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接膜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44086发布日期:2020-07-10 17:33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接膜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贴膜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自动接膜机构。



背景技术:

连续式贴膜设备应用非常广泛,目前,在汽车零部件生产技术领域中,存在复押生产线,而复押生产线中有很多产品需要通过连续式的贴膜设备贴一层外观膜,该膜有两层保护膜,一层黑亮膜(贴附在产品上)。

在生产过程中,一卷膜的长度有限,使用完后,要重新穿膜,而在此过程中生产线不能停线,接膜至少需要5分钟完成,此期间产线上加工的产品将全部报废,浪费较大;并且后续撕膜时还得重新起头,造成较多产品报废,另外重新穿膜人为因素影响大,二次穿膜后的产品品质问题有可能造成批量浪费;另外,复押线生产的特点是不能随意停线,而一卷膜的长度有限,一定会出现两卷膜换卷的情况,人工换卷的话会造成浪费和产品品质不良。

为了克服这种人工更换膜卷时存在的问题,所以目前存在一种申请号为201820584389.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薄膜卷自动接膜贴膜机,多薄膜卷自动接膜贴膜机包括至少两个接膜贴膜模块;每个接膜贴膜模块均包括托辊、过渡辊、中间压辊和瓷砖压辊;中间压辊用于将薄膜压紧在过渡辊上,瓷砖压辊用于将薄膜压紧在瓷砖上;瓷砖向前运动时带动瓷砖压辊转动,同时瓷砖压辊带动过渡辊转动;中间压辊与过渡辊之间的距离可调节;薄膜卷自动接膜贴膜机还包括薄膜卷用量检测装置。

但是上述的这种贴膜机的接膜效果比较差,并且无法实现自动接膜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自动接膜机构。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动接膜机构,包括:

安装架;

第一供膜单元,其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第一供膜单元包括用于储存主膜体的第一膜卷;

第二供膜单元,其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第二供膜单元包括用于储存备用膜体的第二膜卷;

第一切膜单元,其与所述安装架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切膜单元用于切断所述第一膜卷上的主膜体;

粘接单元,其用于将所述第二膜卷上的备用膜体粘接到切断后的主膜体上。

较佳的,所述第一切膜单元包括第一夹紧组件、第一切断组件、第一固定座以及第一滑动座,所述第一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第一滑动座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上,所述第一夹紧组件以及所述第一切断组件均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座上,所述第一夹紧组件用于夹紧主膜体,所述第一切断组件用于切断主膜体。

较佳的,所述第一夹紧组件包括第一上夹紧块以及第一下夹紧块,所述第一切断组件包括第一切刀,并且所述第一切刀位于所述第一上夹紧块与所述第一下夹紧块之间,所述第一上夹紧块以及所述第一下夹紧块与所述第一滑动座之间形成有用于供主膜体穿过的第一间隙,所述第一上夹紧块、所述第一下夹紧块以及所述第一切刀均可朝所述第一滑动座移动,所述第一上夹紧块与所述第一下夹紧块用于夹住所述第一间隙内的主膜体两端并通过所述第一切刀切断。

较佳的,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第二切膜单元,所述第二切膜单元用于切断所述第二膜卷上的备用膜体。

较佳的,所述第二切膜单元包括第二夹紧组件、第二切断组件、第二固定座以及第二滑动座,所述第二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第二滑动座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座上,所述第二夹紧组件以及所述第二切断组件均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动座上,所述第二夹紧组件用于夹紧备用膜体,所述第二切断组件用于切断备用膜体。

较佳的,所述第二夹紧组件包括第二上夹紧块以及第二下夹紧块,所述第二切断组件包括第二切刀,并且所述第二切刀位于所述第二上夹紧块与所述第二下夹紧块之间,所述第二上夹紧块以及所述第二下夹紧块与所述第二滑动座之间形成有用于供备用膜体穿过的第二间隙,所述第二上夹紧块、所述第二下夹紧块以及所述第二切刀均可朝所述第二滑动座移动,所述第二上夹紧块与所述第二下夹紧块用于夹住所述第二间隙内的备用膜体两端并通过所述第二切刀切断。

较佳的,所述粘接单元包括连接支架、移动组件、转动组件以及手指气缸,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第一固定座连接,所述移动组件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移动组件上,所述转动组件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移动组件上,所述手指气缸设置在所述转动组件上,所述手指气缸上设置有粘接片并通过所述粘接片将切断后的主膜体与备用膜体粘接在一起。

较佳的,所述手指气缸上设置有两个可控吸盘,所述粘接片设置在所述可控吸盘上并且所述可控吸盘通过真空吸住所述粘接片的非粘性面,所述手指气缸带动两个所述可控吸盘夹住主膜体以及辅助膜体并且所述可控吸盘与所述粘接片分离。

较佳的,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第一固定轮、第二固定轮、滑动块以及滑动气缸,所述滑动块与所述滑动气缸连接,并且所述滑动气缸可带动所述滑动块移动,所述滑动块上设置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可通过所述滑动块朝所述第一切膜单元或第二切膜单元移动。

较佳的,所述第一供膜单元还包括第一气胀轴、第一带座轴承以及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供膜单元还包括第二气胀轴、第二带座轴承以及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一带座轴承与所述第二带座轴承均固定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第一气胀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带座轴承内且穿过所述第一膜卷,所述第一伺服电机与所述第一气胀轴连接,所述第二气胀轴设置在所述第二带座轴承内且穿过所述第二膜卷,所述第二伺服电机与所述第二气胀轴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能高效的完成两卷膜之间的对接,且能保证接膜后,对接的膜对产品品质影响较小,极大的节省的生产成本和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对后续的贴膜工艺有较大的技术提升。

2、通过这种第一夹紧组件夹住主膜体并且通过第一切断组件切断的结构,能够在主膜体切断后,通过第一夹紧组件夹住切断后的主膜体,即固定住主膜体的后端,便于后续粘接。

3、主膜体从第一膜卷上拉出并穿过第一间隙,需要夹紧时,通过第一上气缸以及第一下气缸拉动第一上夹紧块以及第一下夹紧块,从而夹住主膜体,然后通过第一切刀进行切断。

4、第二切膜单元能够夹紧固定住备用膜体,然后进行切断,切断后的备用膜体的长度以及位置正好能够与主膜体切断后的长度和位置配合起来,便于后续粘接。

5、主膜体与备用膜体切断并带动至一起时,需要进行粘接,此时,转台气缸转动,使得手指气缸转动至膜体的前方,然后移动组件运动,带动手指气缸靠近膜体,手指气缸具有两个可转动的夹爪,两个夹爪上具有可控吸盘,可控吸盘能够吸住粘接片,具体来说,就是可控吸盘抽真空,从而吸住粘接片,一旦注入气体,粘接片就能够与可控吸盘分离,所以通过手指气缸带动两个可控吸盘夹住主膜体以及备用膜体,接着可控吸盘放开粘接片,使得粘接片将两段膜体粘接在一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自动接膜机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自动接膜机构在粘接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自动接膜机构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切膜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固定座与第一滑动座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二切膜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二固定座与第二滑动座的连接的关系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滑动块以及导向轮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一固定座以及第二固定座与安装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100、安装架;110、第一固定轮;120、第二固定轮;130、滑动块;140、导向轮;210、第一膜卷;211、主膜体;220、第一气胀轴;230、第一带座轴承;240、第一伺服电机;310、第二膜卷;311、备用膜体;320、第二气胀轴;330、第二带座轴承;340、第二伺服电机;400、第一切膜单元;410、第一上夹紧块;420、第一下夹紧块;430、第一切刀;440、第一固定座;450、第一滑动座;460、第一间隙;500、第二切膜单元;510、第二上夹紧块;520、第二下夹紧块;530、第二切刀;540、第二固定座;550、第二滑动座;560、第二间隙;600、粘接单元;610、连接支架;620、移动组件;630、转动组件;640、手指气缸;650、可控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一种自动接膜机构,包括:安装架100、第一供膜单元、第二供膜单元、第一切膜单元400以及粘接单元600,该自动接膜结构能够实现自动接膜的效果,其能够应用在所有不能停线贴膜的生产线中完成两卷膜之间的自动对接,所以应用非常的广泛,例如,该自动接膜机构可以用于复押生产线中。

在现有的复押生产线中,有很多产品需要贴一层外观膜,该膜有两层保护膜,一层黑亮膜(贴附在产品上),在生产过程中,一卷膜的长度有限,使用完后,要重新穿膜而在此过程中生产线不能停线,接膜至少需要5分钟完成,此期间产线上加工的产品将全部报废,浪费较大;并且后续撕膜时还得重新起头,造成较多产品报废,另外重新穿膜人为因素影响大,二次穿膜后的产品品质问题有可能造成批量浪费。

一卷膜的长度有限,一定会出现两卷膜换卷的情况,人工换卷的话会造成浪费和产品品质不良,为了解决类似的问题,所以需要将两卷膜进行对接,该机构只需要提前放置好胶带和粘接胶片即可,当一卷膜使用完后,该机构能将另外一卷膜与这卷膜对接,继续贴膜动作。

其中,安装架100呈固定设置,第一供膜单元、第二供膜单元、第一切膜单元400以及粘接单元600均是设置在安装架100上。

安装架100可以为板状结构、支架结构或者其他结构,在具体结构中,安装架100包括了安装面板以及安装支架,安装面板固定在安装支架的两个竖直支撑臂上,第一供膜单元以及第二供膜单元可以设置在安装架100的安装面板上,且分别位于安装面板的左右两侧,而第一切膜单元400则可位于安装支架内,使得第一供膜单元位于第一切膜单元400的上方。

所述第一供膜单元包括用于储存主膜体211的第一膜卷210,优选的,第一供膜单元用于储存主膜体211以及释放主膜体211,其中,第一膜卷210就是主膜体211绕在圈体上形成的结构,其储存有主膜体211,在使用时,可以将主膜体211从第一膜卷210上拉出。

第二供膜单元,其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00上,所述第二供膜单元包括用于储存备用膜体311的第二膜卷310,优选的,第二膜卷310的结构与第一膜卷210类似,备用膜体311可以从第二膜卷310上拉出,在一般情况下备用膜体311并不会被使用,只有当第一膜卷210上的主膜体211用完后,才会将备用膜体311接上。

第一切膜单元400,其与所述安装架100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切膜单元400用于切断所述第一膜卷210上的主膜体211;优选的,第一切膜单元400实际上是可移动的设置在安装架100上的,并且第一切膜单元400可以位于第一膜卷210的上方或者下方,总之其与第一膜卷210对应即可,第一膜卷210上的主膜体211拉出后通过第一切膜单元400,使得第一切膜单元400可以在第一膜卷210用完的情况下将主膜体211切断,主膜体211切断后一部分与第一膜卷210连接在一起,另一部分主膜体211与第一膜卷210分离并且可以与备用膜体311粘接在一起。

粘接单元600,其用于将所述第二膜卷310上的备用膜体311粘接到切断后的主膜体211上;优选的,粘接单元600可以单独与安装架100连接在一起,也可以连接在第一切膜单元400上,总之,粘接单元600能够将主膜体211与备用膜体311粘接在一起即可。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第一膜卷210供应主膜体211,当第一膜卷210用完时,由于主膜体211与第一膜卷210连接在一起,此时主膜体211是无法与备用膜体311粘接在一起的,所以需要第一切膜单元400将主膜体211切断,从而使主膜体211与第一膜卷210分离,分离后的主膜体211后端与第二膜卷310上的备用膜体311前端粘接在一起,能高效的完成两卷膜之间的对接,且能保证接膜后,对接的膜对产品品质影响较小,极大的节省的生产成本和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对后续的贴膜工艺有较大的技术提升。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切膜单元400包括第一夹紧组件(图中未标出)、第一切断组件(图中未标出)、第一固定座440以及第一滑动座450,其中,第一切膜单元400在切膜时,需要通过第一夹紧组件将主膜体211夹住才能够进行切断,除非是将切断单元设置呈剪刀状结构,否则主膜体211处于未固定状态时是很难进行切断。

所述第一固定座440固定在所述安装架100上,所述第一滑动座450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座440上,所述第一夹紧组件以及所述第一切断组件均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座450上;所以第一滑动座450可以带动第一夹紧组件以及第一切断组件移动。

具体来说,第一滑动座450可以前后滑动,即第一滑动座450可以朝着安装架100方向靠近或者远离安装架100,这样能够使第一夹紧组件以及第一切断组件靠近主膜体211或者远离主膜体211;在主膜体211与备用膜体311粘接后,由于主膜体211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夹紧组件内,粘接后的膜体无法与第一夹紧组件分离,从而妨碍膜体的正常使用,而通过第一滑动座450带动第一切断组件以及第一夹紧组件移动就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主膜体211需要切断时,第一滑动座450向前移动,使得第一夹紧组件与第一切断组件到达设定位置,此时主膜体211位于第一切断组件以及第一夹紧组件的作用范围内,当主膜体211粘接完毕后,第一滑动座450向后移动,第一夹紧组件与第一切断组件从主膜体211上退出,此时第一夹紧组件与第一切断组件不会干涉到主膜体211。

所述第一夹紧组件用于夹紧主膜体211,所述第一切断组件用于切断主膜体211。

此处值得说明的是,通过这种第一夹紧组件夹住主膜体211并且通过第一切断组件切断的结构,能够在主膜体211切断后,通过第一夹紧组件夹住切断后的主膜体211,即固定住主膜体211的后端,便于后续粘接。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夹紧组件除了包括第一上夹紧块410以及第一下夹紧块420之外,还包括第一上气缸(图中未标出)以及第一下气缸(图中未标出),所述第一切断组件包括第一切刀430外,还包括第一中间气缸(图中未标出),所述第一上气缸、所述第一中间气缸以及所述第一下气缸均固定在所述第一滑动座450上。

优选的,第一夹紧组件以及第一切断组件均是由气缸带动,第一上气缸、第一中间气缸以及第一下气缸均固定在第一滑动座450上且从上到下依次设置。

所述第一上气缸的活塞杆上以及所述第一下气缸的活塞杆上分别与第一上夹紧块410以及第一下夹紧块420连接,所述第一中间气缸的活塞杆上设置有第一切刀430,并且所述第一切刀430位于所述第一上夹紧块410与所述第一下夹紧块420之间。

优选的,第一上夹紧块410、第一下夹紧块420以及第一切刀430均可以左右移动,并且第一切刀430位于第一上夹紧块410以及第一下夹紧块420之间,所以第一上夹紧块410以及第一下夹紧块420能够夹住主膜体211的上部以及下部,并且第一切刀430能够将夹紧后的主膜体211切断。

所述第一上夹紧块410以及所述第一下夹紧块420与所述第一滑动座450之间形成有用于供主膜体211穿过的第一间隙460,所述第一上夹紧块410与所述第一下夹紧块420用于夹住所述第一间隙460内的主膜体211两端并通过所述第一切刀430切断。

优选的,由于第一上夹紧块410以及第一下夹紧块420是分别连接在第一上气缸的活塞杆以及第一下气缸的活塞杆,当活塞杆伸出时,推动第一上夹紧块410以及第一下夹紧块420移动,使得第一上夹紧块410以及第一下夹紧块420与第一滑动座450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460,而主膜体211从第一膜卷210上拉出并穿过第一间隙460,需要夹紧时,通过第一上气缸以及第一下气缸拉动第一上夹紧块410以及第一下夹紧块420,从而夹住主膜体211,然后通过第一切刀430进行切断。

在具体结构中,第一固定座440以及第一滑动座450位于主膜体211的左侧,而第一上夹紧块410以及第一下夹紧块420通过活塞杆移动至主膜体211的右侧,需要切断主膜体211时,第一滑动座450向前移动,使得主膜体211位于第一间隙460内,然后第一上夹紧块410以及第一下夹紧块420夹住主膜体211,接着第一中间气缸动作,切断主膜体211。

优选的,在第一滑动座450内还设置有第一辅助气缸,第一辅助气缸的活塞杆上设置有第一辅助块,第一辅助块对应第一下夹紧块420,并且第一辅助块位于主膜体211的左侧,第一辅助气缸能够推动第一辅助块向第一下夹紧块420移动,当第一切刀430切断主膜体211时,第一下辅助块移动并且与第一下夹紧块420配合夹住主膜体211下端,并带动主膜体211朝着备用膜体311方向移动,便于后续主膜体211与备用膜体311粘接在一起。

如图1、图2、图3、图6、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安装架100上设置有第二切膜单元500,所述第二切膜单元500用于切断所述第二膜卷310上的备用膜体311。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切膜单元500,第二切膜单元500靠近第二膜卷310,并且第二切膜单元500能够夹紧固定住备用膜体311,然后进行切断,切断后的备用膜体311的长度以及位置正好能够与主膜体211切断后的长度和位置配合起来,便于后续粘接。

如图1、图2、图3、图4、图6、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第二切膜单元500包括第二夹紧组件(图中未标出)、第二切断组件(图中未标出)、第二固定座540以及第二滑动座550,所述第二固定座540固定在所述安装架100上,所述第二滑动座550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座540上,所述第二夹紧组件以及所述第二切断组件均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动座550上,所述第二夹紧组件用于夹紧备用膜体311,所述第二切断组件用于切断备用膜体311。

优选的,第二切膜单元500的原理与第一切膜单元400相近似,并且在实际的结构中,第二切膜单元500的结构与第一切膜单元400的结构相同,两者仅仅的设置的位置不同,第二切膜单元500位于第二膜卷310的下方,备用膜体311位于第二夹紧组件以及第二切断组件内,在粘接之后,第二滑动座550向后移动,使得粘接后的膜体能够位于第二膜卷310的一侧,此时第二滑动座550向前移动,使得膜体能够从位于第一膜卷210的下方移动至第二膜卷310的下方。

如图1、图2、图3、图4、图6、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第二夹紧组件包括第二上夹紧块510以及第二下夹紧块520,并且第二夹紧组件还包括了第二上气缸(图中未标出)以及第二下气缸(图中未标出),所述第二切断组件包括第二切刀530,还包括第二中间气缸,所述第二上气缸、所述第二中间气缸以及所述第二下气缸均固定在所述第二滑动座550上,所述第二上气缸的活塞杆上以及所述第二下气缸的活塞杆上分别设置有第二上夹紧块510以及第二下夹紧块520,所述第二中间气缸的活塞杆上设置有第二切刀530,并且所述第二切刀530位于所述第二上夹紧块510与所述第二下夹紧块520之间,所述第二上夹紧块510以及所述第二下夹紧块520与所述第二滑动座550之间形成有用于供备用膜体311穿过的第二间隙560,所述第二上夹紧块510与所述第二下夹紧块520用于夹住所述第二间隙560内的备用膜体311两端并通过所述第二切刀530切断。

优选的,第二夹紧组件以及第二切断组件的结构与第一夹紧组件以及第一切断组件的结构相同,其中,第一固定座440位于第一膜卷210下方,第二固定座540位于第二膜卷310的下方,并且在第二滑动座550上还设置有第二辅助气缸以及第二辅助块,第二辅助气缸以及第二辅助块的结构与第一辅助气缸以及第一辅助块的结构相同,第二辅助气缸能够带动第二辅助块朝着第二上夹紧块510移动,从而夹住备用膜体311的上端。

在接膜过程中,第一切膜单元400的第一切断组件夹紧主膜体211,第二切膜单元500的第二夹紧组件夹紧辅助膜体,然后第一切刀430以及第二切刀530分别切断主膜体211以及备用膜体311,此时主膜体211的上部与第一膜卷210连接在一起,而主膜体211的下部则与第一膜卷210分离,备用膜卷的上部与第二膜卷310连接在一起,第二上夹紧块510与第二辅助块夹住备用膜体311朝着第一切膜单元400移动,同时第一下夹紧块420与第一辅助块夹住主膜体211朝着第二切膜单元500移动,使得主膜体211位于备用膜体311的下方,然后进行粘接。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粘接单元600包括连接支架610、移动组件620、转动组件630以及手指气缸640,所述连接支架610与所述第一固定座440连接,所述移动组件620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移动组件620上,所述转动组件630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移动组件620上,所述手指气缸640设置在所述转动组件630上,所述手指气缸640上设置有粘接片(图中未标出)并通过所述粘接片将切断后的主膜体211与备用膜体311粘接在一起。

优选的,粘接单元600能够将第一下夹紧块420以及第二上夹紧块510夹住的主膜体211以及备用膜体311粘接在一起,其中,连接支架610固定第一固定座440上,移动组件620可以为移动滑块以及驱动气缸,通过驱动气缸能够带动移动滑块前后移动,使得转动组件630能够前后移动,而转动组件630可以为转台气缸,转台气缸能够带动手指气缸640转动。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主膜体211与备用膜体311切断并带动至一起时,需要进行粘接,此时,转台气缸转动,使得手指气缸640转动至膜体的前方,然后移动组件620运动,带动手指气缸640靠近膜体,最后手指气缸640工作,将粘接片黏在主膜体211与备用膜体311上。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手指气缸640的两个夹爪上设置有可控吸盘650,所以手指气缸640上具有两个可控吸盘650,所述粘接片设置在所述可控吸盘650上并且所述可控吸盘650通过真空吸住所述粘接片的非粘性面,所述手指气缸640带动两个所述可控吸盘650夹住主膜体211以及辅助膜体并且所述可控吸盘650与所述粘接片分离。

优选的,手指气缸640具有两个可转动的夹爪,两个夹爪上均具有可控吸盘650,两个可控吸盘650能够吸住粘接片,并且一个可控吸盘650抵触在膜体的一侧,另一个可控吸盘650抵触在膜体的另一侧,从而夹住膜体,具体来说,就是可控吸盘650抽真空,从而吸住粘接片,一旦注入气体,粘接片就能够与可控吸盘650分离,所以通过手指气缸640带动两个可控吸盘650夹住主膜体211以及备用膜体311,接着可控吸盘650放开粘接片,使得粘接片将两段膜体粘接在一起。

如图1、图2、图3、图8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安装架100上设置有第一固定轮110、第二固定轮、滑动块130以及滑动气缸(图中未标出),所述滑动块130与所述滑动气缸连接,并且所述滑动气缸可带动所述滑动块130移动,所述滑动块130上设置有导向轮140,所述导向轮140可通过所述滑动块130朝所述第一切膜单元400或第二切膜单元500移动。

优选的,第一固定轮110、第二固定轮用于引导主膜体211以及备用膜体311,其中第一固定轮110位于第一切膜单元400的上方,第二固定轮位于第二切膜单元500的上方,主膜体211通过第一固定轮110向下穿入至第一间隙460内,备用膜体311通过第二固定轮向下穿入至第二间隙560内。

优选的,滑动块130能够通过滑动气缸向第一切膜单元400的下方或者第二切膜单元500的下方移动,在正常使用时,主膜体211通过上方的第一固定轮110穿入至第一间隙460,然后通过导向轮140输出,接膜完成后,粘接后的膜体上端位于第二固定轮,下端位于导向轮140,然后导向轮140移动至第二切膜单元500的下方,所以能够将新的膜体移动至第二膜卷310的位置上。

在实际的结构中,第一下夹紧块420夹住主膜体211并朝着备用膜体311移动,而第二上夹紧块510夹住备用膜体311并朝着主膜体211移动,然后通过手指气缸640粘接住,接着第一滑动座450以及第二滑动座550向后移动,使得第一夹紧组件以及第二夹紧组件远离膜体,此时滑动块130带动膜体下部移动至第二切断组件的下方,最后第一滑动座450以及第二滑动座550向前移动,使得粘接好的膜体位于第二间隙560内。

如图1、图2、图3、图9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第一供膜单元还包括第一气胀轴220、第一带座轴承230以及第一伺服电机240,所述第二供膜单元还包括第二气胀轴320、第二带座轴承330以及第二伺服电机340,所述第一带座轴承230与所述第二带座轴承330均固定在所述安装架100上,所述第一气胀轴220设置在所述第一带座轴承230内且穿过所述第一膜卷210,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40与所述第一气胀轴220连接,所述第二气胀轴320设置在所述第二带座轴承330内且穿过所述第二膜卷310,所述第二伺服电机340与所述第二气胀轴320连接。

优选的,第一供膜单元以及第二供膜单元的结构相同,此处与第一供膜单元为例,第一气胀轴220经过高压充气后表面可以突起,放气后表面部份迅速缩回,所以通过第一气胀轴220与第一膜卷210连接在一起,使得第一伺服电机240能够带动第一气胀轴220转动,当第一气胀轴220充气后,就能够带动第一膜卷210转动,从而张紧主膜体211,而第一气胀轴220放气后,就能够让第一膜卷210自由转动,而第二气胀轴320与第二膜卷310的工作原理与第一气胀轴220相同。

在实际工作中,当膜体粘接好以后,滑动块130能够朝着第二切断单元下方移动,此时膜体会松弛,当第二夹紧组件向前移动复位时,备用膜体311就无法位于第二间隙560内,所以需要通过第二气胀轴320收卷膜体,使得膜体张紧,这样当第二夹紧组件复位后,就能够使备用膜体311位于第二间隙560内;此外,在第一气胀轴220能够带动第一膜卷210的主膜体211张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