过多段拉绳连接,使得每根拉绳所受到的拉力减小,从而便于第二驱动部件进行控制,同时可避免由于拉力过大造成拉绳断裂。

进一步,每个所述输料支管均包括:圆筒、螺旋支杆、第一连接盘、以及与第一连接盘相适配的第二连接盘,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盘以及第二连接盘分别设置于圆筒两端,所述螺旋支杆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圆筒内腔两端预设有的支撑部上,所述螺旋支杆尾端成型有一连接槽,所述螺旋支杆的顶端成型有一连接部,并且所述连接部的外轮廓与连接槽的内轮廓相吻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个输料支管均含有一螺旋支杆,每个螺旋支杆尾端的端面均向内凹陷成型有一连接槽,每个螺旋支杆的顶端端面均成型有一连接部,并且该连接部的外轮廓与连接槽的内轮廓相吻合;从而使得相邻的两个输料支管相连接时,其中一个螺旋支杆的连接部与另外一个螺旋支杆的连接槽相插接配合,使得若干个螺旋支杆可头尾相接组成螺旋杆。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盘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密封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连接盘与第二连接盘相接触的端面上设置一个密封圈,使得具有更好的密封性能,避免物料中的水分从第一连接盘与第二连接盘形成的连接缝中泄露出来。

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v带轮、传送带、以及第一驱动部件,其中,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安装于输料管尾端,所述螺旋杆尾端以及第一驱动部件的输出端分别设有一v带轮,两个所述v带轮之间通过传送带相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传送带具有弹性,可缓和冲击和振动载荷,运转平稳,无噪声,以及当过载时,传送带在v带轮上打滑,可防止其他零件损坏。

进一步,所述进料口处设有一进料漏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进料口处设置呈喇叭状的进料漏斗,可便于工作人员将物料投送至进料口处。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的方案,其有益效果在于:

(1)输料管由若干个输料支管通过头尾相连接组成,使得输料管的总长度可通过接入的输料支管数量来控制,从而使得输料管可适应不同的输送距离;

(2)输料管上装设有一安装架,通过安装架可调整输料管的进料口以及出料口的位置,使得输料管可以伸入至凹槽等容器底部进行物料输送,从而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输料支管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输料管;11、输料支管;111、圆筒;112、螺旋支杆;1121、连接部;1122、连接槽;113、第一连接盘;114、第二连接盘;2、螺旋杆;31、第一驱动部件;32、v带轮;33、传送带;4、进料口;5、出料口;6、安装架;61、第一支架;62、第二支架;621、滑轮组;63、调节组件;631、第一导向轮组;632、第二导向轮组;633、拉绳;634、第二驱动部件;7、密封圈;8、进料漏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附图1所示,一种螺旋清渣机,包括由输料管1、螺旋杆2、以及驱动机构共同组成的输料装置,其中,该输料管1前端设置有一进料口4,该输料管1尾端设置有一出料口5,螺旋杆2可转动地设置于输料管1内,并且螺旋杆2尾端贯穿外露出输料管1外,该输料管1尾端设置有一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机构可驱动螺旋杆2在输料管1内旋转,从而带动进料口4处的物料移动至出料口5处并排出。

输料管1由若干个输料支管11通过头尾相连接组成,在一定的数量范围内,通过增加/减少输料支管11的数量,可相应地增加/减少输料管1的总长度,从而使得输料管1可适应不同的输送距离。

参照附图2以及附图3所示,具体地,每个输料支管11均包括:圆筒111、螺旋支杆112、第一连接盘113、以及与第一连接盘113相适配连接的第二连接盘114;其中,第一连接盘113设置于圆筒111的前端,第二连接盘114设置于圆筒111的尾端,相邻的两个输料支管11之间,其中一个输料支管11上的第一连接盘113与另外一个输料支管11上的第二连接盘11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使得可以通过改变接入的输料支管11的数量以改变输料管1的总长度。

每个圆筒111内腔中均安装有一螺旋支杆112,具体地,每个圆筒111的内腔均设置有两个支撑部,并且两个支撑部分别位于圆筒111内腔的两端,螺旋支杆112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两个支撑部上,使得每个螺旋支杆112均可在相对应圆筒111内旋转;每个螺旋支杆112尾端的端面均向内凹陷成型有一连接槽1122,每个螺旋支杆112的顶端的端面均成型有一连接部1121,并且该连接部1121的外轮廓与连接槽1122的内轮廓相吻合;当相邻的两个输料支管11相连接时,其中一个螺旋支杆112的连接部1121与另外一个螺旋支杆112的连接槽1122相插接配合,使得实施例中的若干个螺旋支杆112可头尾相接组成螺旋杆2;此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螺旋杆2转动,即可带动进料口4处的物料移动至出料口5处并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一连接盘113与第二连接盘114相接触的端面上均设置有一个密封圈7,使得第一连接盘113与第二连接盘11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时,具有更好的密封性能,避免物料中的水分从第一连接盘113与第二连接盘114形成的连接缝中泄露出来。

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包括:v带轮32、传送带33、以及第一驱动部件31,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为电机,该第一驱动机构安装于输料管1尾端,并且该第一驱动机构输出端设置有一v带轮32,外露出输料管1尾端的螺旋杆2端部设置有一v带轮32,两个v带轮32之间通过传送带33相连接;当第一驱动部件31转动时,通过带轮传动使得螺旋杆2转动,即可带动进料口4处的物料移动至出料口5处并排出;另外,由于传送带33具有弹性,可缓和冲击和振动载荷,运转平稳,无噪声,以及当过载时,传送带33在v带轮32上打滑,可防止其他零件损坏。

参照附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调整输料管1的进料口4以及出料口5的位置,使得输料管1可以伸入至凹槽等容器底部进行物料输送,在输料管1上装设有一安装架6。

具体地,安装架6包括:第一支架61、以及第二支架62,其中,第一支架61底端与第二支架62底端通过预设有的铰接轴相铰接,使得第一支架61与第二支架62之间可绕铰接轴相对转动;该第一支架61顶端设置有一铰接部,输料管1前端部的外壁上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铰接耳,两个铰接耳上开设有一对轴心相同且直径相等的铰接孔,通过将铰接部嵌装至两铰接耳(铰接部上成型有铰接孔),并通过预设有的螺栓贯穿各个铰接孔后以实现第一支架61顶端与输料管1前端部相铰接配合;该第二支架62顶端设置有一滑轮组621,该滑轮组621内含有两个滑轮,两个滑轮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支架62顶端,并且两个滑轮可共同组成一滑轨,使得第二支架62顶端可在输料管1尾端部的外壁上滑动;此时,通过调节第一支架61和第二支架62共同形成的夹角,可改变输料管1的倾斜度,使得输料管1的进料口4可以伸入至凹槽等容器底部,以将凹槽等容器底部的物料输送至出料口5处并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架6上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一支架61和第二支架62共同形成的夹角的调节组件63,具体地,调节组件63包括:第一导向轮组631、第二导向轮组632、拉绳633、以及第二驱动部件634,其中,第一导向轮组631与第二导向轮组632均含有两个导向轮,并且第一导向轮组631中的两个导向轮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支架61顶部的位置处,第二导向轮组632中的两个导向轮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支架62顶部的位置处;第二驱动部件634安装于第一支架61的中部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部件634为电机,该第二驱动部件634的输出端设置有一带轮,拉绳633的前端固定在带轮上,拉绳633的尾端呈前后往复依次贴合绕穿第一导向轮组631和第二导向轮组632,并且该拉绳633的尾端与第一支架61顶端相连接。

当第二驱动部件634工作时,拉绳633收卷至带轮中,使得绕穿在第一导向轮组631和第二导向轮组632上的拉绳633的总长缩短,使得第一支架61和第二支架62共同形成的夹角变小,从而改变输料管1的倾斜度,使得输料管1的进料口4可以伸入至凹槽等容器底部进行物料输送。

在本实施例中,进料口4处设置有一进料漏斗8,该进料漏斗8呈喇叭状,可便于工作人员将物料投送至进料口4处。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更多可能的变动和润饰,或修改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之思路所做的等同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